熱愛旅行、美食與攝影,出生成長在徽州,求學供職於魔都,希望做一個「自由且有用」的復旦人。
這是我第二次造訪寶島臺灣,除了參加好友的婚禮,此次旅行的另一個目的,便是去臺灣東面名叫綠島的離島,騎車環島看看海,泡著溫泉靜看一場日落。或許是想像得太過美好,迎接我的現實顯得有些殘酷。當我從廈門飛到桃園,搭乘機場捷運再坐上臺鐵晃到花蓮,在從花蓮奔向臺東的路上,綠島的民宿老闆告訴我:受颱風影響,近日往返綠島的航班和船班全部取消了。期待了兩個月的環島騎行和溫泉日落吧唧泡湯了,於是從背包裡翻出Lonely Planet,開始在臺鐵上開始做Plan B,翻到臺東部分時,很遺憾.....,並沒有什麼吸引人的好去處。
在遊客問詢中心,我驚訝地發現臺東旅行資源豐富,且線路完備,有山線和海線可供選擇,每一條都串起了數個不錯的景區,驚訝之餘,再看了一眼手中那本的LP,ummm....的確是過時了。詢問好自助遊的線路,打開Google Map走去已預定的民宿check in。
辦完入住,放好行李,回到大廳,把地圖展開來,思忖著咋去市區吃吃吃呢?
一個香港小哥哥剛買完便當回來,說你可以騎民宿的腳踏車去711啊,我問:遠嗎? 小哥哥說:不遠,也就單程騎25min吧,於是開始低頭吃便當。我:.......
正一籌莫展,繼續思索吃啥的歷史性難題,一個可愛的小姐姐坐到我旁邊,我問:你吃了嗎?知道這附近哪兒有好吃的嗎? 她搖頭。我繼續說:我來之前問過了,美食都集中在市區那邊,但公交過去要20分鐘,你要不要一起去? 她正猶豫,民宿老闆說,我正好要開車去市區接個朋友,載你們過去吧。哈哈, 那還猶豫什麼,我們愉快地蹦上了車。
民宿老闆一路海聊,他簡直是個寶藏級的嚮導兼吃貨,如數家珍地推薦了各種美食,實踐證明都不錯吃!
一路邊逛邊吃之後,我和小姐姐也熟絡起來,是個小我兩歲的來自臺北第一次獨立旅行的可愛女生M,原計劃從臺東飛往蘭嶼島,但航班受颱風影響被取消,滯留在臺東,哈哈,同命相連嘛,難怪惺惺相惜。
吃飽喝足,我們去鐵花藝術村看了好幾位藝人的演出,遇到了公園裡數不盡漂亮手繪紙燈。
九點四十我們坐上最後一班返程的公交,回到了民宿。M上樓回房間放東西,我在大廳裡坐下,打開地圖開始研究第二天的行程,此時又湊過來一個可愛的年輕臺灣女生,打開她剛買的夜宵,問我明天打算去哪兒玩,我正說著初步的設想,M和她的室友,一個北京女孩一同下樓來,說她也想加入我們一起旅行。
四個獨自旅行的女生結伴,當然再好不過啦,一拍即合,一言為定。
我們隨即把各自想去的景點在地圖上圈了出來,但發現公共運輸並不能在時間和線路安排上滿足需求,夜宵妹子R說:「我們自駕啊!我可以開車,如果你們相信我的駕駛技術的話。」
這簡直就是完美方案了!
此時,寶藏級的民宿老闆再次現身,為我們把關了線路安排,建議精細到最好幾點抵達哪裡,何時拍照順光,一定不要錯過哪一個私房景點,站哪塊礁石可以擺出逆天效果,海邊的哪家Coffee Bar景色無敵,鎮上哪家的生魚片是漁民當天捕撈的足夠新鮮肥美。
【向北開】臺東火車站-加路蘭-富山保育區-逐浪咖啡館-水往上流-都蘭-三仙臺
東海岸的一處非常漂亮的觀景臺,海景開闊,很適合拍照。
伴著音樂與陽光,一路飛馳,開出不到1小時,就到了加路蘭。
海邊的圓石布景像一個個躍動的可愛音符
即將離開加路蘭時,我們遇見了這棵閃閃發光的樹!為它駐足良久,按下快門無數。
也是在即將離開的時候,我們看到了路邊等車的小哥哥,這不就是跟我們住同一民宿的香港小哥哥嘛,毫不猶豫地招呼他上車同行,拯救他於烈日暴曬之下。至此,兩岸三地自駕團組隊完成。
從加路蘭駛離不多一會兒,就到了富山保育區,帝都妹子又一次激動地奔向了大海,並在保育區買了饅頭餵了魚,我們四個對保育區旁邊民宿老闆強烈推薦的逐浪咖啡興趣更濃。
姑娘們認真點單中
點上一杯咖啡,面對無敵海景,抿上一口,吹著海風,真是旅途中的美事一樁。
喝完咖啡繼續出發,我們在一處名叫「水往上流「的「地理奇觀」停了下來。
一處因為視覺誤差產生的「地理奇觀」,休憩區的花園非常棒!
這個景點本身並不神奇,利用了水道和坡道的視覺偏差,讓人產生水在向上流淌的錯覺。倒是景區的一小片遊客休憩區建得十分用心,如同走入了一片小小的熱帶植物園。都蘭是沿途的一個小鎮,wawawa大骨面大骨面非常有特色,在此解決午餐再棒不過了!近期熱播的美食人文紀錄片《風味人間》第二集裡,就有臺東成功的漁民破浪出海鏢射旗魚的畫面,在都蘭,你就可以品嘗到巨新鮮的旗魚生魚片啦,食店不算明顯,在小鎮主街上全家便利店不遠處,向當地人一問便知。
比西裡岸(Pisilian)在阿美族語裡意為「牧羊之地」,
比西裡岸是三仙臺的一個原住民部落。近年與插畫家幾米糰隊合作,以房屋外牆為布創作塗鴉彩繪,並設計有一些木雕作品。
走過比西裡岸,就是三仙臺了。
在這裡感受原生態的島嶼之美。
天氣下,島嶼風光一覽無餘。
走上八拱跨海步橋,去探尋小小離島的野性之美。
島上步道完備,適合徒步。
礁石上撿起一隻小小寄居蟹。
島上礁石
走向第二個島,根據島上的指示圖,這個島上有個小小的紅色燈塔,在接近山頂的位置。可惜那幾日風浪太大,上山頂的臨海段小路被淹了,我們沒能看到燈塔。
海浪太高,左轉上山的路被淹了,無法繼續前行。
繞了第一座島的另一面折返,步道好走,景色很美。
暮色中的回望
岸邊的珊瑚礁
途中拾到的兩顆美麗化石,拍照後將它們留在了三仙臺的沙灘上。
註:三仙臺景區是嚴禁帶走拾取的石頭的噢!
第二天的行程,依舊是從臺東車站出發,與昨天走北線不同,今天是沿著海岸線一路南下。當我們在車裡放著五月天,山和大海不斷在眼前鋪展開來,真是高濃度的幸福!
就想這樣一路開下去
好天氣下,連路邊的測速提醒標誌也如此清新可愛!
多良車站設在沿海的半山腰上,近隧道入口,依山傍海,景色極佳,被譽為「臺灣最美車站」,現雖已棄用,但成為遊客網紅打卡新地標。
多良是此行遇見遊客最多的景點,從公路邊停泊的車輛數目就可見一斑。
避開客流,拍下一張「無人的車站」。
幾經等待,拍下了這張火車駛過的照片。
多良的景點攤位有郵局代辦點,可以寄出明信片,上面可以蓋上多良車站紀念章。
買了幾張明信片。拿起其中一張,拍下了這張合二為一的照片。
我們四人也在彼此的明信片上留言,記錄這一段美好的旅程。
悄悄給促成此次臺灣之行的怡仁小夥伴們寄出一張。
好像還沒過四人合影,放一張我們在多良的合照吧~
最美火車站就打卡完畢了沒?不,還有個民宿老闆推薦的私藏景點:翅膀。
我們繼續沿著坡道往山上走了100米左右,找到了那個安置在平臺上的鐵藝翅膀造型。在這個遊人如織的多良,這處翅膀鮮有人知,所以我們四人逐一扮演了一次「小天使」。
由於我當天下午要從知本車站乘坐台鐵去高雄,多良之後,我們便折返往北開,在太麻裡小鎮解決了午餐,又開到附近的曙光園區白沙灘看海逐浪。
太麻裡小鎮的曙光園區,擁有一片美麗的白沙灘,是看海逐浪好去處。
知本是一處溫泉資源豐富的小鎮,行程如果充裕值得做一些停留,泡湯放鬆。
知本是一處溫泉資源豐富的小鎮,行程如果充裕值得做一些停留,泡湯放鬆。但我的行程匆忙,就要從知本搭車離開臺東了。
知本的火車站很老式,卻也很有味道,三個小夥伴也不急著趕路,就一起送我到車站後又用證件換了月臺票送我上車。
我們在月臺候車時看到了特別簡易有趣的「電梯」,一塊可以升降的板,有需要的乘客告訴車站工作人員,就可以從軌道穿越到對面站臺,升到月臺平行高度,省去了上下樓梯的周折麻煩。幾位老人正通過這個「電梯」升上月臺。
火車很快就來了,放好行李坐定,看到小夥伴們不斷在窗外不停地朝我揮手告別,心中滿滿感動,同行雖短短兩天,友誼卻彌足珍貴。
正如民宿老闆把我們的四人的故事寫在Facebook上所說的那樣,「一個背著行李來到這邊,走的時候行李還是一個,卻再也不是一個人了」。
這也的確是我愛青旅的理由,這也是為什麼一年間我在澳洲住了N家國際青旅的理由。
最後,再推薦幾處在臺東很棒,但我沒時間造訪的地方:
· 蘭嶼:離島,需要乘飛機抵達,飛魚季的蘭嶼,可以更充分地感受當地達悟族文化;
· 綠島:離島,可以在臺東的富岡港口乘船或搭乘飛機抵達,客少景美,潛水勝地,也是我此行的初衷之一。
· 池上和伯朗大道:池上的出名是因為池上便當,池上便當有名是因為池上的米很好,據說清甜糯口。而伯朗大道,正是池上鄉的廣闊稻田裡的一條筆直的田園公路,很適合騎行和拍照,因此成為打卡聖地。
臺東,雖不像臺北、九份、花蓮、墾丁、臺南那樣名聲大噪,但確是一個山海兼具,旅行資源豐富,非常慢活放鬆的旅行目的地,希望你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