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錢能買個人信息 招聘網站低價「批發」簡歷

2020-12-20 網易教育

核心提示:人力資源專家提醒大學畢業生,目前國內招聘網站魚龍混雜,求職者應仔細閱讀註冊協議,謹慎填寫個人資料,除必要聯繫方式外,儘可能少透露信息,並做好保密設置。

網易教育訊 據千龍網報導,「本公司覺得您很優秀,希望您能來面試。」網上投過簡歷的首都師範大學碩士生王芳,最近每天都能接到十來個類似的簡訊和電話。「開始挺興奮的,但後來一聯繫,才知道都是招賣保險的,我根本沒向他們投過簡歷呀,是誰洩露了我的信息?」

八成大學生有網投經歷

由於網絡的快捷方便,信息海量,網上投簡歷已成為大學畢業生普遍的求職方式,有調查顯示,至少八成大學畢業生有過網投簡歷的經歷。

有些大公司會要求求職者把簡歷發送到公司人事部門,但為了增加命中率,更多的學生選擇到招聘網站去投簡歷。「就業形勢這麼嚴峻,求職的學生只能被人挑,我們恨不得簡歷漫天撒,讓用人單位多看兩眼。」王芳說。

一些招聘網站上的簡歷模版要求應聘者不僅填寫個人電話,還要寫清楚家庭電話,家庭成員,甚至婚姻狀況等。為了能讓用人單位及時聯繫到自己,求職者儘可能地詳實填寫,他們沒想到,自己對招聘網站的信任卻沒有被好好珍惜。

有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求職者在海量網投簡歷後,和王芳一樣遭遇過海量騷擾。

信息洩露遭遇詐騙

陳秀是四川大學的畢業生,從去年年底就到北京找工作,元旦時她父母接到一個電話,稱陳秀在北京生病了,讓趕緊把醫藥費匯到一個帳號上,對方對陳秀的畢業學校專業、愛好特長了如指掌,這可讓陳秀的父母著了急,「好在給女兒打了個電話,才知道遇上騙子了。」陳秀的媽媽說。

「估計是我的個人信息洩露了,在網上投簡歷的時候,曾被要求詳細填寫家庭電話,父母情況。」陳秀分析道。

小偉在北京某知名高校學攝影,他的經歷更加「驚險」。積極在網上投簡歷找工作的他,有一天接到自稱「豐潤文化公司」的錄用電話,雖然工作地點在唐山,但報酬豐厚,還不用筆試面試,小偉決定去看看,這一看就掉進了「傳銷陷阱」。

整整10天,小偉的證件、錢物全被收繳,每天都被逼著背傳銷講義,賣傳銷產品,稍不順從就被毒打。晚上甚至會被綁上手腳以免逃跑。後來,小偉在同學幫助下逃離。

「我從沒向這個公司投過簡歷,肯定是招聘網站洩露了我的信息,甚至現在我還能在網上公開搜索到我的身份證號和電話號碼呢。」小偉心有餘悸地說。

一元不到就能買份簡歷

記者以一家企業用工人員的身份諮詢中華英才網、前程無憂、智聯招聘等招聘網站得知,只要在工商註冊的公司企業,付費後即可查閱求職者包括姓名、專業、身份證號碼、電話、郵箱、個人經歷、興趣愛好等一切個人信息。

「企業註冊後,一月500元就能下載應聘者簡歷,平均也就一元一份。」一家招聘網站的客服人員說,該網站號稱擁有3000萬份簡歷,且簡歷以每天超過4萬份的速度增長。

甚至很多小型網站價格更是低廉,0.1元至0.5元就可買到一份簡歷,而且並不核查招聘企業情況,甚至不要求工商註冊,「給錢就能看簡歷」。

雖然有些正規的大網站允許設置加密,求職者可以只讓投送簡歷的企業看到自己信息,但招聘網站幾乎都沒有對信息轉移做出說明,求職者也不清楚信息會被洩露,輕易地放棄加密。甚至有些網站「加密」只是幌子,企業只要交錢,不管簡歷是否加密,都能下載。

網站洩露個人信息也要定罪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國家機關或者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療等單位的工作人員,違規將本單位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給他人,情節嚴重的,將被追究刑事責任。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上述信息,情節嚴重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法律業內人士表示,地產中介、招聘網站等企業濫用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也應該據此定罪。

但部分招聘網站只要求用戶「必須如實填寫信息」,但自己卻有諸多免責條款。大部分網站沒有就所收集的信息是否交與第三方給出明確說明,用戶並不知道信息是否限於本網站使用;大部分網站不能保證數據傳輸的保密性,甚至公然告知:「在本網站所登錄的任何信息,均有可能被任何本網站的訪問者瀏覽,也可能被錯誤使用。本網站對此將不予承擔任何責任。」

人力資源專家也提醒大學畢業生,目前國內招聘網站魚龍混雜,求職者應仔細閱讀註冊協議,謹慎填寫個人資料,除必要聯繫方式外,儘可能少透露信息,並做好保密設置。

本文來源:網易教育頻道綜合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招聘網站簡歷洩露:700元採集58同城全國簡歷信息
    20元/份簡歷變廉價批發3月20日,支付700元購買軟體之後,記者用賣家提供的帳號登錄軟體,在檢索選項中選擇北京市、所有職業、2017年1月後更新過簡歷的活躍求職者,該軟體開始不斷採集信息,並且將所採集信息按照「姓名、手機號、求職方向、年齡、期望月薪、工作經驗、居住地、學歷、用戶ID、更新簡歷時間」等格式自動錄入到excel表格中。
  • 求職者們的個人信息被洩露:誰動了我的簡歷?
    有賣家稱,不同平臺的簡歷價格有所不同,總體來說,一手實時簡歷每份3元到5元不等,二手簡歷每份不到1元。「遇上收得比較多的單子,一天能掙幾千塊。」12月3日,新京報記者分别致電招聘網站官網客服熱線進行舉報,工作人員均表示,他們對上述情況並不了解,會將這些舉報信息進行記錄。
  • 倒賣簡歷猖獗警示求職者保護個人信息
    記者調查發現,從售賣企業招聘帳戶到批量下載應聘者個人信息,再通過貼吧或QQ群銷售簡歷,其中存在一條完整的黑色產業鏈,多年來雖曝光不斷,卻屢禁不止。(12月7日《新京報》)<br/><br/>  求助者滿懷期望,在招聘平臺上投出個人簡歷,沒等來招聘單位電話,卻遭遇「貸款」、「博彩遊戲」、「兼職刷單」等騷擾電話與簡訊「轟炸」,怎能不令人惱火。
  • 個人信息被公然叫賣 把簡歷倒賣黑產鏈連根拔起
    不少應聘者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剛在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便屢遭陌生來電和簡訊騷擾,內容多為介紹「貸款」「兼職刷單」等信息。近日,有媒體調查發現,這其實是一條簡歷倒賣黑色產業鏈在作祟。從媒體報導看,這是一條相當完整的黑色產業鏈。
  • 個人簡歷製作指南:做一個專業簡歷網站
    網際網路時代不管是找工作還是製作個人簡歷都方便很多,新手可以使用一些簡單的個人簡歷製作網站,你可以看一下比較知名的簡歷製作網站推薦,比如職徒簡歷,喬布簡歷,超級簡歷等等,可以讓你快速完成簡歷創建、排版。有了在線簡歷後,你可以列印下來;也可以在線把簡歷文件發給HR。不過,很多學生黨和職場人在找工作時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需要給HR上傳自己的簡歷、作品集,但文件太大,信息較多,讓HR接收、查找、瀏覽都非常麻煩,而且一不留神可能還會遺漏重要信息。這種情況下,做一個自己的簡歷網站是很有用的。新手該如何製作一個自己的簡歷網站呢?
  • 簡歷信息被販賣,你的個人信息被洩露過嗎?
    央視曝光,不少人在招聘平臺投遞簡歷後,被「刷單、貸款、賣車、賣房」等電話騷擾,有人詢問「來電方」後得知,自己的信息被人從招聘網站下載後變賣了。眼下正值秋冬招聘季,明年預計有超過九百萬的高校畢業生,將有一大批求職者勢必會通過招聘平臺尋找工作,如果不加以有效管理,又可能有新一批的信息被洩露。
  • 揭秘在線招聘黑產:400元可辦假營業執照,智聯招聘帳號標價賣
    在貼吧、QQ群、閒魚等平臺中,有賣家可通過幫助沒有正規營業執照的企業或個人獲得招聘網站的官方認證,從而賺取佣金。通過認證後,該企業或個人即可在招聘網站中發布招聘信息。雷達財經獲悉,此類服務不僅能指定平臺,還可任選城市與行業,買家只需提供手機號和人臉識別,並繳納一定費用,便能擁有一家企業的招聘帳號。
  • 揭秘倒賣網投簡歷黑色產業鏈 一手實時簡歷每份3.5元
    有賣家稱,不同平臺的簡歷價格有所不同,總體來說,一手實時簡歷每份3.5元左右,二手簡歷每份1元左右。「遇上收的比較多的單子,一天能掙幾千塊。」12月3日,記者分别致電BOSS直聘、智聯招聘等4家招聘平臺客服熱線進行舉報,工作人員均表示,他們對上述情況並不了解,會將這些舉報信息進行記錄。
  • 誰動了我的簡歷?
    當天一手簡歷可以賣3.5元,二手簡歷0.8元,遇上收得比較多的單子,一天能掙幾千塊。」——非法倒賣簡歷商家在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卻屢遭陌生來電和簡訊騷擾,內容多為介紹「貸款」、「博彩遊戲」、「兼職刷單」等信息。應聘者懷疑,個人信息通過招聘平臺落到他人手中。
  • 網投簡歷倒賣調查:軟體24小時批量下載,單份簡歷最低僅1元
    有賣家稱,不同平臺的簡歷價格有所不同,總體來說,一手實時簡歷每份3.5元左右,二手簡歷每份1元左右。「遇上收的比較多的單子,一天能掙幾千塊。」在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卻屢遭陌生來電和簡訊騷擾,內容多為介紹「貸款」、「博彩遊戲」、「兼職刷單」等信息。
  • 網投簡歷倒賣調查:24小時批量下載,單份簡歷最低僅1元
    有賣家稱,不同平臺的簡歷價格有所不同,總體來說,一手實時簡歷每份3.5元左右,二手簡歷每份1元左右。「遇上收的比較多的單子,一天能掙幾千塊。」 12月3日,新京報記者分别致電BOSS直聘、智聯招聘等4家招聘平臺客服熱線進行舉報,工作人員均表示,他們對上述情況並不了解,會將這些舉報信息進行記錄。
  • 央視曝光簡歷信息被販賣
    有不少應屆生和求職者反映,在各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頻繁收到騷擾電話,這些求職者懷疑自己的簡歷信息被販賣了。12月14日消息,央視記者調查發現,簡歷信息販賣已經形成了一條灰色產業鏈。據報導,不少人在招聘平臺上傳建立後就會收到騷擾電話,自己的個人簡歷信息被招聘網站下載後轉手賣掉,QQ等社交平臺便是販賣集中地。
  • 北京一招聘平臺員工售賣簡歷信息,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
    新京報訊(記者 吳淋姝)12月4日,第七個「國家憲法日」當天,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在「涉公民個人信息犯罪案件審理情況」新聞通報會上表示,被侵犯的公民個人信息過去主要以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住址等傳統靜態信息為主,如今,包括徵信、定位、行蹤軌跡、住宿、房屋產權在內的動態信息被收集、洩露的情形亦時有發生。
  • 釣魚式招聘!平臺不能成為倒賣信息的幫兇
    更令人震驚的是,招聘信息洩露,不是招聘企業不小心,更非「貸款」等企業故意盜取。媒體調查發現,網絡上有一個獲取、倒賣求職簡歷的非法產業鏈,「售賣的簡歷通過『提取器』和『採集系統』不間斷地從招聘網站及接收簡歷的郵箱批量下載。當天一手簡歷可以賣3.5元,二手簡歷0.8元,遇上收得比較多的單子,一天能掙幾千塊。」
  • 投完簡歷騷擾電話不斷,記者調查:買一份簡歷最低8毛錢
    今年9月,長沙的張強(化名)曾在58同城發布簡歷求職,一名長沙菁尚健身服務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聯繫上他,稱2000元至3000元包吃包住,他去面試。「一開始說應聘,後說參加培訓提升自己,獲得資格證以後工資獲得的收入會提高很多。」張強說,他沒錢,工作人員便推薦他分期付款,並籤訂了17980元的健身教練培訓協議。
  • 誰賣了我的簡歷?
    截圖 有賣家稱,不同平臺的簡歷價格有所不同,總體來說,一手實時簡歷每份 3.5 元左右,二手簡歷每份 1 元左右。"遇上收的比較多的單子,一天能掙幾千塊。"
  • 招聘信息網站巧達科技被查,或因未經允許獲得用戶簡歷數據
    PingWest品玩3月25日訊,根據騰訊一線報導,招聘信息創業公司巧達科技被查封,全員被抓,隨後有部分員工被放出。該公司可能因在沒有用戶授權的情況下抓取用戶簡歷而獲罪。根據公開信息顯示,巧達科技曾獲得了創新工場和中信產業基金的投資。
  • 央視曝光求職者簡歷資料被洩露販賣!個人信息資料岌岌可危
    最近很多關於信息洩露的新聞,眼下正值秋冬招聘季,明年預計有超過900萬的高校畢業生。原本應是用於求職者求職和招聘企業招聘人才的招聘平臺,忽然成了簡歷信息洩露的源頭,一條信息販賣產業鏈由此而來。有信息販賣者稱:一天能掙幾千塊。
  • 你的簡歷被人販賣了!警惕,一個人信息洩露事件被央視曝光
    最近又一條關於個人信息被販賣的消息被央視新聞曝光出來,那就是簡歷信息被販賣的新聞,隨之這條新聞也登上了各個平臺熱搜,不少人在招聘平臺投遞簡歷後,被「刷單、貸款、賣車、賣房」等電話騷擾,通過和「來電方」溝通後才得知自己的信息被人從招聘網站下載後變賣了。
  • 也買酒網涉嫌洩露個人信息 與羅維鄧白氏同宗
    這家中外合資公司以買賣租賃用戶個人信息為主業,涉嫌非法獲取、買賣公民個人信息。目前,上海羅維鄧白氏營銷服務有限公司已被上海警方查封,業務暫停。  圍繞如何保護個人信息,輿論幾乎一邊倒,羅維鄧白氏成為眾矢之的。而據《法制晚報》報導,羅維互動創始人袁疆目前在經營的也買酒網也涉嫌洩露個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