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VS付費,站在岔路口的網絡文學如何抉擇?

2020-12-21 騰訊網

中國網絡文學發展至今,已經走過二十餘年。今天的網絡文學類型、網站盈利模式和寫作者生存境況都與二十年前截然不同。網絡文學誕生之初已被證明不可行的「免費」,如今在資本加持和「流量變現」的需求下重新出現,並對原本逐漸成熟的付費閱讀市場造成了強烈衝擊。而《甄嬛傳》、《慶餘年》、《陳情令》等網文改編電視劇的熱映,又使得影視化改編、遊戲化改編等IP運作模式成為網絡文學發展的另一種可能。

上映於2011年的《後宮·甄嬛傳》改編自流瀲紫的小說《甄嬛傳》。

今年,是網文免費閱讀模式和付費閱讀模式直接競爭的「元年」,也是網絡文學影視化改編的「大年」。是要更多的讀者還是更精緻的作品?是該奔赴影視化改編的熱潮還是恪守自己擅長的寫作風格?金字塔頂部的「大神」和月入百萬的「碼字工」,處在岔路口的網文寫作者如何抉擇?

網絡文學網站的初期發展,全靠寫作者不計稿酬用愛發電的寫作和閱讀者慷慨解囊共渡難關的捐款維繫。直到2004年,起點中文網率先建立了VIP付費訂閱模式,讀者通過付費閱讀網文章節。此後網絡文學的影視改編、IP化系列運作,都建立在這套模式之上。

但在2019年,以「流量變現」為盈利機制的免費閱讀模式橫空出世。作者與平臺從讀者瀏覽、點擊廣告產生的盈利中分成。作者的收入,不再由訂閱讀者、忠實粉絲的數量決定,而由用戶的有效閱讀時長決定。免費閱讀模式會對原本趨於穩定的網絡文學市場造成怎樣的衝擊?付費模式和免費模式,會對網絡文學寫作者帶來怎樣的影響?是要更多的讀者,還是更精品的文章?網絡文學的未來何在?

新京報書評周刊分別就此採訪了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學網絡文學研究論壇主持人邵燕君,網絡文學原生評論家、網絡文學網站「龍的天空」創始人之一weid,以及網絡文學免費閱讀網站「番茄小說」總編輯謝思鵬,期望從學界、行業、平臺三個維度來探討以上問題。(書評君會在之後的公號中推送B02-B03版內容,敬請關注)

12月19日《新京報書評周刊》

B01版~B05版

「主題」B01丨網絡文學岔路口

「主題」B02-B03丨大神、匠人還是碼字工?——網絡文學作家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主題」B04-B05 | 付費精品還是免費流量,網絡文學的未來何在?

採寫丨新京報記者 肖舒妍

weid

網絡文學原生評論家,網絡文學網站「龍的天空」創始人之一

邵燕君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學網絡文學研究論壇主持人

謝思鵬

網絡文學網站「番茄小說」總編輯

01

模式更迭:

從免費到付費

新京報:網絡文學網站創立之初就是免費的,但最後免費模式卻被證明不可行。現在的免費模式跟二十年前的免費模式最大的區別在哪裡?

weid:最大的區別在於廣告商的大量進入,使得流量變現的規模遠超以往。

2004年起點在開始VIP付費模式之前,就有廣告收入。當時它的流量已經很大了,一度衝進過全球流量前100名,在中國所有網站中排名前20。但是廣告收入只能和它的日常開支持平,甚至無法負擔增購伺服器和人員工資支出。而現在廣告主顯然願意花更多的錢。

但是另一方面,免費閱讀平臺一旦停止購買網站推廣和發放閱讀補貼,就可能面臨大量的用戶流失。在一個用戶有限的活躍使用周期裡,你能給他投放的廣告頻次是固定的,如果只靠展示頻次變現,你能從廣告商得到的收入也是固定的。只有提高每個廣告的變現效率,通過精準投放讓讀者點開他看到的廣告,甚至下載這個遊戲或軟體,才能更好地盈利。而精準投放又是番茄小說背後的字節跳動非常擅長的,這就是番茄小說能夠後來居上成為流量最大的免費閱讀平臺的技術依仗。

邵燕君:現在的免費模式和20年前的免費狀態是不一樣的,現在的免費模式和付費模式一樣,都是一種商業模式,只是形態不同。當年如果沒有建立起付費模式,網絡文學很難繼續這麼旺盛的成長。因為它需要用一種商業模式把人們的用愛發電、業餘創作轉化為一種穩定的、持續增長的生產機制。

延伸閱讀:《網絡時代的文學引渡》

作者:邵燕君

版本: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5年12月

今天的免費模式,是在付費模式已經成熟,網絡文學發展壯大之後的一種新的商業模式,他跟大資本,大數據相關,但是和免費不一樣。

新京報:免費閱讀平臺的市場在哪裡?它所瞄準的用戶是怎樣一個群體?

邵燕君:免費模式的用戶,實際上是用各種方式引流、下沉獲得的新用戶。他們對於網文來說是「小白」讀者,但是和當年我們所說的「小白」又不是一個概念。當年的「小白」是隨著網際網路普及,在原來最核心的、相對精英的老白之外,吸引來更年輕的讀者,幾年之後其中最核心的留下來也可能成為老白讀者,當時的「小白」更多是個年齡概念。

今天的免費讀者有一批是下沉用戶,但是年齡段是各個層次的。我們正在和番茄小說合作做用戶畫像,根據我們的初步結果判斷,現在的免費模式用戶年齡不低。

因為受到短視頻衝擊,網文用戶的整體規模和時間佔比在下降,之後真正有發展空間的用戶是對文字有習慣性迷戀的中老年群體。他們可能年齡不低、文化程度不低、收入不低,只是沒有看過多少網文。所以他們進來之後最初看的是贅婿文、多寶文這些套路。但如果他們一直看下去,未來的走向很難說。因為大多數中老年人品味還是比較傳統,有一些經典文學的閱讀經驗,當免費閱讀平臺的作品不再能滿足他們時,他們也可能進而轉向起點中文網等付費平臺。

《慶餘年》改編自閱文集團白金作家貓膩的同名小說。

weid:番茄小說現在的邏輯是,閱文對用戶的付費轉化率最高也就20%,剩下80%哪裡去了?你1個正版用戶就對應著5個盜版用戶,1個付費用戶就對應著5個不願意花錢的用戶,我的市場肯定比你大。但是番茄小說首先要完成和無線閱讀平臺、新媒體文這些對手的競爭,其次要和同樣免費的盜版小說平臺搶用戶。

比如一個不願意花錢看書的讀者,為什麼在番茄小說看書,而不在盜版站看書呢?是因為番茄小說的廣告比較少?書更好看?還是因為在番茄有補貼可以做網賺?你得給我一個理由。如果番茄小說靠資源整合獲得的大量圖書無法撬動這批盜版用戶,那它的戰略就不能算成功。

謝思鵬:在只有付費閱讀平臺的時候,閱讀整本小說的讀者中只有不到10%選擇付費,其他用戶在付費節點之後就會去看盜版內容或者看其他書,現在不過是把一部分看盜版的用戶吸引過來看正版的小說。我覺得大部分人在能看正版又不需要付錢的時候,還是願意看正版的。而且在正版平臺可以跟作者進行交流互動,這也是盜版網站所不具備的。

02

免費閱讀

是否意味著網絡文學的「攪局者」

新京報:免費與付費平臺不同的盈利機制可能會對網文寫作者的選擇造成什麼影響?

weid:我覺得作者的心態都很一致:在哪兒能掙更多的錢就去哪兒。利益驅動是主體,利益驅動讓網文寫作這件事情可持續、並且走向壯大。在這個過程中有若干人是為愛發電,但肯定不會超過5%。為愛發電是好事,但推動不了產業的發展。

從從業者的角度來看,有一條特別重要的基準線,就是作者所在城市的消費水平。作者依靠創作應該在當地過上相對有尊嚴的生活,這條線是很明確的。

我覺得以番茄小說在免費閱讀方面的野心,或者從資本市場的預期來看,三五年內達到每年50億稿費發放是必須做到的。我覺得這對中下層的寫作者來說應該是有吸引力的。我建議現在還沒有足夠基本盤的作者不妨考慮一下擁抱免費的可能,如果免費閱讀的創作模式今後與付費模式有較大差異,那麼必然會重新崛起一批專注於免費閱讀市場的頭部作者。而在市場擴張期佔據頭部位置的作者,能吃到的紅利必然最為豐厚。

謝思鵬:免費模式有利於網絡文學精品化。此前網絡文學主要是依靠訂閱量、打賞量獲得收益,讀者需要自己承擔閱讀費用,付費後一旦出現爛尾、斷更等情況,買單的還是讀者。網絡文學應該按照有效閱讀時長來作為內容的衡量標準,挑選出並激勵最優秀的作者們。廣告分成、用戶打賞、IP孵化的多元化收入模式建立起來後,才能給新人作家更多嶄露頭角的機會。

新京報:免費閱讀模式的出現,是網絡文學行業的「攪局者」還是「鯰魚」?它們可能為網絡文學帶來怎樣的改變?

邵燕君:「攪局者」或「鯰魚」,都是從直接肯定或否定的層面來談免費模式,我覺得不一定對。因為中國網絡文學成功,最核心的要素就是付費模式的建立。這也是今天中國網絡文學獨步於世界非常特殊的原因,所以我們會非常看重付費模式。但是其他國家,比如韓國網絡文學,或者海外網絡文學粉絲翻譯網站,以及各大視屏網站,不都是免費模式加會員的體系嗎?網絡文學的付費模式誕生於最初的愛好者群體,是愛好者的商業模式,而免費模式則是大資本介入後、由大資本主導的商業模式。

免費模式帶來更大的衝擊在於它背後以番茄小說為代表的大數據分發系統。某種意義上,這種分發系統,是比以起點中文網為代表的、由「老白」粉絲和編輯共同建立的精英推薦系統。但是這種分發系統的精準推薦能走到哪一步,現在還看不清。

但是大方向來看,我認為免費模式應該是未來更主流、更底層的網絡文學商業模式。與此同時,付費模式還是會長期存在,成為一種相對小眾、但卻擁有著精英話語權和意見領袖特質的生態。

相關焦點

  • 付費精品還是免費流量 網絡文學的未來何在?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付費精品還是免費流量,網絡文學的未來何在?網絡文學網站的初期發展,全靠寫作者不計稿酬用愛發電的寫作和閱讀者慷慨解囊共渡難關的捐款維繫。直到2004年,起點中文網率先建立了VIP付費訂閱模式,讀者通過付費閱讀網文章節。
  • 《和你在一起》影評:面對人生岔路口,遵從內心去抉擇
    《和你在一起》影評:面對人生岔路口,遵從內心去抉擇人生不可避免的就是選擇,走到人生的岔路口,面對親情、愛情、友情的抉擇,的確我們很難做出選擇 。這就告訴我們在人生的岔路口,我們要問問自己的內心用心做出選擇!人生感悟:面對人生岔路口,遵從內心去抉擇《和你在一起》是一部將音樂與感情相容的電影,小春的拜師和與師父分別,都是和音樂聯繫在一起的,由之前的急促表現自己對拜師的渴望,分離時的合奏充滿了離愁別緒,讓人潸然淚下。
  • 網絡文學產業二十年:傳說結束了,歷史剛剛開始
    所以,在閱文、掌閱等巨頭紛紛上市之後,對於「網絡文學市場有多大」「競爭格局會如何演變」「網絡文學IP的價值何在」等問題,一直沒有出現令人滿意的答案。我們認為,這些問題是無法用財務模型或理論假設去回答的;只有深入回顧過去二十多年的行業歷史,我們才能接觸到「活生生的網絡文學行業」,學到真實的東西。
  • 騰訊接手閱文,網絡小說要全免費了?
    對於吳文輝的離職,外界有猜測指向近幾年網絡文學的免費與付費之爭。有知情人士向媒體透露,此次團隊震蕩與免費閱讀有關,「據說要在內部推動免費閱讀,但意見並沒有達成統一」。同時也提到:能夠兼顧單次付費與可持續創作的,目前看來僅有網絡連載小說一種產品,但也需要不短的免費章節來聚攏付費追更用戶。歸根到底,網絡文學在付費用戶培養與版權衍生收入的商業模式上,與普遍意義上的內容付費完全不同,這種不同類似於音樂產業與音頻行業的差別。
  • 連尚文學擴張漫畫版圖 閱文集團試水免費閱讀 網文下半場巨頭PK升級
    以免費模式殺入網文江湖,連尚文學日前宣布全資收購漫漫漫畫。此舉意味著短期內快速積累用戶後,連尚文學開始將版圖從網絡文學擴張至漫畫。連尚文學CEO王小書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透露,「交易金額在9位數規模,沒有對賭協議。」不過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連尚文學此舉意味著免費閱讀背後的IP變現路徑浮出水面。
  • 輕文關站、白熊整改,網絡文學大監管時代到來?
    作為與SF輕小說、輕之文庫同列國內輕小說領域中的頭部平臺之一,輕文輕小說的倒下,在2019年原本就動蕩的網絡文學領域增添了一道新的傷疤。一位備註為SF輕小說副主編的用戶在」如何看待輕文輕小說的停運「問題下寫道:「線上付費閱讀這種「小農」模式雖然錢不多但是健康。
  • 從榕樹下到起點文學 揭秘網絡文學的前世今生
    朱威廉欲圖與榕樹下鴛夢重溫,涉足網絡文學的這趟混水,與盛大在2008年對起點中文網的大力投入、風生水起大有關聯。  2008年7月4日,盛大網絡宣布成立盛大文學公司,新浪網副總編輯、新浪博客的主腦侯小強出任CEO,起點中文網創始人吳文輝出任總裁。繼對」盛大遊戲」和」盛大在線」兩個事業部進行企業化管理之後,盛大的新業務板塊-「盛大文學」浮出水面。
  • ——網絡文學作家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在大眾的認知當中,甚至常常會忘記明曉溪、江南、滄月等人的「網絡作家」身份,將他們與80後的青春小說、大陸新武俠等類型小說的創作脈絡聯繫在一起。  此後,下一批進入大眾視野的網絡作家,是唐家三少、天蠶土豆、我吃西紅柿等VIP付費閱讀體系中的「大神」作者。他們的創作普遍開始於2005年之後,彼時網絡文學的VIP付費閱讀生產機制正在走向成熟,網絡文學行業整體步入商業化階段。
  • 付費遊戲如何免費下 iOS帳號分享說明
    付費遊戲如何免費下 iOS帳號分享說明 來源:www.18183.com 作者:天外飛石 時間:2017-11-29
  • 付費要錢,免費要命——米讀掀起一場移動閱讀廣告變現之爭
    米讀引發的免費與付費之爭2018年5月,米讀小說悄然上線,延續了趣頭條一貫的悶聲賺大錢的風格,採用了「免費+廣告」的模式,用戶可以免費平臺上的所有文學作品。(註:由於自2018年12月31日起,閱文集團財報披露改為兩個分部來報告業務:在線閱讀業務調整為在線業務,主要反映在線付費閱讀、網絡廣告以及在閱文平臺上分銷第三方網路遊戲所得的收入。
  • 「榕樹下」與網絡文學20年:網絡文學最好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說起網絡文學,創辦於1997年的中文原創作品網站「榕樹下」堪稱中國網絡文學的鼻祖。它堅持「文學是大眾的文學」,讓一大批熱愛文學的普通人通過網際網路圓了文學夢,見證了包括饒雪漫、安妮寶貝等知名作家的誕生,還一度在文化界引發了以「榕樹下」為代表的網絡文學現象的全國大討論。「當年榕樹下」網絡文學20年回顧講壇現場。
  • 掌閱科技李幸磊談中國網絡文學出海熱:前景看好但仍需時間積澱
    國際在線消息(實習記者 張文驍 記者 張雪):中國網絡文學作品如今在東南亞一些國家十分暢銷。有媒體報導,在泰國、越南等國家的書店裡,中國網絡文學作品佔據暢銷書市場的一半以上。中國第一部網絡文學作品1998年面世,走出國門是最近幾年的事。
  • 《創始者說》:繪就一張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地圖
    這些腦海中朦朧的問題,在我翻開《創始者說:網絡文學網站創始人訪談錄》(邵燕君 肖映萱主編)時,都出現在書的前言中。除此之外,還有更多問題:這些人的性格如何影響了網站的基因,又如何影響了中國網絡文學的樣貌和走向,等等。四年前,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邵燕君就是帶著這一長串問題,帶領著她的學生們,走近了網絡文學神秘的創始者。四年後,這本訪談錄呈現在大眾面前。
  • 中國網絡文學的創始人是一群深患「閱讀饑渴症」的生意人
    研究網絡文學離不開文學網站,而網站是人辦的。所以,從創始人入手或許是一條捷徑。他們是一些什麼人?為什麼當年會辭掉工作,有的還抵押上房子,去辦什麼不靠譜的文學網站?網文江湖二十年,成敗沉浮,大浪淘沙,如今能以「重要網站創始人」立身的人物,身上有什麼特質?他們的性格如何影響了網站的基因?如何影響了中國網絡文學的樣貌和走向?
  • 「免費閱讀」這條鯰魚,如何攪動網文市場?丨網文專題
    就此,IP價值官策劃了「網文專題」,跟進網文最新動態,了解網文市場、模式之變,同時探訪網絡文學IP產業鏈,尤其內容源頭公司的掌舵者們,看其如何網絡文學領域施展「宏圖大志」。此為專題的第二篇,讓我們聚焦當下風頭正盛的「免費閱讀」模式,探究其商業邏輯和對整個行業的影響,其它專題內容敬請期待。
  • 黃豔明:我與網絡文學的二十年
    IP時代的網絡文學是個既小又大的行業:說「小」,是指其直接影響力,算起來整個付費閱讀市場的收入可能還沒有一家視頻網站的收入高;而說它「大」,是因為文字仍然是高效的記錄和創作方式,它為精品音視頻節目提供了創作腳本,一旦作品IP改編成功,影響力會一下子擴大許多。
  • 網絡文學現狀:「此間已別年少」
    葛紅兵指出,網絡文學因為擺脫了紙面文學而獨立,靠點擊付費閱讀模式,製造了不少百萬富翁級的作家。  在創造了網絡文學點擊神話的同時,網絡文學內容多是灌水堆砌,毫無思想邏輯。讀者群也多是喜好刺激的青少年,甚至是小學生。但是網絡給了這些寫手自由生長的空間和市場的自我淘汰機制。這些作家有意無意地拓寬了文學體裁類型,玄幻、架空、靈異、仙俠等小說脫穎而出。只是這些都還沒有得到主流文學界的認可。
  • 量大質不優 期待網絡文學擠掉泡沫提高質量
    近日,國家新聞出版署印發通知,要求規範網絡文學行業秩序,加強網絡文學出版管理,堅持高質量發展,努力以精品奉獻人民。網絡文學如何提升質量,再次引發熱議。  網絡文學發展20餘年,其產業體量有多大?根據《2019年度網絡文學發展報告》,國內網絡文學用戶數量已達4.55億,五成以上網民都是網文讀者,創作者已達1755萬人。然而,「量大質不優」的問題,一直困擾著網絡文學發展。網絡文學作品宛若星辰,但精品力作卻偏少,存在大量同質化作品,重量級的網絡作家更是屈指可數。  量大質不優,與網絡文學的付費閱讀機制有莫大關係。
  • 網絡文學的「蛋糕」是怎樣做大的?靠的是作者與平臺的合作
    唐山回首網絡文學發展歷程,如果把網絡文學看成一盆水。有一個有點「燒腦」的問題:如何在眾目睽睽下,端走一盆水?前提是,每個旁觀者都想從中分走一點,在大多數情況下,沒等出屋門,盆中已變得空空如也。於是,就有了「毛巾理論」——先找一條毛巾,放在盆中,吸走所有的水,然後請在場的每個人都確認一下:你看,盆裡沒有水,只有一條毛巾。
  • 連尚文學憑藉免費讀書獲2018 「金牛角」新營銷領軍獎
    2019年1月16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和速途網絡主辦的「第二屆金牛角案例盛典暨頒獎禮」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連尚文學憑藉成功推出連尚免費讀書產品,開創免費閱讀模式,成為網絡文學行業創新升級標杆,獲「金牛角」行業新營銷領軍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