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長智齒了嗎?長的時候疼不疼?小編今天就給大家科普一下這個磨人的「小妖精」一一智齒
智齒到底是怎麼回事?
口腔最靠近喉嚨的牙齒就是我們常說的智齒,若是全部生長出來共有4顆,上下頜各兩顆,一般情況下人到16歲以後,智齒才會逐漸生長出來,由於是在人類心智已經趨於成熟時才長出,就有了「智齒」這個名字。有調查顯示,我國16歲至25歲的人群中,智齒的萌出率為54%。在已經萌出的智齒中阻生和錯位約佔44%,其中發生在下頜者約是上頜者的2.5倍。
智齒由於萌出位置不足,可能部分或全部被齦瓣覆蓋,再加上位於口腔的最內側,刷牙的時候十分難清理到,導致細菌滋生引發智齒冠周炎,進而致張口受限、咀嚼、吞咽疼痛加重。
到了冠周炎的中後期,會表現為口臭、舌苔厚、智齒周圍流膿等症狀,甚至半邊臉都會腫起,張不開,不能進食可能伴隨發燒、頭痛、便秘、淋巴結髮炎腫大等。
智齒有什麼危害?
智齒最常見的危害,一是智齒冠周炎,二是造成相鄰牙的損害。其中,最兇險的就是智齒冠周炎了,它既可以平淡無奇,消炎即愈,又可以腫脹封喉,甚至氣管切開保命。大部分的正規醫院口腔科,每年都少不了收治部分智齒冠周炎並發頜面間隙感染的病人住院,有輸液消炎治癒的,也有發展為口內或頜下切開排膿的。
一部分患者的智齒發炎是在大量飲酒後誘發,輸液選擇無論是頭孢類還是甲硝唑都是禁忌,導致在抗炎治療上有些棘手。智齒造成鄰牙損傷是種普遍的現象,也是許多人因為沒有早期拔掉智齒而最終後悔莫及的常見歸宿,其中以前傾阻生智齒尤為多見。
智齒到底要不要拔?
關於智齒到底該不該拔這個問題,目前口腔醫學界普遍認為:
1如果智齒經常發炎則應視為口腔病灶,毫無疑問,無論長得正還是歪都必須拔除;
2從未發炎的智齒,如果有正常咬合功能,無齲壞,可以保留不拔;
3.如果是肉眼可見的前傾阻生型,不管是否發過炎,一般建議拔除;
4女性備孕前則強烈建議拔除,因為它如同不定時炸彈,具有冠周炎的潛質和破壞鄰牙的潛在危害。
5還有一種情況比較多見,低位埋伏型智齒,大部分為水平埋伏,是否需要拔除目前尚無絕對權威觀念,雖然有少數病例可發展至影響鄰牙健康或形成含牙囊腫而不得不接受手術,由於此類智齒拔除創傷大、操作複雜,如果沒有出現臨床症狀,可動態觀察,不一定必須拔除。
拔智齒到底痛不痛?
大部分的問題智齒都建議拔除,但有些人因對牙科恐懼而拒絕拔智齒,最主要是怕痛。拔智齒到底痛不痛呢?這和醫生的技術,麻藥的選擇,患者的疼痛耐受閾值都有關係。過去常規的口腔麻醉藥物效果因人而異。當今口腔醫療已經大有改善,麻醉藥物的更新使麻醉效果有了顯著提高,口腔鎮痛效果較好。總的說來,拔智齒還是相對比較安全的,被智齒困擾的朋友們可以適當權衡,參考醫生的指導意見。
紅十字醫院口腔科提醒您: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及時治療口腔問題。小口腔,大健康,把好口腔健康第一關,人生才能走上健康坦途。
【來源:鶴崗市紅十字醫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