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非遺文化亮相上海 展示中國傳統文化之美

2020-12-26 中國新聞網

江南非遺文化亮相上海 展示中國傳統文化之美

2018-06-08 20:32:2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高辰

    8日,「醉美鄉愁?魅力中國——我在浦東機場學非遺」主題系列活動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舉行。 芊燁 攝

  中新網上海6月8日電 (記者 陳靜)崑曲、剪紙、刺繡、核雕、麵塑等10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8日現身浦東機場,將中國傳統文化「深度」呈現在旅客面前。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即將到來,今年遺產日非遺活動主題為「多彩非遺,美好生活」。「醉美鄉愁·魅力中國——我在浦東機場學非遺」主題系列活動當日在浦東國際機場舉行。

鎮湖繡娘的刺繡表演。 芊燁 攝

  「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賞心樂事誰家院……」蘇州崑劇院青年演員胡春燕、楊寒,以婉轉動人的唱腔,豔麗的裝扮、身姿綽約的優雅表演,將崑曲《牡丹亭》「遊園驚夢·皂羅袍」選段演繹得悽美動人,「世界非遺」崑曲經久不衰的獨特魅力展現無遺。

  原生態陽澄漁歌《啥魚白啥魚黑》《陽澄湖四季情歌》一開唱,就把人們帶到波光粼粼的陽澄湖畔。據了解,陽澄漁歌作是以吳方言傳唱的山歌,充滿江南水鄉特色和原生態特點。陽澄漁歌唱腔委婉清麗、含蓄纏綿,從春秋吳國傳唱至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它清新、質樸,表達著民眾的情感。

風箏、剪紙、泥塑、刺繡、磚雕、核雕等展臺,多位非遺傳承人細膩嫻熟的高超技藝引來旅客嘖嘖稱讚。 芊燁 攝

  一旁的風箏、剪紙、泥塑、刺繡、磚雕、核雕等展臺,多位非遺傳承人現場製作展示,細膩嫻熟的高超技藝引來嘖嘖稱讚。一團泥巴在蘇州泥塑傳承人陸招妹的手中變戲法一樣地成了栩栩如生的小狗。陸招妹介紹,蘇州泥塑歷史悠久,唐宋已有作品問世,明清達到高峰。蘇州泥塑和無錫大阿福、天津泥人張、潮州大吳泥塑齊名,並稱為「中國四大泥塑」。2008年,蘇州泥塑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

  看到蘇州吳中的核雕傳承人在比桌球還小一圈的核桃核上「作畫」,來自英國的Allan不禁感慨:「我見過石雕、木雕、牙雕,但是沒想到在一顆核桃果核上,也能刻畫出如此精細的圖案。無論現代工業技術多發達,也無法與這些傳承人精湛細緻的技術相媲美。」

  鎮湖繡娘手中的繡花針來回穿梭,一朵嬌豔的牡丹躍然棚架上。這是中國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蘇繡。據悉,蘇繡與湘繡、粵繡、蜀繡並稱為中國四大名繡。來自法國的Matilda看見刺繡便愛不釋手。今年22歲的她,畢業旅行選擇來到中國。

  Matilda說,刺繡藝術很符合法國人的浪漫審美。她說,「我一定會去蘇州,多買幾件刺繡藝術品帶回家,送給媽媽和朋友們,我想她們一定也會很喜歡的。」

  風箏和剪紙是孩子們的最愛,不少旅客帶著孩子跟著非遺傳承人現場學習製作。帶著兒子童童來上海旅遊的牛先生說,他的童年就是靠著這些手工玩具度過的,現在幾乎很少見到了。從竹篾的切分,到馬拉紙的裁剪,以及最後的粘貼,童童目不轉睛地盯著師傅的手。

活動現場上演了滬上端午習俗大比拼活動,讓旅客在遊戲互動中,體味端午節本真的味道,尋味那不該被忘卻的文化記憶。 芊燁 攝

  活動現場,來自國內外的旅客們還欣賞了一場別具一格的海派旗袍快閃《錦繡儷人》表演。身著民國老上海復古旗袍的舞者們,出現在寬敞明亮的現代機場內,讓人眼前一亮,精心編排的優雅舞蹈,贏得了現場經久不息的掌聲。

  一位來自俄羅斯的藝術界人士對這場快閃表演讚不絕口。他說,一直以為穿著旗袍只能像端莊的大家閨秀一樣,出現在古色古香的園林或是上海洋房中。而這場快閃,讓中國旗袍鮮活起來了,使外國人更了解中國文化。

  據悉,2018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在上海舉行。此次「醉美鄉愁·魅力中國——我在浦東機場學非遺」主題系列活動,便是為迎接首屆進博會策劃的一場重要文化活動,在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的同時,向世界展示中國傳統文化之美。(完)

相關焦點

  • 阿拉德市集亮相夫子廟 DNF新文創打造南京傳統文化數字之旅
    12月29日至30日,DNF阿拉德市集在南京夫子廟亮相。這是夫子廟首次對外開放核心區域的文創合作,DNF通過阿拉德市集攜手南京傳統文化,為玩家與遊客們帶來了一次豐富的數字文創之旅。南京曾經是中國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素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夫子廟則是南京地標性建築、江南文化樞紐之地、秦淮風光的核心地帶。
  • 績溪非遺展示展演精彩亮相第八屆徽菜美食文化旅遊節
    日前,績溪縣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如期舉辦第八屆徽菜美食文化旅遊節。而作為具有績溪特色的非遺展示展演項目也精彩亮相其中,為廣大遊客帶來了一場視覺與聽覺上的饕餮盛宴。作為第八屆徽菜美食文化旅遊節的重要活動之一的群眾文化活動文藝演出更是格外引人注意。績溪縣非遺保護中心、績溪縣文化館以非遺為創作源泉,創作並演出了極具地方特色的徽味宣傳單曲《徽州味》,其融合了非遺傳承人和傳承項目的徽劇表演唱《薪火相傳》,一亮相就引起轟動。
  • 浦東三林鎮探索新時代傳統文化資源保護傳承之道
    背景提要:在上海全力推進文化品牌建設及浦東新區實施「四高」戰略的大背景下,三林鎮開展以「保護傳承三林傳統文化資源,打響上海文化品牌建設」為主題的文化調研項目,提出打造「龍獅之鄉、活力小鎮;海韻江南、民俗風情」兩大文化主題。
  • 獅子糕、米豆腐、剪紙等亮相南充非遺文化活動周,展示西充文化之美
    點擊上方"愛咱家鄉"免費看下篇南充市首屆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周暨2020年「龍騰獅躍鬧新春」舞龍舞獅活動將於1月10日-16日在蓬安縣舉行。活動期間,還布置了展位、展線和展銷節目,分為成果展、舌尖上的美食、巧奪天工手工藝展,共60個展位,老百姓在一邊看演出的同時,也可以看傳統手工藝,還可以吃非遺的美食。來自我縣的展示項目西充剪紙、麵塑糖人等在活動現場進行展演。西充鳳和黃酒、米豆腐、獅子糕等傳統美食吸引了眾多市民和遊客駐足觀看品嘗。
  • 體驗非遺項目 讓傳統文化之美浸潤轄區青少年
    四川在線記者 向宇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讓社區居民近距離感受非遺項目文化魅力,日前,成華區雙橋子街道雙林社區特邀擂茶非遺傳承人張漢秋老師,帶領社區的青少年們穿漢服、學漢禮、做擂茶,通過切身體驗感悟傳統文化之美。活動當天,伴著細雨,孩子們如期而至。張漢秋老師幫助孩子們穿戴好漢服,並講述起了漢服的歷史由來、變遷發展和傳承意義。
  • 為南京絲綢文化正名 為江蘇絲綢錦上添花——江南絲綢文化博物館今...
    這樣一座古典風格和現代技術相融合的展館收藏具有江南絲綢文化特點的絲綢文物、非遺產品等展品300多件,以豐富的表現手段再現江南絲綢文化的前世今生。 ,南京在中國絲綢文化中的地位有鼎器之重,明清時期「江南三織造」(南京、蘇州與杭州)之首的江寧織造府所在地就在南京;南京雲錦是以絲綢為材質的非遺技藝精華;鄭和「七下西洋」開啟海上絲綢之路,南京是其策源地和起航地。
  • 推動傳承與創新,成都「非遺」技藝盡顯文化之美、生活之美(上)
    現在,蜀繡早已進入大眾生活,以日用品居多,繡制在服裝、鞋、被面、枕套以及畫屏上,取材多數是花鳥蟲魚、山水人物和傳統紋飾等,頗具文化韻味和喜慶色彩。成都漆器起源於商周,距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是中國乃至世界最早的漆藝之一,也是中國五大漆器之一。2006年成都漆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8年入選首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是成都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 打香篆、古法胭脂……年輕人喜歡的傳統文化有點冷門
    從彈幕對古箏等古典樂器演奏的常年追捧,到紅色文化破次元點燃年輕人的熱情,再到近日打香篆、赤水獨竹漂等非遺項目在短視頻網站上的超高人氣,傳統文化的「雲」上生存並沒有遇冷,反而在青年網友的助推下,有日趨增多的勢頭。
  • 肯德基推廣非遺國技 前門餐廳換裝「百寶嵌非遺文化空間」
    千龍網北京1月21日訊(記者 鳳凰)近日,為展現非遺國技傳統文化,中國第一家肯德基餐廳——北京前門店被打造成「百寶嵌非遺文化空間」。1月20日,在前門餐廳,百寶嵌、京繡、絹人、臉譜、漢宮花等非遺技藝傳承人在北京肯德基與「2019中華世紀壇傳統文化季非遺雅集」共同舉辦的「指尖上的中華——妙手匠心 京彩絕倫」的非遺文化活動中展示了各自的非遺手工作品,並現場講述非遺文化傳承背後的故事。
  • 滬郊的這些鄉村「非遺」你知道嗎?上海舉辦慶豐收鄉村特色文化展示
    2020中國農民豐收節上海慶豐收大展示系列活動的鄉村特色文化展示,今天在上海農業展覽館舉行。而奉賢滾燈起源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胡橋鎮,也就是今天的柘林鎮,經過三十多年的挖掘、整理、創新,奉賢滾燈的發展也節節攀高,在一代一代非遺傳承人的帶領下,走出了國門,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國優秀民俗文化的魅力。
  • 黃山市特色文化旅遊產品亮相長三角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
    11月19日,第三屆長三角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開幕,黃山市以「徽工之巧、徽玩之雅、徽茶之香、徽味之美和徽藝之韻」為主題的特色文化旅遊產品精彩亮相。
  • 美團「2020非遺美食節」直播首站成都打響 傳播四川美食白酒非遺文化
    當天,中國烹飪協會聯合美團點評正式啟動「2020非遺美食節」,開設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四個城市專場,通過開設非遺美食節線上專題、大眾點評App的十小時非遺美食直播、千餘家餐飲老字號聯合促銷等一系列活動,讓更多年輕人了解並體驗舌尖上的「非遺」,助力餐飲傳承。成都無疑是最具煙火氣息的城市之一。
  • 青浦以"非遺"水印版畫記錄阿婆茶、江南絲竹等"非遺"文化
    原標題: 青浦以「非遺」水印版畫記錄阿婆茶、江南絲竹等「非遺」文化田山歌、阿婆茶、搖快船 、宣卷、江南絲竹等青浦區非遺項目,以水印版畫的形式被記錄下來。田山歌、阿婆茶、搖快船 、宣卷、江南絲竹、涵大隆醬菜製作技藝、竿山何氏中醫文化、土布染織技術、船拳、小刀會傳說等傳統技藝、習俗,都是青浦區耳熟能詳的非遺項目。
  • 嶺美文化攜「嶺南非遺通草畫」入展文交會
    其中,「2020廣州文交會文旅新業態成果展」將聚焦文旅新經濟,引領數位化、文化創意、文化旅遊等新型業態。廣州市嶺美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是集文創設計、藝術高仿復刻、3D高清掃描及圖像修復科技、高端印刷等專業服務為一體的文化企業,她是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成功研發復刻嶺南非遺傳統藝術通草畫的文化企業,被推薦入選成為「2020廣州文交會文旅新業態展」參展商。
  • 當中醫藥遇見非遺文化香囊引領國潮新時尚
    蘭州佛慈、南京雲錦、上海中醫藥大學、東華大學、杭州億遊、上海北站藝術中心、中茶公司及壽仙谷藥業等知名企業代表及業內專家共同見證了這場時尚和傳統的瑰麗跨界與交融碰撞的盛會。此次兩家傳統老字號的聯名合作,由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辦公室牽線搭橋,發揮各家所長,讓歷史悠久的傳統香囊由內而外煥然升級。
  • 在夜色中擦亮上海城市文化名片,豫園文化夜經濟再升級
    這家美食廣場於2019年9月改造完畢並全新亮相,圍繞「江南一城一好味」的定位特色,匯聚了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等地區的21項代表性美食,恢復營業後,「蝦兵蟹將」主題美食夜市也將同步登場,超過五十款食材將一一亮相,光是夏日的「網紅」小龍蝦就多達6種口味,還有各色糟貨、小海鮮、點心系列等,搭配青島啤酒、梨膏露、廣昌蓮汁等國潮飲品,還有頗為復古的老上海刨冰、雪糕土豆沙拉等小辰光記憶裡的美食
  • 非遺楚香文化進校園,讓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魅力
    楚天都市報12月10日訊(通訊員曉月)12月9日,金地格林社區、武漢市武珞路小學金地分校攜手非遺楚香文化,開展楚香文化進校園活動。讓非遺文化進入校園,用非遺文化給予學生精神滋養,用楚香文化讓學生能夠踏香而行。
  • 南京江寧舉辦文創夜市 展示非遺文化項目
    現場,主辦方通過網絡直播展示了南京非遺文化項目和江寧鄉土人才創新創業成果。舞臺上,一場具有江寧地方特色的《方山大鼓》表演為本屆文創夜市拉開序幕。隨後,《金陵不夜城》《雅歌投壺》《馬燈舞》《華服之美》《詩詞飛花令》《金獅起舞》等民俗表演展示了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廣場四周則布置了富有地方風情的文創集市。
  • 當江南美食遇上精緻法餐 「藍帶之夜·上博」跨界打造中法宴飲文化...
    中國宴飲文化由來已久,江南宴飲文化更是一枝獨秀,不但承襲了江南特有的詩情畫意和文化底蘊,其一飲一啖緊貼時令,一器一物講求精細。日前,「藍帶之夜·上博」暨「江南文化,世界表達」美食文化交流活動在上海博物館舉行。
  • 長15米茶宴亮相上海國際茶文化旅遊節 全方位體驗中華文化
    原標題:15米茶宴亮相上海國際茶文化旅遊節全方位體驗中華文化來源:場館提供  6月1日上午,2018年第二十五屆上海國際茶文化旅遊節在上海展覽中心開幕。來源:場館提供  一張長15米的茶宴將驚豔亮相本屆茶文化旅遊節,美花、美茶、美器,逐一展現在觀眾眼前,仿佛古人長卷畫軸,移步換景,美輪美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