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裴劍飛)作為一條城市主幹道路,林萃路向北通達昌平,向南串聯市主城區,但此前由於沿線受拆遷影響一直未能實現規劃。
從今天(1月22日)凌晨開始,為配合林萃路打通這最後一公裡的「斷頭路」,地鐵13號線西段(西直門至霍營區間)將停運8天。預計今年7月前林萃路將全線建成通車,這將給海澱、昌平兩地居民的出行都帶來便利。
林萃路下穿地鐵13號線工程現場。新京報記者 鄭新洽 攝
將打通林萃路最後一公裡的「斷頭路」
今天凌晨0點40分,隨著首發集團副總經理李榮均宣布「林萃路下穿地鐵13號線工程開工」,施工方的「先頭部隊」快速拆除地鐵沿線的隔離護網,而後近千名工人有序進駐施工場地,展開最初步的軌道和路基拆除作業。
「林萃路下穿地鐵13號線工程」不同於以往的其他施工,它採用的方法是:拆除地鐵軌道,清除土方,將箱涵框架橋推進至線路下方後,再重新鋪設一段新的地鐵軌道。
由於作業環境狹窄,大型設備不便進入拆除現場,工人們便幾人一組用木棍扛著設備翻過軌道;在軌道旁,一名工人正按動切割噴槍的開關,一股火焰從「槍口」噴射而出,不斷在鋼軌上濺起明亮的火花;另一旁,數十名工人手持鍬鎬一起用力撬起壓在地上的道砟、扣件和軌枕;遇到拆除每根重量達到約380公斤的混凝土枕木時,更需要6個人同時上手抬起一根枕木……
記者了解到,13號線停運是為了配合林萃路道路下穿地鐵的施工改造。作為一條全長7.6公裡,南起北五環路北至回南北路,跨越海澱、昌平兩區,縱跨清河、西三旗、霍營、回龍觀等地的城市主幹路,林萃路下穿市郊鐵路S2線、S5線、東北環線鐵路、地鐵13號線等國鐵、地鐵線路。道路性質為城市主幹路,除西三旗北路至黃平東路930米路段受拆遷影響一直未能實現規劃外,其餘路段均已通車。
在為期8天的密集施工後,林萃路將順利下穿地鐵13號線,這最後一公裡的「斷頭路」也將被打通。北京市交通委員會工程協調與市場監管處副處長席謙告訴記者,林萃路南北兩側的昌平段海澱段此前都已經修建完成,本次施工後,林萃路將實現貫通,後期就需要進行設備安裝、路面鋪設等作業,預計2020年7月份前能建成通車。
今天凌晨1點,記者在施工現場看到,整個林萃路下穿工程分為兩塊,其中南側是下穿幾條國鐵線路,北側則是下穿地鐵13號線。根據道路施工規劃,向北延伸的林萃路在黃土店火車站及霍營地鐵站與4條鐵路線、4條地鐵線交叉,道路施工勢必要下穿這8條軌道線。
因此,將通過設置箱涵框架橋的方式下穿市郊鐵路S2線、S5線,東北環線鐵路和地鐵13號線。由於林萃路建設需斷行13號線1、2號出入段線,若西直門至回龍觀站區間正常運營,13號線車輛將無法回車輛段進行檢修。因此,施工期間13號線西段(西直門站-霍營站區間)將暫停運營。
林萃路下穿地鐵13號線工程啟動儀式上,挖掘機在現場施工。新京報記者 鄭新洽 攝
186小時作業時間 工程節點精細到分鐘
凌晨1點10分,就在施工人員拆除軌道的同時,兩臺挖掘機也正在不斷開挖軌道以下的土方,挖掘機的身後就是已經預製好的「箱涵框架橋」。記者了解到,本次施工中所使用的「箱涵框架橋頂進」就是一種快速施工的方式,可以大幅縮減施工期間地鐵停運的時間。
通過提前預製好一個能夠支撐起原先地鐵軌道和列車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然後使用數十臺液壓千斤頂一點點將箱涵框架橋挪到原先軌道的下方,最終在它上面再鋪設新的地鐵軌道,實現城市道路從下面穿越地鐵線路。 除了工程方法的不同,在施工環節中的每個細節也都決定著項目能否如期完成。在林萃路下穿工程的項目部內,一張尺幅碩大的「停運期間工程籌劃圖」被擺放在會議室最顯眼的位置上,線路、供電、信號、機電等單位的作業時間被規劃得清清楚楚,整個「林萃路下穿地鐵13號線工程」總共需要186小時,連每小時應該完成哪項任務這上面都有明確規定,工程時間節點更是精細到分鐘。
中國中鐵六局集團林萃路項目部項目經理劉永波告訴記者,總體來說,本次工程主要分為四步:第一步是拆除地鐵軌道,第二步是土方開挖及框架橋頂進,第三步是恢復地鐵軌道,第四步是軌道冷熱滑實驗,為恢復通車做最後的準備。「幾個步驟是環環相扣,其中需用時間最長的為框架橋頂進,控制土方開挖及框架橋頂進是整個施工的關鍵。」劉永波說。
林萃路下穿地鐵13號線工程啟動儀式上,工人們在施工。新京報記者 鄭新洽 攝
預計正月初六地鐵將恢復運營
為將道路施工對鐵路和地鐵正常運營的影響降到最低,工程採用南北兩側對進的頂進法施工。林萃路下穿8條軌道線的框架橋經過事先預製,再分段一點一點「頂進」到軌道線下方,而且是南北兩側對頂下穿,從而儘量減少對運營線路的影響。整個框架橋全長約130米,分為南北兩段。
率先頂進的南段框架橋長度約92米,頂進距離99米,相繼下穿S2線、S5線、國家鐵路東北環線等4條線路。南段橋體重量巨大,每30米左右為一節,單節約重11000噸。框架橋下面裝著66臺頂推力在500噸的液壓千斤頂,工人們在軌道線下開挖,框架橋加壓頂進則同步推進,一天預計能整體頂進3米左右。1月初,南段框架橋已順利完成頂進,到達指定位置。據了解,在施工期間,為確保安全,施工方採取了多種防護措施,S2線、S5線的鐵路列車實行限速通過施工區段,但並未採取停駛措施。
而從今日凌晨開始施工的北段框架橋長度約40米,頂進距離約72米。將從北向南頂進,相繼下穿地鐵13號線及車輛段出入線等4條線路。
「如果不停運13號線能否完成林萃路下穿地鐵施工?」記者了解到,地鐵13號線的供電方式是下接觸式三軌方式,若不斷電施工,存在人員觸電風險,不具備人員進入軌行區調整的條件。同時,地鐵13號線高峰期單向最小間隔為2分30秒,如計算雙向行車,車輛間隔更小,也不具備線路加固的條件。因此,只能是在地鐵13號線西段停運的情況下,按照拆除鐵軌、頂進箱涵、恢復鐵軌線路的步驟施工。
「雖然看上去林萃路下穿地鐵13號線只是一個為期幾天的工程,但從2019年年初,一系列的準備工作就已經提前開展,大量的施工已經預先完成」,北京地鐵公司技術部副部長鄒策告訴記者,像是電纜導改、停運期間的運營組織保障等多項工作已提早落實。
據介紹,在13號線西段停運期間,為了給乘客提供便利,停運各站也都安排了相應值守人員,負責與公交部門進行對接,並引導不清楚停運情況的乘客選擇其他交通方式出行。交通部門預計,1月30日(正月初六)首班車,地鐵13號線全線恢復正常運營。
停運期間46條沿線公交增配運力 龍澤、西二旗開設兩條公交擺渡專線
在地鐵13號線西段停運期間,北京公交集團也將及時調整運力,保障市民出行。據北京公交集團運營調度指揮中心副經理李金鵬介紹,公交集團前期梳理了途經的10站周邊的156條線路,其中,與13號線西段方向相同的有46條線路,在地鐵停運期間,將對這46條線路採取增配運力措施,總共增加140部運營車輛。
同時,在地鐵龍澤站、地鐵西二旗站還開通了兩條公交擺渡專線,營運時間均為6:30-21:00。其中,「地鐵龍澤站-地鐵回龍觀站-地鐵霍營站」臨時擺渡公交車可方便市民換乘地鐵8號線。在地鐵龍澤站、回龍觀站周邊的乘客,可乘坐「地鐵龍澤站-地鐵回龍觀站-地鐵霍營站」的臨時擺渡線換乘地鐵8號線。
「地鐵西二旗站經由上地、圓明園至中關村南」臨時擺渡公交車為方便平時乘坐地鐵昌平線到達西二旗站後需要繼續換乘13號線前往上地、中關村方向的乘客。
新京報記者 裴劍飛 協作記者 鄭新洽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