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武術散打體現的民族風格
(文:孫豹隱)
從技術角度講,擂臺上到底應當出現一種什麼樣的散打形象呢? 對這個複雜的問題作全面的回答是困難的。但是大體上可以勾勒出一個輪廓:
一是貫徹既充分體現民族風 格,又堅持少而精的原則來確定散打的基本技術動作。
傳統技擊中技法十分豐富,這固然為提煉現代散打技術提供了厚實的基礎,但如果在競技中出現過於繁雜的動作,不僅會對裁判工作帶來難題,而且並不有利於民族風格的形成。因此,我們在確定散打的基本技術動作時,一要堅持從傳統技擊術中挖掘,二要提煉、精選出符合現代競技要求的技法。
先說手法。手法中衝拳、貫拳、劈掌、砸拳、轉身鞭拳等是傳統技擊中常用的手法。
在現代競技規則的制約下(比如戴上拳套),這些手法照樣可以隨心所欲地使用,而且使用率相當高。這些手法應當確定為散打的基本技術動作。
再說腿法。傳統技擊中的腿法十分豐富,蹬、踹、分、擺、纏、割、掃、掛、點、鏟、勾、撩等,都是武術的上乘踢擊方法。可是,現代散打中腿法的應用過於單調了。運動員競相採用蹬踢腿、踹腿、擺腿這幾種腿法,主要著眼於得分。可分數上去了,散打的民族風格卻下來了。這就要求我們利用規則的引導來促使運動員多用勾腿、截腿、掃蹚腿、轉身踢腿等富有民族風格的腿法。將這些腿法同蹬踢腿、踹腿、擺腿一樣,確定為散打的基本技術動作。
至於摔法,傳統技擊中講究打摔結合,而這種打摔結合的技法恰恰是散打民族特色的顯著標誌。散打中最多用的摔法是抱腰摔和抱腿摔。抱腰摔一般是針對打法而用的,抱腿摔是針對踢法的技術(主動搶抱腿摔不在此列)。這兩種摔法既不受現代競技規則的局限,又有民族特點,使用機會多,收效高,理所當然地劃歸散打的基本技術動作。
上述手法,腿法、摔法,再加上各種不同的組合,顯然不同於其它搏擊項目的主要技法,散打的外部形象有了雛型。
二是在戰術的運用上,突出中 國文化的鬥勇更鬥智的意識。
任何 競技項目都離不開戰術的運用,而武術中戰術運用的深度和廣度,則是其它競技項目所難望其項背的。
由於歷史的原因,武術技擊的戰術, 深受傳統文化的浸潤。《莊子人間 也》有段話云:「且以巧鬥力者,始乎陽,常率於陰,泰至則多奇巧」。這就 是說,為了戰勝對方,擊上打下,招 式隱晦莫測,攻防虛實相摻。
升霄道人在《短打秘鑰》中更為詳盡地介紹 了散打戰術的豐富多彩,因人而用 ——「諸家手法,各有所解。如取上而打下,打下而取上,裡門反外門,外門反裡門,入手而即提手, 提手而即入手,務要先明進退出入,閃賺騰挪,長短起落、開合收 閉之法,然後窮其究竟之理……」
如果散打中突出了戰術的運用,擂臺上就容易出現既鬥勇又鬥志的精彩角逐,文化品位迅即升華,散打的形象也就會更吸引人了。
當 然,全面的戰術運用要求運動員 必須具備較高的技術水平和文化 素養。眼下不少運動員熱衷於主動搶攻成術而很少運用佯攻巧取等戰術,說明了我們運動員的技術水平和文化素養急待提高。這個問題不解決,武術散打的形象將難免被扭曲。
三是特別注重打出防守反擊的特點。
注重防守,是武術散打有別於其它搏擊項目的顯著特色。綜觀傳統技擊,防守技法甚至比進攻技法還要多。當前散打一個頗令觀眾倒胃口的,就是運動員雙方死抱硬纏,胡打亂衝。而一旦漂亮的防守運用到散打中,這類現象就會得到有效遏止。同時,中國武術講究的 閃轉騰挪,借力打力,以巧取勝的場面將會出現。
鑑於拳擊規則規定 不是以擊中與否而是以擊中點數多者為勝方,導致了拳擊最多出現的是雙方對攻局面的情況,散打要突出防守反擊,也必須從規則上加以引導。比如,對那些積極的防守 (如截擊對方來拳來腿)成功者同進攻成功者一樣給分,對特別漂亮 的防守反擊還要加分。防守反擊的技法是很多的,如遮、攔、格、 擋、推、託、帶、領、劈、砸、裹、摟等等,再配合靈活的身法,
多變的步法,機動的戰術,必將出現凌厲而美妙的搏擊場面。散打的形象就會令人刮目相看。
四是理應適當顯示中國功夫的威力。
傳統技擊講究「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打擂臺,重在一個「打」字,是憑藉功夫、技 巧,實實在在地將對方打下擂臺, 而絕非我們現在看到的那種將對方推搡下擂臺。
威力強大的功夫,從某種意義上講是技擊之魂。擂臺上禁用那些致人死命的功夫,也拋棄那些玄虛胡吹的「功夫」,挖掘提煉出完全可以運用到對抗性競技中來的功夫,對塑造擂臺上令人喜悅的散打形象具有重大的作用。
比如擂臺上一方猛打猛衝,另一方沉著 應戰,以逸待勞,應戰者一個發 力,將進攻者擊倒或被打下擂臺, 這不是影視裡的藝術鏡頭,真正掌 握了傳統功法的運動員應當具備這種功力。手上的拳套,身著的護具,不應當成為無法施展功法的借 口。至於目前在擂臺上還看不到此 情此景,那正說明我們挖掘提煉傳 統技擊中的實用功法工作做得很不 夠。我們堅決反對那種把傳統功法吹得神乎其神,抬到不適當高度的庸俗做法,同樣也反對輕視傳統功法,根本不相信有中國功夫的粗暴作風。實實在在的中國功夫是存在 的,理想的散打形象在呼喚它。
只要我們從形式到內容都賦於散打以鮮明的民族特色,同時在技法上顯示出高超的水平,就一定能夠塑造出較為理想的武術散打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