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7 10:40 | 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郭鈞衡
由浙江日報、浙江在線、浙江新聞客戶端等主辦的「中國人保·全省文化新地標推選展示」活動,通過申報、審核、網絡投票、記者走訪、專家評審等環節,於11月18日在全省評選出了「50個示範文化地標」和「100個優秀文化地標」,六石街道湖心塘村文化禮堂被評為「優秀文化地標」。
一個鄉村文化禮堂為何能在全省的評選活動中脫穎而出?11月22日上午,記者來到湖心塘村探個究竟。
汽車從東陽城區出發,經過211省道與黃霧西路交叉處繼續前行200米,公路北側有一塊造型別致的標牌,上面寫著「湖心塘村文化禮堂」。
站在標牌下向北望去,一幢外牆由花崗巖鋪成的建築出現在眼前,門樓上方有「湖心塘文化禮堂」七個紅字大字。走進門樓,只見大型石雕「萬裡長城」鑲嵌在正中,裡面大禮堂的牆壁則全部裝飾上隔音板,無不顯示出整幢大樓的高大上。
「我們這個大禮堂可出名了,不僅街道的大型會議、文藝演出選中這裡,村裡有人喬遷、賀壽、辦婚禮,也喜歡把酒席擺在這裡。」一村民這樣說。
湖心塘村是當地美麗鄉村建設的「領跑者」。近年來,村裡先後投資2000多萬元加大公共設施建設,建起綜合樓,硬化了村道,村容村貌得到改善。2014年底,村黨支部、村委會考慮到便民服務中心和居家養老中心「蝸居」在破舊的老祠堂內,與美麗鄉村建設不匹配,決定拆除老祠堂,投資1000萬元新建新大樓,新大樓建築面積3300多平方米,內設大禮堂、便民服務大廳、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老年活動中心、圖書室、黨員活動中心、會議室等。
農村文化禮堂是農民群眾的「文化殿堂、精神家園」。2015年,湖心塘村黨支部、村委會決定結合精品村建設,利用新大樓創辦一流的農村文化禮堂,村裡成立了文化禮堂建設領導小組,制定方案,落實責任,穩步推進各項工作。湖心塘村黨支部、村委會除了確保集體資金到位外,還廣泛發動村民助力文化禮堂建設。市人大代表、村黨支部書記吳子祥帶頭捐款5萬元,村委會主任吳偉平捐助2萬元……據統計,在文化禮堂建設中,300多名村民共計捐款64萬餘元。
「建設農村文化禮堂,不是建設一個單純的文化活動場所,而是以『文化禮堂、精神家園』為主題,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高群眾道德素養,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該村黨支部書記吳子祥告訴記者,湖心塘村文化底蘊深厚,大家在討論創建文化禮堂時,認為要發揮文化對人的精神撫慰和凝聚作用,從更高層面、更大範圍豐富和充實農民群眾的精神世界;注重拓展提升文化內涵,不能簡單停留在「求熱鬧、求娛樂」的層面,而是建成一個集思想道德、文化娛樂、知識普及於一體的農村文化綜合體,突出主流文化與鄉土文化的融合、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結合。村裡專門邀請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盧光華以及市內外一批書畫名家等,為文化禮堂揮毫潑墨。在文化禮堂東側小廣場四周建起多塊展示牌,不僅介紹了村史,還介紹村內最新政務信息等。除了完善硬體設施,湖心塘文化禮堂還經常開展各式各樣的活動:春節茶話會、文藝演出、各類講座等,據統計,兩年來,湖心塘文化禮堂已舉辦各類活動50多場次。豐富多彩的活動增進了村民之間的感情,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
據悉,這幾天,湖心塘村正在下發通知,準備除夕在文化禮堂舉辦春晚。
走進閱覽室,記者意外發現有多位老人在看報紙雜誌,年齡最大的一位老人叫金友仙,今年已經85歲。老人眼不花,耳不聾,正在閱讀《參考消息》。老人說,自從文化禮堂建成後,到閱覽室看報紙已成了習慣。正在一旁看報紙的吳菊生老人說,原來村裡的閱覽室只有20平方米左右,現在增加了七八倍,每天有人來讀報和娛樂。
吳子樣表示,今後他們將從更高層面、更大範圍豐富和充實群眾的精神世界,將優秀文化地標的功能發揮好,更好推動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讓村民情有所系、心有所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