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國內豬肉供應緊張,價格暴漲,豬肉企業一直是媒體報導的焦點。2020年,豬肉龍頭市值大漲,營收向好,更加受到行業關注。市場不斷變化,導致行業發展格局變化, 誰才是豬肉行業「霸主」呢?新食材多維度對比,解讀豬肉龍頭溫氏、雙匯、金鑼、雨潤、牧原,發現……
豬價大漲,豬企紅利期來臨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7月份居民消費價格主要數據顯示,在食品菸酒類消費價格中,除了鮮果和蛋類消費價格同比分別出現27.7%及14.5%的跌幅外,其餘的糧食、鮮菜、畜肉類和水產品等食品均有漲幅。
在肉類中,豬肉價格在7月漲幅最大,環比上漲10.3%,同比上漲85.7%;牛肉、羊肉的價格雖然比6月漲幅不大,但是比去年同期上漲幅度超過10%。
豬肉價格飆升,企業業績表現靚麗,7月1日-8月22日,A股及港股豬企股價均取得不同程度漲幅,其中雨潤食品及中糧肉食等企業股價漲超50%,各豬企總市值也大幅攀升。
總市值對比
備註:截止日期8月22日(總市值為約等於)
截至8月22日,已有近30家豬肉上市公司發布半年報或業績預告,利潤表現十分驚人。其中,雙匯發展上半年營收高達363.48億元,為行業最高;利潤大頭則是牧原股份,上半年淨利潤突破百億,達107.84億,同比增速超過70倍。
牛羅山成功扭虧,溫氏2020年上半年營業收入達359.57億元,同比增長18.2%;當期對應實現的歸屬淨利潤約為41.53億元,同比增長200.33%
已披露2020年上半年業績的A股及港股豬企淨利潤平均增幅則超過10倍。豬肉價格的飆升,也讓豬企利潤端成色更顯著,這主要體現在毛利率上。已披露2020年上半年業績的豬企毛利率大多錄得大幅度漲幅,例如牧原股份生豬產品毛利率為63.27%,同比提升幅度達59.93個百分點,同期唐人神生豬毛利率為63.36%,同比提升50.14個百分點。
養殖:南溫氏VS北牧原
豬肉養殖行業已經形成了南溫氏北牧原的格局,兩家巨頭對比,區別在哪,誰才是霸主?
溫氏:
養殖模式:結合產業政策與行業發展形勢新變化,公司推動了「公司+農戶(家庭農場)」生產模式的迭代升級,加快推動「公司+養殖小區」模式的發展,發展肉豬飼養能力,以適應未來的發展要求。
業務多元化:在養豬業務和養雞業務之外,蛋雞業務、肉鴿業務穩定增長,發展勢頭良好,還成立水禽事業部,積極布局業務新賽道,多元化發展。
產能布局:為了加大產業戰略投資布局,推進溫氏生態圈建設,公司投資管理業務圍繞產業鏈生態圈積極謀篇布局。上半年舉牌了華統股份、增持了新農飼料,公司生態圈進一步擴大和完善。
戰略:新冠肺炎疫情給社會經濟發展及行業形勢帶來的深刻影響,更加堅定了公司加快禽業轉型升級的決心與信心。2020年,公司加快肉雞屠宰加工產能建設步伐,完成了肉雞屠宰加工產能規劃布局及高效屠宰廠與高效養殖小區的協同建設規劃。在疫情期間的價格低位期,公司採取屠宰收儲的方式,有效緩解了出欄壓力。未來,將積極推動轉型升級,打造新優勢。
養豬業方面,公司將加快落後產能升級改造,推進傳統家庭農場升級改造,對未按標準或無法升級改造的老舊豬舍,逐步淘汰退出。同時全面提速新項目建設,確立了新產能建設標準,多措並舉,逐步實現新產能代替低效產能,滿足未來公司高質量發展要求。
牧原:
養殖模式:公司自建飼料廠和研究營養配方,生產飼料,供應各環節生豬飼養;自行設計豬舍和自動化設備;建立育種體系,自行選育優良品種;建立曾祖代-祖代-父母代-商品代的擴繁體系,自行繁殖種豬及商品豬;採取全程自養方式,使各養殖環節置於公司的嚴格控制之中,從而使公司在食品安全控制、產品質量控制、疫病防治、規模化經營、生產成本控制等方面,具有顯著的特色和優勢。
業務專注養豬業。主營業務為生豬的養殖與銷售,主要產品為商品豬、仔豬和種豬。公司堅持採用大規模一體化的養殖模式,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了集科研、飼料加工、生豬育種、種豬擴繁、商品豬飼養、生豬屠宰為一體的完整閉環式生豬產業鏈,目前是我國較大的生豬養殖企業、生豬育種企業。
戰略:2020上半年,公司加快下遊屠宰環節的布局,在河南、山東、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公司生豬產能較為集中的地區成立10個屠宰子公司。同時,公司做好市場調研,組建管理、銷售團隊,做好人才儲備,為公司屠宰業務的開展做好充足準備。下半年,預計牧原肉食和正陽肉食將會進入試運行階段。
目前,公司持續加大對智能化、信息化、疾病研究、豬舍設計等研發項目的投入。公司將新的技術應用到養豬中,加大對優秀技術成果及生產成績的獎勵力度,推動公司養殖技術的進步和生產效率的提高,支撐公司快速發展。
豬肉製品:三雄爭霸
我國肉類市場基本上呈現出本土品牌一支獨放的局面,一批擁有先進技術設備、規模較大、銷售和運營體系完善的企業在市場上的知名度越來越高,品牌影響力越來越大,像雙匯集團、雨潤食品、金鑼集團、江泉等,其中前三家企業佔據了肉製品市場份額的75%以上,產業的集中度很高。
雙匯、雨潤、金鑼具有相似的技術、分銷渠道、客戶服務等,構成了一個完備的戰略群組。群組內的競爭會非常激烈,競爭越激烈對每個企業的市場份額和利潤的威脅就越大。
上市公司中,2020上半年,雙匯實現營業總收入363.48億元,同比2019年上半年上升43.01%;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0.41億元,同比2019年上半年上升26.74%。屠宰業營業收入約為239.1億元,同比增長58.96%,佔總營收的65.77%;鮮凍肉及肉製品外銷量(含禽類產品外銷)為149.6萬噸,同比下降3.79%,肉製品業務營業收入為139.99億元,同比增長18.02%,佔總營收的38.51%。
雨潤收益為75.36億港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95%;毛利4.44億港元,同比減少14.03%,冷鮮肉銷售額為港幣56.42億元,較去年增加3.5%,佔抵銷內部銷售前集團總收益約75%,冷鮮肉和低溫肉製品作為集團附加值較高的產品,是推動整體業務發展的中堅力量。
2020年,針對市場情況,各企業都有什麼新戰略,要重點發力哪些領域?
雙匯
順應風口轉型 品牌年輕化
多年來一直內斂沉穩的雙匯,自去年下半年開始,有了一個攀峰式的轉變,一邊自己造勢、一邊抓風口借勢:2019年6月28日在中國文化最前沿北京798,召開明星黃磊代言及雙匯筷廚新品發布會;2019年9月26日,在成都舉辦的世界肉類大會上,召開中國兒童高端肉製品品牌智趣多新品發布會;2020年一開始更是新動作不斷,火炫風抖音挑戰賽、王中王街舞大賽、小獅子IP動漫視頻,以及聯合中國頭部網紅薇婭、美食明星林依輪、段子手羅永浩,有節奏的開展直播帶貨等。
2020年端午節期間,雙匯高管帶隊出其不意空降蓉城,搞起了「快閃地攤網紅2.0」,這一系列小清新的出圈行徑,都在傳遞出一個清晰的意圖——品牌年輕化。
金鑼
肉類精深加工 開發新特品種
金鑼表示將繼續大力進行肉類精、深加工,不斷增加花色品種,開發新特品種。高低溫肉製品由原來單一的豬肉火腿腸逐步發展為雞肉腸、牛肉腸、魚肉腸等11大系列40多個品種,600多個規格,年生產能力80萬噸。低溫產品中的脆脆腸創造了中國低溫肉製品單一品種銷量最大的紀錄,產品供不應求,豬肉灌腸在香港市場的佔有率65%以上。
進一步延伸產品線,以大型屠宰基地為依託,充分利用豐富的新鮮原料骨、脂肪等,通過物理萃取,深加工生產高湯、骨素、香精、醬類及食用動物油脂等系列產品,暢銷全國市場。豬副產品精深加工,採用國際先進的自動生產線加工豬小腸,年產肝素鈉1萬億單位以上,遠銷歐美各國。為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金鑼投資20億元,自建集種豬場、飼料廠、養殖場等為一體的生豬基地,發力規模化養殖,進軍上遊產業鏈。
雨潤
雙核驅動 劍指生鮮終端銷售
8月伊始,雨潤食品新零售轉型變革再度推出實質性舉措——位於上海市浦東新區孫橋菜市場和南京市棲霞區華銀路20號丁家莊的雨潤生鮮精選、特選專營店雙店同啟,正式開門迎客。這標誌著雨潤食品探索實施生鮮連鎖新零售變革和線下門店轉型升級的步伐全面提速,開啟華東布局序幕,劍指生鮮終端銷售藍海市場。
伴隨著國民消費水平的提升,消費升級已然成為市場大背景,傳統的零售方式不再適用於新的市場環境。為打破市場零售信息不對稱現象,雨潤藉助大數據分析手段和全產業鏈優勢,建立更有效的雙向信息反饋機制,完善價格和服務體系,充分調配已有資源,推動零售業態的革新,實現消費者、代理商、線下合作夥伴和企業自身的多方共贏。
新零售業態為雨潤的成長帶來了新活力,雨潤精選店和特選店帶來的示範連鎖效應和規模效應,將有助於穩定生鮮產品的市場供給。這一良性循環發展模式的形成不僅有助於鑄造雨潤品牌,還有望助力生鮮電商市場的信息化升級,促使各類零售業態不斷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從而推進傳統零售業態的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