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音頻磨耳朵?我整理了兩個女兒0-4歲的「聽單」,中文、英文...

2020-12-04 什麼值得買

不管是中文學習還是英文啟蒙,我一直都在嘗試用更加有趣,互動性更強,更規律的方式來幫助孩子學習,在玩中學,潛移默化的滲透和積累知識,是我最看重的。

用音頻「磨耳朵」進行早教啟蒙是我們最熟悉,最得心應手,也收穫很多的一個途徑。好的音頻資源,對於語言發展,樂感節奏感培養,情感需求,增廣見聞,都有很大的幫助。

利用音頻磨耳朵最大的好處就是,受地方和時間的限制最小,上學路上,旅途中,餐廳等餐間隙,都可以聽,不一定需要家長的互動,也可以獨立完成,這樣接觸語言輸入的機會更大,英文音頻裡的發音正宗,對於發音水平有限的父母來說是個福利。

我小時候上學也沒少用音頻磨耳朵,尤其是中考高考那會,買了很多磁帶在家聽,後來條件好了換成了CD機,再後來mp3,mp4的出現徹底替代了那些老舊設備,把老友記,英文歌曲,託福音頻統統下載在裡面,戴上耳機隨時聽,託福聽力就是靠著這樣「磨耳朵」磨出來的。

今天的「聽單」,是我和兩個女兒在0-4歲這幾年中幾乎每天都會聽的,資源來自「凱叔講故事app」以及「喜馬拉雅app」。

中文繪本及欄目專輯

專輯名稱:大腳丫

來源:App 凱叔講故事

當初只聽了一個關於大腳丫系列故事,麥麥就喜歡上了這個叫「美琳達」的小女孩,別人喜歡她是因為這個女孩會跳舞,麥麥喜歡她純粹是因為她聽到這女孩腳丫特別大,覺得好笑極了。

大腳丫系列一共4本,每一本都有一個主題,都是有助於認識自己的小故事,比如自信做自己,正式不完美,正視自己的缺點等。

專輯名稱:大腳丫

來源:App 凱叔講故事

三歲多的孩子有多愛關於「屎尿屁」的話題呢?仔細聽他們說話的內容就行了:媽媽你看我的大臭鼻屎!我要把便便攪啊攪啊攪啊放進碗裡!娃啊你聽聽你都說了些啥!我理解,書上說了嘛,這個時期的「汙言穢語」敏感期要尊重要保護,我的反應越是強烈,越是阻止,她越是笑得猖狂越是起勁。索性找了很多關於屎尿屁方面的繪本讓她聽,簡直不能再和她心意了。

我從她笑的花枝亂顫的臉上分明看到了「媽媽你懂我」幾個字。

以上兩個故事專輯都來自「凱叔講故事」這個app,裡面的資源太豐富了,基本上聽過的沒聽過的經典中英文繪本在裡面都能找到,很大程度上幫我解決了在海外無法及時借閱或者購買中文繪本的困難,很推薦。

專輯名稱:有溫度的故事店 — 中文繪本

來源:App 喜馬拉雅

後來又召集48位來自各個地方的媽媽們,為0-6歲的寶寶錄製了幾十本經典中,英文繪本,她們各個聲音美,能說會唱還會寫。

不僅如此,他們夫婦還自己剪輯,加入了歌唱,節奏,演繹等創意手法,讓每一個經典故事都變得很有自己的風格。

很自豪的說一句,我也是這48位故事媽媽中的一個,如果你在聽故事的過程中聽到一個聲音冒出來說:大家好我是Melody 媽媽,那個人就是我啦!

專輯名稱:蜜桃姐姐講故事

來源:App 喜馬拉雅

蜜桃姐姐欄目裡的故事非常多,有很多經典繪本以及原創故事,她的聲音很溫柔,麥麥很喜歡聽,適合清晨溫柔喚醒和晚上睡前聽。

專輯名稱:奇先生妙小姐 英國「童話之父」作品「巴巴媽媽講故事」

來源:App 喜馬拉雅

《奇先生妙小姐》是一套特別幽默詼諧的兒童讀物,也是我們最鍾愛的一套繪本之一。我們總是會被裡面誇張,另類的語言和故事情節逗樂,同時在哈哈大笑之餘也有所領悟。

一套裡面有83本,83個人物,83種形象,83種迥異的性格特點,傳達著樂觀,積極,向上的處事態度。麥麥有段時間最喜歡的事就是看每一本書人物封面然後迅速說出他們的名字。

喜馬拉雅裡關於這本書的版本有很多,我聽過並研究過了所有版本,推薦其中兩個,如果寶寶更喜歡女生版,字正腔圓的,可以選擇「巴巴媽媽」的版本,如果比較喜歡男生版本的,歡快一點的,可以選擇「貓小二」版本。

專輯名稱:Michael 錢兒成語啟蒙

來源:App 喜馬拉雅

錢爸在喜馬拉雅上的頻道有很多,比如伊索寓言系列,繪本系列,名人傳記系列。我們聽的比較多的是這個「成語啟蒙」。

這個系列是錢爸和他兒子一起錄製的,每個音頻聽起來就是爸爸和兒子聊天的真實場景,比文鄒鄒講解成語有意思很多了。成語對不到四歲的麥麥來說有點難度,所以我一般都是挑簡單的選擇性的給她聽。

專輯名稱:Michael 錢兒叫起神器

來源:App 喜馬拉雅

比起錢爸的成語故事,麥麥更喜歡聽他兒子錢兒的「叫醒系列專輯」,這小夥子說話一口京腔兒說話賊快,每天嘰裡呱啦說一兩分鐘,有時候聊聊他家裡的日常故事,有時候吐槽一下他爸的體重寵溺的說說他妹妹的趣事,有時候又讀讀古詩詞講講成語,內容很接地氣,聽的麥麥是一個愣一個愣的挺入迷。

可能因為同是孩子的聲音,所以在麥麥聽起來有種聽同齡朋友說話的感覺,每天早上起床時,早餐時放幾段錢的叫醒系列,效果賊好。

中文動畫片專輯

專輯名稱:小豬佩奇全集:一二三四季

來源:App 喜馬拉雅

所有關於小豬佩琦的專輯中,這一個是最全的,完整收錄了156集中英文雙語動畫原聲,因為是原聲音頻,所以完美還原了視頻裡生動的場景,有配樂,有音效,非常生動。

從起床開始,刷牙洗臉,吃飯上學校,過節搞派對,故事裡全都是孩子們生活中最熟悉的事情,趣味十足。一般早上上學路上,我會在車裡播放前一天晚上麥麥看過的那一集內容,她會叫到:「這是昨天晚上看過的!」

中文科普類專輯

專輯名稱:晚安媽媽小時候

來源:App 喜馬拉雅

這個專輯很特別,看看專輯名字就知道了,裡面講的都是關於我們那個年代,我們小時候發生過的事情,比如「小時候的網紅冰淇淋」,「八十年代的垃圾分類」,」沒有遙控器的電視機」,「置辦年貨」,「二十多年前有暑假班嗎」等等等等。

這些有趣話題對於現在00後來說很陌生也很新奇,有時候和孩子一起聽聽,也能勾起我很多兒時的回憶。

專輯名稱:十萬個為什麼|動物的100個檔案

來源:App 喜馬拉雅

專輯裡有100個關於動物的科學小知識,比如「動物為什麼要長尾巴」,「螞蟻為什麼排著隊走路」,「變色龍為什麼會變色」等等,光是聽題目就特別想讓人聽下去找答案,特別適合整天纏著大人問「為什麼」的學齡寶寶聽。配樂輕鬆活潑,麥麥每次聽的都很入神,比我平時乾巴巴的給她念科普讀物效果好多了。

中文國學類

專輯名稱:婷婷唱古文:背詩神器

來源:App 喜馬拉雅

婷婷唱古文系列做的算是很專業了,把對孩子來說難懂的古詩詞用詩歌的方式唱出來,雖然詩詞內容難理解,但優美的旋律和古詩的韻律很有吸引力。其中有些配樂做的真挺不錯的,像詠鵝,憫農,靜夜思這些熟悉的古詩,麥麥都是先會唱才會背然後再去理解詞義的。

專輯名稱:寶寶巴士.國學啟蒙:奇妙古詩詞

來源:App 喜馬拉雅

和婷婷唱古文不同的是,寶寶巴士裡的古詩詞是用童音來錄製的,比起成人的聲音更能讓小孩子有親切感。不用刻意記,優美的音樂,稚嫩的童音,作為磨耳朵內容就剛剛好。

英文兒歌類專輯

專輯名稱:142首慢速英文兒歌

來源:App 喜馬拉雅

這個專輯如果只看題目的話不覺得有什麼特別,但其實裡面的歌曲全部來自大名鼎鼎的「Little baby bum」, 它是英國一個很有名的YouTube 頻道,專門播放傳統童謠和他們原創的兒童歌曲的3D動畫視頻。

本科期間我在美國幼兒園做老師的時候,早上的"Morning song" 我就會從這張兒歌專輯裡選來放給孩子們聽,後來麥麥哈哈最早的英文兒歌啟蒙很多也來自這些歌曲,每首都很經典,像大家耳熟能詳的「Marry had little lamb」, "London bridges is falling down"等等很多都在裡面。

他們的3D動畫做的也挺可愛的,是麥麥在接觸動畫片之前唯一喜歡的視頻。

專輯名稱:Super Simple Songs 英語啟蒙兒歌

來源:App 喜馬拉雅

如果英國有「Little baby bum」 來為啟蒙兒歌撐門面的話,那美國的Super Simple Songs 就不得不提了。有人把Super Simple Songs 稱為史上最棒的英語啟蒙資料,暫且不細究是否有誇大的成分,但內容是真的挺豐富的。

其實專輯裡面的歌本身就是為初學英文,非英語系國家的孩子而寫的,裡面的英文歌語速慢,句型簡單易懂易模仿,歌詞重複,旋律歡快,我們家倆姐們一聽就跳舞,聽多了基本熟悉的那些都能唱出來了。

英文繪本類專輯

英文啟蒙怎麼能少的了繪本呢?親子閱讀為孩子帶來了大量的英文詞彙和句型,是學習英文最主要途徑。除了親子閱讀,我們最常做的就是用app來磨耳朵了。

專輯名稱:艾瑞卡爾原版音頻

來源:App 喜馬拉雅

Eric爺爺的書畫風獨特色彩鮮明,是啟蒙英語書中的經典,當年我給麥麥讀的第一本英文繪本就是《好餓的毛毛蟲》(《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他的書節奏感和韻律感都特別強,特別適合寶寶跟讀。我們最喜歡這張專輯我裡的生動音效和配樂,尤其是老虎獅子的嘶吼聲,逼真到麥麥以前一歲多聽的時候都很緊張。

專輯名稱:Daniel Tiger

來源:App 喜馬拉雅

除了小豬佩琦,我們最喜歡看的動畫片就是小老虎Daniel了,麥麥喜歡它,最初是因為他和「巧虎」長的很像,後來慢慢喜歡上了它的音樂。這部動畫片在美國流行了很多年,裡面通過小老虎Daniel 和他好朋友的日常生活情節,引導小朋友學會生活和學校裡的基本生活技能。

音頻節目裡既有故事情節也搭配了配樂,我最喜歡的部分是它類似於舞臺劇的形式,邊說邊唱,把一個故事中想要傳遞的核心思想用唱的形式不斷重複,一集節目下來,會對某一句臺詞印象特別深。

音樂類專輯

音樂類磨耳朵方面,我會給孩子聽一些我喜歡的,比起一些我覺得對孩子好,但是我卻不喜歡,不享受的音樂,我更喜歡放一些我喜歡的音樂給她們聽,因為在聽音樂的當下,我是投入的,我的人在心在。

我會有和孩子眼神,肢體,動作的交流,我相信我的投入會感染到孩子,讓她們覺得我所聽的音樂風格是有意思的,特別的。

專輯名稱:宮崎駿&久石讓

來源:App 喜馬拉雅

久石讓的每一首我們全家都喜歡,最初是因為我們一起看了宮崎駿的動畫片,所以麥麥對裡面的音樂也有了很深的印象,之後一聽到音頻裡播放音樂,她就可以聯想到故事情節。

像這種內容以及層次比較豐富的交響類配樂,如果之前看過動畫片,孩子聆聽時接受度就比較高。

專輯名稱:lalaland

來源:App 喜馬拉雅

因為看了電影《愛樂之城》喜歡上了裡面的插曲,裡面有幾首歡快的爵士曲風,特別適合和孩子邊跳邊聽,特帶感。

專輯名稱:純人聲合唱團-Pentatonix

來源:App 喜馬拉雅

我和娃爸都特別喜歡A-cappella ,這種無伴奏合唱是指僅用人聲演唱而不用樂器伴奏的多聲部音樂表演,沒有樂器的搭配和打擾,讓聲音凸顯的更加純粹。美國的樂團Pentatonix和咱們中國自己的樂團Calculasian都是我們的大愛。

以上就是我們最常聽的音頻清單,

陪伴了我家倆姐妹長大的聲音,

你們的又是哪些?

第一本親子遊戲互動書《陪伴是最好的愛 — 130個親子創意啟蒙互動遊戲》已出版。

相關焦點

  • 關於幼兒英語啟蒙之如何正確的磨耳朵?
    3】字母積木Alphablocks 全四季原版音頻4】經典英語繪本雙語講解(3-8歲聽故事學英語)5】動物街64 zoo lane 雙語講解(3-10歲聽故事學英語)關於業界最出名的安妮鮮花的「磨出你的英文耳朵」的音頻就太多了,你還可以找到鵝媽媽
  • 都說英文兒歌磨耳朵,怎麼聽才能讓兒歌發揮最大的作用?
    高性價比的英文啟蒙素材是什麼?這個問題一出,估計十個家長會有九個說,是英文兒歌磨耳朵。但是,這裡面有很多操作誤區。圖片來自網絡誤區1 兒歌沒有經過篩選很多家長習慣去各種網站或者音頻App上,搜索一些歌單,直接放給孩子聽。
  • 百萬媽媽喜愛的廖彩杏書單及全部音頻
    來看看這份成績單:兩個從小沒有上國際幼兒園、小學,也沒有上英文補習班的孩子,憑藉讀繪本聽音頻,磨耳朵3年,能說出一口字正腔圓的地道口語,輕鬆讀完英文原版《納尼亞傳奇》;磨耳朵6年,小學六年級後,參加TOEIC考試(世界上頂級的職業英語能力測評),
  • 不是我誇口,靠這個方法,孩子一年能讀一千本書(0-12歲適用)
    聽就容易多啦,聽完後,如果有特別喜歡,想要反覆閱讀的,我會再給他買紙質書來看。米粒媽做公號5年了,我一直跟大家說給孩子從小磨耳朵、磨耳朵,但咱們團過的英文繪本數以千計,推薦的中英文故事能繞地球好幾圈,要把這些音頻都整理出來真的是耗時耗力。
  • 孩子英語啟蒙如何開始?來看看這些用來磨耳朵的英文兒歌繪本
    然後就逐漸了解到0-6歲是孩子的語言敏感期,對孩子英語的啟蒙越早越好,英語啟蒙的初期以英文兒歌童謠為主……安妮鮮花的《不能錯過的英語啟蒙》書中提到:三歲前的孩子,真正的語言基本功訓練應該是聽,通過停在大腦中建立強有力的語音信號。
  • 嬰幼兒的英語語文學習:啥叫磨耳朵?怎麼磨?
    今兒說個簡單好操作的;先解釋下啥叫磨耳朵:簡單地說,磨耳朵就是讓孩子大量的反覆的聽,通過聽的積累來讓孩子對語言有個基本意識,這一點對於三歲以下嬰幼兒的語言學習非常重要;先不說英語,先說說基本的兒童學說話過程:多是孩子通過日常聽家人說大量的詞之後
  • 我想給0歲的寶寶唱首歌,叫醒孩子的英文耳朵!
    泰戈爾《飛鳥集》我是一名職場草根媽媽,有一個1歲5個多月的小男孩,不是英文專業畢業,沒有兒童心理學、營養學、育嬰師等相關學歷或證書,帶著孩子摸爬滾打,空有一肚子「嗟來之食」,可能都是「抄來」的經驗,分享給新手朋友媽媽們我的心路歷程。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也許我的經驗能給你一點點新的啟發,那我就很知足了。
  • 【0基礎媽媽怎麼進行英語啟蒙】,附帶0-3歲英語繪本書單
    4歲了,英語啟蒙終於輸出了,所以特意來回顧一下過程供0基礎媽媽參考經驗。,我又花了大量的時候下載這些書的音頻,一句句切割音頻,書裡貼上點讀包,然後變成點讀的,大量時間在買書,研究書,沒有讀書,像蘇斯博士這種目前4歲看都有點難了,我在娃1歲多就囤貨回來,到現在還沒怎麼看,最近一年轉賣了大概60多本英語書,終於一身輕鬆了。
  • 兒子3歲零9個月能獨立朗讀英文繪本,我只做了3件事……
    一歲之後,我開始關注了一本書,叫做《不能錯過的英語啟蒙》,作者以自己孩子在加拿大學習英文的經歷,講述了加拿大非英語國家的孩子是如何學習英文的。看完之後,回想自己的英文學習過程,簡直是愚蠢到不堪回首,除了死記硬背就是模仿,一點系統性和技巧都沒有。
  • 如何磨耳朵才有效?英文「磨耳朵」忽視這兩點等於白忙活!
    家長常常會給孩子準備一大堆英語聽力資料,作為背景音樂反覆播放,為的是幫助孩子在英文環境中磨鍊耳朵,增強英語語感,積累英語詞彙。然而,真正的磨耳朵遠非字面意思這麼簡單,磨不對就是白忙活,那麼該如何磨耳朵才有效呢?開始今天話題前,小編想先讓大家思考兩問題:①把孩子扔進大森林(完美假設:安全不成問題,有吃有喝能成活~殘忍哈),能不能學會鳥語?
  • 日常磨耳朵,就聽這些寶貝最愛的經典英文兒歌~
    事實上,無論是中文兒歌,還是英文兒歌,它們共同的特點都是內容簡短、講究押韻或節奏、旋律簡單且重複,易於被幼兒理解和接受、學習,也因此成為0-6歲兒童接觸和學習語言、音樂的重要形式。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安利一些優質的英文兒歌,充滿童真,朗朗上口~收藏起來慢慢聽吧!
  • 6-8歲正在學習英文的孩子,看過這10部英文「原版動畫」了嗎?
    【語言難度】★★【適合課程】小毛人認讀一階課程(牛津拼讀世界上)【適合年齡】6-8歲【磨耳朵建議】每日觀看10-20分鐘,充分觀看後,動畫音頻拷貝至小音箱磨耳朵,進入磨耳朵階段後,無須再觀看該動畫視頻。一個月換一部動畫。
  • 免費分享:最適合0-6歲寶寶的經典英文兒歌精選,我家娃最愛
    在生命的早期就已經能夠分辨基本的語言單位——音素了,所以在語言的學習中,聽非常重要。英語兒歌,是我給自己家寶寶英語啟蒙的第一步,通稱「磨耳朵」。英語兒歌選得好,娃的英語啟蒙就成功了一半。兒歌歡快的節奏,大多數孩子都喜歡聽。
  • 李小鵬妻子不講中文只飆英文,曾被吳京直懟,「中國娃」該咋教?
    就拿前奧運冠軍李小鵬的妻子來說吧,她參加中國節目從來不講中文,只飆英文。這樣的表現一直以來都爭議很大,就連硬漢吳京也忍不住在節目中直接回懟「不要和我說英文」。對此李小鵬多次解釋,也有人認為她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不講中文情有可原。
  • 適合1到6歲寶寶英語啟蒙的英文動畫片
    『寶寶看動畫片的時候特別專注,叫他名字都聽不見……』『累的不行的時候 給娃來兩集動畫片 當媽的趕緊玩兒會手機後又滿血復活了』『我家娃一看動畫片就停不下來,把電視關上後哭的那叫一個歇斯底裡……』『我發現寶寶看動畫也能學到知識呢,很多詞語都是和佩奇學來的
  • 對於排斥英文的孩子,如何邁出英語閱讀的第一步?都為孩子收藏下
    對於排斥英文的孩子,格格巫育兒日記用親身經驗告訴大家,大家應該從聽有聲書開始邁出英語閱讀的第一步。孩子剛開始接觸英語,用帶有音頻的繪本是最好的。晚餐4. 洗澡5. 睡前6. 出去時只要有時間,很多家長是在車上放音頻,任你想像的到的一切機會,請隨便發揮。你也可以留言分享你自己想到的創意。
  • 3-6歲英文原版動畫片大全
    這個時期聽力素材的提供和3歲以前尤其是2歲以前有很大不同:這個時期孩子對自己喜歡的內容即使語言難度較大也會願意看下去,但是如果不感興趣的內容則往往說自己看不懂而拒絕接受。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中文已經開始強勢,用中文理解素材的需求直接導致對英文的排斥。因此素材選擇上充分尊重他們的個人喜好直接關係到他們是接受還是排斥英文。
  • 星二代英文都是什麼水平?和老外交流毫無壓力,中文水平卻惹爭議
    王詩齡可以用英文解答數學題;黃多多可以用全英文寫劇本,睡前看的書是全英文字體;楊冪說女兒小糯米2歲時,一開口全都是英文,自己的英語只能陪她到5歲;王中磊兒子威廉,直接和外國人面對面交流毫無壓力首先是聽——要有大量的輸入因為從小生活在一個大量中文語言環繞的環境當中,每天都在有大量的中文輸入,所以孩子開口說的是中文。想要孩子學好英文,道理是一樣的,也要讓孩子的生活環境當中有大量的英文輸入。
  • 從英語啟蒙到讀懂《哈利波特》原版,兒子的好英語是「聽」出來的
    寫在前面:上一周,我通過百家號,分享了去年10歲的兒子(名叫Noble),一次性通過劍橋英語FCE考試的故事。我介紹了兒子是如何利用《哈利波特》英文原版書,實現英語高階水平突破的。(伊索寓言故事英文版)這套書共30本,每本100句話左右,單本音頻8到10分鐘,配有全套動漫。Noble從2歲2個月開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