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四小龍:韓國、新加坡、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前三季度GDP對比

2020-12-14 小智讀財經

韓國、新加坡、中國香港以及中國臺灣是亞洲最早一批發達經濟體。上世紀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期,這四個國家和地區利用本地廉價而良好的勞動力優勢,吸引外國大量的資金和技術,同時利用發達國家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機會,實現經濟的騰飛。這便是「亞洲四小龍」的由來。

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隨著中國大陸、印度、越南等發展中國家取代「亞洲四小龍」成為亞洲經濟發展最活躍的國家。「亞洲四小龍」逐漸走下神壇,但憑藉上世紀打下的基礎,「亞洲四小龍」至今仍然是亞洲經濟最發達的經濟體。

2020年,對任何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而言,都是一場嚴峻的考驗。在疫情影響下,「亞洲四小龍」在前三季度的經濟表現各有不同,下面一起來詳細了解下。

韓國

韓國的經濟總量在亞洲四小龍中一直處於領先地位,今年前三季度,韓國GDP總量約為14217120億韓元,按照平均匯率計算,折合1.184萬億美元、8.3萬億元人民幣。值得一提的是,韓國GDP和我國廣東省GDP相近,前三季度韓國GDP比廣東高出4000多億元人民幣。

上半年韓國連續兩個季度GDP增速為負,其中第二季度-3.2%的增速創下自2008年第四季度以來單季最差表現。不過韓國經濟增速在第三季度得到反彈,第三季度同比增長2.1%。今年前三季度,韓國GDP同比下降1.1%,而去年同期為增長1.9%。

按照韓國2019年5200萬人口計算,今年前三季度韓國人均GDP約為2.27萬美元。

新加坡

新加坡是亞洲四小龍中人均GDP最高的國家,2019年新加坡人均GDP超過6.5萬美元,排名全球前十。新加坡也是國際金融中心之一,服務業佔其國民經濟高達70%以上。

今年前三季度,新加坡經濟受疫情影響嚴重,GDP增速同比實際下降6.5%,比去年同期的0.6%下滑近6個百分點。今年以來,新加坡出口和轉口貿易總額出現較大程度下滑,這是導致其經濟疲軟的主要原因。

前三季度,新加坡GDP約為2450.217億美元,折合17131億元人民幣。截至2019年底,新加坡人口約為570萬,按此人口計算其人均GDP約為4.29萬美元。

中國香港

雖然香港本土疫情控制得當,但由於國際形勢依舊嚴峻,今年以來香港旅遊業、進出口貿易均出現了大幅回調,導致前三季度香港經濟萎靡不振。

前三季度香港地區生產總值為19967.67億港元,折合2573.63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剔除物價變動以上,同比實際縮減7.2%。人均方面,前三季度香港人均GDP約為3.4萬美元。

中國臺灣

整個前三季度,亞洲四小龍中經濟表現最好的是中國臺灣。前9個月,臺灣GDP實際增長1.66%,是亞洲四小龍中唯一正增長的經濟體。

今年前三季度,中國臺灣地區生產總值折合4782.7億美元,折算成人民幣約為33439.52億元人民幣。出口貿易是臺灣前三季度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尤其在半導體領域,臺灣企業獲得了不少訂單,對臺灣的出口貿易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人均GDP方面,前三季度臺灣人均GDP約為2萬美元。

綜合以上:2020年前三季度,亞洲四小龍GDP總量最高的是韓國,為1.184萬億美元;人均GDP最高的是新加坡,為4.29萬美元。

本文由小智讀財經原創撰寫,未經作者許可,不得轉載,抄襲必究。

相關焦點

  • 2019年亞洲四小龍:中國臺灣、香港以及韓國、新加坡的GDP對比
    不止一次見過有網友在疑惑,為什麼亞洲四小龍中沒有日本。原因就是從20世紀50年末開始,日本經濟發展迅速,再次成為亞洲的主要經濟強國。到了70年代,韓國、新加坡、中國臺灣和香港推行出口導向型戰略,大力引入資本。
  • 亞洲四小龍!二季度中國臺灣和香港、韓國、新加坡的GDP增速對比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亞洲四小龍的二季度經濟均出現了下滑,但降幅差異較大,受損情況不一。其中,咱們的臺灣地區經濟降幅最小,僅實際萎縮0.73%,且投資、消費和貿易的降幅都不是很大。報導稱,中國臺灣地區的電子科技產業擁有較強的競爭力,尤其是半導體產業起到了支柱和支撐作用。但海外疫情仍很嚴重,外部需要持續疲軟,如果長期不能恢復到正常水平,將對下半年的出口影響較大。
  • 亞洲四小龍人均GDP出爐,韓國突破3萬美元,新加坡、香港和臺灣呢
    亞洲四小龍分別是韓國、新加坡、中國臺灣和香港,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亞洲四小龍通過承接西方發達國家的產業轉移,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實現經濟迅速發展,成為亞洲經濟最為發達和富庶的地區之一。國際社會普遍將亞洲四小龍視為發達國家和地區。
  • 亞洲四小龍是香港、臺灣、新加坡和韓國,那中國四小龍?原來是這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一個有關於亞洲四小龍的稱呼,這是指的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全世界經濟都處於一個相對落後的大環境下,亞洲範圍內由四個不同的地方組成的一個有關於對外出口貿易合作的關係。而亞洲四小龍就是指的中國的香港和臺灣,還有新加坡以及韓國這四個地方,經過這麼多年來的發展這四個地方已經成為了亞洲範圍內最發達的地帶。那麼相對之下中國的四小龍又會是哪一些城市呢?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
  • 亞洲四小龍,新加坡GDP增長不到1%,香港下降1.2%,韓國和臺灣呢
    而2019年香港的的經濟更是出現了過去十年來的首次衰退。根據香港統計處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四季度,香港的GDP同比下降2.9%,連續兩個季度下降,2019年全年,香港的GDP總量同比下降了1.2%,為過去十年來首次下滑。很顯然,香港的亞洲四小龍的光環已經不復存在。那麼,除了香港之外,亞洲四小龍的其他幾個情況又如何呢?
  • 臺灣GDP成長率、人均水準敬陪亞洲「四小龍」末座
    報導稱,現階段在兩岸服貿、貨貿協議進度受阻下,臺灣如何趕上對手,亟需引起各界重視。  報導引述臺灣「主計總處」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統計顯示,就去年每人平均名目所得(人均GDP)而言,臺灣為20985美元,相較新加坡的54776美元、香港的37777美元、韓國的24329美元,在「四小龍」中居最末。
  • 「亞洲四小龍」落寞?中國大陸已經崛起,現在亞洲誰最強?
    可能大家也都能發現,這些年關於亞洲四小龍的消息已經越來越少,甚至連這個稱呼都很少能聽到了,以致於很多人都不知道亞洲四小龍到底是哪四小龍。這裡先來普及一下,亞洲四小龍是上世紀60—90年代亞洲幾個經濟發展迅速的國家和地區,主要包括韓國、新加坡和我國的臺灣及香港地區。
  • 臺灣今年年前三季度GDP,在全國屬於什麼水平?
    直到今天,還有人在提「亞洲四小龍」,實際上,亞洲四小龍是上世紀90年代的「產物」,早已成為過去時,不再有往日的輝煌,韓國、新加坡、我國臺灣和香港,經濟低迷,還出現負增長,如今的世界經濟要看新興經濟體。 亞洲四小龍有一個共同點:經濟增長很大程度上要靠出口來拉動。
  • 曾是「亞洲四小龍」之一,如今卻經濟「衰退」,GDP大跌超40%!
    相信大家對"亞洲四小龍"並不陌生。亞洲四小龍是指自1960年代末至1990年代期間,西太平洋四個發展迅速的經濟體韓國、中國臺灣、中國香港及新加坡。 它們因推行出口導向型戰略,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的加工產業,在短時間內實現了經濟的騰飛,成為了東亞和東南亞地區的經濟火車頭之一。
  • 「亞洲四小龍」出口中國臺灣仍居最末 全球第18
    中國臺灣網4月4日訊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臺當局「財政部」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最新公布的全球商品統計,2018年全球出口總值19.5兆美元,較2017年增加9.8%,連續兩年正成長。據報導,就全球排名來看,以中國大陸出口2兆4870億美元居第一, 佔比12.8%,其後依序為美國佔8.5%、德國8.0%、日本3.8%,韓國出口金額6049億美元,佔比3.1%,排名續居第6,中國香港排名第8(滑落1名),新加坡居第15(滑落1名),中國臺灣出口3359億美元(佔1.7%),世界排名第18。 「亞洲四小龍」出口值均創歷年新高,其中韓國首度突破6千億美元。
  • 亞洲四小龍現狀 臺灣從龍首變龍尾民眾倍感失落
    亞洲四小龍現狀如何  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韓國、新加坡、中國臺灣和香港先後推行出口導向型戰略,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的加工產業,在短時間內實現了經濟的騰飛。所謂「東亞模式」引起全世界關注,它們也因此被稱為「亞洲四小龍」。然而,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將「亞洲四小龍」的經濟帶入了低谷。
  • 深圳40年,人均GDP超過20萬,和亞洲四小龍相比如何呢?
    40年前,深圳只是珠江口東岸的一個小漁村,現在的深圳是全國的科創中心、計劃單列市、經濟特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海洋中心等,GDP超越香港,排名全國第3,人均GDP大陸地區排名第1。
  • 江浙滬總GDP超18萬億,比韓國多7.6萬億,2019年將超亞洲四小龍
    中國2018年GDP增長6.6%,突破90萬億元,即大約為13.6萬億美元。而長三角地區,即江蘇、浙江和上海三省(市)也保持強勁增長,總GDP達到181472億元,同比2017年增長超過8%,即將超越昔日「亞洲四小龍」。先看經濟和金融中心上海市,2018年GDP完成3268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6%,總量全國排第11。
  • 為什麼再無第二個「亞洲四小龍」?
    」亞洲四小龍「是一個久違的稱呼,它指的是上世紀70至90年代的新加坡,韓國,中國香港和中國臺灣,如今這些地區都已經躋身發達經濟體,是亞洲為數不多的富裕地區。不過四小龍之後,亞洲再也沒有出現一個像」亞洲四小龍「這樣的經濟體。工業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對於大多數西方國家來說,這一過程持續了將近一百年時間,而韓國,新加坡,中國臺灣和香港在短短的二,三十年時間,就完成了這一歷史進程。
  • 30年前亞洲四小龍之一,臺灣GDP佔大陸GDP總值的一半,現在如何了
    說起亞洲四小龍,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他們分別是臺灣、新加坡,香港和韓國,作為聞名於世界的亞洲四小龍,在經濟的發展潛力上遠超其他的一些貧困國家與地區,而我們今天要介紹的便是作為中國省區之一的臺灣省。作為中國領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臺灣也有著自己得天獨厚的優勢與經濟發展方式,臺灣由八十多個島嶼組成,是中國面積最大的島嶼。自上世紀六十年代起,臺灣的經濟發展方向便轉到了導向型工業戰略,而這也幫助臺灣的整體經濟得到了突飛式的增長,後面就有了成為亞洲四小龍的故事。
  • 亞洲四個均GDP「最高」國家,除了第一都是發達國家,韓國沒上榜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各國的經濟也日益提高,韓國所在的亞洲地區經濟強國包括中國、日本、印度等國,當然,這是就經濟總量來說的,那人均GDP呢,下面,我同大家一起來看看亞洲最富有的四個國家。4.日本日本位於東亞,中國東部,被稱為「日出之國」,日本是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等4個大島和數千個小島,總面積約38萬平方公裡,人口為1.26億,日本明治維新以後,經濟迅速發展,工業和科技產業都很發達,成為世界強國,日本的GDP約為4.9萬億美元,人均GDP約為3.8萬美元。3.
  • 「亞洲四小龍」和日本都青睞越南,越南能成第五個「亞洲小龍」嗎
    除了日本之外,曾經「亞洲四小龍」,即新加坡、韓國、中國臺灣、中國香港也是越南最大的幾個投資來源地。根據2018的數據,人口不到1億的越南全年共吸引了355億美元的投資。而作為東南亞最大經濟體,2.6億人口的印尼僅吸引到120億美元投資,幾乎只有越南的三分之一。這一方面說明越南吸引力之強,另一方面也能看出日本及「亞洲四小龍」對越南的「支持力度」之大。
  • 一季度臺灣省GDP增速與韓國相差0.11%,那全年誰會領跑四小龍?
    而此前韓國也公布了相關的數據,第一季度環比下跌了1.4%,同比2019年增長了1.3%。同樣是環比下跌,韓國下跌的幅度更小一些,臺灣省與韓國相差0.11%,基本上非常接近。亞洲四小龍其它的兩個經濟體中,新加坡的GDP增速為-2.2%,香港目前尚未公布數據。從目前的數據來看,韓國下跌的幅度最小,其次是臺灣省,新加坡。那麼全年來看,究竟誰能領跑四小龍?
  • 蔡英文「報喜」:臺灣經濟增長率居「亞洲四小龍」第一,網友:都2020...
    【環球網報導 記者趙友平】臺灣當局領導人蔡英文今天(1日)又在臉書「報喜」:臺灣第三季度經濟增長率居「亞洲四小龍」第一。對此,島內網友諷刺她,「還四小龍,果然還活在20年前」。蔡英文去年也曾熱炒臺灣經濟重返「亞洲四小龍第一」話題,國臺辦發言人當時對此表示,臺灣經濟民生的狀況怎麼樣,臺灣民眾的切身感受才最有說服力。
  • 2020年前三季度,臺灣GDP3.3萬億,在全國處於什麼水平?
    臺灣省,地處我國大陸東南海域 ,東臨太平洋,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亦被稱為寶島臺灣。在八九十年代的時候,臺灣由於經濟的快速發展,一度與韓國、新加坡以及我國的香港別列為亞洲四小龍,不過時至今日,當初的亞洲四小龍裡,臺灣的經濟水平已經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