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裡不同俗,原來年夜飯有這麼多的講究

2020-12-08 新京報網

一年即將結束,闔家團聚,共享一頓年夜飯,透著喜樂、安康、幸福。而中國幅員遼闊,地理、文化上的差異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各地飲食、習俗方面的差異,而千家萬戶的年夜飯中,也體現出了這些差異。


老北京講究「四四見底」


老北京年夜飯講究「四四見底」,所謂「四四見底」,是指宴席由四涼菜、四熱炒、四肉菜、四湯菜等組成,討一個四平八穩的好彩頭。


四涼菜一般指炸餎餷盒、芥末墩兒、五彩花生米、炸丸子。而四熱炒是指紅燒鯉魚、蔥燒海參、清炒蝦仁、燴魷魚菜。還有四肉菜是紅燜肘子、米粉肉、四喜丸子、回鍋肉。最後四湯菜有燴三鮮、奶湯乾絲、八寶涮鍋、玉米全燴。種類豐富,讓人垂涎欲滴。


東北離不開酸菜燉肉


東北地區冬季嚴寒,傳統上少見綠葉蔬菜,因此耐儲存的白菜、土豆等成了主打菜,逐漸發展出多種做法。


東北過年的餐桌上,少不了酸菜燉肉,醃製好的酸菜切成細條與五花肉一起燉煮,酸菜的鹹香與五花肉的肥而不膩剛好結合,一人舀上一大碗,吃得十分過癮。此外,韭菜盒子、炸魚這些也都是少不了。


陝北年夜飯有八大碗


西北人喜歡麵食,在陝北,年夜飯主食包括年糕、黃饃、白饃。同時,陝西家宴一般為四大盤、八大碗,四大盤為炒菜和涼菜,八大碗以燴菜、燒菜為主。而菜主要以肉食為主,「硬八碗」就基本都是肉食,而「軟八碗」為四素四葷。而在關中地區,關中燴菜也是年夜飯必備菜品。


河南「餃子」是重頭戲


河南的年夜飯,「餃子」是重頭戲。忙忙碌碌這一年,就得吃一頓全全滿滿的餃子,將餃子從外圍一圈一圈地擺起,直到擺滿,當地俗稱為「圈福」。還有一種特色吃法是將餃子和麵條一起煮,取名「金線穿元寶」,吃的是吉祥寓意。此外,河南的年夜飯裡還有很多地方美食,比如蒸大棗饅頭、洛陽燕菜、駐馬店三黃雞等等。


上海力求面面俱到


上海人對年夜飯很講究,以前進入臘月就開始張羅,雞、鴨、魚、肉、果品、糕點、糖果、瓜子等,樣樣力求辦理齊全。年夜飯菜餚,煎、炒、炸、燴,樣樣都有,色、香、味、形,都達完美。上海年夜飯的常見菜品有全家福、紅燒肉、醉雞、扣三絲、油爆蝦、炒蝦仁、燻魚、鰻鯗、四喜烤麩、八寶飯等,展現出自然是本幫菜的風格,再配上龍蝦片等零嘴兒,一家人吃得和和美美。


湖北有「三蒸」「三糕」「三丸」


湖北東部地區的年夜飯講究「三蒸」「三糕」「三丸」。「三蒸」為蒸全魚、蒸全鴨、蒸全雞,「三糕」是魚糕、肉糕、羊糕,「三丸」是魚丸、肉丸、藕丸。而傳統的武漢年味大餐有四樣講究,「看魚」不能吃,即餐桌上一定要有全魚,但不能吃,象徵年年有餘;八寶飯,是象徵「八方進寶」的吉祥菜;還要有「湯」,一般可做排骨湯,比喻為「聚寶盆」;而丸子表達「團團圓圓」的寓意。


廣東吃雞少不了


廣東人的年夜飯講究「好意頭」,菜式的名字通常蘊含吉祥如意等美好寓意。作為粵菜代表,廣東有「無雞不成宴」的說法,年夜飯裡當然少不得吃雞,很多宴席的第一道菜就是白切雞。雞因為與「吉」諧音,也寄託著大家對新一年的期許。在廣東人的年夜飯裡,燒鵝、烤乳豬、扣肉、清蒸魚等經典菜品也是常備。


廣西團圓飯要吃一圈


在廣西,除夕通常不止一頓團圓飯,如果一家有三個兄弟,當天早上全家人會到一個兄弟家吃飯,中午換一家,晚上則再聚到一家,和和樂樂吃一圈。菜品的話,有白切雞、白切鴨、扣肉等熟菜,也會有下生菜煮火鍋等方式。


此外,很多廣西人會在過年時吃粉利,這是用大米製成的一種美食,取「大吉大利」之意。粉利還可以做成不同顏色,五顏六色看上去十分美味。


雲南「長菜」寓意長久


在老昆明的年夜飯桌上,有一項非常重要的儀式就是吃「長菜」。「長菜」要一根根完整地煮,通常有蒜苗、青菜等等,有著長吃常有、長長久久的美好寓意。而用大米製成的餌塊,同樣是昆明人的「心頭好」,用老臘肉、老醃菜、青豌豆、甜醬油一起炒,那才是雲南的味道。


今年的年夜飯即將開始,你家的年夜飯又是什麼樣子呢?


新京報記者 夏丹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編輯 李嚴  校對 吳興發


相關焦點

  • 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各省喝酒習俗大匯總
    俗話說:「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中國地域這麼大,不同地區不僅酒量有差異,酒文化、酒風俗更是千差萬別。而中國人素愛美酒,愛酒之風早已遍布大江南北,無論是好友歡聚、商務應酬,還是家人團聚,都少不了一瓶上好的白酒。
  • 「千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鰲山萬歲燈,正月十六爬城頭!
    「千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鰲山萬歲燈,正月十六爬城頭!大家好,歡迎大家閱讀小編的文章,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一篇歷史文章,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喜歡的朋友記得轉發評論哦!如果大家想看什麼文章,也可以給小編留言哦!比心~!豐富多彩的南京民俗民俗,是「一地方長期形成的風尚,習慣」。
  • 農村俗語:「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 你知道什麼意思嗎?
    生活在農村的人們都知道,在農村仍然保留著很多的習慣,這也是從古以來傳承下來的一種文化,很多的農村人對此進行了保留,在過年的時候吃完飯之後我們都會向長輩請安問好,最後長輩們就會拿出壓歲錢,這是小時候最開心的事情之一,那時候過年特別的熱鬧,家裡面前前後後的小朋友們總是特別多,
  • 百裡不同風,千裡不同俗,風俗的傳播會有什麼樣的約束力?
    在不同地區,又有明顯的差異性,即所謂的「百裡不同風,千裡不同俗。」一個社會風俗習慣區域,實際上就是一個區域社會文化圈。不同的社會文化圈有不同的社會行為規範和道德價值觀念。所以,這種社會風俗習慣對人的傳播行為具有很強的約束力。
  • 南北方年夜飯大pk:除夕,南方人和北方人在吃這方面有哪些不同?
    俗話說: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更何況祖國地大物博,9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每個地方的習俗都有所不同也是應該的。而這種「不同俗」在南北方之間的差異顯得更加突出。早在很久以前,南北方就因為飲食習慣、節日風俗等問題,在網際網路以及現實中有過很多次爭論,諸如豆腐腦吃甜的還是鹹的、粽子裡麵包肉還是蜜棗、主食應該吃麵還是米、過年應該吃餃子還是湯圓等等。說到過年,眼看還有一天就到除夕了,想必家家戶戶的年夜飯都已經開始準備了吧。
  • 大年初一為什麼有這麼多禁忌?「開門炮」又有哪些講究?
    (原標題:大年初一為什麼有這麼多禁忌?「開門炮」又有哪些講究?)寧波市民俗專家、市文化研究會會員周東旭說,老底子過年絕不是吃喝玩樂這麼簡單。從農曆十二月二十到正月十五,寧波家家戶戶過年要祭灶、掃塵、貼門對、守歲、迎財神、鬧元宵等,過年內容多達幾十項,但現在很多年俗被逐漸遺忘,沒那麼講究了。老底子過年的習俗到底有哪些,你知道大年初一有哪些禁忌嗎?「開門炮」要怎麼打?元宵節到底是吃湯圓還是湯果?聽民俗專家來說一說。
  • 百裡不同俗 | 盤點波蘭、美國、俄羅斯等國社交禮儀……
    百裡不同俗,尤其對於做外貿的業務員來說,不同國家客戶的言談、風俗、禮儀會更不一樣。在與國外客戶進行談判往來過程中,無論是出於尊重還是為了更好的成交都需要注意客戶的習俗。如果因為習俗「小問題」就失去了一個客戶就太可惜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盤點下吧!
  • 年夜飯吃魚代表年年有餘,吃雞寓意什麼?廣東為何無雞不成席?
    眾所周知,春節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距今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在傳統春節,每年必吃年夜飯。而春節也有一家團圓、一家團聚吃年夜飯的習俗,中國人講究吉祥如意,喜慶和圓滿,吃的年夜飯上,每道菜也有特別的含義,吃魚代表年年有餘;年糕代表步步高升,一年更比一年高;糖醋排骨代表節節高升;那麼吃雞代表什麼?廣東為何無雞不成席?說到吃雞,可能有小夥伴可能會想到,」大吉大利,今晚吃雞「一款射擊網路遊戲。
  • 浙北民間傳統習俗,年夜飯餐桌上的盛宴,既吉祥如意又營養豐富
    中國地大物博,民族眾多,素有「百裡不同風,十裡不同俗」的說法,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士,東、西、南、北各地風俗習慣各不相同。當地人習以為常的風俗,對於初來乍到的外地人,卻會感到新奇、詫異。特別是春節期間的風俗與舌尖上的美味,有些菜餚就象是自古傳承一樣,每年都會出現在年夜飯的餐桌上,形成了當地的一種傳統習俗。比如,浙北地區的年夜飯中少不了「豬蹄肘子」。在高度注重家人團聚的中國,年夜飯是一年中最受重視、最隆重的團圓聚餐。因而,餐桌上肯定會有幾道「傳統大菜」,在浙北地區,其中「豬蹄肘子」就是盛宴中最隆重的主菜,當地稱為「蹄膀」。
  • 一碗地道的竹升面 背後原來有這麼多講究
    回放 一碗地道的竹升面 背後原來有這麼多講究
  • 南北年夜飯大pk,美食麵前實在難分高下,但差距絕非一星半點啊!
    每年我最盼望,也最喜歡這一刻,而且我更喜歡的一件事就是去網上看大家對於年夜飯的討論,這仿佛變成了亙古不變的話題,每年都是那麼的激烈,更有意思的是聊著聊著,逐漸有了火藥味,變成了互懟,你一言我一語誰也不示弱。俗話說: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更何況我們的國家地大物博,每個地方的風俗有所不同,而這種風俗因地域不同表現的更明顯,主要呈現在南北差異上。
  • 乾隆的年夜飯到底有多講究?
    自古以來,中國老百姓過年最講究的是年夜飯,清朝皇帝乾隆自然也不例外。在平常日子裡,清朝皇帝乾隆一家也是難得聚在一起用膳的;只有在年節的時候,后妃們才有可能被喚來一同陪著乾隆皇帝用膳。除夕早上,乾隆皇帝與皇后、妃嬪們在重華宮共進早膳。這頓早膳一般有黃米飯、餑餑、年糕等,花樣多至十品到二十品,但這也不是正式的除夕大宴。
  • 孝感人吃年飯,竟這麼多講究!
    吃年飯要豐盛團年飯講求豐盛,有的講究要有十碗菜,叫「十大碗」,討個「十全大福」的彩頭。在滿桌子熱菜、冷盤、點心等年菜中,有幾樣年菜是絕對少不了的。孝感多是吃湯圓。湯圓與元寶中間的圓球形狀相同,也寄託了人們新年發財的夢想。湯圓是用細糯米粉和面,裡面裹上白糖、芝麻、豆沙、果仁等為餡,水煮而成。吃年夜飯有很多講究,「闔家團圓」是最重要的,所以叫做「團年飯」。除夕之前,哪怕遠在千裡之外也要儘量趕回家,否則就是很大的遺憾。
  • 年夜飯的由來?年夜飯的禁忌是什麼?吃年夜飯有什麼講究?
    許多詩人都有吟詠守歲的詩句。孟浩然寫道:「續明催畫燭,守歲接長筵。」杜甫也曾有:「守歲阿戎家,椒盤以頌花。」的佳句,把守歲的樂趣寫得活靈活現。 江南每年吃年夜飯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把大門關起來,不能大聲說話,不能敲擊碗筷。吃完年飯後,就要將桌子的碗筷收拾乾淨,再打開大門,這叫做閉門生財,開門大吉。
  • 年夜飯應該吃什麼,給你一份最講究、最喜慶的菜譜
    過年不吃年夜飯,等於沒過年。全家人一個不少,坐在一起吃著熱騰騰的年夜飯,這才叫過年。那麼,年夜飯應該吃什麼呢?這是有講究的。在北方,年夜飯的重中之重,是餃子,是領銜主演。吃餃子,取「更歲交替」之意。包餃子用的餡,也是有講究的。比如你吃韭菜餡的餃子,就意味著「久財」;白菜餡的餃子,就是「百財」;香菇餡的餃子,則寓意「鼓財」。也有的人不想吃肉餡,全素餡的,也有講究,代表新的一年裡素素淨淨,不惹口舌是非。雞也是年夜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雞和「吉」同音,吃了雞,就代表新的一年裡大吉大利,是一道非常討口彩的菜。雞和魚是好友,有雞必有魚。
  • 年關話年俗臘月二十七宰年雞、趕大集、洗福祿,有多少人還在堅持
    在春節的傳統習俗中,民俗諺語就有「二十七宰公雞」的說法,今兒個咱們就說說這老年間臘月二十七都要做些什麼。為什麼要加上「老年間」呢?眾所周知,在中國無論南方還是北方都講究個過年的熱鬧氣氛,過了小年兒每天都有要忙活的事情。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糊窗戶、二十六燉大肉、這二十七就該宰公雞了,有些地方也叫殺年雞。
  • 非遺專家談年俗的前世今生:年俗在改,年味不變
    藉此新春伊始之際,記者採訪了滬上專家,盤點本地新舊年俗,與您共話春節那些事兒。看電影、喝咖啡、裁新衣老上海的別致新年穿新衣、貼對聯、打牌、點燈籠、灌香腸……說到年俗,全國各地各有不同。上海的年俗特色也體現在語言上,上海市群眾藝術館11屆「海上年俗」展的策劃者吳榕美介紹:「上海人過春節有很多語言上的講究,要說吉利話,諧音字上有很多忌諱,比如北方家庭常見的梅花,上海人卻不甚喜歡,便是這個道理。此外,數字也要是成雙的,比如四喜丸子、四喜烤麩,購置碗碟也是要成雙成對。」
  • 原來財神爺居然有這麼多?財神在翡翠雕刻中的講究
    原來財神爺居然有這麼多?原來財神爺居然有這麼多?原來財神爺居然有這麼多?財神在翡翠雕刻中的講究翡翠財神題材一般雕刻得古樸生動,簡約時尚,非常聚氣生財。原來財神爺居然有這麼多?財神在翡翠雕刻中的講究而文財神在供奉的時候,面不可以朝門外,只可以朝著室內。因為文財神是送財,如果面向室內就是送財給室內的人。
  • 美女茶師演繹正宗的中國茶道,原來喝茶還有這麼多的學問講究
    近日,安徽蕪湖市和瑞祥靜和雅苑茶室內,美女茶師們正在演繹正宗的中國茶道,原來喝茶還有這麼多的學問講究,你知道嗎?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人飲茶,據說始於神農時代,少說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現在,中國人還有民以茶代禮的風俗。
  • 皇帝夜宴請吉祥、慈禧雞湯火鍋福氣多,你家年夜飯有什麼講究?
    不同於其他達官貴人的金絲線荷包,富察皇后繡的荷包樸實無華,取鹿尾巴上的毛代替金絲,提醒皇帝切勿鋪張浪費。後來,富察皇后去世,乾隆一直將其戴在身上。故宮博物院展示的富察皇后的「荷包」故宮角樓餐廳模仿富察皇后給乾隆繡的荷包形狀,製作成美食,將這段歷史背後的傳統文化以別樣的形式呈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