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腳踏兩省,這橋要「紅」,走~上魔都金澤看橋去!

2020-12-22 話匣子

興於宋,盛於元,

「江南第一橋鄉」

千年古鎮金澤,

最近又添一座新橋。

01

凌空遠眺,這座橫跨於滬蘇省界元蕩之上,蜿蜒586米的元蕩慢行橋,如同一條翩然而至的「彩綢」,駕通上海金澤和江蘇吳江兩地。

作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成立後打通的首條省際斷頭路項目——東航路對接康力大道貫通工程——元蕩橋的姊妹慢行橋,這座顏值爆表、體態婀娜的景觀橋可謂網紅潛質滿滿!

「586米,可知橋面上滬蘇交界點在哪裡?」吳江汾湖高新區建設局副局長胡迎東一邊拋出問題,一邊將人引到橋梁青浦金澤段,白字黑底,雙向標註的「WELCOME TO 上海·青浦」「WELCOME TO 江蘇·吳江」,「答案就在這兩行字裡。」

「來來來,站於任意一個TO中的『O'字裡,你的雙腳便一腳踏在了上海青浦,一腳踩在了江蘇吳江。」投資一個億,國際招標設計方案,歷時短短數月建成的這座橋,可謂是用盡了巧思,胡迎東說,「橋梁整體像一條「絲帶」,寓意長三角一體化的「聯通」,3個彎段兩個平直段,最大寬度16.375m,最小寬度6m;橋面總面積4836平方米,綠化面積600平方米。」

打卡了省界點,慢行於橋上,細品此橋,「此橋真是別具一格」的想法暗上心頭。

橋上有樹,樹下有花,中央綠化隔離帶將橋面橫向三等分,一邊為步行道路,另一邊為騎行道。

「我們就住在岸邊金澤建國村,今天特地帶著老伴上橋來看看。」登上小電動三輪車,81歲的徐大爺約上隔壁的陳大爺穿戴整齊,帶上各自的老伴來看橋。

「我們這裡水美,景美,只是過去路不通,沒辦法像這樣站在橋上將兩岸美景盡收眼底,現在有了橋,路也通了,我們去吳江,步行十來分鐘就到了......"歲數加起來超過320歲的四位老人來到橋中央,被一處展板吸引,湊近一看,原來是橋梁工程的簡介。

眼力稍好的徐大爺大聲地讀著展板上的字,告訴著一旁的老伴,「這個橋是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執委會謀劃,青浦、吳江兩區共商共推,是示範區一體化發展願景的縮影......」

橋是一景,兩岸藍綠交織的生態駁岸也不容錯過,青浦一側步道蜿蜒,掩映於鮮花爛漫之中,吳江一側,在原有大片生態林的基礎上,點綠於湖面之上,增設了幾處杉樹林小島,三三兩兩白鷺時而結伴而來,捉魚捕蝦,恬然靜謐之美,令人流連忘返。

「每天都會來橋上走一走,鍛鍊身體。」站於橋上,指著吳江方向遠處一處白色建築群的黃阿姨告訴記者,那是她今年才入住的小區,「我是上海人,原來家住普陀區,今年搬來吳江養老,沒想到一年不到的時間,家門口大變樣,湖岸變美了,過去還需繞道G50,多跑半小時車程才都能回上海,現在小走幾步,全當鍛鍊身體就到了上海地界了,真是方便不少。」

02

領略了元蕩慢行橋的婉約之美,再稍加驅車10來分鐘,便可抵達「江南第一橋鄉」千年古鎮——金澤。

「橋橋有廟,廟廟有橋。」據《金澤志》記載,1300年的金澤古鎮,0.6平方公裡內有四十二虹橋,其橋梁的密度,不僅中國之最,甚至超過了義大利水城威尼斯,也是世界之最。

如今,歷經歲月和時代的變遷,四十二虹橋中有的因破損,或被現代水泥橋所取代,或年久失修逐漸消失,久而久之,時至今日,留有年代可考,結構完整的宋元明清古橋梁7座。

萬安橋·建於南宋1260年(南宋)

古鎮依水狹長而建,全長1.3公裡,沿著凹凸不平的石板路,來到古鎮北市梢,經人指點,一座高5米,長29米的單孔石拱橋映入眼帘。

「金澤四十二虹,萬安為首。」土生土長於金澤,金澤一橋一水都爛熟於胸的金澤古鎮旅遊公司經理居暉說,「很多人都以為古鎮南首普濟橋是最古老的一座橋,其實不然,眼前萬安橋不僅是古鎮上最高最大的古橋,而且還是歷史最悠久的橋。」

建於南宋1260年的萬安橋,比建於1276年的普濟橋還要年長7歲。普濟橋橋長26.7米,高度也是5米,橋體比萬安橋稍小些,但兩橋結構、造型和用石几乎如出一轍,故民間都稱她們為『姊妹橋』。

普濟橋·建於1276年(南宋)

年代比普濟橋久遠,可為什麼普濟橋卻成了眾多橋梁專家提及金澤,首推普濟橋為第一古橋?

「主要還在於普濟橋比萬安橋保存更為完整,萬安橋歷經多次修繕,其主結構石料很多已非古代原石,因此在眾多專家心目中,要品原汁原味的南宋古橋,首推普濟橋。」居暉解釋道。

天王閣橋·初建於明代

位於下塘街上的天王閣橋是古鎮上唯一的一座三孔連拱橋。此橋初建於明代,公元1698年(清康熙年間)重建。

古時,橋下北勝浜的河水,從緊臨的塔匯橋過來,水流湍急,故而橋建三孔,平日裡,大船過大孔,小船進小孔,成了天然水上交通規則,減少水上事故。

天王閣橋還極具觀賞性,橋欄之上,石獅端坐於上,甚是威武,橋面中央「寶幡」「蓮座」浮雕惟妙惟肖,橋體上「鴛鴦劍」「芭蕉扇」「葫蘆」等八仙過海元素圖像,栩栩如生。

七座古橋,年代不同,形態各異,最古有萬安,最美有普濟,若論最奇,非迎祥橋莫屬。

迎祥橋·建於1335-1340年(元代)

立於鎮南頭的迎祥橋,建於元代1335-1340年間,距今600多年歷史。此橋奇就奇在只有寬體偉岸的橋面,兩旁卻無橋欄杆,且是一座六柱五孔梁式石橋。

「橋面寬2米,磚木結構,橋底木樑都是楠木,歷經600年歷史,至今原木原樣,毫不腐爛。」居暉說,「元代蒙古族以騎兵著稱,經常要疾馳過橋,所以橋面鋪磚既無橋級,也無橋欄,方便馬匹飛奔而過。」

側觀此橋,橋面極薄,結構精巧,不僅是江南少見,即便在全國也是難得一見的元代橋梁。

03

登於橋上,遠眺古鎮,兩岸民居,粉牆黛瓦,對映水間,波光蕩漾,好似一幅靈動唯美,天然去雕琢的水墨畫。

曬著暖陽的老人,穿梭於老街的行人,行走於橋上的路人......生活在水墨畫裡的古鎮人依舊過著不緊不慢,恬淡如水的日子。

少了幾分其它古鎮濃鬱的商業味,多了幾分江南古鎮應有的煙火氣,也許正因為此,金澤又有著其它古鎮難以比擬的寧靜之美。

63歲的許海英,古鎮上幾乎人人識得的女理髮師,年輕時頂替父親進了供銷社理髮店,拿起剪刀當起學徒。轉眼40多年過去,退休閒不住的她,租下一間小鋪面,開起理髮店,繼續著為鎮裡老老少少剪頭燙髮的日子。

「剪一個頭20元,燙個頭髮便宜的50元,貴不過100元。」面容姣好,齊耳捲髮,一身理髮員白袍,眼前的許海英像極了電影《女理髮師》裡王丹鳳飾演的華家芳。

好手藝,加之價格不貴,不少顧客是從兒時喊著許阿姨來剪頭,一直剪到帶著自己的孩子一同前來,小兒嘴裡叫著許奶奶......

依從著習慣,過著世代相傳日子的還有打了一輩子漁的吳阿姨一家。

一條小船停於門前小河,丈夫正整理著漁網,打魚為生40年,夫妻二人每天凌晨四點就要起早,劃著漁船去往澱山湖,下地籠,瞅準時機撒網捕魚。

「四月,魚兒交配季,魚最好捕,魚群一簇一簇的,但凡下網,撈起便是沉甸甸的滿滿一網,有時一個早上就能打上300斤的魚蝦。」隨著年歲漸長,夫妻倆已經開始打算著後面的日子。

眼看著遊客漸多,在家中支起幾張小飯桌,夫妻倆開起農家樂,「自己捕的新鮮螺絲、魚蝦,本地燒法,遊客們吃個鮮頭,還挺受歡迎。」

不見商鋪鱗次櫛比,遊人如織,已經1300多年的古鎮金澤老街上甚至時常幽靜中透著清冷,偶爾一簇遊人到來,情不自禁發呼的驚嘆喧鬧,很快便會被古鎮的安逸情緒所感染,漸而輕聲慢步,生怕因自己的唐突破壞了眼前的這份靜如詩畫的美妙意境。

如意橋·公元1335(元代)

遊客畢竟是過客,他們走過放生橋,來到如意橋,拍照留影,將古鎮的美好定格於手機、相機之中,分享於朋友圈,博取友人點讚。而古鎮裡的人,晨出打漁、討生活,晚歸吃夜飯,安睡......簡單樸素的生活方式日日夜夜、年年歲歲,還將在這千年的古鎮裡綿延著、繼續著......

體驗金澤古鎮各式各樣的橋

就在今天上午10點08分開始的

周末來打卡視頻直播

您可進入

「話匣子」微信公眾號的

「精彩直播」欄目收看

話匣子FM客戶端

話匣子FM微博等平臺

也將同步直播

同時,上海新聞廣播FM93.4

10-11點的《周末來打卡》節目

也將同步直播

歡迎在電波裡收聽精彩內容

在阿基米德節目社區留言互動

直播節目由上海人民廣播電臺

採訪部「周末來打卡」直播團隊呈現

-本文完-

版權聲明:轉載前請聯繫後臺授權

相關焦點

  • 粵湘一腳踏兩省有個景區,可賞霧凇冰掛觀雲海,被稱「南方雪鄉」
    今天,小編給你們介紹一處地方,讓身在廣東的朋友不用去北方,就在自己的省內,也能看到一場北方冬天霧凇冰掛奇觀。不僅如此,你運氣好,還能在景區觀看到壯觀的雲海在你身邊飄來飄去,猶如人間仙境一般,親愛的小夥伴們,你們此時的心裡,是不是已經蠢蠢欲動?好吧,我廢話不多說,直接給大家上料。
  • 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隱形橋」,人在橋上走,就像遊在水裡一樣
    世界大部分的建築物對人很方便,說到橋,我想大家都知道,橋這個建築物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能看到,橋建在河上,人們可以輕鬆地過河,但實際上世界上有一座很奇怪的橋,橋的種類也並不是全部都很堅固。今天我要跟大家說荷蘭的隱形橋,接觸橋是什麼?如果那堵牆看不見的話,應該怎麼去呢?其實這座橋建於17世紀,那個名字是摩西橋,這座橋的特殊之處在於將水面從中間分離出來的構造,這座橋的木材是世界上最好的雨林木材。
  • 站在橋上看風景
    貴德吊橋一直是遊人喜歡去玩的地方,夏天的時候,很多當地人喜歡吃完晚飯後去吊橋上走一走,走在搖搖晃晃的木頭吊橋上,望著清澈的黃河水,聽著譁譁的流水身,吹著徐徐的清風,漫步在吊橋上感覺到無比的舒適和涼快。記得小學時,那時都沒有遊樂場,我們玩的地方除學校,就是吊橋,它就是我們童年時的遊樂場。
  • 馬來西亞旅遊值得一看的地方:世界上最高的橋——天空之橋
    如果你去馬來西亞,蘭卡威是一個值得一看的地方。世界上最高的橋是天橋。這座橋建於2004年。橋體是彎曲的,看起來像山上的新月。這座橋長125米,只有一根87米高的柱子支撐著這座橋,8根鋼索固定著它。整座橋懸空687米以上,連接兩座山。
  • 今日影像|60後西湖「橋痴」:你在橋上看風景,我在看風景中的橋
    前幾天,我在錢江晚報好攝之友看到一篇《我用了8年時間,拍下了浙江1000座古橋》,看完後很感動。我十分佩服照片作者裘洪春:他走了那麼多的路,拍了那麼多的古橋,還都用心記下來。我也是一個「橋痴」。雖然沒有裘洪春拍得多,主要範圍也僅限杭州西湖。
  • 網紅玻璃橋被罵慘了!橋上看風光橋下看「春光」,遊客:無良設計
    我們旅遊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去體驗一下那些從未體驗過的遊玩設施,去看從未賞過的秀麗風光,然後拍照留念,給自己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今天要說的便是這玻璃橋。原本是驚奇又壯觀的設計,卻被用到了不合適場所,以至於引得眾人吐槽。最開始玻璃橋和玻璃棧道等建築設施都是和高山作為搭配的,比如一炮而紅的白石山玻璃棧道,還有張家界大峽谷景區內的國內最長懸空玻璃橋,它們要麼嵌在絕壁上,要麼立在深淵之上,讓人覺得很驚悚,但又讓人十分想嘗試在上面走的那種提心弔膽的感覺。
  • 橋都重慶最堵的一座橋,為何那麼多橋不走,大家都要擠這座橋?
    但是許多小夥伴並不知道重慶還有一個別稱叫做橋都。這裡的橋梁雖然在規模上不一定是全國最大的,但是因為整個城市的地形十分複雜,並且江河貫穿於整座城市,使得這座城市的橋梁數量已經達到了1.3萬座,是中國名副其實的「第一橋都」。在這麼多橋梁中自然有許多的橋梁知名度很高,但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說的是一座讓遊客又愛又十分無奈的大橋。
  • 世界上最可怕的三座橋,根本不敢向下看,還有一座叫做魔鬼橋
    在我們的生活中是離不開橋的,路過有水的地方一定要過橋才能跨過河流,世界上有很多非常漂亮的橋的,但是除了美麗之外,還有很多恐怖的橋,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三座橋,根本不敢向下看,還有一座叫做魔鬼橋。
  • 魔都中,讓我們把時光放慢在匯龍潭公園和州橋老街
    上海是一座快節奏的城市,或為了生活,或為了夢想,成千上萬的人在魔都中打拼、奔波、忙碌,不論炎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天,也不能停下疲憊的腳步,所以上海的地鐵是擁擠的,上海的車流是擁堵的,在每一個人的臉上,似乎都寫滿了形色匆匆。
  • 乍浦路橋、外白渡橋、四川路橋……蘇州河上的橋要變樣了!
    「蘇州河上的橋梁鱗次櫛比,尤其是東段密度更大,一座可以望到一座,甚至是一座望到好幾座。」韓雯說,因此改造方案既要有單橋的效果,也要有整體通盤的考慮。為此,改造團隊還從浦東「三件套」上,去遠眺橋梁的夜景效果。
  • 憶昔午橋橋上飲(河洛拾珠)
    連日來,秋雨連綿,草木如洗,黃、綠、紅……各色相間,深深淺淺,使人想起「洛陽八小景」中以草聞名的「午橋碧草」。  連日來,秋雨連綿,草木如洗,黃、綠、紅……各色相間,深深淺淺,使人想起「洛陽八小景」中以草聞名的「午橋碧草」。  午橋,即定鼎門前的通仙橋,唐代宰相裴度和宋代宰相張齊賢都在午橋附近建有別墅。
  • 去處‖穿越宋元明清,金澤古鎮最美的秋天到了
    走一座橋,看一處風景。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走進這片國際大都市之中的「桃源」,領略與上海這座城市息息相連的江南古鎮金澤的「橋文化」。金澤古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隸屬上海青浦區,古稱「白薴裡」,始建於唐宋年間,迄今已有1300餘年的建鎮歷史,沿金澤塘、北勝浜而建,歷史文化源遠流長。
  • 網紅玻璃橋成「偷窺橋」,景區也沒辦法,網友:站在橋下看風景!
    網紅玻璃橋成「偷窺橋」,景區也沒辦法,網友:站在橋下看風景!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外出旅遊,很多景區為了吸引遊客,也建設了許多好玩有趣的娛樂設施,最近比較流行的應該就是網紅玻璃橋了,很多景區都建設的有玻璃棧道,遊客們走在橋上不僅能體驗驚險刺激的感覺
  • 從現實中建設的橋所想到的社會上各種橋
    小時候在本村讀書的時候每天要經過一座小橋,橋下是流淌的河水,那時候沒有汙染,河水清澈透明.有時候看見遊動的魚兒,當手提著小書包站在橋上看著橋下流淌的河水,心裡想小橋啊真的感謝你,我們天天踏在你肩膀上去讀書,沒有你的話,不知道能不能走過去上學,正因為有你,我才學完了小學課本上了初中,
  • 越南驚現「網紅」橋,強勢挺進網紅打卡地
    它的首都河內寧靜閒適,充滿了社會主義特色;胡志明市遺留著大量法式建築,充滿法式風情;下龍灣被譽為海上桂林;芽莊是一座風情萬種的海濱都市;美奈是當地人最愛的海邊度假城市……每一處都會有讓遊客心動的地方。隨著現在網絡的不斷發展,大批的網絡視頻平臺而崛起,這些旅遊城市紛紛的晉升為各路網紅的打卡地,而這個美麗的越南也不甘示弱,推出了好多的網紅景點,這不最近最近有一座橋在網絡上爆紅,引來了無數的遊客來到實地打卡,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網紅」橋各位看著咋樣啊
  • 端午漫遊金澤古鎮,恍如穿越千年~
    端午漫遊金澤古鎮,恍如穿越千年~ 2020-06-26 16: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頤和園——西堤的橋(上)
    6.鏡橋這藍色的冰,將一湖水凝聚成一塊巨大的玉,把橋與樹巧妙地疊加在了玉湖之中,我仿佛看到了昨日隱隱青山水迢迢,今日玉人教吹簫,那麼,我的玉人何時在橋上吹簫呢?10.玉帶橋在光與影的變化中,變幻出無窮的景象,也只有這西堤六橋了,移步一景,一寸一像,誰說西堤只有柔美?在堤橋上不是也有傾城看斬蛟的氣象嗎?
  • 百名青年「橋」遇浪漫「七夕」
    八月處暑,七夕將至,一場有愛有趣的「相約七夕·古橋作證」青年交友活動暨「橋遇青吳嘉」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示範區百橋打卡啟動儀式,在美麗的江南水鄉——青浦金澤古鎮拉開精彩序幕。通過青浦區總工會以及社會公開招募的100位單身青年,以「橋」為媒,在輕鬆浪漫的氛圍中,「乞巧」七夕,挑戰趣味遊戲,體驗非遺文化,品味江南美食,魅力出圈。青浦區文化和旅遊局局長沈秋娟在啟動儀式上致辭並為參與活動的青年們送出美好祝福。
  • [上海]《金澤古鎮》
    金澤古鎮地處上海市西郊,是一個典型的水鄉古鎮。  雖然和繁華喧鬧的大上海近在咫尺,古鎮的居民們卻仍然保持著自己寧靜、淳樸的傳統生活方式。古鎮的歷史風貌也得以完整地保留下來。金澤古鎮最值得一看的,要算是一座座風格各異的古橋了。
  • 古橋探源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橋在文學中的意象常常富有詩意,而現實中的橋,除了詩意更具實用,或者還可以映射出更多的生活與故事…… 銀川有「七十二連湖」之稱,境域內湖泊棋布、渠流縱橫。有水自然有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