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天衡先生介紹印文化大展:
由我策劃的「心心相印——中國印文化大展」即將在上海韓天衡美術館開幕,這是我和美術館同仁以及百樂雅集工作班子辛勤付出一年的成果。之所以叫「印文化大展」,是因為這次展覽囊括了印文化幾大方面。
比如:周秦兩漢的古璽和明清文人流派印章,古代的印譜;又如:這次展覽展示的精美印材——田黃、雞血、荔枝凍、芙蓉、艾葉綠等等;以及歷代名家雕刻印紐,其中包括圓雕、深雕、薄意等。
此次展覽之所以稱之為「大」,是因為其中珍貴的古印譜就有一百五十部,周秦兩漢的古璽印精品有一百三十件;明清流派印章包括明代的文彭、何震、蘇宣及清初的程邃、林皋等,丁敬為首的西泠八家,鄧石如的皖派以及吳讓之、徐三庚等,以及之後的趙之謙、胡匊鄰、吳昌碩、黃牧甫、齊白石等名家印章也有一百多方;珍貴美麗的印石也有一百多件,包括八十六斤重的頂級雞血、八百多克的大田黃,的確能夠稱得上一個「大」字。
這些數量眾多的展品對於當代篆刻家,印譜、印石、名家篆刻的收藏家,乃至日趨增多的愛好者,也許很多都是初次見到,非常有學術性、藝術性。這次展出,對欣賞印章文化的朋友來說,是一個絕好的邂逅,大家共同享受印文化的饕餮大餐,非常期待大家能喜歡這個展覽。
這次的展品除了數量之「大」,而更加突出的是展品級別特高,稱得上是琳琅滿目而難得一見。單從古印譜的角度講,明代的三部藏之金屋的古璽印原鈐印譜:《顧氏集古印譜》、《範氏集古印譜》、《松談閣印史》,都是少之又少的國家級瑰寶。而歷史上豔稱的三堂印譜:明代張灝的《學山堂印譜》、清初周亮工的《賴古堂印譜》、乾隆年間汪啟淑的《飛鴻堂印譜》,也都聚之一堂,可以讓觀眾大飽眼福。
另外,《十鐘山房印舉》被稱為印譜史上最豪橫的皇皇巨著,我們展示了既有陳介祺最終集藏的七千多方璽印的104冊《十鐘山房印舉》,也有他最早編輯的28冊的版本。更有三百年來印學家一直無緣謀面的《孝慈堂印譜》,這本由西泠名家黃易父親黃樹穀輯藏的神秘印譜,也在本次展覽中初次亮相。
說到古璽印,其中珍貴的自是數不勝數,且不乏一些有趣的稀缺之品。如:「關中侯印」龜鈕金印,是我們韓天衡美術館的珍藏,這方三國魏的金印,是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都未曾囊獲的寶貝。要說到流派印章,從文彭、何震、蘇宣等明代大家及四百年以來的名家傑作都有展示。
其中浙派、皖派俱全員登場,吳讓之的奇品——暮年所刻的方竹四面自用印,也難得亮相。近代著名畫家任伯年,早期也曾刻印,展品中有一方他僅存於世的自刻印章。
西泠印社中保存了吳昌碩十二方田黃印章,此次借出其中九方以饗觀眾。這些都是難得一見的寶貝。此次展覽中,還有一方吳昌碩給好友高邕之刻的「邕」字印,邊款「香補」,這是昌碩先生在三十幾歲的時候用的齋號,這也是吳昌碩刻印裡唯一所見。
又如來楚生先生是刻佛像印的高人,這次就展示了他在綠豆大小的象牙上刻的袖珍佛像印……如此孤品、極品不勝枚舉。
這次展覽,經過一年的策劃、籌備,能夠成功舉辦,可謂苦盡甘來。它理應成為愛印人不能錯過、不看會感到遺憾的印文化大展。還要說明的是,這個展覽離不開一些單位和收藏家給予我們的重大支持。
感謝西泠印社慷慨出借五十件珍貴文物,河南印社出借多件古璽印、封泥,韓天衡美術館提供了大量館藏精品,海內外諸多收藏家們無私地借出許多稀有印譜、名家篆刻及精美的印石,還要感謝長期以來對我館和本次展覽給予支持協助的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在此向諸多單位及個人一併表示誠摯的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