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朝韓兩國交界的板門店,一直是朝鮮半島局勢的晴雨表,在記錄了長期的緊張之後,這個長期扮演溝通朝韓兩國橋梁的地方,終於迎來了新的歷史進程。
4月27日上午,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將在板門店韓方一側會晤韓國總統文在寅,這也將是朝鮮最高領導人第一次踏上韓國土地,朝鮮半島一個新的時代或將開啟。
時間往回退,去年4月,朝鮮半島還籠罩在「四月危機」的陰雲之下。從今年1月開始,隨著金正恩在新年賀詞中表露了希望參加平昌冬奧的態度,朝韓雙方以冬奧會為起點,展開了一系列頻繁互動,朝鮮半島也隨之迎來了一個和煦的春天。
朝鮮主動緩和南北關係背後的邏輯是什麼?此次朝韓首腦會晤將會取得什麼成果?雙方將就朝鮮半島的無核化問題達成何種共識?未來的朝鮮半島將走向何方?
在朝韓首腦會晤之際,面對轉圜的朝鮮半島局勢,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專訪了韓國成均館大學政治外交學系教授兼成均中國研究所所長李熙玉。李熙玉教授不僅曾擔任過韓國青瓦臺秘書室和統一部等部門的顧問,也是此次首腦會晤顧問委員會成員。作為研究中國長達30年的學者,他也是韓國國內知名的「中國通」。
李熙玉認為,朝鮮主動緩和南北關係,是戰略上而不是戰術上的調整。在他看來,儘管後續存在著不確定因素,但是考慮到朝韓事前溝通充分,此次朝韓首腦會晤取得成功的可能性較大。這不僅是因為朝韓雙方甚至其他各方都對半島需要無核化取得了一致共識,還因為朝鮮目前採取的一系列措施不是因為國際局勢而採取的戰術改變,更是朝鮮戰略上的主動選擇。因此,朝韓雙方此次有可能籤訂朝鮮半島停戰或是和平宣言,但是由於停戰協定的籤訂涉及多方,此次朝韓首腦會談或不能立即終止朝鮮半島的戰爭狀態。
李熙玉分析稱,目前外界對於朝鮮半島無核化的理解都是指朝鮮完全的、可驗證的、不可逆的無核化這一概念。但是在具體的無核化路徑上,各方還存在一些差異。他指出,按照目前的局勢看,未來的朝鮮半島,與其說是和平統一的時代,不如說是和平共處的時代。對於現在的朝鮮,統一不是金正恩的目標,現在文在寅政府的目標也是達到和平共處的狀態。如果韓國內部的半島政策能夠維持不變,朝鮮半島局勢持續轉好也將可期。
「半島結束戰爭狀態尚早」澎湃新聞:朝韓首腦會晤即將開始,屆時朝鮮最高領導人將第一次踏上韓國領土,這可以說是歷史性的會晤,當初朝韓雙方是如何達成這一安排的?應該說,這個安排可能是韓國政府首先提議的,在雙方進行磋商之後,朝鮮也同意了這個安排。因為此前第一次、第二次朝韓首腦會晤都是在朝鮮進行,如果第三次還在朝鮮進行,就會形成不平衡的局面。
另外,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已經訪問了北京,現在到板門店進行朝韓首腦會談,對於金正恩也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情,這也是一次朝鮮向國際社會展示自己的機會。加上韓國也有其他方面的考慮,雙方經過最終協商後就共同達成了這樣的安排。
澎湃新聞:您對於4月27日的朝韓首腦會談的成果有何期待?朝鮮半島戰爭狀態會在會晤那天結束嗎?朝韓首腦會晤取得成功的可能性比較大,因為雙方在會談之前已經就很多議題達成了共識。但是朝美首腦會晤和朝韓首腦會晤存在差異,朝美會晤會根據朝韓會晤的結果來推進,因此也具有不確定性。
此次朝韓會晤會籤訂停戰宣言和和平宣言,宣言可能不需要中國籤訂,但是條約肯定需要美國、中國等的參與,因為宣言更多具有的是歷史性象徵,達成比較容易,但是條約牽涉到了具體的安排,所以籤訂會比較難。
通過這次南北會談,朝韓美之間可能達成停戰宣言,並降低戰爭的可能性,但距離徹底結束戰爭狀態可能還比較早,今後保持管理好以上狀態可能會更加重要。
「無核化」進程仍有理解差異與其說兩個會晤之間存在差異,更確切地說應該是存在著不確定性。目前,對於半島無核化的概念,各方的理解是一致的,但是在具體的實現路徑上,各方的觀點不完全一致。
朝鮮、韓國、美國在概念上對無核化的理解都是完全的、可驗證的、不可逆的無核化。但在達成無核化的途徑上,比如無核化的速度是怎麼樣,如何保障朝鮮的安全需求等問題,各方在方法論上存在差異,認識還是不完全一致的。
韓國之前希望通過縮減朝鮮核力量來階段性地進行無核化,朝鮮希望在承認其為擁核國家的情況下進一步展開磋商,再階段性地無核化。
現在朝鮮已經明確表明將縮減核武力量,但是現階段其目標不是徹底的無核化,而是先從縮減其核力量開始做起,這是一種先發制人的階段性措施,然後,朝鮮才會考慮通過磋商來慢慢達到徹底的無核化,這期間需要非常長的一段時間。
但是朝鮮也深知,如果朝鮮一直都是以擁核為前提來進行無核化,其與韓國的談判也不會走太遠。美國也擔憂會出現這樣的狀況,但是我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擔憂會慢慢地緩解。
此次朝韓首腦會談的議題有三個,包括半島完全無核化、建立恆久性和平機制、促進南北交流和合作。韓國希望將議題集中在第一個議題上,在這方面達成主要的成果。而對於南北交流與合作,朝鮮也沒有積極將其推進為主要議題,這是因為正在受到制裁的朝鮮也考慮到,目前最重要的是改變周邊國際環境。因此朝韓首腦會晤(有望)在半島無核化上達成比較重要的結果。
另外,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目前朝鮮正在採取的一系列行動不是戰術上的改變,而是戰略上的選擇,朝鮮不是為了爭取時間、逃避制裁而採取了今年以來的行動。
韓國保守派會成為「幹擾因素」澎湃新聞:目前韓國國內進步派和保守派對於朝韓首腦會晤的態度是什麼?其實在韓國國內輿論界存在保守的觀點,他們對於朝鮮願意無核化的理解是,朝鮮希望通過無核化達成半島的永久和平體制,然後駐韓美軍撤退,最終由朝鮮實現「統一」,這是韓國保守派的想法。而且在美國,這種想法也是廣為流傳的。但是現實是,雖然朝鮮可以通過武力對韓國進行破壞,但以這種方式來統一是超出了常識的。所以韓國保守派的人認為,朝鮮現在是通過戰術性的手段來達到戰術上的「統一」,他們也認為現在文在寅與朝鮮的會談是比較浪漫主義的想法。
因此,文在寅總統對於這次南北首腦會談比較謹慎,在緩和經濟和制裁方面主要也是和國際社會持相似的立場。文在寅總統現在的立場是,如果連對方的手都不拉的話,很難預知對方的想法,但是如果抓著一隻手,可能就會更加知道對方的想法,有利於緩解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為以後打造和平體制奠定基礎。
澎湃新聞:未來會有哪幾方參與到無核化進程中?幹擾半島無核化的最不確定因素是什麼?未來中美朝韓將會成為參與到無核化談判的四方。在我看來,幹擾半島無核化的最不確定性因素是韓國國內進步派和保守派對於南北首腦會談看法的差異。
目前,韓國國內對於南北改善關係的看法是截然相反的。以前,韓國保守派對於韓版無核化的設計是在韓美同盟的框架下進行的,在韓美同盟的基礎上實現朝鮮半島的和平。現在文在寅政府希望調整韓美同盟,實現半島的和平,但是美國是不會同意的,這個問題很微妙,目前正處於一個轉變的階段,所以現在韓國政府強調和平,比較少強調統一。
如果按照目前的局勢看,未來的朝鮮半島,與其說是和平統一的時代,不如說是和平共處的時代。對於現在的朝鮮,統一不是金正恩的目標,現在文在寅政府的目標也是達到和平共處的狀態。
因此,文在寅非常強調支持率,如果文在寅政府能贏得今年6月份的地方大選,那麼文在寅延長任期的可能性就會更大,一個比較穩定的南北政策也比較可期。
澎湃新聞:無核化進程中,韓國希望的第一步和最後一步是什麼?朝鮮會要求駐韓美軍從韓國撤出嗎?這是一個朝韓之間敏感的問題,目前朝鮮沒有對駐韓美軍提出什麼要求。朝鮮在推進和平體制過程中可能會對駐韓美軍提出一些要求,但是朝鮮的目的並不是讓駐韓美軍撤離韓國,這只是改變和轉換駐韓美軍性質的其中一步,駐韓美軍可能還會在這個過程中停留一段時間。朝鮮一方面接受了韓美同盟的特殊性,並不認為美軍駐紮韓國對朝鮮就是不利的,長期來看,駐韓美軍和美韓同盟對於朝鮮來說,也是其兩面下注的方式之一。
因此,目前駐韓美軍並沒有成為當前朝韓兩國之間最熱的議題,但是可能會成為將來的一個話題,今後朝韓雙方也會對這一問題保持微妙的立場差異。
朝鮮三代最高領導人的不同思路澎湃新聞:朝鮮今年以來採取了一系列行動改善周邊形勢,您對朝鮮戰略轉變持比較積極態度的原因是什麼?朝鮮選擇緩和南北局勢,是自己主動戰略調整的結果,還是出於國際形勢的發展所作出的舉措?從最近的情況看,似乎很難理解朝鮮的戰略性轉變,事實上,朝鮮目前戰略性的轉變與國際環境的變化有很大相關性。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是國際形勢的變化,而不是國際制度導致了朝鮮的轉變。我不同意一種觀點,就是認為朝鮮是為了擁核才去發展核武器,為了體制的安全才去發展核武器。如果朝鮮以擁核為目標,那麼朝鮮與國際社會展開談判的資本是減少的,但是如果為了協商去發展核武器,就是順理成章的。在朝鮮目前已經擁有了洲際飛彈的情況下,金正恩作出這種戰略性選擇更加符合目前的國際結構。
事實上,目前朝韓走向會談,朝鮮有出於國際形勢的發展被動應對的因素,也有主動出擊的因素。
具體來說,朝鮮在金日成時代強調政治思想強國,金正日則強調軍事強國,而金正恩強調經濟強國,所以金正恩此前提出並進路線,現在並進路線已經結束,朝鮮轉而強調經濟建設,把朝鮮打造成為一個經濟強國將成為金正恩的長期目標,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戰略轉變,韓國政府對此充分理解,美國也能充分理解這樣的朝鮮變化。朝鮮也知道如果繼續尋求擁核,朝鮮將面臨更大的壓力。在時間選擇上,朝鮮是從現在開始發展經濟有利還是以後再發展經濟?對此,金正恩明確知道,現在開始發展經濟是更有利的,所以他目前主動選擇緩和半島局勢。
朝鮮給川普中期選舉送出的禮物?澎湃新聞:您認為國際還是國內因素,對朝鮮採取今年以來一系列行動的影響更加重要?應該說全部因素共同促成了目前的局面,如果一定要選,國內因素是主要因素。朝鮮已經宣布要成為戰略國家,成為戰略國家的話,朝鮮就要選擇自己的生存方式,所以現在朝鮮作出了一系列行動。而且,制裁對朝鮮造成了很大的壓力,此外,(主張對朝接觸的)文在寅政府的上臺也是金正恩如此行動的一個重要因素。加上美國總統川普反對歐巴馬的一切,當時歐巴馬在朝鮮半島實施的是戰略忍耐政策,川普上臺後有自己特有的思路,要解決歐巴馬沒有解決的問題。對此,朝鮮也考慮到了川普的執政特點。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9日將是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建立70周年,朝鮮希望在那個時候成為正常國家,這也是美國中期選舉的時間,朝鮮也想給川普這樣的一個禮物。所以如果朝鮮想在70周年達成正常國家的目標的話,金正恩因此選擇轉變自己的戰略。
澎湃新聞:此前朝鮮在七屆三中全會上宣布停止核試驗,轉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對於朝鮮未來的經濟開放您如何判斷?朝鮮很難進行完全的市場開放,但是又無法完全阻擋市場化的潮流。所以朝鮮會在市場化的規模和速度上有所動作,也就是說,朝鮮現在唯一能在市場上作出的選擇是在保障體制穩定的情況下,有效地管理市場,但政府已經不會像之前一樣控制和壓抑市場。
對於中國來說,由於中國經濟規模大,體量大,改革開放是點線面開放的步驟,朝鮮國家體量比較小,不會進行點線面地開放,可能會選取某個領域去推行一攬子的政策。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