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為什麼叫過年,有什麼意義?

2020-12-19 歷史名城

春節將至,「吃」成為各地人們過年的重頭戲之一。隨著消費需求更加多元化和品質化,人們青睞的美食呈現新熱點和新變化。

根據美團點評最新上線的「年味地圖」大數據顯示,代表家鄉味道的傳統年菜依然是人們餐桌上的首選。同時有一些美食正在突破地域邊界,在不同城市的餐桌上流動。

過年就要吃那一口家鄉味,鄉土的味道是頭腦裡割捨不掉的鄉情和記憶。隨著春節臨近,人們對食物的偏好凸顯了地域特色,傳統菜餚回歸成為春節期間餐飲的典型特徵。

大數據顯示,華北地區最受歡迎的年菜是餃子;擁有百年歷史的盆菜在華南地區年菜榜裡穩居首位;到了華東地區,大家的最愛美食變成了甜滋滋的八寶飯;魚糕和臘肉則分別是華中和西部地區的最愛。此外,上海的四喜烤麩、北京的芥末墩、天津的素餃子、廣州的白切雞也位居地方過年特色菜榜單前列。

除了傳統口味的堅守,很多人開始嘗試一些新口味來豐富自己的味蕾。美團點評的數據顯示,一些極具特色的美食正在不同地區落地生根。起源於川渝地區的毛血旺,登上各地餐桌。廣東火鍋打邊爐「亂入」進了無錫最火菜的前十名。

肉,成為北方年桌上當之無愧的主題。北方人吃菜講究一個「硬」字,過年了,更要用各色肉食來與外面肅殺的北風嘮嘮開年的嗑,化身為肘子、丸子,或者是和酸菜共赴一場燉煮之約。在過年特色菜排行榜中,北方年菜TOP5分別為餃子、四喜丸子、臘牛肉、帶把肘子、酸菜汆白肉。

南方人的年沒有那麼凜冽,來去之間更多了一些從容,因此在巧字上便更多花了些心思,烤麩、八寶飯、年糕,擺上年桌,呈現的是一副小家碧玉的模樣,為南方的年做了婉約的註腳。南方年菜TOP5則依次是四喜烤麩、八寶飯、臘肉、白切雞、年糕。

「每逢佳節胖三斤」是很多人甜蜜的負擔,健康餐正成為新的假日餐飲熱門品類。美團點評大數據顯示,全國「健康餐」搜索量增長119.2%、「素食輕食」增長51.1%、「沙拉」增長4.2%。以深圳為例,與健康相關的餐飲詞搜索量在2018年增長351%,西安和杭州緊隨其後。

春節為什麼會叫過年?

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在過去的傳說中,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像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敝,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用鞭炮轟,於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這其實也是烘託熱鬧場面的又一種方式。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過年的前一夜,就是舊年的臘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團圓夜,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

北方地區在除夕有吃餃子的習俗,餃子的做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歲交子之意。在南方有過年吃年糕的習慣,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徵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待第一聲雞啼響起,或是新年的鐘聲敲過,街上鞭炮齊鳴,響聲此起彼伏,家家喜氣洋洋,新的一年開始了,男女老少都穿著節日盛裝,先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祝壽,節中還有給兒童壓歲錢,吃團年飯,初二、三就開始走親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賀祝福,說些恭賀新禧、恭喜發財、恭喜、過年好等話,祭祖等活動。

節日的熱烈氣氛不僅洋溢在各家各戶,也充滿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還有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遊花市,逛廟會等習俗。這期間花燈滿城,遊人滿街,熱鬧非凡,盛況空前,直要鬧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後,春節才算真正結束了。

春節是漢族最重要的節日,但是滿、蒙古,瑤、壯、白、高山、赫哲、哈尼、達斡爾、侗、黎等十幾個少數民族也有過春節的習俗,只是過節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蘊味無窮。

傳統的過年也就是春節,過年的意義有哪些?

1、往淺裡說:春節是中國最重要、最隆重同時也是最富特色的傳統節日,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春節是中華民族闔家團圓的節日,人們在春節這一天都儘可能地回到家裡和親人團聚,表達對未來一年的熱切期盼和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春節不僅僅是一個節日,同時也是中國人情感得以釋放、心理訴求得以滿足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

2、往深裡說:春節是中華文化優秀傳統的重要載體,蘊含著中華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結晶,凝聚著華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託,傳承著中國人的社會倫理觀念;所以,一定要大力弘揚春節所凝結的優秀傳統文化,突出辭舊迎新、祝福,團圓平安、興旺發達等等的主題,努力營造家庭和睦、安定團結、歡樂祥和的喜慶氛圍,推動中華文化歷久彌新、不斷發展壯大。

相關焦點

  • 2021春節有什麼傳統美食 這些傳統美食具有何意義
    春節是一年之歲首,傳統意義上的年節,是集祈福攘災、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在春節的時候,人們吃的食物是有所寓意的。那麼,2021春節有什麼傳統美食?這些傳統美食具有何意義?接下來,大家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春節對當代中國人的意義是什麼?
    沒有別的追求,更沒有強烈的欲望,只是因為春節來了,我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們不在躲在家裡,也不再一個人靜靜地待著不說話,但是,在這一時刻來臨之際,我們不能不靜下心來好好想想:這春節我們到底過得怎麼樣
  • 過春節的傳統意義
    下面是小編收集推薦的過春節的傳統意義,僅供參考,歡迎閱讀。「春節」名稱的由來1912年1月份,孫中山發布《臨時大總統關於頒布曆書令》,要求內務部編印新曆書,隨後又規定陽曆(公曆)1月1日為「新年」,但不叫「元旦」。
  • 春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過年春節吃餃子吃魚吃年糕的寓意
    春節期間按照我們中國人的習俗,吃飯的時候必須雞鴨魚肉擺滿桌子,不管是許久未見的老友,還是久別重逢的親戚,見面必須一起吃上一頓好的。那麼春節的時候吃什麼傳統食物合適呢?過年時為什麼要吃餃子吃魚吃年糕呢?這三樣東西有什麼寓意?
  • 春節除夕年夜飯,不管是過年還是過節,人們喜歡的總是有寓意的
    古老的節日中隱約有奇妙的魔力,無論腳步走多遠,日曆翻到除夕時,全國各地的他們如魚群逆著長江往上,回到故鄉,團聚在飯桌前。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中國人過春節,家家戶戶都要進行賀年活動,飲食是其中的重要內容。
  • 春節有什麼意義?「70、80、90後」的方式非常不同
    同一個春節,不同的年味兒,當地的農民工越來越感受不到年的味道。我們來看看不同年齡段的人是如何慶祝春節的?一70後堅持傳統對於大多數70後的人來說,春節是最傳統、最隆重的節日。過年不僅意味著家裡的美味佳餚,更意味著情感上的團圓,以及對來年的期待。
  • 春節過年宅在家,我們應該做什麼才能更有意義?
    每逢春節,我們都有一段很長的假期。在這段假期裡,很多時候我們會選擇陪伴家人;那麼,在這大約一星期的時間裡,我們應該做些什麼才顯得更有意義呢?有些人會選擇出去旅遊,而大多數人會選擇在家中度過;更何況今年由於疫情防控工作的嚴密部署,為了我們和他人的身體健康,我們不得不待在家中。
  • 為什麼今年過年那麼晚?-過年,春節,農曆,閏月, ——快科技(驅動之...
    正因為每年過年的時間都不一樣,春節的具體日期,在很多人的眼裡都像是足球比賽結果一樣,不可預知,但是果殼自然控告訴我們,其實春節並沒有那麼捉摸不定,一切還得從曆法說起。在農曆中,另有一個獨立於「月」之外的概念與黃經緊密聯繫在一起,這就是節氣。現代意義上的節氣,是指太陽經過黃道上某個位置的瞬間,比如,春分時太陽黃經為0度,立秋時是135度。24節氣能精確刻畫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節氣是「回歸年」的非常客觀的參照系。而公曆則是一種純粹的太陽曆,制定的主要依據就是太陽的運行。
  • 過年為什麼要吃豬蹄?
    過年吃什麼寓意好1、過年吃湯圓寓意好大年初一的早餐湯圓一定更具特殊意義,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團圓美滿。4、過年的注意事項有過年不要往外倒髒水特別是除夕夜到初一,儘量不要往外倒髒水和垃圾,傳說中,這個時間段到垃圾,倒髒水,容易在新的一年裡面散財破財。過年為什麼要吃豬蹄?在春節過年的菜譜之中,少不了要有一味叫「發財就手」的菜。
  • 新春系列:「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到底什麼叫過年?
    「什麼時候回家過年?」這是職場上班族在年尾談論最多的一個話題,也是年年都要談論的話題。從1月20日-2月2日,是屬於我的春節假期,在這段時間裡,我會用心去感受這傳統佳節帶給我心靈上的感悟,並寫下來跟大家一起去分享。百節年為首,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它不僅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願望、生活娛樂和文化心理,而且還是祈福、攘災、飲食和娛樂活動的狂歡式展示。
  • 古代沒有「春節」這個稱呼,過年也不是為了驅趕「年獸」
    我們現在的春節,即農曆新年。春節是一年之歲首、傳統意義上的年節,萬物迎春送殘臘,一年結局在今宵。過年歷史悠久,由上古時期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過年有吃年夜飯、守歲、貼春聯、放鞭炮等特色習俗。但是我們為什麼要過年呢?
  • 過年,給予我們的重大意義
    古代的春節叫「元日」、「元旦」、「新年」。辛亥革命後,才將農曆正月初一正式定名為春節。春節,顧名思義就是春天的節日。春天來臨,萬象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人們有足夠的理由載歌載舞來迎接這個節日。於是,節前就在門臉上貼上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當春姑娘來到門口時,會念一遍寄託新一年美好願望的句子,這一念,好運真的來了。
  • 春節為什麼要穿新衣服?過哪天要穿新衣服?春節穿新衣服的寓意和講究
    相信很多人小時都期盼著過年,因為過年可以吃好吃的、收壓歲錢、還能穿新衣服。那麼春節為什麼要穿新衣服?春節什麼時候穿新衣服?過年穿新衣服有哪些寓意和講究?本篇文章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春節穿新衣的習俗。一、春節為什麼都要穿新衣服?
  • 春節:孩子用筷子有什麼意義?富有哲理的答案
    ……回家的路上,兒子問我:「媽媽,為什麼東東的奶奶一定要東東夾肉丸給她吃?」我說,「他奶奶希望他學會用筷子。因為,因為這是愛的表達方式」。見孩子還有些不明白,我給他講了一個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個小孩叫大傻,出門玩耍時,掉進了一個洞穴裡。他沿著洞壁走了很久很久,餓得手軟腳軟,突然發現前面有一隻大鍋,鍋裡煮著香噴噴的肉。
  • 過年為什麼要掛燈籠 2019年新年燈籠掛單還是掛雙有何寓意
    過年的時候,很多人都會回老家,是非常熱鬧的。過年為什麼要掛燈籠?掛燈籠掛單還是掛雙?  過年是有很多習俗的,比如說貼對聯、貼福字等等。過年為什麼要掛燈籠?掛單還是掛雙?  》》過年大門貼福字有什麼講究 新年福字倒貼寓意含義是什麼  》》貼福字時間什麼時候最好 過年新年貼福字順序講究  過年為什麼要掛燈籠:
  • 除夕和春節哪個是過年 竟然有那麼多臨沂人都不知道
    春節已經臨近了,臨沂人已經走年末開始準備過年,年年都過年,有趣的是很多人不知道過年到底是指哪天,你知道嗎?   廣義的春節包括正月和除夕,過年、大年三十、大年夜、除夕都是指同一天。而特定意義的春節指的是大年初一,也就是農曆新年的第一天。
  • 「春節」出現僅一百多年,古代「春節」正月初一叫什麼名字呢?
    2019年2月5日,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春節」到來了,首先魁在此祝大家心想事成、恭喜發財,新的一年更上一層樓。「春節」在歷史上出現僅一百多年,歷史並不長,我們傳統的過大年在「春節」出現前叫什麼名字呢?據考證,以前農曆正月初一過年就叫元旦,可為什麼改名字了,還把元旦這個名稱給了公曆?下面我們先了解下「春節」和「元旦」有什麼不同之處春節和元旦來源不同「春節」是國產的,土生土長的,從字面意思理解為春天的節日,在歷史上。
  • 過年吃什麼?中國人過年飲食習俗解讀
    過年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中國人過年吃什麼是非常重視的,那麼中國人過年習俗吃什麼呢?編輯總結了中國各地過年的飲食習俗,讓我們看看吧。    北方人過年吃什麼  我國北方人春節第一餐吃餃子,餃子頗似元寶,寓有進寶之意。
  • 廣東過年吃什麼?盤點12種春節必備美食
    團年飯是過春節的重頭戲,不但豐富多彩,而且很講究意頭。吃團年飯前先祭祖或拜神,香燭燒完才開飯。席上一般有雞(寓有計)、魚(寓年年有餘)、蠔豉(寓好市)、生菜(寓生財)、腐竹(寓富足)、蒜(寓會計算)等以求吉利。此外還有紅豆餡糯米皮的炸油角、炸煎堆、炒米糕。小吃果品類如芋頭糕、糖蓮子、炒粉皮、芝麻酥、花生酥。
  • 過年為什麼吃餃子?吃餃子有什麼寓意?原來都跟餛飩有關
    春節作為我國最早祭祀自然萬物、祈求豐收的節日,春節食品也最受到重視,因此春節食品種類繁多,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雞鴨魚肉、山珍海味都擺到了餐桌上,但是最能反映年味的反倒是餃子、餛飩、花糕、棗卷、湯圓、年糕等食物,他們反映了一個共同的心願:子孫繁衍、健康長壽、繁榮昌盛;這也是人們過年共同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