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初,這四個人全臺灣無人不知!

2020-12-27 京彩臺灣

廖信忠《我們臺灣這些年》

這是一個臺灣青年寫給13億大陸同胞的一封家書,主要講述了過去30年臺灣老百姓最真實的日常生活和悲喜人生。

1984

20世紀80年代初

小學生喜歡的電影明星

20世紀80年代初,有四位電影演員不只是小朋友喜歡,而且應該算是當時在影壇上最火爆的電影明星了,尤其是電視節目貧乏、電影有更多聲光效果的年代。臺灣電影市場簡直就是整個蓬勃起來,主要是以娛樂片為主。

這四個人分別是陶大偉、孫越、方正、許不了。在大家的印象裡,前兩個人是一組的,後兩個人是一組的,但是他們四個人也一起拍了好幾部喜劇片。再加上當時這幾部戲像林青霞、張菲、胡瓜、張小燕等人都有參與演出,可說是大牌雲集。

許不了可以說是當時臺灣的喜劇泰鬥,他的出身非常草根,是一步步刻苦努力爬上來的,因為紮實的演藝訓練,說學逗唱樣樣都會。那時候臺灣流行「秀場」,即一邊吃飯喝茶一邊看藝人表演的地方。其他大牌藝人可能都要唱歌跳舞加上樂隊才能撐完全場,但許不了光憑說笑話就能撐完全場。

許不了

他的形象非常滑稽,電影《小丑》的形象深植在當時臺灣人的心裡,這部笑中帶淚的電影可說是他的代表作。現在回頭來看這部影片,會覺得他簡直就是一個喜劇天才,周星馳可能還差他遠了。他的人生也跟小丑一樣,在人前儘量表現歡樂給大家看,但背後有各種如工作、黑道等的壓力,只能借酒消愁。那幾年他每年至少都有九部以上的電影,可見壓力之大。就在事業如日中天之時他得了肝硬化,最後酒精中毒而死,只有34歲。讓人不勝唏噓,也結束了那幾年的「許不了時代」。

方正跟許不了是同期的人物,當初大家都叫他「大饅頭」,他跟許不了的配合默契簡直已經到了天衣無縫的地步。但他在許不了過世後,也慢慢淡出影壇,後來做生意不太順利,近幾年出現在臺灣是2005年的倪敏然過世的場合上,聽說他現在在美國當牧師了。

孫越和陶大偉這對活寶兄弟,對那時的小朋友影響更大。

陶大偉(左)和孫越(右)

孫越也是個外省老兵,加入軍隊裡的話劇隊後正式開始他的演藝生涯。在早期的臺灣電影裡,他都是以大反派的角色出現,後來參與電視演出後,開始轉型為諧星。1981年他跟陶大偉合作的《朋友歌》,可是當時大家都會唱的歌,後來一直到我上了中學為止,辦什麼活動都一定會放這首歌,影響很大。

他後來受陶大偉影響,也接受了基督教。1983年的《搭錯車》是他演藝生涯的巔峰,得了當年的金馬獎最佳男主角。這部片很多都是在討論當時臺北的眷村改造以及老兵的問題,但劇情很感人,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看。自此之後,孫越開始獻身公益活動,現在在臺灣雖然已經息影,但形象仍然十分良好正面,大家都叫他「孫叔叔」。

陶大偉就是陶喆的爸爸,在當時他是個絕無僅有全能型的天才藝人,不管是詞曲創作、畫圖、演戲等才藝都全包了,可說是那個時代的代表藝人之一。他那個娃娃臉,其實大家看了都會覺得輕鬆。在他的電影或音樂作品裡,總是詼諧逗趣,又有點兒童心未泯,很多都是小人物為主角,鼓吹著一種樂天、知足、存善的勵志人生觀。所以,民眾對他的印象總是輕鬆、歡樂、有朝氣。

當時的小朋友最喜歡的可能就是陶大偉,都叫他「陶叔叔」。主要原因就是他在演藝生涯達到最高峰時,不知道為什麼,突然跑去做兒童節目,並擔任主持人。那個節目叫「嘎嘎嗚啦啦」。節目裡陶大偉用孫越的形象做了一個小布偶叫「孫小毛」,跟他一起主持。這個節目大受小朋友歡迎,可說是影響了臺灣所有20世紀70年代後半段出生的小朋友,家長也鼓勵小朋友看。所以說,在這四個人裡面,陶大偉對我們這群20世紀70年代出生的人影響是最大的。

說到這四個人的合作,就不得不提到朱延平這位導演。他在臺灣是專拍商業喜劇片的,近幾年的作品,可說是毀譽參半,2008年的《功夫灌籃》就是他的作品。現在回頭看他幾十年前拍的那些,會發現以前拍的水準怎麼那麼高,現在就拍成這樣子了啊!

此外,1984年,香港導演麥當雄的電影《省港旗兵》也在臺灣上映,是媽媽帶我去看的。現在想起來,媽媽一定不知道那是什麼類型的電影才帶我去看的。片子裡大圈仔的兇狠讓我看得呆掉了,在滑冰場的那場槍戰戲到現在一直忘不了。最後一幕,警察朝著閣樓掃射,全部死光光的畫面現在想起來都覺得痛苦。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我總覺得香港的治安很差,就是看了這部片的原因。

【往期故事】

來聽!臺灣青年寫給13億大陸同胞的一封家書

蔣經國力排眾議推動「十大建設」

就在這一年,「反攻大陸」已經成為笑話

美麗島事件

美麗島大審與林宅血案

童年的美好十月

1982年,萬人空巷《楚留香》

臺灣的族群及「外省人」

我,是在臺灣基督長老教會裡成長的

爺爺的葬禮

1984年,小朋友在學校見到蔣介石銅像要鞠躬

現在臺灣的綜藝大佬,以前哪個沒跑過龍套?

80年代臺灣流行樂壇,他們叱吒風雲!

主播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持人

賀超

京彩臺灣

親人,你來了,我的心就滿了...

相關焦點

  • 臺灣有線電視臺,在這個時候有了雛形
    廖信忠《我們臺灣這些年》這是一個臺灣青年寫給13億大陸同胞的一封家書,主要講述了過去30年臺灣老百姓最真實的日常生活和悲喜人生。中國臺灣作家 廖信忠(資料圖)到了中午,會有些小型綜藝節目和新聞。一般說來,中午新聞都是閩南話的,待播完後,電視節目就停止了,到了下午四點才又開始播。
  • 這是一部時代背景在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的電視劇
    這是一部時代背景在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的電視劇,更多時間放在了80年代裡。講一群無所事事只知道一天到晚打架、泡妞、扯淡的年輕人的愛恨情仇、潮起潮落以及換著打炮的故事。就是在70年代,那麼荒誕的年代,它對那非常黑色的幾年幾乎隻字不提,有的就是他們一群大概18歲的哥們之前玩鬧。打架時撩起袖子朝別人喊:我讓你一條腿,我他媽讓你欲哭無淚,誰都別攔我啊,孫子攔我。後來到80年代四人幫粉碎,改革開放,舞臺從首都搬到了廣州。
  • 臺灣眷村:記錄著一個時代的流離
    80年代臺灣流行樂壇,他們叱吒風雲!80年代初,這四個人全臺灣無人不知!1990年,在飛機上第一次接觸大陸人90年代初臺灣課本:「待『光復』大陸後,予以調整」2004年,陳水扁挨了一槍,有人歡喜有人愁1994年,陳水扁靠什麼當選臺北市長?
  • 這一年,臺灣掀起「上海熱」
    而這一年稍早以前,有個在上海做生意的臺商陳彬,寫了一本《我的上海經驗》,描述他近十年來高不成低不就的事業,生意中遇到的種種以及上海與臺灣生活習慣的不同。本來是極普通的描述,沒想到這本書一夕火爆,原本名不見經傳的陳彬,突然變成名人。而當時媒體也號稱,臺灣經香港轉上海的班機上,幾乎人手一本《我的上海經驗》。
  • 80年代臺灣有鄧麗君,香港有張國榮,內地扛大梁的你知道嗎?
    80年代是歌星爆發的一年,但是不得不承認,咱們內地的音樂跟香港臺灣差了很多,那個時候香港80年代唱歌的明星太多了,有張國榮,譚詠麟,梅豔芳,草蜢,陳慧嫻,黃家駒,陳百強等等等等,很多大牌明星,臺灣的有費翔,劉文正,費玉清,張雨生,童安格,趙傳,鄭智化,庾澄慶等等,好像那個時代是屬於他們的
  • 臺灣普通民眾眼裡的臺灣80年代(下)
    但老實說,這對臺灣本地人實在沒什麼吸引力,因為大多數的臺灣人也不知道大陸是什麼樣子的。不過當初跟著國民黨來臺灣的人,一直都以為他們很快就會回去了,不會在臺灣久留,可是沒想到,這一留就是幾十年。幾十年過去了,政治的環境是現實的,這"反攻大陸"的口號越喊越弱,當然也越來越少被提起。有點兒腦袋的人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可是沒人敢明說。最可憐的就是本來以為很快就會回去的那些人了。
  • 80年代叱吒樂壇的十大女星,全部認識的人都已經老了!
    上世紀80年代有許多叱吒樂壇的巨星人物,他(她)們所演唱的歌曲曾伴隨著一代人的成長!每當聽到那些耳熟能詳的旋律,總會勾起許多回憶!下面小編就為大家盤點十位80年代叱吒樂壇的女星,相信你一定也聽過其演唱的歌曲,但不知你認識幾位呢?
  • 有計程車有地鐵,80年代的香港交通,繁華得很
    圖中所示,就是80年代的香港一景。要想富,先修路。六七十年代的時候,香港就是無人不知的亞洲四小龍之一,又經過20餘年的發展,80年代香港的交通出行更是芝麻開花。圖中這輛雙層電車就洋氣得很,車身外面貼滿了廣告。作為交通出行的一大方式,那時候香港的計程車也滿大街都是。看這樣式,也就車型老了一些,車頂放著TAXI的標誌牌,跟現在的計程車大同小異。
  • 80年代末風靡銀川的美食——70後80後的年代記憶
    90年代初,我和弟弟在吃零食。 90年代初,那絕對是一個日新月異的年代。各種層出不窮的好吃的、好玩的不停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雖然當時肯德基必勝客這類美式快餐還沒有進入銀川,但另一家號稱從美國漂洋過海而來的飯館卻在銀川引起了軒然大波——那就是開在現在鼓樓電腦城位置的美國加州牛肉麵。
  • 70、80年代日本女歌星,山口百惠最火,但最美卻不是中森明菜!
    70、80年代日本女歌星,山口百惠最火,但最美卻不是中森明菜!大家好,積極向上的小編又來傳播正能量啦!說到美女還是要數七八十年代的經典美人比較吸引人,在這個被網紅毀掉的中國審美真的無法定義現在的美。七八十年代日本的娛樂業發展算是走在時代的前沿,當年的山口百惠估計我爸爸媽媽那個年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但是山口百惠在中國火起來的時候其實在日本早已退出娛樂圈,,在娛樂圈幾年的時間讓自己的人氣走出日本走向國際,真的非常讓人敬佩。
  • 那時候,在臺灣當兵最怕的就是抽到「金馬獎」
    而「823炮戰」,背後多少有代理人戰爭的影子存在,儘管這不是我等小屁民所能知道的, 但在當年小學教育當中,對於「823炮戰」,老師總是要大肆宣揚讚美一番。20世紀80年代又推出了一部電影《823炮戰》歌頌軍隊的英勇,因為「民族英雄」吉星文團長就是在這次炮戰中陣亡捐軀的。
  • 80年代十大歌星流行歌曲,聽過三首以上算你贏!
    80年代初以一曲《軍港之夜》一舉成名。情真質樸的演唱、深沉含蓄的颱風,讓她成為歌壇偶像,並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獨領風騷,成為中國歌壇演唱通俗歌曲的開拓者之一。一首《軍港之夜》也影響了幾代人。李谷一。。80年代初以一曲《鄉戀》開創了新一代唱風,也使民族聲樂和通俗音樂發展有了新的突破。
  • 80年代初的瀋陽老照片 承載著歷史傷痛的日據建築
    九一八事變,開啟了中華民族十四年抗戰歷史,瀋陽這座城市也在淪陷以後在日本侵略者的鐵蹄下開始了改變。(瀋陽火車站站前廣場)隨著日軍奉天都邑計劃的實施,大量的日式建築在瀋陽拔地而起。這些建築灰色的屋頂,水泥砂漿的牆面,狹窄的走廊,陡峭的樓梯處處體現著日式風格。
  • 80年代初,還記得村裡的打狗隊嗎?
    80年代初,打狗,成了那個時代的特色。至今也沒搞懂當時為什麼要打狗,但當時,每個縣、鄉、村裡都成立了打狗隊,打狗,每天都肆無忌憚地恣意上演著。那時,常看到鄉裡的打狗工作組,臂上帶著紅袖章,每人手裡握著一根大木棒,直衝到狗的主人家裡,揮起打狗棒,是當著狗主人的面,直接把狗打死。
  • 香港繁華人所共知,早在80年代,夜市也是一大亮點
    80年代的夜色中,遠眺香港,早已都是處處燈紅酒綠,高樓大廈遊船絡繹不絕的時尚景象了。然而走進城區你會發現,80年代的香港夜市也是一大亮點,熱鬧得不行。圖中展示的,是1985年拍攝的一個夜市場景。一處寬敞的空地上接二連三駐紮了不少小吃攤位。有賣麻辣燙的有做美食甜點的。天氣炎熱無處消遣,不少市民跑到這裡來大快朵頤。
  • 臺中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輕井澤-拾七火鍋」
    「輕井澤-拾七火鍋」在臺中應該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很多人久聞其名,都會去嘗試一番。「輕井澤-拾七火鍋」有兩層樓高,佔地300坪,建築自路邊起算向內退縮近八米,讓出四米水景加四米等候區的充裕縱深,結合低臺度、植栽矮籬、燈光設計、禪意水景以及水平視線的掌握,由外向內逐次展演層層有景的起承轉合
  • 80年代初吉林產飛鹿牌電視機也能「按揭」
    原標題:80年代初吉林產飛鹿、梅花鹿牌電視機火遍全國 也能「按揭」電視機,一個家家可尋的家用電器。 在40年前,卻是一件神秘而又稀罕的物件。 它的發展變遷無疑是我國改革開放成就的一個縮影。
  • 這四位明星,在80年代力壓四大天王,死後卻比生前還紅?
    說起四大天王,那可不光是有顏值和演技,還有一個不可缺少的因素,就是他們四個人有極強的抗壓能力,劉德華,張學友,郭富城,黎明都有過低谷期,也經歷不少波折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如今已成為娛樂圈各方大佬,在影視界和歌唱界都有極高的榮譽!所以四大天王是一個時代的印記!
  • 不同年代過年送啥禮:80年代興「四樣禮」
    >>60年代 一斤白糖兩把掛麵就是好禮 80歲的市民張先生家住西安市郊區農村,年輕時吃了不少苦,三年自然災害(1959年—1961年)時期家裡的孩子都還小,吃不飽穿不暖,孩子們的衣服都是大的穿了小的穿。
  • 新義安的「崛起之路」:80年代進入尖沙咀,自主經營夜場
    四五十年代,香港的幫會堂口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他們涉足了香港的各行各業,甚至在一些香港電影裡出現當「律師」的社團叔父,這似乎就是在影射新義安龍頭向華炎,因為他在當龍頭之前,是在一家律師事務所裡做文員。那麼今天,就來聊聊新義安這個社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