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分享】:北京青年報:倒奶事件有沒有陰謀
自2014年至今,青海、山東、河北、廣州等地已經發生多起倒奶、殺牛事件……原因系多地乳企拒收生鮮乳和持續的奶價下跌。
山東、河北、黑龍江等地現象尤為明顯
山東個別牧場出現了拒收,拒收量在10%左右。某大型乳企決定從2014年8月1日起將青島、煙臺等地收奶價格降至目前的3.4元/kg;部分400公斤以下的小規模散養戶生鮮乳收購價格僅為2.4-2.8元/公斤。河北地區同樣出現鮮奶拒收和限量現象,個別小區月拒奶次數超過60%。天津調查50多家牛場基本都有拒收現象,比例在3%-5%。黑龍江地區乳企對個別不足一噸奶量的小奶站開始停站拒收,總體收奶與去年同期量相比減少5%-10%。
陰謀論產生
國內頻發倒奶、殺牛事件,始作俑者被指西方列強。有業內人士質疑,「洋牛奶實力雄厚,他們可以先採取低價銷售,當中國奶牛被殺掉大部分後,他們再提價」,大量舶來品湧入中國市場,已構成洋牛奶與國產奶之間一場無硝煙的戰爭,直接威脅我國的奶牛養殖業。有輿論進一步提出,為了中國乳業的長遠發展,政府部門應通過技術壁壘來減緩進口奶的數量。
「散戶」為主
業內專家汪麟飛表示,「倒奶、殺牛主要發生在「散戶」群體中,在整體行業格局中所佔體量有限,可以確定是供給過剩引起的行業價格波動」。據行業統計數據,我國原奶年需求量在4000萬噸左右,2014年乳企自有及規模化奶源生產接近3600萬噸,也就是說,散戶奶農提供的原奶約400萬噸,其市場佔有率約10%。
保證散戶軟著陸
對於眾多中小型奶站的命運,汪麟飛表示,「雖然『散戶』在行業整體所佔體量較小,從整體上不會給行業帶來巨大影響,但散戶群體數量較多,政府應儘量保證『散戶』利益,使這一群體平緩、有序地退出行業舞臺」。
雖然整體行業發展方向趨於規模化、智能化、信息化,「散戶「必然會退出行業舞臺。但目前整體行業依然擺脫不掉「現代規模化「與」傳統原始化「共存的顯示。如何積極協調乳企和奶農關係、加強對奶農的救助舉措、對洋奶進口供需進行合體調配,保護奶農養殖積極性,穩定行業產量。未來,加強宏觀政策指引,制定乳業發展長遠戰略,引導我國奶牛養殖由「散、弱、小」走向規模經營,引導我國乳業從傳統走向現代。筆者感嘆,這才是我們政府和有關部門在當下應該去思考的!
(本文由上海麥喀斯機械設備有限公司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