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羅湖口岸:昔日唯一「南大門」 蝶變口岸經濟帶

2020-12-03 金羊網

深圳羅湖口岸:昔日唯一「南大門」 蝶變口岸經濟帶

羊城晚報  作者:林園 宋毅  2018-08-13

  深圳羅湖口岸被譽為連接香港與內地的「第一口岸」,半個多世紀來見證對外開放擴大、粵港互聯互通

  文/羊城晚報記者 林園 宋毅

  位於深圳市羅湖區人民南路的羅湖口岸,是連接香港與內地的「第一口岸」。1950年7月1日,經中央批准,羅湖口岸正式成為國家對外開放口岸。口岸聯檢大樓於1984年1月開始動工興建,1985年6月14日竣工啟用。

  目前,羅湖口岸出入境驗證通道共187條,每天運行17.5小時,日通關能力達40萬人次,2017年日均旅客流量約22.4萬人次,是我國客流量最大的旅客出入境陸路口岸之一。羅湖口岸與香港新界僅一河之隔,由一座雙層人行橋和一座鐵路橋相連,對於聯通香港與內地、促進粵港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如今,羅湖口岸蝶變在即,與文錦渡、蓮塘口岸相串聯,在85萬平方米土地上布局的「口岸經濟帶」藍圖正日益清晰。

  威水史

  深圳最早口岸 全國率先聯檢

如今的羅湖口岸日均通關逾20萬人次 圖/羊城晚報記者王磊 攝

  羅湖口岸是深圳最早的口岸,可追溯至20世紀初。1906年,由詹天佑督建的羅湖鐵路橋開始興建,取代原先的木板橋,香港與內地交往加快。彼時,作為內地通往香港的唯一鐵路大動脈,羅湖橋是中國對外的重要窗口,也是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一把標尺。1950年7月1日,經中央批准,羅湖口岸正式成為國家對外開放口岸。羅湖橋成為新中國唯一的「南大門」,不僅見證了深圳河兩岸的風雨滄桑,也見證了改革開放的大潮與香港回歸祖國的過程。

  羅湖口岸也是我國最早實行聯檢的口岸。口岸新聯檢大樓於1984年1月開始動工興建,1986年6月14日竣工啟用。大樓佔地面積18107平方米,主樓高12層(含地下一層),南、北附樓各3層,總建築面積共70623平方米。樓內地下B層和一層為入境(北行)查驗場地,建築面積18107平方米;二層和三層為出境(南行)查驗場地,建築面積17558平方米。當時的聯檢大樓就建設有配套的停車場,這也是所有口岸中,最先有配套設施的。2002年羅湖口岸經過大規模改造後,設計通關能力由上世紀80年代每天20萬人次,提高到每天40萬人次。

  2004年,深圳地鐵羅湖站開通,與羅湖口岸實現「無縫對接」,形成了更為成熟發達的交通網絡。此外,口岸開放時間多次延長,目前每天早晨6時30分開閘,晚上24時關閘,運行17.5小時。羅湖口岸的發展完善實實在在地服務了深圳和香港兩地的居民,促進了兩地的互通有無、共同前行。

  2005年,深圳經濟特區建立25周年之際,羅湖口岸被評為「深圳改革開放十大歷史性建築」之一。

  新徵程

  全國首創自助通關,日均客流超20萬人次

  「通關速度(加快)、查驗時間(縮短)、硬體升級……」談起羅湖口岸這些年的變化,深圳市政府口岸辦公室陸路三處副處長季翔可以馬上羅列出多個。曾經,羅湖口岸排隊等候過關的人流「蜿蜒盤旋」,一直從樓內排到了外面露天廣場,廣場上都是黑壓壓的人,通關所耗時長可想而知。

  2005年,羅湖口岸在全國率先啟用旅客自助查驗系統。在季翔看來,這一變化是「革命性的」。據了解,該系統由我國自主研發,當時其他國家還沒有這種通關形式。旅客只需在自助查驗通道前刷卡、按指紋,經電子系統核對無誤後,便可順利出入境。一開始,旅客自助查驗系統的主要對象為港澳旅客,隨後擴展至所有出入境旅客。

  近年來,深圳邊檢部門不斷對自助通道進行軟硬體的升級改造,不斷提高自助通道的通關效率。平均通關時間也從原來的平均每人10秒縮短到5秒左右。

  季翔介紹,上世紀90年代之前,羅湖口岸每日出入境客流量不超過10萬人次。隨著福田口岸和深圳灣口岸的開通,羅湖口岸的客流量有所下降,但如今日均客流量也有23萬人次。目前,羅湖口岸共有187條出入境通道,其中自助通道80條,並且還會繼續增加。

  布局「口岸經濟帶」,打造複合功能片區

  隨著通關日益便利,深港兩地居民交流日漸頻繁,兩地間的經濟聯繫愈發密切。羅湖口岸管理處副主任陳永福回憶,改革開放初期,口岸通行的人中,多是港人帶貨到內地,除了日用品,還有一些港人自家用過的二手電器,帶到內地送給親友。而今,不少港人則習慣到內地買東西,羅湖口岸也與深圳東門、萬象城等地,構成了羅湖區的「黃金三角經濟帶」。

  新時期,身為「南大門」的羅湖口岸也正蝶變升級。今年8月6日,《羅湖區城市更新「十三五」規劃》發布,明確將研究推進羅湖口岸重建、僑社汽車站片區更新,改造升級深圳火車站,結合羅湖口岸改造,構建高端商務、時尚消費、休閒娛樂、旅遊生活等功能疊加的複合型功能片區。

  同時,羅湖區蓮塘口岸正在建設中,計劃年底開通。屆時,羅湖區將擁有羅湖、文錦渡、蓮塘三個陸路口岸。據測算,三個口岸的總日均人流量將達到27萬到30萬人次。羅湖區還計劃將這三個口岸連接起來,打造近85萬平方米的「口岸經濟帶」。

  親歷者

  羅湖口岸管理處副主任陳永福:

  昔日過關似春運 如今數秒可通關

  陳永福1992年到羅湖口岸工作。當時的羅湖口岸過關的景象,陳永福形容「像春運一樣」。他介紹,因為當時很多人要經由香港出國,所以經常有一家多口人,坐長途大巴從外地到羅湖口岸通關赴港。「大巴通常是半夜就到的,為了等第二天排隊過關,也為了省錢,很多人大包小包、拖家帶口,在口岸廣場上過夜。多的時候,廣場上過夜的人達到上百人。」陳永福說。

  隨著口岸周邊交通的完善,在羅湖口岸廣場過夜的人越來越少。「除了天上飛的,水裡遊,陸地交通體系都有,包括地鐵、公交、火車和長途巴士。」有人如此形容口岸周邊的交通體系。而隨著通關時間的縮短,通關旅客排長龍的現象也越來越少。自助通關系統的不斷升級,更使通關時間縮短至數秒。陳永福介紹,改革開放後,深港兩地交流越來越緊密,羅湖口岸也對標香港,經常到港方檢查站學習經驗。「我們向港方學習旅客秩序管理。以前管理沒有那麼規範,現在我們十分注重文明用語和指揮。如今口岸的整潔度和環境舒適度都有了很大提升。」

  陳永福也目睹了這些年來往羅湖口岸的人員的變化。他發現,近年來越來越多港人在小長假組團來內地旅遊,目的地多為珠三角地區。同時,也有一些深圳的年輕人周末到香港爬山。(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羊城晚報

  責編|魏禮園

編輯:

相關焦點

  • 羅湖第一口岸:從1到14看特區口岸開放史
    人跡寥寥的口岸廣場暫時封閉的通關通道疫情之下,最近幾個月有著新中國「南大門」之稱的深圳羅湖口岸迎來了少見的安靜時間回到70年前個一類口岸構建起深圳聯通世界的「超級門戶」,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來,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
  • 羅湖口岸經濟帶建設如何優化?專家:圍繞三個口岸建「雙城綜合體」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於口岸也有了全新的要求,口岸經濟帶也需要轉型升級。今年2月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發布,深港兩地合作邁入新的歷史階段,羅湖也進一步規劃建設了深港口岸經濟帶,以羅湖、文錦渡、蓮塘三大口岸為核心,核心區範圍約1.6平方公裡。口岸經濟帶該怎麼建?如何進一步促進消費?如何改善環境?如何完善基礎設施?
  • 羅湖「圈」出一條深港口岸經濟帶,怎麼建?大咖們來支招!
    羅湖區「圈」出了一條 深港口岸經濟帶以羅湖、文錦渡、蓮塘三大口岸為核心核心區範圍約1.6平方公裡▲效果圖僅供展示,請以政府最終公示為準口岸經濟帶該怎麼建?如何進一步促進消費?如何改善環境?如何完善基礎設施?
  • 深圳福田口岸7月1日開通 通關能力可與羅湖口岸媲美
    導語:記者從深圳有關部門獲悉,今年7月1日,一個可與我國目前最大的陸路口岸羅湖口岸媲美的日通過能力達到40萬人次的深圳福田口岸將正式開通啟用,此舉將極大改善深港兩地的旅客通行能力,疏解兩地間的往來瓶頸。
  • 深度丨大灣區視角看深圳:口岸經濟帶將成為深港合作新引擎
    口岸經濟帶全面加速▲▲▲不管是跨境學童還是來往深港兩地的人,口岸附近巨大的人流和車流,其實正蘊藏著巨大的消費潛力和經濟潛力。所以,口岸經濟帶也應運而生,也在深圳政府工作報告中得到重點體現。此外,2019年深圳還將謀劃建設深港商貿旅遊消費新平臺,具體包括要規劃建設口岸經濟帶,開通蓮塘口岸,推進皇崗、沙頭角等口岸重建,並提升羅湖、深圳灣等口岸環境品質,拓展購物、休閒、文化等功能,建設跨境消費新興商圈,編制沙頭角和羅湖深港國際旅遊消費合作區發展規劃,推動深港共同開發建設,探索建設特色購物一條街。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羅湖口岸:從「打蛇餅」到「秒通關」
    這裡是全世界最繁忙的陸路口岸之一,也是昔日中國唯一通往海外的「南大門」。  羅湖口岸位於深圳羅湖區商業中心區南側,與香港新界僅一河之隔,被譽為連接香港與內地的「第一口岸」。1950年7月1日,經中央批准,羅湖口岸正式成為國家對外開放口岸。從此,羅湖口岸成為連接「外部世界」的「國門」,承擔起對外交往、對外聯繫的重要使命。
  • 蓮塘/香園圍口岸開通 深港口岸經濟帶建設提速
    證券時報記者 吳家明8月26日,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之際,蓮塘/香園圍口岸正式開通啟用。新口岸開通後的第一階段,先行啟用貨檢場地通關服務。旅客和客運車輛的通關服務,將由深港兩地協商後適時開通啟用。
  • 哪些影響深圳命運的口岸
    漫步在羅湖、福田與深圳灣的街頭,這三處迥異的城市細節與生活生態,恰是最早口岸文明給城市留下的豐厚「遺產」。口岸經濟,也一度是深圳城市的支柱。華語作家陳冠中在《我們這一代香港人》中說:香港人的歸屬感其實是上世紀70年代才開始有的,很重要原因是「回不去」,因為各種原因沒辦法北上回鄉,所以有了香港故地的前提。
  • 遊記:深圳「羅湖口岸」
    順手拍的,忘了是深圳的機場還是火車站了?下面一張是「羅湖口岸」,魚女人說那是我們回來要通過的地方!我們來到深圳汽車站,從那裡坐車去珠海,90一個人,上車還發了一瓶價值1元的礦泉水,如圖:特別感謝姐姐友情提供的玉手!這車還沒發動呢,魚女人就催我趕緊含上暈車含片,貼上暈車膏藥脖子上、手腕上都貼上了,真是受罪啊!
  • 開通至今出入境已超20億人次,羅湖口岸這樣打造「第一口岸」
    據介紹,口岸是國家指定對外往來的門戶,是國家主權的象徵,被分為港口口岸、陸路口岸、航空口岸。1906年,由詹天佑督建的羅湖鐵路橋開始興建,取代原先的木板橋。自此,羅湖橋成為內地通往香港的唯一鐵路大動脈,成為中國對外的重要窗口,是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標尺。深圳市民對羅湖口岸一定不會陌生,不少市民第一次出境、外國人入境便是通過這一口岸。
  • 深圳羅湖口岸與深圳地鐵8日起實現無縫連接
    >   中新網2月8日電 從今天起,深圳羅湖口岸與深圳地鐵實現真正的無縫連接
  • 深圳羅湖、皇崗等口岸從今日起全面落實「中國公民出入境通關排隊...
    深圳羅湖、皇崗等口岸從今日起全面落實「中國公民出入境通關排隊不超過30分鐘」新舉措 2018-06-18 14:53:00來源:央廣網
  • 羅湖口岸等口岸暫停服務,深圳人如何通關抵達香港機場?
    深圳市人民政府口岸辦公室2月3日晚6時許發布溫馨提示:2月4日零時起,暫停羅湖、皇崗、福田口岸及港澳碼頭客運服務。深圳市口岸辦溫馨提示稱:「香港特區政府2月3日發布公告,暫停羅湖口岸、皇崗口岸、福田口岸及港澳碼頭客運服務,自2月4日零時生效。屆時前往香港或途經香港的旅客,請選擇深圳灣口岸通關。
  • 羅湖區口岸經濟帶重大項目"數字文化產業基地"籤約啟動
    數字產業先行,羅湖萬象更新。11月16日,羅湖區口岸經濟帶重大項目——「國家數字文化產業基地」在深圳羅湖萬象城君悅酒店成功籤約啟動。該項目位於深圳市羅湖區黃貝街道羅芳舊住宅片區、新秀南舊工業片區、新秀南北區城市更新範圍內(北至羅沙路,南至深圳河,東至羅芳,西至沿河路),項目包括實施深圳羅湖沙灣河道整治,總佔地約83萬平方米。本項目由寶船全球投資有限公司聯合大型央企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北方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華潤置地有限公司、中國水環境集團共同投資建設和運營。
  • 香港東鐵服務受阻 深圳羅湖福田口岸人員滯留
    原標題:羅湖福田口岸人員滯留  1月15日中午,香港東鐵線服務受阻,導致部分出境旅客一度滯留深圳羅湖、福田口岸,東鐵線沿線月臺也擠滿候車人潮。  據港鐵(深圳)當天下午13時08分發布的信息稱,香港東鐵線列車服務受阻,紅磡-沙田站啟用接駁巴士服務,沙田-羅湖站維持8分鐘行車間隔,沙田-落馬洲維持20分鐘行車間隔。請前往香港的乘客安排好行程,選擇合理的出行路徑。但港鐵方面未就受阻原因作出說明。  雖事發突然,行車間隔延長了許多,所幸在工作日非尖峰時間段,並未給乘客造成嚴重的影響。
  • 皇崗口岸臨時旅檢大樓基本完工!未來深圳有這些陸路口岸……
    皇崗口岸皇崗口岸臨時旅檢大樓效果圖皇崗口岸位於深圳市福田區南端,於1985年5月開始建設,1994年11月實行貨檢24小時通關,2003年1月實行旅檢24小時通關,是我國第一個、也是目前深港之間唯一的24小時通關口岸。
  • 羅湖區口岸經濟帶重大項目「國家數字文化產業基地」籤約啟動
    數字產業先行,羅湖萬象更新。11月16日,羅湖區口岸經濟帶重大項目--「國家數字文化產業基地」在深圳羅湖萬象城君悅酒店成功籤約啟動。該項目位於深圳市羅湖區黃貝街道羅芳舊住宅片區、新秀南舊工業片區、新秀南北區城市更新範圍內(北至羅沙路,南至深圳河,東至羅芳,西至沿河路),項目包括實施深圳羅湖沙灣河道整治,總佔地約83萬平方米。本項目由寶船全球投資有限公司聯合大型央企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北方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華潤置地有限公司、中國水環境集團共同投資建設和運營。
  • 「中國南大門」憑祥:邊關要塞「蛻變」國際口岸城
    黃豔梅 攝中新網憑祥12月4日電 題:「中國南大門」憑祥:邊關要塞「蛻變」國際口岸城記者 楊志雄 黃豔梅圖為金雞山鎮南炮臺。 憑宣 攝冬日的廣西憑祥友誼關,遊人如織,車水馬龍。作為中國南疆的重要關口,友誼關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
  • 深圳:香港東鐵線因故暫停服務,避免從羅湖、福田口岸出入境
    深圳:香港東鐵線因故暫停服務,避免從羅湖、福田口岸出入境 何暢/深圳新聞網 2018-01-11 12:49
  • 深圳擬改造羅湖口岸倡港鐵北延過河
    據星島日報,深圳政府有意重新規劃與香港間啟用時間最久,最繁忙的羅湖口岸,並建議港鐵將東鐵線向北延長過深圳河,並將預留接口位置,與香港在大陸做「一地兩檢」。港府表示,待接獲深圳市政府提出的正式建議後,有關部門會研究建議的可行性及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