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即將結束,闔家團聚,共享一頓年夜飯,透著喜樂、安康、幸福。而中國幅員遼闊,地理、文化上的差異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各地飲食、習俗方面的差異,而千家萬戶的年夜飯中,也體現出了這些差異。
老北京講究「四四見底」
老北京年夜飯講究「四四見底」,所謂「四四見底」,是指宴席由四涼菜、四熱炒、四肉菜、四湯菜等組成,討一個四平八穩的好彩頭。
四涼菜一般指炸餎餷盒、芥末墩兒、五彩花生米、炸丸子。而四熱炒是指紅燒鯉魚、蔥燒海參、清炒蝦仁、燴魷魚菜。還有四肉菜是紅燜肘子、米粉肉、四喜丸子、回鍋肉。最後四湯菜有燴三鮮、奶湯乾絲、八寶涮鍋、玉米全燴。種類豐富,讓人垂涎欲滴。
東北離不開酸菜燉肉
東北地區冬季嚴寒,傳統上少見綠葉蔬菜,因此耐儲存的白菜、土豆等成了主打菜,逐漸發展出多種做法。
東北過年的餐桌上,少不了酸菜燉肉,醃製好的酸菜切成細條與五花肉一起燉煮,酸菜的鹹香與五花肉的肥而不膩剛好結合,一人舀上一大碗,吃得十分過癮。此外,韭菜盒子、炸魚這些也都是少不了。
陝北年夜飯有八大碗
西北人喜歡麵食,在陝北,年夜飯主食包括年糕、黃饃、白饃。同時,陝西家宴一般為四大盤、八大碗,四大盤為炒菜和涼菜,八大碗以燴菜、燒菜為主。而菜主要以肉食為主,「硬八碗」就基本都是肉食,而「軟八碗」為四素四葷。而在關中地區,關中燴菜也是年夜飯必備菜品。
河南「餃子」是重頭戲
河南的年夜飯,「餃子」是重頭戲。忙忙碌碌這一年,就得吃一頓全全滿滿的餃子,將餃子從外圍一圈一圈地擺起,直到擺滿,當地俗稱為「圈福」。還有一種特色吃法是將餃子和麵條一起煮,取名「金線穿元寶」,吃的是吉祥寓意。此外,河南的年夜飯裡還有很多地方美食,比如蒸大棗饅頭、洛陽燕菜、駐馬店三黃雞等等。
上海力求面面俱到
上海人對年夜飯很講究,以前進入臘月就開始張羅,雞、鴨、魚、肉、果品、糕點、糖果、瓜子等,樣樣力求辦理齊全。年夜飯菜餚,煎、炒、炸、燴,樣樣都有,色、香、味、形,都達完美。上海年夜飯的常見菜品有全家福、紅燒肉、醉雞、扣三絲、油爆蝦、炒蝦仁、燻魚、鰻鯗、四喜烤麩、八寶飯等,展現出自然是本幫菜的風格,再配上龍蝦片等零嘴兒,一家人吃得和和美美。
湖北有「三蒸」「三糕」「三丸」
湖北東部地區的年夜飯講究「三蒸」「三糕」「三丸」。「三蒸」為蒸全魚、蒸全鴨、蒸全雞,「三糕」是魚糕、肉糕、羊糕,「三丸」是魚丸、肉丸、藕丸。而傳統的武漢年味大餐有四樣講究,「看魚」不能吃,即餐桌上一定要有全魚,但不能吃,象徵年年有餘;八寶飯,是象徵「八方進寶」的吉祥菜;還要有「湯」,一般可做排骨湯,比喻為「聚寶盆」;而丸子表達「團團圓圓」的寓意。
廣東吃雞少不了
廣東人的年夜飯講究「好意頭」,菜式的名字通常蘊含吉祥如意等美好寓意。作為粵菜代表,廣東有「無雞不成宴」的說法,年夜飯裡當然少不得吃雞,很多宴席的第一道菜就是白切雞。雞因為與「吉」諧音,也寄託著大家對新一年的期許。在廣東人的年夜飯裡,燒鵝、烤乳豬、扣肉、清蒸魚等經典菜品也是常備。
廣西團圓飯要吃一圈
在廣西,除夕通常不止一頓團圓飯,如果一家有三個兄弟,當天早上全家人會到一個兄弟家吃飯,中午換一家,晚上則再聚到一家,和和樂樂吃一圈。菜品的話,有白切雞、白切鴨、扣肉等熟菜,也會有下生菜煮火鍋等方式。
此外,很多廣西人會在過年時吃粉利,這是用大米製成的一種美食,取「大吉大利」之意。粉利還可以做成不同顏色,五顏六色看上去十分美味。
雲南「長菜」寓意長久
在老昆明的年夜飯桌上,有一項非常重要的儀式就是吃「長菜」。「長菜」要一根根完整地煮,通常有蒜苗、青菜等等,有著長吃常有、長長久久的美好寓意。而用大米製成的餌塊,同樣是昆明人的「心頭好」,用老臘肉、老醃菜、青豌豆、甜醬油一起炒,那才是雲南的味道。
今年的年夜飯即將開始,你家的年夜飯又是什麼樣子呢?
新京報記者 夏丹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編輯 李嚴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