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全區招商引資籤約項目共53項,已開工(開業)35個,開工率66%。 其中2017年籤約43個項目,已開工(開業)28個,開工率65.1%,累計完成投資243.4億元,投資率 25.6%;2018年1-7月籤約10個項目,已開工(開業)7個,開工率70%,累計完成投資13.32億元,投資率為 70 .1%。 戰略性新興產業預計增長15%;其它營利性服務業營業收入預計增長30%。
正文
承擔24個項目徵地徵收任務(其中軌道交通項目2項)。納入考核續建項目和2個新委託項目,涉及徵地297.47畝、徵收18.29萬平方米,截至目前,共完成徵地64.12畝、徵收4.92萬平方米。 根據年度區級投資計劃,江岸區需完成68個項目62億元投資。截止2018年7月,全區實際完成城建投資42.22億元,佔全年目標量的68%,超時間進度10個百分點;完成率排名暫未公布。 江岸區需完成10條微循環道路建設。截至2018年7月,共完成路網項目投資3.1億元,佔全年目標67%,超時間進度9個百分點。韋桑路、冬梅街、臺北二路、後湖一路、堤角小路等5項已處於施工階段,正在大力推進工程進度;飛虹街、綠蔭路、瑞祥路、青芷路、三金潭立交東側公共通道(二期)等5項工程已完成初步設計批覆,正進行監理、施工招投標工作。 截至目前,基本建成停車泊位959個。其中通過老舊小區整治規範停車泊位300餘個;利用拆遷地塊建成四唯路停車,泊位約250個;塔子湖小學停車場等4所學校地下停車場建成泊位400餘個。
大智無線電廠停車場約260個停車泊位正在推進建設;怡和路公共停車場、江花停車場等規劃停車場項目正在推進前期工作;採用共享方式解決醫院停車問題、利用閒散用地建設臨時停車設施等工作正在積極協調推進中。 增補中原電子地塊舊城區改建類房屋徵收項目納入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該地塊總佔地面積29972平方米(約44畝),總徵收戶數為1戶,徵收建築面積57731平方米。
目前,已下達徵收決定,並與中原電子集團就框架協議達成基本共識,正在打圍修建圍牆,即將啟動徵收、騰退工作。 完成舊城改造房屋徵收籤約39.05萬平方米,佔年度目標80萬平方米的48.81%。完成城中村房屋拆遷籤約29.05萬平方米,佔年度目標70萬平方米的41.50%。計劃在淌湖村、黑泥湖村開展基礎數據調查(覆核)備案,黑泥湖村、丹水池村開展統徵儲備,但前述各村均存在可利用地嚴重不足、資金缺口大、村集體積極性不高等問題,相關工作無法正常推進。計劃在岱山村、新益村實現整村拆除,但因市監委擬徵用岱山村K1-2地塊,市地產集團提出對岱山村原規劃方案進行調整,目前規劃方案正在調整階段;新益村拆遷啟動周期短,年內均難以完成整村驗收。
成立區推進科創小微企業園工作領導小組,對全區符合科創園條件的園區進行摸底調查,初步選定岱家山科創城等8個園區納入江岸區科創園發展規劃編制範圍,在岱家山科創城創立全市首個「高校科研成果轉化對接服務站」;開展招商宣傳,鎖定東旭集團、小碼聯成等目標企業。 開展服務業「小進規」企業摸底工作,全面掌握江岸區服務業「小進規」基本情況;摸排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或住宿餐飲企業24戶;新增「個轉企」196戶。 「漢口歷史文化風貌區」獲批3A景區,轄區界立方創意空間、卓爾跨界中心、黎黃陂路步行街獲得市第三批旅遊特色街區命名;強化轄區特色主題展館、博物館資源宣傳,與市內高校合作打造研學旅遊目的地;市「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在江岸區吉慶街啟動;在漢口歷史文化風貌區打造全國首個網絡互娛體驗街區,通過在文創街區疊加直播資源的方式,推動直播與文創產業、旅遊產業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