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媳婦本地郎》新一集裡關於阿宗的劇情引發觀眾集體回憶。
上周六,最新一集《外來媳婦本地郎》播出之後,迅速引起熱議,「外來媳婦本地郎 阿宗」的關鍵詞也衝上了微博熱搜榜。在這一集中,離開觀眾13年的康家二哥康祈宗終於等來了一個結局交代。劇情講述原來與二嫂離婚、遠走他鄉的二佬,是因為得了絕症不想拖累家人才選擇一個人離開,得知真相的二嫂情緒崩潰聲淚俱下。當二哥過去的畫面重現時,觀眾也集體淚崩,曾經帶來無數歡樂的二哥,這次卻看哭了所有人。
昨日,《外來媳婦本地郎》編劇丁蕾接受信息時報記者採訪時,透露自從演員郭昶去世後,主創團隊一直希望給阿宗這個角色一個更好的結局,之所以一直沒有跟二哥「告別」,是因為想要「保留我們對昶哥的一些念想」。
之前的設定是「最合理的安排」
作為《外來媳婦本地郎》最討喜的角色之一,自從2006年扮演者郭昶因胃癌去世之後,二哥阿宗這個角色的經歷設定就一直在調整,先是被安排出國做生意,後來又改成在國外整容後回歸。但因為郭昶版阿宗太過深入人心,更換演員的嘗試並沒有獲得觀眾的認可。於是,阿宗再次被「放逐」,遠赴非洲的他還與二嫂離婚,重組家庭。
丁蕾回憶說,郭昶去世的時候,劇組就曾經考慮過也送走阿宗,直接交代這個角色已經去世了,但是實際操作起來就涉及到很多現實問題。首先,主要人物突然去世屬於重大的劇情變化,劇情一定要有所鋪墊,很明顯當時的《外來媳婦本地郎》劇情並沒有這樣的安排。其次,該劇一直走喜劇風格的路線,在悲悲戚戚之後,該怎麼回到喜劇基調上來,都是需要權衡考慮的問題,「所以安排二哥出國的結局,也是權衡了各方面需要和利弊之後做出了當下來說最合理的安排」。
曾設想讓二哥在大結局時才「回歸」
不過,之後二哥和二嫂離婚的劇情設定,與古惑市儈但重情重義的二哥形象不相符,劇組又再次陷入爭議聲中。丁蕾卻說當時的這個安排其實是寄託了劇組的心願,「出國就意味著戲裡的阿宗還是活著的,保留我們對昶哥的一些念想」。
但不管編劇和演員一直都有給阿宗安排一個更好結局的想法,丁蕾透露劇組甚至設想過在該劇大結局的最後一個鏡頭採用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方式讓二哥「回歸」,「如果有一天《外來媳婦本地郎》大結局了,結尾的時候,康家聽到了敲門聲,阿宗回來了」。但編劇自己也沒想到,二哥離開的時候《外來媳婦本地郎》拍到了1000多集,之後這部劇又寫了2000集、3000集,現在還向4000集邁進,成為國內最長壽的電視劇。
去年年底開始,《外來媳婦本地郎》從一集一個故事的情景劇模式,向長劇的模式轉變,推出特別篇「春暖花開」,主要圍繞康天庥的愛情故事展開。作為康天庥的爸爸,阿宗在劇中的存在感突然增加了不少,尤其康天庥準備結婚的時候,不可避免地會牽涉出見家長的問題。這個時候,給二哥一個結局交代,一方面符合現實邏輯,另一方面也能與觀眾產生情感共鳴,於是在「春暖花開」最後一集,康天庥註冊結婚的時候,編劇讓阿宗以這種暖心方式「回家」。
丁蕾說這集在播出之前,她就知道劇情會符合觀眾的期待值,「很多觀眾寫私信給我說感謝編劇給阿宗這樣的結局,但我沒有想到反應會這麼熱烈,證明該劇的影響力還是很巨大的,也感謝各方的關注和支持」。(管安琪)
(責編:關喜豔、周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