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拍工廠:在 Instagram 時代崛起的博物館

2020-12-14 36氪

編者按:當藝術和創意遇見社交媒體會產生什麼樣的化學反應?如何讓「王謝堂前燕」一般的高雅藝術,進入「尋常百姓家」?在社交媒體全面融入生活的今天,如何讓展覽與遊客更好地互動,如何運用社交媒體為展覽造勢,如何用最新潮的方式促進「高冷藝術」的普及等問題在本文都將有所討論。

2016年,冰淇淋博物館在紐約開館,街對面就是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當時與其說冰淇淋博物館要和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爭奇鬥豔,還不如說它只不過是人們好奇心驅動下的產物。冰淇淋博物館的牆被刷成柔和的粉紅色,有個屋子裡的冰淇淋像吊燈一樣掛著。館內還有個冰淇淋三明治鞦韆和噴水池。就連博物館創始人瑪麗莉絲·波恩(Maryellis Bunn)和馬尼什·沃拉(Manish Vora)也經常穿著粉色泡泡糖形狀的服裝在館內活動,仿佛他們自己也是展品。

一年以來,冰淇淋展覽到過三個城市,冰淇淋博物館已經刷爆了Instagram(Instagram是美國一款支持iOS、Windows Phone、Android平臺的移動應用,允許用戶在任何環境下抓拍下自己的生活記憶,選擇圖片的濾鏡樣式,一鍵分享至臉書、推特或者新浪微博平臺上。不僅僅是拍照,作為一款輕量級但十分有趣的App,Instagram 在移動端融入了很多社會化元素,包括好友關係的建立、回復、分享和收藏等。譯者注)。24萬多人關注了博物館主頁,無數人在自己的空間裡曬了在博物館拍的照片(Instagram沒有顯示某地具體有多少張照片分享到了空間上,但是有66000多張照片都@了冰淇淋博物館)。這些在Instagram上的分享讓大家對冰淇淋博物館心嚮往之:在紐約,單價18$的300000張門票開售5天之後售罄;上個月在舊金山站,即使票價漲到了38$一張,90分鐘之內接下去六個月的門票也被好奇的遊客一掃而空。

波恩認為Instagram對自己開設和運營這個博物館並沒有很重大的影響,她說:「我不覺得社交媒體驅動著我們做事。」但是我們很難跳過Instagram,我們還是要承認一連串在Instagram的分享是博物館大受歡迎的部分原因

在舊金山站,博物館內有一個房間裡布滿了巨大的櫻桃和棉花糖雲朵;在洛杉磯站,有個房間的天花板上掛滿了一串串粉紅色和黃色的香蕉。博物館建議遊客花90分鐘參觀博物館,幾乎所有遊客一路都在忙著拍照。

波恩今年25歲,深知Instagram風格照片的吸引力。她的個人空間主頁上有很多照片:在夏威夷浮潛;睡在馬爾地夫青綠色水面上的一個吊床上;還有在博物館內的許多照片,比如在一個小屋子裡轉呼啦圈,坐在白色獨角獸上舔冰淇淋等。所以說,雖然冰淇淋博物館的確有雄心壯志,絕不僅限於在Instagram上傳播,但不可否認,社交媒體對冰淇淋博物館的大獲成功幫助甚大。而館內其它裝置,比如提供恰到好處的光線、背景和將創意轉化成現實的裝置,都是為了讓門票物有所值。

Instagram時代下的藝術

有人說「為instagram而生」的展覽反映了現在以自拍為主導的文化現象,然而這種現象並非起源於像冰淇淋博物館這樣的地方,它發端於網際網路,然後傳播到其他領域——大自然,飯店,甚至是當代藝術世界。

2015年,史密森藝術中心的倫威克畫廊(Renwick Gallery)開設了名為「奇蹟」的展覽,展覽以浸入式體驗的方式展出了九位當代藝術家的作品。有個房間的展品是一個由60英裡長的毛線編織而成的彩虹稜鏡;另一個房間的壁紙上貼滿了昆蟲死屍;還有一個房間放了10個由索引卡堆疊粘貼而成的小塔,就像10個火山巖一樣在遊客眼前若隱若現。看過展覽的人會覺得這些作品怪異而又美麗,同時還帶有一絲神秘和不解。這就是Instagram風格。

「奇蹟」展覽在社交媒體上火了,來倫威克畫廊參觀的人絡繹不絕。展出的6周內,遊客數量比過去一年到藝術中心參觀的人數還多。畫廊順勢而為,貼出告示鼓勵人們在Instagram上分享照片。策展人尼古拉斯·貝爾(Nicholas Bell)當時對華盛頓郵報說:「坦率地說,我們都大吃一驚,我們也很想知道他們在Instagram上說了什麼。說『我來這了準備發照片到Instagram』嗎?我對這種第一人稱的敘述角度很感興趣。」

三年之前,「雨屋」在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展出。那是一個神奇的小屋,當遊客從屋頂下走過時,前方的一簾雨幕就會戛然而止,遊客仿佛可以控制天氣。這件小屋隨後還到過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洛杉磯藝術博物館還有世界其他地方的博物館,但是停留時間最長的地方卻是Instagram,上面有數千張與之相關的照片。

紐約猶太博物館數字總監費佳佳(Jia Jia Fei),去年在TED Talk(TED指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在英語中的縮寫,即技術、娛樂、設計,是美國的一家私有非營利機構,誕生於1984年。該機構以它組織的TED大會著稱,這個會議的宗旨是「傳播一切值得傳播的創意」。 每年3月,TED大會在北美召集眾多科學、設計、文學、音樂等領域的傑出人物,分享他們關於技術、社會、人的思考和探索,譯者注)上做了一個題為「Instagram時代下的藝術」的演講,她說:「最近幾年,通過網際網路傳播的視覺展覽數量與日俱增。回望過去五年在Instagram上的展覽以及Instagram存在的方式,你會看到草間彌生和她的無限境屋,紐約現代藝術館的雨屋,還有像James Turrell此類藝術家的作品。這些藝術家確實很有影響力,但是社交媒體的推波助瀾賦予了這些作品新的意義。」

雨屋不是為社交媒體而設計的,但是它在互網上的成功說明了人們對這類展品的渴望。 在一些城市裡,人們不惜排隊八個小時就為了體驗一回,然後拍照留念。 對另一些人來說,這裡蘊含著一個巨大的商業市場。

數字媒體品牌Refinery29的執行創意總監兼聯合創始人比羅·加拉蒂(Piera Gelardi)說:「我注意到像草間彌生的「水上螢火蟲」展覽突然間吸粉無數。我認為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藉機讓人們接觸到新的藝術作品和概念,同時也為大眾創造一個成為明星的空間。」

今年是紐約Refinery 29的彈出式安裝空間29Rooms推出的第三個年頭。(展覽將於今年冬天抵達洛杉磯;門票價格從19美元到85美元不等,門票已售罄。)展覽主打人類的冰雪地球和由藍色泡沫塊鋪成的「雲池」,29個主題房屋均有分布。

和波恩一樣,加拉蒂談及展覽中的各種裝置時說到:「它們並不是只為instagram而設計。有些屋子探索的是深層次的主題,比如身體意象和性別,而不是單純地為遊客提供拍照的機會。但是我也知道,人們來29Rooms的部分原因就是為了拍照,這也是他們參觀體驗很重要的組成部分。」

加拉蒂說:「我們首先考慮的是遊客的參觀體驗,遊客在每個房間和作品的互動感。然後我們還會考慮:遊客如果拍照效果怎麼樣?如何以讓遊客拍照滿意的方式布景?如何讓遊客有種當明星的感覺?」

距離冰淇淋博物館半英裡的地方有一個彩色工廠,這個12000平方英尺大的空間裡有15個互動色彩體驗實驗室。在其中一個房間裡,一個奶酪泡芙,一條金魚和各種量器,就構成了一個橙色的舞臺畫面。在另外一間屋子裡,一個明亮的黃色球坑正吸引著遊客跳進去玩耍。也許最具代表性的要屬五彩紙屑室,彩色紙做成的小方格像剛剛飄落的雪一樣覆蓋著房間。

彩色工廠的創始人喬丹·費內(Jordan Ferney)靠網際網路發家致富。他開了一個關於潮流生活方式的博客,叫做「快樂的一天」。在社交媒體上,他的博客以其異想天開、色彩繽紛的DIY創作而備受青睞——所以,費內的博物館看起來或多或少像他自己的Instagram照片集合也就不足為奇了。

「我們說,『哦,好吧,把一群藝術家和創客集合在一起,大家一起來一場顏色實驗會不會很有趣呢?』」費內說, 「我想(彩色工廠)做的東西一定是你平時無法體驗到的,不管是從天而降的100磅五彩紙屑,還是穿過滿是絲帶的房間。在設計彩色工廠時,費內要求每個房間都必須像照片一樣好看,要讓參觀也變得趣味橫生。如果你不喜歡那裡的照片,那你還來參觀什麼呢?我們必須做出一些調整,比如在照明上,也許溫暖的燈光會讓人感覺更舒服,但是白光會讓照片放到Instagram上之後顯得更好看。」

費內說:「人們通過自拍感受一個地方的渴望不僅僅局限在我和其他同事創造的空間。我去紐約當代藝術博物館的時候,發現每個人都在拍照,然後上傳到Instagram。現在藝術已經發展成這種形式了嗎?人們已經習慣用這種方式向世界傳達自己的感知了嗎?」

在21世紀,人們參觀博物館不僅僅是為了看展,同時也為了記錄和複製展品。費佳佳在TED演講中說到:「在前數字攝影時代,信息就是:我正在看到的和我已經看到的;而現在,信息則是:我到過,我見過,我自拍過。」

這算藝術嗎?

那麼何處是藝術和Instagram照片的分界線呢?雷恩哈特(Ad Reinhardt)等先鋒派運動畫家的單色畫與費內的彩色工廠裡的藍色屋子有什麼區別?對於不太了解藝術史的人來說,他們可能會問:為什麼國家建築博物館的那個名叫「海灘」的展品——在100萬個白色塑料球中立著的以桌椅和雨傘為特色的1000平方英尺的設備——和顏色工廠內的黃色球坑不是同一類藝術形式?

費內說:「我們有一個疑問:這也算藝術嗎?我可不覺得這是藝術,我只不過是召集了一批才華橫溢的藝術家在一起共事罷了。」

對於其他人來說,這兩者之間的界限是相對清晰的。洛杉磯時報的藝術評論員克裡斯多夫·奈特(Christopher Knight)說:「這些(指彩色工廠中的作品)娛樂產品不是什麼具有巨大影響力的展品,充其量就相當於查克芝士家的奶酪拱廊或者樂高樂園內的星光大道。」

費佳佳說:「像洛威特(Sol LeWitt)這樣的藝術家在他們的創作中也會用到絢麗多彩的牆壁。假如沒有特定的情景,人們可能會認為他的作品是為了Instagram而創作的。但是藝術家的創作(與彩色工廠的實踐)有一些細微差別。藝術家表達的是極簡主義和創作這個作品的時間。如果那只是用來當背景的一片橘黃色牆壁,那麼在那裡增加一個空間就沒有任何意義或價值。「

用最簡單的話來說,這些空間出現的目目的是不同的。藝術家和展出他們作品的博物館存在的意義,就是要引發思考,提出問題,探索顏色、空間材料和情緒。而冰淇淋博物館這類裝置的目的則更為商業化。冰淇淋博物館在紐約巡展的時候得到了30家贊助商的支持,其中包括德芙(德芙是世界最大寵物食品和休閒食品製造商美國跨國食品公司瑪氏(Mars)公司推出的系列產品之一)和福克斯廣播公司(福克斯娛樂集團是世界娛樂行業的巨鱷之一,它的主要組成部分包括福克斯廣播公司,以及其下屬的29家電視臺組成的電視網絡;福克斯電影娛樂公司,及其下屬的20世紀福克斯影業。);在Tinder贊助的「Tinderland」房間裡,遊客可以坐在冰淇淋勺蹺蹺板或者冰淇淋三明治鞦韆上。人們只需下載一個手機應用程式就能找到和他們「匹配的味道」。29間房屋中有7間是由品牌贊助的,其中包括由Aldo贊助的跑道,遊客可以在用鞋子裝飾的拱門下玩撐杆模型。這些品牌對遊客體驗影響因地而異,但品牌贊助的存在完全改變了這些空間的意義和它們存在的原因。

也許問題不在於這些空間是否包含藝術,甚至也與社交媒體無關,真正的問題是:我們從這些空間中獲得什麼?它們是否讓我們思考、反思,並且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世界?亦或者你在這些博物館裡的體驗就等同於你在網上曬的那幾張照片?

在冰淇淋博物館,至少你通過瀏覽Instagram上面的照片你就知道人們獲得了什麼。大部分人還是很喜歡這個別致的博物館的——博物館在舊金山的巡迴展在Yelp(Yelp是美國著名商戶點評網站,創立於2004年,囊括各地餐館、購物中心、酒店、旅遊等領域的商戶,用戶可以在Yelp網站中給商戶打分,提交評論,交流購物體驗等,譯者注)上得了3顆星呢(滿分5顆星)。但也有人評論,建議不要對博物館報太大期望,博物館只適合來拍視頻和照片,然後發到Instagram和朋友互動。就個人而言,博物館的展覽維度單一,也不夠夢幻,有人說: 「炒作的成分多於內容,我不會花錢買票去看的,只會在網上看看朋友發的照片。」

原文網址:https://www.wired.com/story/selfie-factories-instagram-museum/

參考連結:

https://baike.baidu.com/item/Instagram/8550544

https://baike.baidu.com/item/TED/8095

https://baike.baidu.com/item/Yelp/5495392

編譯組出品。編輯:郝鵬程

相關焦點

  • 博物館為什麼要禁用自拍杆?
    於是,為了防患於未然,越來越多的博物館開始修改規定,對「自拍神器」說不,而眾多體育賽事、狂歡派對等也紛紛加入禁止自拍的大軍中。禁止攜帶自拍杆是美國史密森學會博物館近年來第一次修改遊客規章,其發言人說:「10年前,誰會想到有這樣的東西,更不用說還會這麼流行。」究竟是誰發明了自拍神器?自拍神器究竟有多火?
  • 冰淇淋博物館,Ins在紐約打造的新網紅打卡聖地
    instagramDEAN - instagramInstagram在紐約SOHO街區開設了一家永久的美食旗艦店——冰淇淋博物館,佔地兩千三百多平米,提供包括螺旋滑梯,香蕉房,充氣房,粉紅色地鐵車廂、奶昔休息室和蜂巢女王等多個功能區
  • 臺灣多家博物館對自拍杆說「不」
    原標題:臺灣多家博物館對自拍杆說「不」  新華網臺北3月16日電(記者曹典、李寒芳)一根鋁合金小棍子上架起手機或相機,一伸一縮「任性間」,自拍角度和距離不再是難題。拍照「神器」自拍杆在全球風靡,臺北街頭亦隨處可見舉杆自拍的遊客。但為保護展品安全、維護參觀品質,臺灣多家博物館和美術館日前相繼出新規,明文禁止在館內使用自拍杆。
  • 博物館也開始玩「快閃」了!比薩博物館、冰淇淋博物館、自拍博物館...
    美國紐約近幾年誕生了一系列「快閃博物館。從「冰淇淋博物館」、「自拍博物館」、到雞蛋為主題的「蛋屋」等等。眼下,紐約又迎來了「比薩快閃博物館」。這家比薩快閃博物館位於紐約布魯克林區,由一家當地的藝術工作室一手打造。在這裡,您可以看到比薩藝術畫廊、奶酪洞穴、比薩海灘、比薩冥想等體驗項目。
  • 探訪斯巴魯群馬本工廠/博物館 以小見大
    探訪斯巴魯群馬本工廠/博物館 以小見大 2012年10月12日 06:10 來源:鳳凰汽車 作者:郭嘯 人參與 條評論 本田和日產,斯巴魯在規模上並不算是「大廠」,相對不長的產品線也讓斯巴魯有足夠的精力來堅持著自己的一些「規矩」,比如水平對置發動機、比如全時四驅,如此個性的不妥協,雖說不能讓所有消費者都滿意,但也同樣博得了很多用戶的青睞,所以斯巴魯也是非常有味道的品牌,為此鳳凰汽車特地來到了斯巴魯的本工廠和博物館進行參觀
  • 擅長「美圖」的中國人,走在自拍時代的前列
    儘管,中國人真正迎來野蠻生長的攝影「春天」,還要快進至改革開放後的大眾媒體時代。明星臉、大眾臉以及網絡時代的網紅臉,都在攝影之中安置了自身的存在。如今,自拍已成為當代攝影的重要組成部分,攝影也不再只是攝影術,而是被層層包裹進修圖軟體、手機製造業、照相館、醫療美容業、證件照連鎖店等不同產業之中。
  • 老工廠變身博物館「珍珠」鏈
    蘇州河兩岸,曾經萬商雲集,舟楫往來,工廠林立,創造出了上海乃至中國近現代工業史上的無數個第一。這裡是中國近現代工業民族工業的發祥地之一,上海的工業化進程,正是從蘇州河開始的。兩岸既有十裡洋場的繁華,也有市井弄堂的瑣碎,見證了魔都的歷史和變遷。
  • 誰將成為國內的instagram? | 圖片社交類app大盤點
    顯然,國內的圖片分享社區在短期內很難冒出一個巨頭,儘管如此,我們還是要暢想一下,誰在未來幾年能成為國內的instagram?當然,要成為國內的instagram,要滿足些什麼基本條件?慢慢地,後來,拍得好看變成一種需求,特別是自拍的時候。於是在拍的功能上附加上簡單的修圖功能,也就是美顏。接著又出現專門自拍的應用(如美顏相機、相機360、潮自拍等),對被拍對象進行裝飾,比如美顏、動態貼紙、濾鏡等,功能更為強大。在修圖這個需求上:把P圖變成一件簡單的事,修圖應用要做的就是減低學習的成本和門檻,提高工作效率。
  • instagram官方中文下載
    沒有什麼比在休閒時間來玩一玩instagram官方中文下載更有趣了。instagram官方中文下載是一種捕捉和分享世界精彩瞬間的簡單方式。是著名圖片及視頻分享社交應用,2010年開始發布,最初僅有移動客戶端,於2012年推出網頁版。2012年,Instagram被Facebook收購。
  • 七星柴魚博物館:臺灣最佳水產類觀光工廠
    博物館內置魚頭加工製作區、柴魚歷程展示區與DIY體驗區等,將柴魚的工廠原貌、七星潭海域生態區與柴魚製作過程詳細的展示給遊客。此外,該博物館內還有許多特產與美食提供,是可以和柴魚進行一線接觸的最佳地方。 藍裕文化工業旅遊設計院認為這是一個以柴魚為主題而建成的產業博物館,是對柴魚主題的充分開發,進而通過旅遊增加收入的絕佳案例,也是臺灣眾多觀光工廠項目的縮影。
  • 怎麼註冊instagram的帳號
    step1:打開instagram。 step2:點擊底部的註冊按鈕開始註冊。 step3:可選擇電話和郵箱兩種註冊方式,這裡以郵箱為例。輸入你的電子郵箱,選擇【下一步】。 step7:可以修改instagram頭像啦,也可註冊成功後再修改。 step8:下面是保存登錄信息和推薦用戶。為了方便下次登錄,這裡可以保存登錄信息,至於系統推薦的用戶,就看大家有沒興趣嘍。 step9:恭喜!這裡你已經成功註冊instagram。
  • 「網際網路+」時代 百度百科數字博物館復興「博物館文化」
    公元前3世紀,託勒密·索託在埃及的亞歷山大城創建了一座專門收藏文化珍品的繆斯神廟,從而成就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座博物館,而「博物館」(Museum)一詞,也是從希臘文的繆斯一詞演變而來。  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中,博物館都在人類知識及文明傳遞過程中發揮著巨大作用,無論是歷史典籍還是自然人文,博物館讓人們更快的認識了這個世界。但到了網際網路時代,曾經博物館「濃縮、高效」的優勢似乎不再存在。
  • 如何通過instagram進行海外營銷
    如何通過instagram進行海外營銷?我們都知道instagram在全球擁有八億用戶,每天五億人使用,分享也達到上億,對於企業外貿推廣來講是不容錯過的商機。但是對於多數企業而言,通過instagram帶來的訂單卻微乎其微,這是什麼原因呢?
  • 新時代中國博物館的十大特色
    一、新時代中國博物館凸顯十大時代特色  時代是歷史的回聲,歷史是時代的映照。近年來,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世界正處在一個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代,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已經「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這些與時代相關的變化,均在博物館以「藏品」的形態沉澱下來,並推動博物館成為國家戰略競爭和提升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抓手。
  • TrendForce:中國大陸液晶電視代工廠崛起
    TrendForce旗下光電事業處WitsView最新報告顯示,2015年臺灣液晶電視代工廠總出貨量為3396萬臺,同比衰退4.6%。
  • 公立博物館免費時代來臨 民營博物館將何去何從?
    一個月前,中宣部、財政部、文化部和國家文物局聯合下發了《關於全國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的通知》,一時間許多省級博物館紛紛宣布免費開放,而更多的縣市級公立博物館也在為免費開放加緊籌劃。面對博物館免費時代的來臨,近幾年在長三角博物館建設熱潮中出現的為數眾多的民營博物館又該何去何從呢?  民營博物館也會免費開放嗎?
  • 小黑俠無人機:新自拍時代下的私人跟拍神器
    全民自拍時代,如果你還在用一根自拍杆進行手機自拍,只能說你已經OUT了。一款名為「小黑俠跟拍無人機(Hover Camera Passport)」的問世,開啟了一個新的自拍時代,不但是當下潮男潮女們的自拍神器,更是他們外出遊玩時的吸睛利器。
  • 中國正處於「第三消費時代」 國產崛起是一大特徵
    今天我們就試著對比日本,尋找最契合中國當下消費社會的階段,探討消費變革中的國潮崛起。中國的現在,是日本的第三消費時代作家三浦展在《第四消費時代》中,將1912年至2034年日本的消費社會劃分為四個時代:少數中產消費、家庭中心消費、個性化消費與無品牌消費。
  • [視頻]探險家在馬魯姆火山口進行自拍
    社交平臺的崛起讓用戶有了展示自己的平臺,也促生了大量的自拍行為。
  • 大牌崛起:北車南下「三劍客」中,誰將成為新電摩時代領跑者?
    原標題:大牌崛起:北車南下「三劍客」中,誰將成為新電摩時代領跑者?給你有用、有趣、有料的新鮮資訊!▼2018年是新電摩時代元年全新的遊戲規則全新的產品集群全新的行業格局必定要成就全新的品牌崛起十年前,北車南下或是南車北上曾是一陣流行風,很多有實力的品牌全國基地四處開花,北方的愛瑪、寶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