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新加坡、中國香港以及中國臺灣是亞洲最早一批發達經濟體。上世紀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期,這四個國家和地區利用本地廉價而良好的勞動力優勢,吸引外國大量的資金和技術,同時利用發達國家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機會,實現經濟的騰飛。這便是「亞洲四小龍」的由來。
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隨著中國大陸、印度、越南等發展中國家取代「亞洲四小龍」成為亞洲經濟發展最活躍的國家。「亞洲四小龍」逐漸走下神壇,但憑藉上世紀打下的基礎,「亞洲四小龍」至今仍然是亞洲經濟最發達的經濟體。
2020年,對任何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而言,都是一場嚴峻的考驗。在疫情影響下,「亞洲四小龍」在前三季度的經濟表現各有不同,下面一起來詳細了解下。
韓國
韓國的經濟總量在亞洲四小龍中一直處於領先地位,今年前三季度,韓國GDP總量約為14217120億韓元,按照平均匯率計算,折合1.184萬億美元、8.3萬億元人民幣。值得一提的是,韓國GDP和我國廣東省GDP相近,前三季度韓國GDP比廣東高出4000多億元人民幣。
上半年韓國連續兩個季度GDP增速為負,其中第二季度-3.2%的增速創下自2008年第四季度以來單季最差表現。不過韓國經濟增速在第三季度得到反彈,第三季度同比增長2.1%。今年前三季度,韓國GDP同比下降1.1%,而去年同期為增長1.9%。
按照韓國2019年5200萬人口計算,今年前三季度韓國人均GDP約為2.27萬美元。
新加坡
新加坡是亞洲四小龍中人均GDP最高的國家,2019年新加坡人均GDP超過6.5萬美元,排名全球前十。新加坡也是國際金融中心之一,服務業佔其國民經濟高達70%以上。
今年前三季度,新加坡經濟受疫情影響嚴重,GDP增速同比實際下降6.5%,比去年同期的0.6%下滑近6個百分點。今年以來,新加坡出口和轉口貿易總額出現較大程度下滑,這是導致其經濟疲軟的主要原因。
前三季度,新加坡GDP約為2450.217億美元,折合17131億元人民幣。截至2019年底,新加坡人口約為570萬,按此人口計算其人均GDP約為4.29萬美元。
中國香港
雖然香港本土疫情控制得當,但由於國際形勢依舊嚴峻,今年以來香港旅遊業、進出口貿易均出現了大幅回調,導致前三季度香港經濟萎靡不振。
前三季度香港地區生產總值為19967.67億港元,折合2573.63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剔除物價變動以上,同比實際縮減7.2%。人均方面,前三季度香港人均GDP約為3.4萬美元。
中國臺灣
整個前三季度,亞洲四小龍中經濟表現最好的是中國臺灣。前9個月,臺灣GDP實際增長1.66%,是亞洲四小龍中唯一正增長的經濟體。
今年前三季度,中國臺灣地區生產總值折合4782.7億美元,折算成人民幣約為33439.52億元人民幣。出口貿易是臺灣前三季度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尤其在半導體領域,臺灣企業獲得了不少訂單,對臺灣的出口貿易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人均GDP方面,前三季度臺灣人均GDP約為2萬美元。
綜合以上:2020年前三季度,亞洲四小龍GDP總量最高的是韓國,為1.184萬億美元;人均GDP最高的是新加坡,為4.29萬美元。
本文由小智讀財經原創撰寫,未經作者許可,不得轉載,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