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了長沙,雅倫的旅行腳步繼續南下,下午經過湘潭境內,我在路邊偶遇「齊白石故居」的指示牌,嗯,隨心旅行就是充滿「不經意」,正是這一眼,勾起了我強烈的好奇心。齊白石故居?國畫大師齊白石的家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從國道下去以後,便順著導航走,村裡的水泥小道很乾淨,引我越走越深。這個地方有個很好聽的名字——白石鎮杏花村。在這座有詩意的村莊裡,我於傍晚時分真的瞧見了披著鬥笠,放牛的老人,我這是誤入了世外桃源?
齊白石的故居位於白石鋪杏子塢星鬥塘,村裡很安靜,只有清脆的鳥叫與蟲鳴聲。遠處的山中瀰漫著霧,像華麗的幔帳,溫柔地罩著一片耀眼的綠。湖水平靜,清澈見底,我站在亭子旁邊,靜下心遠望,覺得自己也了身著長衫的古人。
穿過竹林中彎彎曲曲的小道,費了一番功夫才找到齊白石故居。這處故居比我去過的很多名人故居都低調得多,沒有圍牆,更沒有售票處,整座建築和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沒有一絲突兀。經過修繕後,齊白石故居依然保留著原貌。
故居建於清朝鹹豐年間,共有7個房間,整個建築由土牆茅頂構成。齊白石1864年1月1日出生於此,並一直在此生活,直至1900年遷居到附近的梅公祠。在故居生活的36年為齊白石奠定了繪畫及日後成才的基礎。
也許是到了傍晚的原因,除了在我後面來的幾位年輕學生,這裡沒有什麼遊人。參觀名人故居,沒有什麼比安靜氛圍更得人心了。7月份,湖南的天氣十分炎熱,但我在充滿綠意杏花村聞到了清涼的味道。
可能很多人見到齊白石故居的時候,多少都會覺得會有點枯燥,因為故居屬普通的湘中傳統式農舍建築,也沒有豐富的展品,似乎看了一眼就再沒別的了。可是,我卻被故居周圍的環境圈了粉。
從村口到屋旁,都是如夢如畫。在庭院的前面,還栽著一株小小的葡萄藤,孤單的樣子實在惹人憐。屋旁有一條小路,兩邊圍滿了竹籬笆的菜園子。路還是原始的紅色泥路,不知怎地,看見這樣的小道,我的心裡暗生歡喜,許是覺得這樣能有一種跨越時空的交流。
當時,正是荷花開放的季節。我來這之前還買了不少蓮蓬呢。沿著泥路往前走,還會經過一條小水溝,得頑皮地跳一下才能跨過去,再撲到「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環抱中。那一刻,我似乎已經忘了自己身處何方。
濃厚的鄉土氣息,純樸的農民意識和天真浪漫的童心,富有餘味的詩意,是齊白石藝術的內在生命。如果說齊白石在藝術上的成功,告訴我們真理是樸素的,藝術的真諦是平凡而簡樸的,那麼,來到杏花村,來到他故鄉,便能尋到這一切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