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共有16位皇帝登基,為什麼偏偏叫「明十三陵」呢?

2020-12-20 詩時史世

明十三陵位於北京昌平區天壽山麓。陵自然是陵墓之意,明十三陵就是埋葬了明朝十三位皇帝的陵墓群。明朝從朱元璋開國到最後一個上吊而死的崇禎皇帝算起,一共傳了16個皇帝,皇帝死了都得葬入陵園,而且按明朝的傳統,爸爸兒子孫子孫孫子都得葬在一處,搞大團結嘛,死了咱一家人也要其樂融融的。「不是有16位皇帝嗎?怎麼十三陵裡就葬了13位呢,另外3個皇帝去哪兒了?」不翼而飛?穿越?

首先,請各位來看看十三陵裡各家皇帝的位置圖:

長陵(明成祖)、獻陵(明仁宗)、景陵(明宣宗)、裕陵(明英宗)、茂陵(明憲宗)、泰陵(明孝宗)、康陵(明武宗)、永陵(明世宗)、昭陵(明穆宗)、定陵(明神宗)、慶陵(明光宗)、德陵(明熹宗)、思陵(明思宗);十三陵其實全稱應該叫「明北京十三陵」,因為除了北京,在南京也有個明陵,就是大名鼎鼎的南京明孝陵,是開國皇帝朱元璋的陵寢。

朱元璋和朱允炆沒被葬在明十三陵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十三陵是在明成祖朱棣時期建成的,所以在他之前的朱元璋、朱允炆的陵墓自然不在十三陵中。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病逝,被安葬於南京東郊紫金山的明孝陵中。

建文帝朱允炆,朱元璋的孫子,繼位後由於急於削藩,導致其叔燕王朱棣起兵謀反,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靖難之役」。朱棣攻破南京城,奪取了侄子的帝位。至於朱允炆的下落至今不知所蹤,沒有人知道他最終葬在哪。有兩個說法,一是認為朱允炆在皇宮中就被燒死了,但由於當時指認的屍體已經被燒得面目全非,根本辨認不出是否就是朱允炆本人,所以這個說法的真實性還有待考證。二是認為朱允炆聽從了朱元璋留給他的錦囊妙計,喬裝成和尚逃離了南京城,等待日後東山再起,傳說朱元璋還為其準備好了和尚的袈裟和缽子。

當然,我們的第一部穿越劇《穿越時空的愛戀》便是以這個為背景展開的,至於建文帝朱允炆是否穿越到了現代,和我們過著一樣的生活的說法也是一些劇迷們的看法。

前段時間一部熱播的《女醫明妃傳》就深刻的意淫了他和他哥哥以及一位女御醫的故事。

朱祁鈺是誰呢?他是明宣宗朱瞻基的皇二子,明英宗朱祁鎮弟弟,眾所周知,當年本來是他哥哥朱祁鎮做皇帝的,是為「明英宗」,結果這皇帝年輕時昏庸無能,寵信宦官,當北方蒙古族的瓦剌部在首領也先的率領下已經打到國境時,他聽信太監王振的建議御駕親徵,本來皇帝御駕親徵沒啥,還能鼓舞士氣,但英宗這次的親徵卻在太監王振的錯誤指揮下,成了一次「鬧劇」,而英宗本人也被瓦剌部落俘獲,成了「俘虜皇帝」,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變」。

當時朝野振動,皇帝都被抓了,國家咋辦啊!不過咱中國古代歷來是最不缺皇帝的,一堆人等著呢,眼紅著呢。於是,經過商議,由英宗弟弟朱祁鈺繼位,改元景泰,並遙尊英宗為太上皇。後來,在朱祁鈺的帶領下,打破了瓦剌的進攻,英宗也被放了回來。景泰末年,政變爆發,朱祁鎮重新上位,將弟弟皇位廢除,此時朱祁鈺已經奄奄一息,很快就去世了,因為身份是王爺,又得罪了哥哥,死後只能葬在西山,不能入葬帝陵。於是,本來可以入主十三陵的景泰皇帝朱祁鈺就被哥哥朱祁鎮給搬到了北京西郊玉泉山金山口,以王爺規格下葬。

這些陵墓都依山成丘,精心營建,自成體系,而以長陵為主體,其他十二陵錯落於其東西之間,構成一個統一的、規模宏大的陵園。整個陵區周圍約八十裡。陵區南端正面有一座高大的石牌坊,過了牌坊,進入大紅門,二十四座巨大的石獸和十二個石人像,侍立在「神路」兩側,其中最大的石像體積達三十多立方米,用整塊漢白玉雕成。

相關焦點

  • 明朝共有16位皇帝,卻為什麼叫「明十三陵」?說好的團結一致呢?
    明朝從朱元璋開國到最後一個上吊而死的崇禎皇帝算起,一共傳了16個皇帝,皇帝死了都得葬入陵園,而且按明朝的傳統,爸爸兒子孫子孫孫子都得葬在一處,搞大團結嘛,死了咱一家人也要其樂融融的。首先,我們來看看明十三陵是哪些人的陵,分別是:長陵(明成祖)、獻陵(明仁宗)、景陵(明宣宗)、裕陵(明英宗)、茂陵(明憲宗)、
  • 明朝明明16位皇帝,為什麼皇陵卻叫做明十三陵?
    顧名思義,明十三陵就是明朝皇帝的陵寢。位於北京市西北的昌平區天壽山麓,是著名的旅遊景點,若到北京旅遊,不看就可惜了。可能有朋友感到奇怪,明朝明明有16位皇帝,為什麼皇陵卻叫做明十三陵呢?十三陵包含長陵(朱棣陵)、獻陵(朱高熾陵)、景陵(朱瞻基陵)、裕陵(朱祁鎮陵)、茂陵(朱見深陵)、泰陵(朱祐樘陵)、康陵(朱厚照陵)、永陵(朱厚熜陵)、昭陵(朱載坖陵)、定陵(朱翊鈞陵)、慶陵(朱常洛陵)、德陵(朱由校陵)、思陵(朱由檢陵)。為何那三位不在這裡呢?歷史的原因。
  • 明朝共有帝王16位,為何明十三陵僅13個皇帝?沒進十三陵的有誰?
    明十三陵,作為明代皇帝的埋骨之所,一共埋葬了大明王朝13位帝王。可是,這數量上卻有些對不上,史書記載大明自建國以來,共歷帝王16位,而且個個都是名正言順,得到認可的正經皇帝。那為何明十三陵,卻只埋了13個皇帝呢?沒有進入十三陵的都有誰呢?
  • 明朝16位皇帝,為什麼北京皇陵卻叫做十三陵?剩下三個去了哪裡
    坐落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的明十三陵,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大、帝後陵寢最多的一處皇陵建築群,也是不少遊客北京遊玩時的熱門打卡點。不過,不少細心的朋友可能發現了一個問題,明朝自明太祖朱元璋算起,一共有16位皇帝,但為何明皇陵卻是「十三陵」呢?剩下的三位又在哪呢?
  •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那麼明十三陵裡都少了誰?
    眾所周知,明朝國運276年,歷經十六位皇帝,在其中的大多數皇帝都葬入了北京市昌平區境內天壽山南麓,即今天的明十三陵。那麼剩下的三位皇帝都葬到哪去了?葬在南京的朱元璋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建都於南京。死後葬在了南京鐘山之陽,此後被稱明孝陵。那麼為什麼朱元璋不把陵寢修在北京呢?當時由於朱元璋還沒有遷都到北京,再加上朱元璋在晚年又痛失愛子朱標,所以朱元璋就放下了在北京修建陵寢的念頭。
  • 明朝共十六帝王,為何偏偏卻只有十三陵!
    朱元璋畫像在北京西北邊有一座超大型建築,佔地面積十八萬畝,其就是明朝的皇家陵園,明十三陵。共埋葬了明朝十三位帝王、二十三為皇后、兩位太子、三十多個嬪妃。十三陵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上,整個建築以長陵為中心,依次為長陵、獻陵、慶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景陵、德陵、思陵,共十三座帝陵。明十三陵既明朝共傳十六位帝王,卻為何只有十三個陵墓呢?還有三個帝王埋在哪裡呢?
  • 明朝16位皇帝,仔細觀察他們的名字,你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明朝共有16為皇帝,明太祖朱元璋,開國皇帝,這個就不多說;明成祖朱棣,通過靖難之役奪取皇位,五徵漠北,七下西洋,編制永樂大典,文治武功,這個也不多說。明朝二祖的能力,在封建皇帝排名上,都在前十名之內。除了朱元璋和朱棣,還有3位是公認的能人,即仁宗朱高熾、宣宗朱瞻基、孝宗朱祐樘,這三位和朱元璋、朱棣並稱為明朝五大聖君,都是厲害的不得了的角色。
  • 明朝十六帝,北京明十三陵,另外三座哪去了?
    1399年,燕王在北平以「清君側」為名起兵,1402年,攻佔南京的朱棣正式登基,改年號為永樂,北平改稱北京,即位後為了穩定北疆,朱棣先後五次遠徵蒙古。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死於北徵回師途中的榆木川(今內蒙古烏珠穆沁),葬於長陵,廟號太宗,明世宗嘉靖時改為明成祖。明長陵是北京十三陵之首陵,朱棣及皇后的合葬墓。
  • 明朝經歷多少皇帝?
    明朝,中國歷史上一個風雲詭譎的王朝。從太祖朱元璋立國的那天起,明朝註定就不會安生,因農民起義而生,也因農民起義而滅,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而太祖朱元璋又是一個充滿傳奇的人物,下面出國留學網的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一篇明朝歷代皇帝列表,來細數一下明朝的諸位皇帝們。
  • 大明十六位皇帝簡述
    1464年病逝廟號英宗,諡法天立道仁明誠敬昭文憲武至德廣孝睿皇帝。葬於裕陵朱祁鈺,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鎮異母弟,初為郕王,後英宗土木堡被俘,朱祁鈺監國被擁立為皇帝,1449年登基為帝,年號景泰,朱祁鈺在位期間重用于謙等賢臣使江山社稷轉危為安,景泰八年,朱祁鈺病重,石亨等人擁立英宗復闢。
  • 明朝皇帝陵是十三陵?其實明朝的皇陵總共可是有七處的!
    說起明皇陵,北方的人大多會想到明十三陵。南方的一般還會想到明孝陵。而其實,明朝的皇陵,總共有七處,分別是明祖陵,明皇陵,明東陵,明孝陵,明十三陵群落,景泰陵還有明顯陵。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四月,朱標先於他的老爹朱元璋去世,朱標生前被朱元璋立為皇太子,曾主持處理過一些政務。朱同年八月附葬孝陵東。他的陵墓又單獨的稱為明東陵。當時朱元璋在位,給他諡號「敬懿」。朱允文即位後,給他上廟號為明興宗,追尊重為孝康皇帝。
  • 遊記:昌平明十三陵第一陵,長陵,昭陵
    單位發了年卡一看,上面免費的景區有明十三陵和昭陵,那就去轉一圈,反正不花錢,時間多得是。明長陵位於北京市昌平區,距北京故宮五十公裡。陵區南起石牌坊,北倚天壽山主峰。明長陵為十三陵之首,永樂皇帝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是永樂皇帝建北京皇宮(故宮)的第三年(公元1409年)自建的「壽宮」。陵園規模宏大,用料嚴格考究,施工精細,工程浩繁,營建時日曠久,僅地下宮殿就歷時四年。
  • 明十三陵之十八慶陵:再回收的陵宮住著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
    慶陵從地圖上看,夾在獻陵和裕陵中間,是明朝第十五位皇帝光宗貞皇帝朱常洛和皇后郭氏、王氏、劉氏的合葬陵寢。慶陵衛星圖朱常洛是明朝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前後在位29天。這3位皇后,死的時候身份也僅為:皇太子妃、才人和淑女。
  • 簡單概述明朝16位皇帝的成就及特點(上篇)
    明朝自朱元璋開國到朱由檢國滅(南明除外),存在了276年,是中國歷史上存在最長時間的王朝。期間共有16位皇帝執政,而每個皇帝都有自己的特點。今天小編就給各位看官簡單說說這16位皇帝。第一位、朱元璋(朱重八),年號:洪武,廟號:明太祖,特點:屠夫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草根」皇帝。他推翻了暴元的統治,建立大明帝國,開創了洪武之治。清朝康熙皇帝曾評價他的成就為「治隆唐宋」。因殺人過多,被人冠以「屠夫」之名。
  • 明朝十六位皇帝,哪三位皇帝活得比較長?分別活了多大?
    明朝一共統治了二百七十六年,從開國皇帝朱元璋到明朝最後一個崇禎皇帝,一共有十六位皇帝,在這十六位皇帝中,哪三位皇帝活得比較長呢?分別活了多大歲數?明朝活得最長的皇帝,排名第一位的就是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 明朝的第十四位皇帝「一月君主」,論朱常洛悲慘一生
    明朝的第十四位皇帝「一月君主」,論朱常洛悲慘一生大家好小編書香銘歷史有和大家見面了,今天為大家講述的這位皇帝就會是明朝的第十四任皇帝朱常洛,一位命運非常悲慘的皇帝,並且剛做了一個月的皇帝就駕崩了。和明神宗一樣,都是因為自己的父親臨幸了宮中的宮女所生的,因此,可以想像小時候的朱常洛是有多麼的悲慘了。但是為何僅僅在位皇帝一個月就駕崩了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朱常洛這段悲慘的歷史吧。
  • 明朝皇帝列表,大家說誰最厲害?誰最差勁?
    南明時期,明安宗朱由崧加諡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顯德崇孝景皇帝,廟號代宗。朱祁鈺是明朝遷都北京之後,唯一一個沒有被葬於明十三陵的皇帝。7-1、朱祁鎮(1427年—1464年),即明英宗(第二次在位時間:1435年—1449年),明宣宗朱瞻基長子,明代宗朱祁鈺異母兄,明憲宗朱見深之父。
  • 講講明朝皇帝的世系,他們是通過什麼方式傳位的呢? - 最愛肉丸子先生
    但是朱祁鈺害怕丟失皇位,禁閉朱祁鎮,廢掉朱見深太子之位,後來朱祁鎮趁朱祁鈺病重,在徐有貞和石亨的幫助下發動「奪門之變」,再次登基為帝,並廢朱祁鈺和殺害于謙。5.明英宗朱祁鎮→明憲宗朱見深→明孝宗朱佑樘→明武宗朱厚照「奪門之變」後,明朝皇帝重回朱祁鎮系,二次登基後仍立朱見深為太子。
  • 皇帝登基似攀巖 這叫丹陛石,咱南京也有不少
    這叫丹陛石,咱南京也有不少電視劇《如懿傳》終於上線播出了,劇迷們熬夜追劇,「忙」得熱火朝天,但也有眼尖的網友發現了一些問題。例如,霍建華飾演的乾隆皇帝,在氣勢磅礴的登基大典上,踩著「丹陛石」登基了。看著圖,為何覺得有點怪呢?
  • 傳說乾隆盜了明十三陵的金絲楠木,到底是真的嗎?
    傳說乾隆盜了明十三陵的金絲楠木,到底是真的嗎?我想不是真的,但是為什麼有「乾隆盜金絲楠木」這一說法了?這要追溯到1787年,那時乾隆要修葺明朝的十三陵,具體的方案就是把大的拆了,之後修成小一點的,這樣就會換出來很多的木材,傳說中的金絲楠木就出自其中,但是後來人們誰也不知道這些木材去哪了,於是人們就說是因為金絲楠木貴重乾隆偷偷藏了。但是這也只是民間的傳說,堂堂一代皇帝怎麼去幹這種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