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老北京」被摘牌,什剎海尋路商街特色化

2020-12-18 北京商報

作為北京的一張名片,特色商業街如何破局同質化、突出特色成為當務之急。北京商報記者走訪發現,什剎海地區在對虛假「老北京」招牌進行整治後,依然有商家打擦邊球,將招牌進行遮掩繼續經營。此前北京市商務局發布的《關於調整優化特色商業街發展的指導意見》已經明確指出,將對特色商業街進行調整,強化特色,分類管理,不符合要求的商業街或將被取消稱號。未來,什剎海商業街還需找準特色提升品質。

假冒「老北京」繼續經營

北京商報記者近日連續走訪什剎海周邊地區,在菸袋斜街,打著老北京旗號的門店並不少,比如老北京剪紙,老北京炸醬麵等等,也有門店雖然沒有在招牌上體現「老北京」,但本身屬於北京地區的老字號品牌。在菸袋斜街,部分門店招牌以白色紙張將「老北京」三個字粘貼遮擋,一家僅能容納一人的檔口掛了四個招牌,寫滿了全國各地的小吃,「老北京炸灌腸」、「老北京爆肚」都已經被部分遮擋,僅留下「炸灌腸」和「爆肚」字眼,旁邊的炸魷魚、炸臭豆腐等招牌也僅剩「小吃」兩個字,可以隱約看到被遮擋的「老北京」字樣,但是香港咖喱蛋、炸榴槤酥、鹽酥雞等字樣依然在招牌上。在這家門店不遠處是一家名為「臺灣著名小吃絕對丸美」,但檔口處還掛著「爆肚」字樣的招牌。

什剎海地區是北京舊城內一片最大的歷史風貌區,圍繞著北京前海、後海兩個大湖,以平房為主,這裡面也有這大量的胡同商業區,菸袋斜街和荷花市場是其中最為知名的商業區,也是較早獲得北京特色商業街稱號的兩條特色街區。今年2月份什剎海景區行政綜合執法中心牽頭,發揮「街道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聯合城管、公安、工商、食藥監等相關部門對景區內的虛假牌匾進行了整治,「老北京」戶外廣告牌被撤掉30多個。這次整治重點排查了恭王府周邊、什剎海前海一帶的小吃餐飲商戶。除了帶有「老北京」字樣的虛假宣傳牌匾,一些掛有其他地區的宣傳牌匾,如「老長沙大香腸」等,執法人員也進行了暫扣。

據了解,對於整治的亂用「老北京」旗號的招牌,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原本「老北京」有著這個項目,但是他本身做的不正宗,不能代表「老北京」,比如老北京涮肉;另外一種是「老北京」根本沒有這個項目,比如老北京炸魷魚、老北京榴槤酥。但是從北京商報記者現場探訪來看,整治之後,仍有部分商戶遮擋招牌後繼續營業。

難尋特色 商業化嚴重

除了假冒「老北京」摘牌,菸袋斜街還存在大量與南鑼鼓巷等景點雷同的商鋪,比如售賣精油、服裝、工藝品、炸薯片等等,這些商鋪雖然沒有在招牌上以「老北京」自居,但屬於非北京特色的商品和服務。

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什麼受歡迎就賣什麼」大部分是為了迎合遊客需求,南鑼鼓巷和菸袋斜街內大量售賣工藝品、服裝服飾和小吃的店鋪取代了具有文化特色的店鋪。店鋪重疊、業態低端化、商業氣氛濃厚成為特色商業街留給遊客的「刻板印象」。

清華同衡旅遊與風景區規劃研究所在2017年研究了什剎海地區的商業化程度及遊客行為分析,數據顯示,什剎海區域的商鋪中,購物類數量為321,美食類600個,休閒娛樂307,景區景點167個。大柵欄區域的商鋪總量約為300家,景點景區6處,美食類商鋪90家,休閒娛樂類160家,購物類40家。對什剎海區域和大柵欄區域商鋪概況進行比較,分布密度方面,如果按照兩區域面積粗略估算,大柵欄區域平均每公頃有1.4家店鋪,而什剎海地區平均每公頃有4.4家店鋪(含水域面積)。什剎海區域的商鋪關鍵詞是酒吧、咖啡、百貨店、餐廳、王府、館、會所、CLUB等。而大柵欄的商鋪關鍵詞則是北京、前門、戲園、家常菜以及各種齋、坊、記、莊、總店等。

更早以前,就有相關文件對什剎海定位進行了規劃。2014年10月29日發布的《什剎海歷史文化旅遊風景區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顯示,什剎海功能定位為「景區是什剎海歷史文化保護區的核心區,是以展示北京傳統文化為主的休閒旅遊區」,並且強調了景區招商的原則,「景區內的各類招商活動應當符合景區業態發展指導目錄,招商單位應當就擬引入的商戶是否符合景區的功能定位,事先徵求什剎海街道辦事處的意見。「」2018年9月,北京市商務局出臺《關於調整優化特色商業街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面向社會公開徵集意見,《意見》再次強調了「特色」,特色商業街要根據區位特點和消費需求,展示「首都風範、古都風韻、時代風貌」的城市特色。

上述《管理辦法》同時還表明了入駐商戶的退出機制,「企業入駐後,經營內容發生變化,不再符合景區業態發展指導目錄和景區功能定位要求的,應當予以退出。」除了清理假冒「老北京」的店鋪招牌,對於什剎海地區的特色商業街如何進行「特色」運營,北京市西城區什剎海風景區管理處工作人員表示,需經過街道授權才能接受採訪,而什剎海街道相關工作人員稱需西城區委宣傳部發函才能接受採訪,但截至記者發稿時,西城區委宣傳部電話始終無人接聽。

不過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菸袋斜街部分小飾品、餐飲等商戶已經關門,有的打出了「撤店甩貨」的招牌。

「特色商業街」已有退出機制

與菸袋斜街同處什剎海地區的荷花市場去年剛剛完成一輪改造,「什剎海茶藝酒吧街」是一條擁有百餘家茶藝、酒吧的特色街區,其中以荷花市場最具規模。去年下半年開始,這條街上過去賣炸雞、魷魚串、烤香腸的10多家小店面已全部關停,整條街的外立面將重新裝修,統一成古色古香的建築風格。現4米寬、200多米長的臨水木棧道將整體保留。市場步行街青石板主路和臨水木棧道之間,將增加一排由花箱組成的隔離帶。花箱靠近木棧道的一側設休閒長椅,臨水棧道就成了一個獨立的公共休憩空間,不會被商家隨意侵佔。根據什剎海風景區的生態重塑計劃,酒吧等騰退後的空間將重點用於引進博物館、文創類項目。

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北京曾經評選出20多條特色商業街,但是街區也面臨著「生老病死」。隨著北京城市發展規劃的推進,有些街區對應的功能處於淘汰過程中,比如建材街;有些產業功能發生了變化,或者申報時的特色在後期發展中逐漸平淡甚至已經轉型,比如現在已經成為創新創業大街的海澱圖書城。目前尚有特色商業街在發展過程中品質達不到北京整個城市環境升級的要求。

過去,一旦被授予特色商業街稱號,後續管理基本交予各條商業街運營方。即便後期運營不利,名不副實,特色商業街的名號也會保留。比如臺灣街。從開街時的門庭若市到現在的門可羅雀,臺灣街早期的特色商戶已流失殆盡,烤串、火鍋等大眾飲食充斥著整條街。這背後與開發商盲目造街,後期又缺乏清晰定位和整體規劃有關。

不過,這種情況將會得到改變。按照此前的《意見》內容,對於已基本不具備特色元素的已掛牌的特色商業街,市商務局將取消「北京市特色商業街」命名,並且每年對特色商業街經營商戶、業態結構、社會經濟效益等情況進行分析評估,指導業態調整和升級改造。

北京商報記者 邵藍潔/文 郭繽璐/攝

相關焦點

  • 重溫老北京八大樓、八大居、八大春名吃,《什剎海》裡的風味人間
    而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發生在什剎海的故事。《什剎海》是最近新上映的一部電視劇,初聽名字的時候,誰能想到它是一部與美食聯繫起來的劇呢?可能有小夥伴知道什剎海是一個開放的風景區,不知道的還以為這是一部講趕海的故事。
  • 老北京十大特色小吃街有哪些 老北京特色小吃街盤點
    北京是一個非常熱門的旅遊城市,作為中國的首都,北京小吃也非常豐富,結合了傳統風味和異域特色,尤其是在老北京小吃街,幾乎涵蓋了最受歡迎的老北京小吃,老北京十大特色小吃街有哪些呢?為你盤點老北京特色小吃街。
  • 風景區私設牌匾:拿「和珅」給炸醬麵當幌子被摘牌
    只抹去「和珅題」也不行,徹底摘牌!什剎海3月18日,網友發微博稱什剎海恭王府外一處餐廳驚現和珅題字「老北京炸醬麵」。微博發出後,在網絡上引起熱議。城市遊景點商家爭相私設牌匾什剎海街道城管一隊隊長陸昆介紹:「群眾反映有和珅題字的牌匾後,什剎海城管一隊、什剎海風景區管理處立即派人到現場核實。
  • 先有什剎海,後有北京城,被稱為老北京最美的地方什剎海公園
    歡迎關注戶外旅行人淵龍博峰,讓我們一起來領略這個世界的美好吧~~~景點:中國北京地理位置:中國北京交通:各種交通到達中國北京推薦理由:什剎海景區歷史文化積澱深厚,歷史上這裡是寺廟林立的地方,素有"九庵一廟"之說,所以這裡也得名為"什剎海"。
  • 《什剎海》又一部老北京的四合院電視劇,好看
    最近在央視上映的《什剎海》引起了眾多網友的關注,這部由付寧編劇並執導,劉佩琦、連奕名、曹翠芬、張齡心、關曉彤、張晞臨、劉敏、龍飛主演,吳磊、牛莉友情出演的老北京胡同劇(我姑且這麼說吧)對於喜歡老北京文化的觀眾了來說這部電視劇非常值得觀看。
  • 遊什剎海,看老北京,逛胡同,坐黃包車,被那份濃濃的京韻所吸引
    被稱為「後海」的北京什剎海是老北京人休閒娛樂的好去處,環境優美,且民俗風韻十足,兩百年來吸引了眾多的官宦、名家來此或修府第,為什剎海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蘊。主要代表有恭王府、宋慶齡故居及醇王府、郭沫若紀念館、德勝門箭樓、鐘鼓樓、廣化寺、匯通祠、會賢堂。我這次就去逛一逛北京的什剎海和北京胡同,胡同、四合院是舊北京城的象徵。
  • 北京北部什剎海地區:為何即能保持老北京特色,環境又比較好?
    北京什剎海歷史風貌區是北京最大的歷史風貌保護區,什剎海地區的胡同在北京保護是比較成功的,面積也非常大。什剎海地區的胡同與什剎海景區的聯繫比較緊密,並且居住的人口不是很多。事實上,正式由於很多胡同居民已經騰退,地區開發成了景區,這才讓剩下居民的居住環境變好,這個地區才展現了老北京歷史風貌區的特色。北京什剎海歷史風貌區正式由於騰退了很多居民,進行商業化的開發,因此取得了不小的成功。不僅改善了居民的環境,也增強了胡同的活力。
  • 電視劇《什剎海》熱播,關於什剎海的故事有哪些?看完漲知識了
    該劇以北京什剎海胡同裡莊為天一家三代人的生活工作與學習為主線,講述了一家人現代而瑣碎又充滿煙火氣息的生活日常故事。故事雖平常,但在鏡頭轉換間,關於老北京特有的文化氣息和相關風俗禮儀的記述,讓觀眾大呼過癮。可以說,看完《什剎海》,也就近距離感受了老北京。
  • 到什剎海尋找老北京風情 王府胡同古街古橋古牌樓 南鑼鼓巷最古老
    前門大江胡同,曾經是典型的老北京胡同,從這個巍峨的石牌樓就可以看出來。大江胡同原來五六百米長,原來和前門大街,珠市口東大街合在一起,是個扇形。原來周邊有會館,果子市,戲樓,還有布巷子,繡花街,是原汁原味老北京風情。現在這裡成了臺灣夜市。
  • 藏在小胡同裡的酒吧街,老北京與時尚交相輝映,熱鬧非凡!
    北京地區唯一一處集合了市井文化、傳統民俗、自然風光的旅遊勝地——什剎海!但是和風光相比,入夜之後的什剎海,才是年輕人的樂園,夜生活比三裡屯更是猶有過之!什剎海的後海酒吧街,一水的小胡同,而且大家臨海而聚,沒有嘈雜的電音,只有悠揚的歌聲。
  • 什剎海的四合院,是記憶裡老北京最美好的樣子
    都說先有什剎海,再有北京城。什剎海,是老北京城最具代表性的胡同之一。然而,近些年的什剎海,街道院落老舊破敗,年輕人紛紛搬離,失去了往日的模樣,胡同也少了些活力…2017年,一幫滿懷熱情的年輕人走進什剎海的胡同深處,他們想重新「拾起這座城市被遺忘的美好」。
  • 北京周末遊周邊——什剎海
    什剎海本算不上海,但竟然有潮汐,每到傍晚時分便此起彼伏的晃蕩。沿著後海北沿往前繼續走就到銀錠橋附近了,此時對岸便是酒吧一條街,曾經也有不少知名歌星從這裡走出(黃渤、樸樹等),真的是燈紅酒綠。燈紅酒綠銀錠橋後海酒吧一條街
  • 關曉彤吳磊出演《什剎海》,和老戲骨做宮廷菜,濃濃的老北京味!
    《什剎海》已經上線了,開始追這部劇的小夥伴,應該已經看出來了,這部劇主要是向觀眾表現老北京人的生活狀態,在劇情上並沒有太多的起伏,但是卻展現了一種平淡的北京人的生活圖景,別有一番滋味!《什剎海》這部劇除了他展現出來的北京風味非常吸引觀眾以外,老戲骨們同臺飆戲也是一大看點,裡面的年輕演員關曉彤和吳磊也是演技獲得了很多觀眾肯定的新生代演員,並且他們兩個人在年齡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出演電視劇,有非常好的觀眾緣。
  • 什剎海47處院落已騰退 將恢復老北京傳統風貌(圖)
    環衛工人騎車路過什剎海一處院落大門。去年西城區啟動什剎海居民住房與環境改善試點。資料圖片/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新京報訊 (記者馬力)為適度疏解人口,什剎海地區目前正在進行居民住房和環境改善的試點。
  • 《什剎海》家宴上熱搜 專業和細節打造「老北京」美食盛宴
    原標題:《什剎海》美食上熱搜背後:用真材實料,請大廚烹飪 近日,央視一套熱播的都市家庭生活劇《什剎海》登上熱搜,劇中,劉佩琦飾演的宮廷菜名廚莊為天用家傳的廚藝做了一桌家宴,宴請老友。其品類之豐富,做法之高超,也讓觀眾大開眼界,猶如看了劇版「舌尖上的中國」。
  • 安靜酒肆有望回歸北京什剎海 露天桌椅已不見
    今年6月底,「後海5號」酒吧等四處二層違建拆除,隨後,什剎海酒吧街乃至整個景區的「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成為社會關注焦點。現在走進什剎海酒吧街,露天的桌椅和沙發都已不見蹤跡,二層違建也基本拆除完畢。未來,什剎海酒吧街有望在保留部分酒吧的情況下引入帶有中國特色的酒肆。
  • 北京什剎海酒吧回收真瓶造假假威士忌賣上千元
    西城工商分局食品科、企監科聯合國際洋酒協會,日前在對什剎海酒吧街進行突擊檢查時,在3家酒吧裡查出了24瓶假冒芝華士、皇家禮炮品牌洋酒。  執法人員在銀錠橋一帶的「偷懶咖啡屋」、「北京客來思啤酒屋」、「一品昌茶館」裡,查出假冒「芝華士」12年蘇格蘭威士忌和「皇家禮炮」21年特級蘇格蘭威士忌。
  • 關曉彤吳磊主演的《什剎海》開播,老北京胡同的感覺有年味了
    本文由明星粉絲團作者吃糖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這兩天關曉彤和吳磊搭檔的首部電視劇嗨什剎海也終於開播了,這一部電視劇也是主要描寫老北京人的生活,有非常多的人表示,看完這一檔電視劇的預告片,就感覺有老北京的那味兒了。
  • 北京護國寺小吃街「整容」 各地小吃已進駐
    護國寺街新招牌露面,以老北京傳統小吃聞名的護國寺街改造工程接近尾聲市商務委員會:實現什剎海地區整體開發吸引更多遊客滿足市民多種飲食需求隨著街名新招牌的露面,以老北京傳統小吃聞名的護國寺街改造工程接近尾聲
  • 老北京如何用水?宮廷喝玉泉水,老百姓靠井水商
    說到老北京的水,很多人會想到不少關於水的地域,比如什剎海、北海等,除此之外,北京還有一些以潭、池、澱、窪等命名的街巷,這些說明過去北京不缺水。不過,對於老百姓而言,優質的水源還是很緊張的。在上世紀初,圍繞著老百姓的用水,北京城裡還發生了不少故事。作者:劉永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