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桃子的「供給側」

2020-12-14 大河網

□河南日報記者陳慧歸欣

當下正是桃子上市時節,記者走訪發現,今年桃子豐收了,一些地方卻出現「賣桃難」現象。消費者也不滿意,好吃的桃子「身價不菲」,價格適中的,口感又一般。

果農緣何「豐產不豐收」?供求錯配原因何在?如何改進桃子「供給側」?連日來,記者走訪了多位桃農和業內專家,以期有所借鑑。

「好看的不一定好吃,好吃的不一定好看」

世界上有2000多個桃品種,中國分布800多個,有一定栽種面積的則有100多個。普通的桃子有毛,沒有毛的叫油桃。形狀上,有心形、圓形、扁形。果肉顏色有白色、黃色、紅色、綠色;外皮顏色更是令人眼花繚亂。

這麼多個品種,啥樣的才算好桃子?不同人可能會有不同的答案,但在大多數消費者看來,口感排第一位。

7月11日,在泌陽縣古城街道辦七裡崗居委會董國安老人的大青桃園子裡,又現「搶桃」現象。摘桃的人從鄭州、駐馬店、南陽等地趕來,一天時間,4畝園子的桃樹上,已是空蕩蕩了。

裡外純青,個頭兒不到拳頭大,這樣「貌不驚人」的桃子如果擺在超市的櫥窗裡,並不討人喜歡。但在來摘桃子的回頭客眼中,大青桃吃起來有「小時候的味道」。

然而,這種消費者喜歡的桃,卻難以跨過傳統市場的門檻。7月17日,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專家王志強向記者介紹,經銷商挑選桃子有兩個必要條件:一是「賣相」,讓人看起來有食慾;二是硬度,要經得起長距離運輸的考驗。口感反倒不是必選項。

「好看的不一定好吃,好吃的不一定好看。」河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院長馮建燦解釋,經銷商和果農偏愛的硬質桃,往往香味不足。

像大青桃這樣的地方傳統品種被市場逐漸淘汰。據董國安老人介紹,他栽培的農家品種大青桃,過去在當地尚有廣泛種植,上世紀90年代已瀕臨滅絕。若不是他用心搶救,這個品種恐怕也消失了。

同一時期,個頭大、色澤豔、耐儲運的硬質桃開始成為市場新寵,桃的品種選育也朝著這個方向發展。「好吃桃子的基因被改掉了,這也是消費者感覺很多桃子『中看不中吃』的重要原因。」馮建燦表示。

人們對野生大青桃的追捧,正是渴求品質的體現。如今,一些古老味美的桃品種在市場和政府的共同推動下,正重新煥發生機。

血桃,果肉殷紅如血,曾是魯山縣南部山區的特色品種。2016年,被當地政府作為熊背鄉大年溝村的扶貧產業,給予資金、技術、營銷等方面的大力扶持,種植面積從不到500畝擴大到3800畝,還獲得了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成了市場熱捧的「網紅」產品。去年,僅血桃一項該村人均就增收2000元左右。良好的前景,讓村裡「飛」出的大學生閆盟盟3年前放棄大連的工作回村種桃,如今已擁有70多畝規模的桃園。

「桃」離大路貨,走向「名特優」

在河南,說起桃,沒有像靈寶蘋果、西峽獼猴桃、孟津梨、滎陽軟籽石榴這樣的知名品牌。

數據顯示,我省桃種植面積123萬畝左右,排在山東、河北之後,位列全國第三。規模雖大,但短板不少,比如分布散、鏈條短、效益低、優勢品牌不突出,大部分果農停留在以產量求效益層面。

王志強介紹,我省九成以上的桃子是鮮食桃,近三年市場飽和現象凸顯,倒逼桃產業加快轉型升級。從今年6月28日舉辦的河南省首屆早熟桃評比賽上看,結構調整已初見成效。

事實上,我省鮮食桃市場已呈現冰火兩重天狀態。一方面,低檔化、同質化的大路貨積壓,量多價低,尤其是進入7月份,中晚熟桃子大量上市,加上山東、河北兩省桃子衝擊,價格大幅度下滑;另一方面,特色、優質、高檔的蟠桃、油蟠桃、黃肉桃供不應求,量少價高。

四川農業大學經濟林專業畢業,2016年回鄉創業,短短三年,80後劉克帥因種桃已經成為衛輝市頓坊店鄉的名人。他的蟠桃園和眾多桃園一樣,位於交通方便的107國道一側。不同的是,當很多果農仍在路邊支攤坐等顧客上門時,他的團隊卻在空調屋裡打包發貨。當其他果農按照10元5斤叫賣時,他的桃子已經按個賣。24個規格相同、品質上等的油蟠桃,網售價格150元。劉克帥說:「平均不到5斤桃,劃30元1斤,通過微商很快銷售一空。優質優價的桃子越來越被市場認可。」

王志強認為,今後,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仍是桃產業發展的主旋律。育種方向也在向品質化、多樣化、省人工化方向努力。

同時,在人們越來越依賴網購的今天,鮮食桃的銷售方式也須跟上時代步伐。果園採摘、社區直銷、會員專供、「電商+快遞」等方式,打破了傳統水果「層層分銷」的模式,冷鏈物流也能使果農精確計算桃子從田間到舌尖的時間,確保消費者收貨時的口感最佳。王志強建議,要引導一部分生產者走專供直銷的品牌化發展道路。

相關焦點

  • 習近平:不能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看成是西方供給學派的翻版
    供給側結構改革提出後,一些人馬上提出,改革的理論基礎來自於西方的供給學派。對此,習近平指出:「我們講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西方經濟學的供給學派不是一回事,不能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看成是西方供給學派的翻版,更要防止有些人用他們的解釋來宣揚『新自由主義』,藉機製造負面輿論。」請隨「學習中國」小編一起學習。
  • 供給側改革核心與路徑是什麼
    (原標題:供給側改革核心與路徑是什麼)
  • 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認識與再思考
    對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準確的認識需要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個關鍵。「供給側」指明了方向,「結構性」突出了重點,「改革」抓住了本質,明確了方法,這三個關鍵詞相互聯繫,辯證統一。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解決中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徵問題的必然要求。
  • 習近平都沒有再提供給側 熱炒供給側改革有意思嗎?
    作者:李迅雷,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副理事長  來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  供給側改革的研究報告已經嚴重供給過剩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有關供給側的文章真是鋪天蓋地,好像發現新大陸似的,難道是經濟改革理論的重大突破?
  • 「菜品末位淘汰」 消費端和供給側有機結合
    來源:浙江法制報「菜品末位淘汰」通過供給側的源頭管理,讓擺上餐桌的菜品更受歡迎、消費者更愛吃;消費者少花冤枉錢,餐廳生意蒸蒸日上,還節約了食材提高了資源優化配置,可謂一舉多得。  楊朝清   連日來,有媒體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在吃飯這件事上,本就厲行節約、不喜浪費的廣州人推出了諸多杜絕浪費的妙招,讓享用美食這件事更加理性,更有「章法」。
  • 湘鄉市「東山大講堂」:吳金明解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湘鄉市「東山大講堂」:吳金明解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來源:紅網 作者:安玲娜 編輯:曾小穎 實習編輯 於佳麗 2016-06-29 14:08:45
  • 青島「地瓜姐」的供給側改革
    原標題:青島「地瓜姐」的供給側改革 摘要 眼下正是甘薯收穫時節。
  • 從供給側改革到需求側改革——明年政策如何破題
    「需求側改革」的提出令人側目自2015年末推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去槓桿、去庫存、去產能和降成本、補短板成為改革的具體目標,也取得了明顯成效,同時,制度供給方面的改革也在不斷推進中。然而,今年以來核心CPI的不斷回落及PPI的持續為負,反映出我國在總供給與總需求之間的平衡上依然存在缺口,兩邊都需要調整,過去側重用供給側改革,如今,對需求側也需要進行改革。
  • 寬窄巷子:美團「供給側數位化」的點與面
    除了在「吃喝玩樂」上的協同,關鍵一點還在於,美團具有「供給側數位化」的能力優勢。對於發起餐飲供給側數位化改造的美團來說,to B業務漸漸成為焦點,通過需求(用戶)側數位化的深度積累,為商戶提供營銷、配送、經營、IT、供應鏈、金融等六大服務,提升商戶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
  • 「銀耳面膜」裡的供給側改革
    原標題:「銀耳面膜」裡的供給側改革(一線視角)   過去農民喜歡看天氣測收成,如今農業現代化對農民「抬頭看」提出了新要求   瞄準市場深耕出來的「點子」「種子」「苗子」,讓農村的田野充滿希望   「銀耳真的做成了面膜!」
  •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破」「立」「降」上下功夫
    12月18日至20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內涵。  2017年,我國有力推進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工作,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2018年,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要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 楊偉民:「八字方針」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升級版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繼續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個字上下功夫。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原副主任楊偉民在接受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專訪時表示,若說「三去一降一補」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初級版,那麼「八字方針」就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升級版。
  • 看供給側改革如何解答"原子筆之問"
    它跟供給側改革有什麼關係?如何才能生產自己的原子筆鋼珠呢?客觀別急,聽聽專家怎麼說……  捅破供給側和需求側之間的窗戶紙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經濟如何保持高速增長的呢?一言以蔽之:通過宏觀調控手段來帶動消費、投資和出口增長。這些都是從需求側發力,具有明顯的凱恩斯主義特徵。而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三駕馬車」越來越顯得「馬力不足」。
  • 李迅雷:從供給側改革到需求側改革——明年政策如何破題
    「需求側改革」的提出令人側目自2015年末推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去槓桿、去庫存、去產能和降成本、補短板成為改革的具體目標,也取得了明顯成效,同時,制度供給方面的改革也在不斷推進中。然而,今年以來核心CPI的不斷回落及PPI的持續為負,反映出我國在總供給與總需求之間的平衡上依然存在缺口,兩邊都需要調整,過去側重用供給側改革,如今,對需求側也需要進行改革。
  • 白酒預調雞尾酒 瀘州老窖供給側改革出新招
    3月16日,在北京舉行的四川—境外世界500強企業對接會上,川酒供給側改革新品——由瀘州老窖戰略打造的雞尾酒「巴蜀記憶」贏得了全球頂尖商業名流的交口稱讚,作為川酒供給側改革產物,該款雞尾酒既有經典雞尾酒的純正口味,更創造性地融入了具有四川特色的味覺基因,自去年底上市以來便迅速成為年輕人消費的
  • 供給側改革下的地方政府管理重心轉向
    由此可見,以需求側為主的管理模式已經難以為繼,政府亟須樹立新理念和轉變管理方式。只有下決心從生產供給端入手進行改革,從過去的偏重需求逐步轉變為供給需求共同發力,才能破解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 二、供給側改革對地方政府管理提出更新更高要求 為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 供給側改革是什麼意思?十個問題看懂其前世今生
    供給側改革的前世與今生:  「供給側改革」橫空出世,成為近期高層講話中的高頻詞。究竟何謂供給側改革?需求側有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供給側則有勞動力、土地、資本、創新四大要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旨在調整經濟結構,使要素實現最優配置,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數量。  為何要進行供給側改革?
  • 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構建現代金融體系
    由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IMI)聯合主辦的「貨幣金融圓桌會議.2019春暨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閉門研討會」日前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本次會議以「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題。
  • 新時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與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二、主要矛盾的轉化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黨的十九大報告將「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列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首要任務,這也是振興實體經濟的重要抓手。要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 林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見效益
    原本產量低、收入少的農田,開始種植黃芪、當歸等中藥材,這是李家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  以前,馬鈴薯是李家鄉的傳統農作物,在農戶經濟收入中佔有較大的比重。但受自然條件、氣候條件的制約,產量、價格並不穩定,農戶種植積極性不高。自2017年起,在調研、實踐的基礎上,今年擴大中藥材的種植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