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黑茶屬於「後發酵茶」
關於發酵程度問題
傳統的安化黑茶,沒有輕度或重度發酵的說法,傳統安化黑茶的發酵過程,帶你一起來看看
1
製作黑毛茶階段
渥堆發酵
將揉捻好的茶葉放入渥堆箱或池(渥堆高度一般在一米左右),當茶葉由青綠變成黃褐,對光透視呈竹青色而透明,聞起來青氣也已經消除,散發出淡淡的酒糟香氣的時候,表明渥堆已經完成,必須馬上進行乾燥作業。
2
散倉陳化階段
自然發酵
七星灶火焙乾燥後,黑毛茶散倉陳化一年,茶葉在自身水分較低,處於常溫常溼的自然環境下緩慢自然發酵。
3
成品製作階段
乾燥過程中的發酵
黑茶經過高溫蒸汽軟化製成成品後,乾燥過程中的發酵。比如:茯磚茶先要增加其含水率,然後蒸壓進烘房裡經過十多天恆溫恆溼的培育金花(冠突散囊菌)的過程,金花菌加速了茶葉的發酵,形成了茯磚茶特有的品質風味;千兩花卷茶則是採取自然晾曬乾燥的方式,雖含水率不高,但因體型較大,需要在光棚裡日曬夜露90天以上才能達到儲存風險較小的出廠水平,整個乾燥過程都在進行低溼度的緩慢發酵。
4
後期存放階段
後發酵帶來的變化之美
黑茶是一個終身都在發酵的茶類,產品包裝大都非密封性很好的材料,在存放過程中與空氣保持微量接觸,空氣溼度的高低影響茶內生物酶活性的強弱,促成了茶葉發酵的快慢,歲月鑄就了黑茶的陳韻,內含物質變化,也讓品飲的口感朝著醇和甘爽、綿柔順滑的深度發展,這體現了安化黑茶的「變化之美」。
目前確實也出現了一些「發酵新工藝」。
· 為了提早茶品的上市銷售,省略了散倉陳化自然發酵這個步驟,採取人工加水渥堆,快速發酵的這種方式,發酵時間三天至三十天不等,黑茶的新茶隨著快速發酵程度的輕重,湯色比傳統安化黑茶的橙黃深,現橙紅甚至紅褐色。就產生了所謂「重發酵」的說法;
· 也有的茶友平時接觸黑茶較少,比較喜歡喝香氣明顯輕發酵或不發酵的茶(如烏龍茶、綠茶……),而為了適應市場需求,一些企業便會縮短渥堆發酵的時間(相對傳統發酵時間,黑茶用黃茶製法),或不經「七星灶火焙」乾燥,這種方式制的茶不帶松煙香,在口感上會有一些青味。
隨著這些「新工藝」的出現引起了茶友們對安化黑茶發酵程度的曲解劃分。但願這種人為的「快速發酵」不被用來製作「老」安化黑茶,不會給消費者的品質生活帶來陰影。那將是安化黑茶之幸,也將是所有喜歡並受益於安化黑茶的消費者之幸。
本文分享自東家匠人:利源隆茶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