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11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近日,隨著大陸贈臺大熊貓「圓圓」開始發情,臺北市立動物園日前已進行人工受孕,希望替「圓仔」增添弟弟或妹妹。此外,即將滿6歲的「圓仔」,因發情狀況不明顯,就目前的健康狀況、年齡等因素,2019年未安排「相親」計劃。
資料圖:2018年7月6日,大陸贈臺大熊貓團團、圓圓的「長女」圓仔在臺北市立動物園迎來5歲生日。中新社記者 張宇 攝
臺北市立動物園明星動物大熊貓「團團」、「圓圓」,赴臺公開亮相滿10年,開放參觀首年即吸引360萬人次入園,5年後「圓仔」出生,當年吸引420萬人次一睹其萌樣。
園方為讓動物擁有較大活動空間,每天會安排大熊貓在遊客可以看到的區域活動,「團團」、「圓圓」、「圓仔」會輪流見客。但有遊客日前發現,常常只見「圓仔」身影,園方證實因「圓圓」進行人工受孕,配合「圓圓」的生理狀態做出調整。
園方表示,「圓圓」從2月18日起,被觀察到出現外陰腫、蹭陰、過水、來回走動等發情行為,並根據各項行為指標、荷爾蒙指數分析,「圓圓」3月2日到達發情高峰。
因此,保育員、獸醫、島內專家及大陸專家組成「紅娘群」,於3月1日起一連3天為「圓圓」進行人工授精。
資料圖:大熊貓圓圓。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 攝
目前,「圓圓」經過短暫休息已恢復見客,與「圓仔」一同出現在室內展區,不少遊客聽聞「圓圓」已進行人工授精,頻頻詢問「圓仔」何時可以當姐姐。
臺北市立動物園發言人曹先紹表示,成功機率要看「團團」的精液質量是否到位,無法預估,但依據先前「圓仔」的經驗,若「圓圓」順利受孕,最快6、7月就有答案。
至於即將滿6歲的「圓仔」,傳出將回到大陸「相親」,以利進行繁殖計劃。對此,曹先紹說,2019年沒有相親相關規劃,至於繁殖計劃,因「圓仔」發情狀況不明顯,就目前的健康狀況、年齡等因素來看,並沒那麼急。
園方指出,雖然「圓仔」繁殖計劃時機尚未成熟,但考慮「圓仔」是雌性,被國際組織放入繁殖計劃的機率高,已委請國際專家討論「圓仔」相親及繁殖相關事宜,並滾動式與大陸、國際專家討論,找尋合適的時間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