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命關天」形容生命寶貴,這個成語出自元代《殺狗勸夫》第四折:「人命關天,分不清多少首。」黃河、長江養育著萬千中華兒女,也是文明的發祥地。但是每一年都會有人因為各種原因選擇跳水。水是生命之源,河是文明之源。黃河,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中國的母親河。宏偉壯麗的黃河,一直是文人描寫黃河,突出其雄偉氣勢的重要方面。《黃河西來決崑崙,怒吼萬裡開龍門》,這首詩取自李白的《公無渡河》,也是對黃河的歌頌。
正如《荀子·哀公》所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水雖然是生命之源,卻也是生命之殺手。黃河也是一條母親河,無論主動還是被動,都是許多人的生命。黃河之水已遠去,奔向大海,永不回頭。潛水員的生活也正如這水一般地消逝。要想一家人把它入土為安,就得找到跳水者的屍體,而河中的屍體是很難找到的。所以從五六十年代開始,有了一個特別的職業——撈屍人。
選擇從事屍檢工作的人一般都來自鄉下,生活艱苦。歸根結底,黑色職業是大多數人不願意做的。他們不得不做出這樣的選擇。但是只要是選擇從事這一職業的人,都會永遠的老去。這是因為沒有哪個單位願意接受有過尋找屍體經驗的員工。黃河撈屍者因其工作的特殊性,常常看到許多令人作嘔的畫面,使他們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和工作壓力。
在別人眼中,做這份工作的人是很賺錢的。但是還有很多人不知道如何賺死人的錢。但是,黃河撈屍人仍然堅守崗位,他們的勞動工具就是船和一些簡單的捕魚工具。平均每個人在其職業生涯中會遇到四五百起打撈案件。死亡或者是因為意外滑倒,或者是因為登上沉船,或者是因為愛。而且對愛情受挫的大多是一些年輕女孩,這也是這些職業撈屍人不願見到的。
自從打撈業興起後,有個傳統規定,職業打撈人必須在船頭繫上紅布,才能驅散邪靈。她們將「善待死者,不信鬼神」視為她們的人生哲學。在黃河上打撈出來的屍體一般都是在落水5天後漂浮起來的。在打撈屍體的過程中,根據規定,男性面朝上,女性面朝下。
打撈員在黃河打撈屍體時,一般都會用工具把屍體周圍的一些雜質都清除乾淨,然後把屍體打撈到船上。之後,他們被運到岸上,立即用白布覆蓋,然後用狗毛做成的麻繩綁在死者的腰間。將屍體吊在懸崖上,等待家屬認領。直到屍體被認領並得到確認後,才可移走。
撈屍人也是普通人,看到這些家破人亡的畫面也很傷心,所以最怕遇見少女。一個原因,一方面是自己不能忍受少女自殺。而這些女孩則因被愛情困擾而跳進黃河自殺。因此,死的時候顯得很醜。漂在河裡的屍體很容易浮出水面,撈屍人可以看到屍體表面的長髮,屍體因為長時間泡在水裡看起來很恐怖。
另外,打撈時,這些長發也很難處理,打撈工具很容易被長發纏住,稍有不慎,撈屍人就會被拉到水中。所以打撈屍體是黃河流域最危險的作業。並非因為身體過於沉重而被拖入水中,而是因為漂浮的頭髮根經常伴有漩渦。如果是這樣的話,一次疏忽大意就會毀了整條船。
離職時,他也是一位70多歲的老人。他對黃河有特殊的感情,對職業經歷有特殊的體驗,下崗老人喜歡坐在黃河邊,凝視黃河,深思人生。實際上,撈屍者的工作,包括其他方面,都應該得到尊重。產業地位無關緊要。
撈屍人善待死者,幫助家屬找到親人的遺體,為生者提供一些精神慰藉,維護死者的尊嚴。那是一個高尚的職業。唯一的遺憾是生命如此珍貴,有許多人,甚至許多年輕人,他們逃避困難,選擇放棄生命。在冰冷的河水中埋葬美好的生活,使家人和朋友終生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