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所有的信息似乎可以從手上這部形影不離的手機中獲取,我們每天主動地或是被動地獲取一些無聊的、荒誕的、可笑的熱點,然後走馬觀花,似乎沒有了停下來思考的時間,即便偶爾想要靜下來思考,也很容易被新的熱點轉移注意力,我們的人在現實中遊走,思維在虛擬世界裡游離,久而久之我們思想也在被漸漸數位化,失去了創作的能力。
小編知道,時髦的你們每天可以在網絡上獲取大量信息,最in鞋款,最夯包包,最流行的單品... ...但是,偶爾拿起紙質雜誌的感覺,就像你吃了幾天外賣後,上了一頓館子,吃進去的不單單是食物,恩,是質感。
小編今天就為大家推薦幾本時裝攝影類的獨立雜誌,即便是在翻閱,也能感受下紙張帶來的溫暖。
《Fantastic Man》
男性時裝雜誌
《Buffalo zine》
獨立時尚雜誌《Buffalo zine》每一期都會用一個獨特的概念貫穿整本雜誌,封面、內容甚至裝幀、排版都完全呼應主題。本期(Issue 6)告別了上一期的大開本,變成了一本「俗氣的」家居雜誌。封面設計模仿了Living Etc、World of Interiors、Elle Deco等6本室內裝潢雜誌,內頁也是遵循了這些雜誌的一貫風格。而為了回應「室內裝潢」的主題,本期大片跑遍了世界各地,尋找到最特別的室內空間,從宜家在瑞典最大最早的門店、倫敦當代藝術家Grayson Perry的工作室再到墨西哥電視劇的置景工作室Televisa San ngel,從夢幻的豪宅到電視中熟悉的場景,帶來了Buffalo自創刊以來最內容最為豐富的一期。另外,本期還特別邀請了美國攝影師Larry Sultan來創作一組全新的「家庭圖像」。
《Vestoj》
來自倫敦的《Vestoj》是一本正兒八經做學術的時尚文化評論雜誌,在倫敦時裝學院(London College of Fashion)的支持下運營,每一期都會深度探討一個話題。這期主編Anja Aronowsky Cronberg通過對當下社會主流價值中的「自我」提出質疑,通過文章、理論、文學、攝影展開了一系列關於「真實性」的討論,最後還一口氣採訪了當下最有影響力的時尚大腕兒Virgil Abloh、Miuccia Prada、Demna Gvasalia等,並對當下原創設計師品牌、走秀和古著流行的普遍現狀進行深刻反思,闡述了時尚與真實的對立統一關係。無論是時尚品牌還是我們自身都在塑造一種「真實」的身份,但到底有沒有「真正的自我」,什麼是真實的生活?
《Vivienne Westwood, Andreas Kronthaler, Juergen Teller》
攝影書《Vivienne Westwood, Andreas Kronthaler, Juergen Teller》記錄了1993-2017年間Vivienne與Andreas夫婦和54歲的德國攝影師Juergen Teller持續二十餘年的合作,內容包括時裝大片、肖像、藝術項目及幕後花絮等。這本書在內容安排上沒有嚴格遵循創作時間線,而是通過對頁排版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及對比性,其中不少作品是第一次公之於眾。很打動我們的是這些作品傳達出來的生態主義、自由感及平權精神--非狹隘、真誠有力而又自信樂觀。
《Novembre》
作為時尚從業者靈感謬斯般存在的獨立雜誌《Novembre》,第十二期將先鋒視覺與古典氣質融合在一起表現當代時裝,每一頁都設置了讓人值得琢磨一番的細節。劍走偏鋒的拍攝想法和設計方式,使得這本雜誌無論是從時裝攝影還是平面設計的角度去欣賞,都能找到有別於上一期的新的視覺語言。
《032C》
獨立時裝/文化雜誌《032C》很懂營銷地選擇在發布首個時裝秀之前出版了最新刊,這也是史上最快售罄的一期,還好我們搞來了其中的三十本。第33期並非只講述柏林年輕人,專題名「Berlin Kidz」實則為柏林最臭名昭著的塗鴉手,他喜歡在城市最高處塗寫自創字體,以此對抗變得商業化和旅遊化的柏林樣貌。除了深入黑科技、航空和藝術領域的文章,好愛這期的時裝內容。有Rihanna造型師,同時也是本刊時裝總監Mel Ottenberg協同當紅攝影師Petra Collins拍攝的服裝片;也有跑到畫家巴爾蒂斯的瑞士大木屋、龐貝古城海灘以及巴黎醫院拍攝的各種刁鑽片子,以及Kris Van Assche在Dior Homme的十年總結大採訪。本期還附有OFF-WHITE和JW Anderson等設計師設計的獨家貼紙。
(部分圖文摘自SamePaper)
【點讚瘦十斤,評論美一生,分享富三代!歡迎大家來和PCLADY嘮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