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勝姐弟養豬新花樣 放養土豬聽見哨聲就回家吃飯-廣西新聞網

2020-12-14 廣西新聞網

龍勝這對姐弟養豬新花樣 放養土豬聽見哨聲就回家吃飯

桂林日報記者劉教清 通訊員楊寶嫦 文/攝

在龍勝平等鎮平熬村的一座高山上,有一座茅草屋和一排豬舍,屬於「獨門獨戶」。在這裡,村民李永貴和李永香姐弟倆承包了150畝山林,養殖土豬。令人驚奇的是,他們召喚放養土豬回欄的方法,是吹哨。

  只要姐弟倆吹響哨子,這些放養的豬就會全部「回家吃飯」。

今年47歲的李永貴,是平熬村委平下組人,至今單身。堂姐李永香今年58歲,30多年前,她上山砍柴時,不幸被毒蛇咬傷,導致一隻手僅留下一根手指,屬二級傷殘;其老公今年初又發現癌症,每月治病藥費要1000多元;而兒子和兒媳在外打工,孫女又是一級殘疾。因此,她家被評為貧困戶。

一個是農村單身漢子,一個是命運多舛的家庭主婦,他們想通過養殖來改變生活現狀。「現在很多人都很重視飲食安全,都想吃原生態的綠色食品,我們身在山區,就想在高山上養豬。」李永貴說,他們發現高山上空氣好,環境好,便於今年初以每頭600元的價格,買來品種優良的30頭土豬,並承包了村裡150畝山林,開始放養土豬。

  他們用米糠、紅薯等煮成豬食餵豬。

姐弟倆看中的這片山林,距離村莊10多公裡,海拔過千米。山上無人無路無房,他倆只好扛物資、抬土豬、建房屋,辛苦地一點點做起來。

正因為是放養,每次土豬進山後,就像脫韁的野馬,到處找草根、樹葉吃去了,很難把它們再趕回豬舍。起初,姐弟倆漫山遍野去找豬,跌倒摔傷幾次,還不能把所有豬都趕回來。

偶然有一天,李永貴想到通過發出特殊的聲音召喚豬回欄。他聯想到部隊用吹哨的方法集合戰士,一時腦洞大開,馬上買回兩隻哨子,每天在早中晚的3個固定時間點,對著山林吹哨。

  姐弟倆承包了150畝山林,把豬放養到山上。

這一招起初並不起效,在外面「浪」的土豬們根本不聽召喚。後來,姐弟倆一個在吹哨,一個就去引導豬回欄。這樣持續了約半個月,沒想到發生了令他們驚喜的變化:土豬們只要聽到哨聲,就從四面八方跑回豬舍。

當然,每次豬回欄時,他們都已準備好了豬食,讓它們「好吃好喝」。記者發現,他們做豬食仍以傳統的米糠、紅薯、紅薯藤等為主,確保餵養的土豬「土味」十足。

平時,李永貴隔三差五就從村裡往山上或扛或挑物資,每趟來回需要3小時。李永香就負責煮豬食、打掃衛生。另外,他們還很注意環保,將一些水源地段用木材隔開,並把豬糞撿拾起來種紅薯。

姐弟倆說,經過大半年的養殖,如今他們的土豬有的已經長到百餘斤,到明年春節前就可出欄了。下一步,他們還打算擴大養殖規模,相信通過養豬可以提高收入改善生活。

相關焦點

  • 上虞「豬倌」瞅準機遇 在杭州開出放養土豬專賣店
    浙江在線05月20日訊昨天上午,杭州市鳳起農貨產品交易市場內,上虞「自然1號」放養土豬專賣店開張。由於每公斤豬肉價格高達70元,是普通豬肉價格的近3倍,吸引了杭州眾多市民的眼球。同一天,杭州市朝暉農貿市場的上虞「自然1號」放養土豬專賣店也開張了。  「現在是普通豬肉價格『低谷』期,正是放養土豬『搶灘』市場的黃金期。」
  • 鶴峰貧困戶返鄉創業當「豬司令」 放養50餘頭黑土豬
    荊楚網消息(通訊員鄧華)在傳統印象裡,養豬場往往是圈養,而這家養殖場是放養,「豬司令」一聲哨響所有的「豬兵們」全部回來了。這就是鶴峯縣木林養殖場老闆劉先朝的家庭養殖農場。10月24日,筆者隨劉先朝到養殖場發現奇特的一幕。
  • 廣西龍勝少數民族民眾製作五色糯米飯 喜迎「三月三」
    【來源:中國新聞網】  3月24日,在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江底鄉建新村,村民在採摘用於製作五色糯米飯的植物原料。 吳生斌 攝【來源:中國新聞網】  3月24日,在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江底鄉建新村,村民在採摘用於製作五色糯米飯的植物原料。
  • 不一樣的養豬方式:深山中放養黑豬 只需幾分鐘上百隻豬全到齊
    不過對於養豬,大多數人都是圈養,可是這位大哥卻是放養,並且只需要敲一下手中的鍋,豬都能一隻不落的跑過來。記者來到這位神通廣大的養豬大哥的「養豬場」,而這哪裡是養豬場,就是在一座人煙罕至的山上,而大哥的豬分布於山上的各個地方,這樣的放養方式真是前所未見!就當記者提出如何找到豬的時候,大哥稱自己敲幾下鍋就可以了。
  • 回屋吃飯囉 | 龍勝八塊雞製作秘笈
    回屋吃飯囉 | 龍勝八塊雞製作秘笈 2020-06-19 09: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農村裡面養土豬好,還是飼料豬好,養豬人如何選擇?
    這兩種情況都在的,就看誰幹了;不同的人養豬賺錢數量不一樣,也是適合不同的養豬辦法,那麼怎麼養豬更賺錢呢?養土豬的適合人群:適合放養三五頭那種,補貼家用,也不吃飼料,過年就殺了吃肉,人們都喜歡吃價格也比較好;有很好的散養條件,比如大山裡面,放養豬,飼料成本會很低,土豬的耐粗飼料更好,所以適合散養土豬;第三種就是有好的銷路,可以專門賣土豬肉,有很好的品牌,豬肉價格上的去,那就可以規模化養土豬了,這條路很難,但是真的養好了賣好了競爭反而小了;總體來說土豬單頭豬利潤更高
  • 廣西龍勝:雲端風電建設忙
    新華社發(黃勇丹 攝)本文轉自【新華網】; 12月10日拍攝的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平等鎮南山風電項目建設工地(無人機照片)。 近年來,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充分利用豐富的風能資源,加快發展風力發電等清潔能源產業。目前在建的南山風電項目利用境內高山草甸建設50颱風力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99兆瓦,預計今年年底併網發電。
  • 廣西龍勝「五族之家」四代同堂過大年
    廣西龍勝「五族之家」四代同堂過大年   中新社桂林1月23日電題:廣西龍勝「五族之家」四代同堂過大年  作者 周利朔 趙琳露  1月23日,中國農曆大年初一,廣西桂林市龍勝各族自治縣泗水鄉八灘村裡排壯寨的王成建,一大早上山砍了一根新木材回來,包上紅紙放在家門口。
  • 廣西桂林雞血石——龍勝紅碧玉
    桂林雞血石又名桂林雞血玉、龍勝紅碧玉、龍勝雞血石、龍勝紅玉、桂林紅碧玉、桂林雞血紅碧玉、龍勝雞血石,叫法相當多!桂林雞血石產於桂林市所轄的龍勝各族自治縣,桂林雞血石是古板塊縫合帶深海底火山沉積變質產物,形成年代至今10億年。
  • 廣西龍勝:油茶豐收晾曬忙
    2020年11月14日,在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泗水鄉周家村的一處油茶種植基地,村民在晾曬油茶果。 2020年11月14日,在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泗水鄉周家村的一處油茶種植基地,村民在篩選油茶果。
  • 養豬農戶:我養的土豬肥肉厚,有什麼辦法解決?
    1、放養式,這種方式呢最為常見了。早上餵食完後就可以從豬圈裡把豬趕出去到野外,傍晚時在給它找回來繼續餵食即可。跟人運動,健身,減肥一個道理。可以說是標準的五花肉,對減肥肉這個效果還是比較好的。如果實在找不到這樣的環境,那也可以在豬圈外面建一個比較大的可以做戶外運動的場所,平時把豬趕出來四處遊走就可以了,但是要保持讓它動。2、少餵飼料或者不餵飼料,這種呢就是不要餵養飼料,如果擔心成長速度呢也可以偶爾的加一點,但是不宜過多。多餵養一些五穀雜糧類,薯類,蘿蔔,植物莖,葉等植物!這些植物對減肥也是有很好效果。
  • 廣西龍勝幼兒園小朋友「野餐」慶兒童節
    新京報訊(記者 楊亦靜)五色糯米飯、螺螄雞、炸薯片……「六一」兒童節,廣西桂林的龍勝各族自治縣幼兒園舉辦了一場「野餐」活動,園中400個孩子分成不同的小組,自製食物帶到幼兒園中與夥伴們一同享用。在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幼兒園,小朋友們在校園裡進行「野餐」。吳生斌 攝往年的兒童節,廣西桂林的龍勝各族自治縣幼兒園都會舉辦文藝演出,讓小朋友們在唱歌跳舞中歡度「六一」。今年受疫情影響,剛剛複課不足半月的幼兒園如何帶著小朋友們過「六一」呢?
  • 放養土豬肉為什麼好吃
    土豬肉好吃,其品種和飼養方法都很重要,瘦肉型生豬的品種生長速度快,但其飼料成本卻很低,豬體合成肌肉所消耗的能量僅僅為合成脂肪的三分之一!簡單點說,長一斤瘦肉所消耗的飼料僅僅為長一斤肥肉的三分之一。而土豬的肥膘一般比較厚,所以它必須得消耗掉更多的飼料才能達到相應的體重。
  • 龍勝供電:打造「精品」臺區 助力建設美麗鄉村
    廣西新聞網龍勝11月16日訊(通訊員 韋禕 王文麗 實習生 孫梓健)「把我們屯的線路改得這麼整齊美觀,真的太感謝你們了。」11月15日,龍勝縣平野村的老村支書楊學建欣喜地對南方電網廣西新電力投資集團龍勝供電有限公司的電力工人說道。
  • 女大學生把豬當寵物?小香豬成養豬新商機!(附養殖技術及補貼)
    對於名校畢業,放棄高薪,回老家養豬致富的新聞大家也屢見不鮮了。之前還掀起了一陣養豬熱。但是這兩年,隨著國家頒布了整頓農村環境相關政策,養豬也被列為重點關注對象。不得不說這一政策下達對於養豬行業來說還是有一定影響的。與此同時,農村養豬熱潮逐漸在隱退。
  • 放養黑豬「跑」出財富
    通訊員 粟匯華 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雷鴻濤 聽說過放牛放羊,12月19日,在通道的縣溪鎮地陽坪村,記者第一次聽說還有人放豬。 放豬的是楊宜勝和楊小敏兩兄弟。他們放養的豬,白天在山林中覓食,吃野草野葉;晚上迴圈欄,吃苞谷,休息。 他們給放養的黑豬起名叫「本地黑豬」。兄弟倆介紹,放養的豬,常年運動,不僅肉質實在、味道好,豬的健康狀況也上了一個臺階。 在地陽坪村一個山衝裡,門口掛著「勝敏家庭農場」招牌。不走進去,還真看不出這裡是個有數百頭本地黑豬的養豬場。
  • 男子棄萬元月薪工作,承包荒山100畝放養土雞、土豬,年入100萬元
    安徽淮北男子蔣大哥今年41歲,他是一名淮北市城裡人,卻放棄了城市裡舒適的萬元月薪工作,獨自到皖北蕭縣徐裡村承包了100畝荒山,放養土雞、土豬、大白鵝,年收入100萬元。圖為淮北市民蔣大哥站在承包的荒山養殖場的留影。
  • 男子承包百畝荒山,放養土豬、土雞年入100萬,笑稱賺錢靠福報
    男子名叫蔣聯濤,今年41歲,是安徽淮北市城裡人,幾年前放棄了城市裡月薪萬元、舒適的工作,獨自到徐裡村承包了100畝荒山,放養土雞、土豬、大白鵝,如今年收入100萬元。(圖片來自 IC photo)蔣聯濤在將百畝荒山圈起了柵欄,蓋了幾間簡易房屋,共放養了7000隻土雞,還養殖了幾百頭土豬和數百隻大白鵝,平時土雞、土豬和大白鵝在山林裡到處轉悠覓食,吃草、吃蟲子、山果和種植的無公害無汙染的農作物等。(圖片來自 IC photo)說到放養的土豬,蔣聯濤更開心了,今年豬肉價格節節攀高,他的土豬早就被人訂購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