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頭人憑藉靠海的優勢、借著直播和短視頻電商的風口、模仿成功的模式,一些人堅持下來,年收入百萬、甚至千萬。
文|高婧婧 編輯|石姿
攝影攝像|鄧攀
視頻剪輯|郭佳瑩
在江蘇省連雲港市的贛榆區,有一個叫海頭鎮的地方,它東臨黃海,是一個傳統捕魚大村,大約有10萬人口。
屏幕快照 2019-07-02 下午5.28.08
根據「快手」大數據研究院公布的數據,2018年快手播放量Top10鄉鎮,連雲港市的海頭鎮以一年播放量165億次位列第一,而排名第二的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金華市橫店鎮,播放量為106億。到底是什麼樣的小鎮能穩穩超過自帶表演光環的橫店?帶著這個疑問,《中國企業家》記者來到了海頭。
人在海頭,打開短視頻電商APP頁面,離你100米到1000米,幾乎都是賣海鮮的,而模式無外乎就是各種花式吃海鮮:爆頭(吃八爪魚的頭)、一口吃掉一大把竹節蟶、在海鮮上淋芥末、讓鮑魚跳舞……
靠著這種新型賣海鮮的方式,海頭鎮村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三子: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三子是海頭公認的短視頻賣海鮮第一人。打開三子的個人頁面,第一條視頻拍攝的日期為2015年2月11日。那是一條由多個圖片組成的小視頻,背景音樂為《紅日》,在這裡,他說的第一句話是:說不定火了呢?贛榆海頭漁民。
現在,他確實火了,確切地說,是有錢了。他有近50萬的粉絲,在禁漁期(5月1日到9月15日)的銷售淡季,每天也能賣個200單。早年做漁民時候,每年能賺個5到6萬,現在翻了10倍不止。
三子以前是個漁民,用他自己的話說,幹起賣海鮮完全是個人愛好。他喜歡拍小視頻,出海打漁的時候就拍點自己的漁民生活發到網上,「以前我拍了視頻就發發百度貼吧,後來有了快手就玩快手。」
「當時我一點想法都沒有,別人問我這海鮮賣不賣,我說不賣。後來詢問的人越來越多,我才覺得這是個商機。」
現在的三子,有房有車有存款,去年成了家。據他的同學王二說,三子的嶽父還是其鐵粉,「去年我結婚的時候,外地來了很多老鐵,大家都是朋友。」據三子介紹,他的粉絲用戶比較穩定,很多人從2015年開始就看他的視頻。
屏幕快照 2019-07-02 下午5.34.18
三子自認為口才好,是與生俱來的段子手,他的「吃播」風格相對於海頭目前許多博出位的網紅,溫和許多。
屏幕快照 2019-07-02 下午5.35.28
「每個人的路線不一樣,現在的人都喜歡簡單一點、接地氣的,太浮誇的,會看膩的。」三子說。
王二:一年吃了50多萬元的海鮮
王二是三子的同學,早年他是開大貨車運海鮮的。2015年的一天,王二在碼頭看到已經做起海鮮生意的三子,正好開車順道捎上他,就是那次車上的談話,改變了王二以後的生活軌跡。
當時的王二每月要還一萬多貨車的貸款,還得支付兩個司機的工資。聽完了同學三子的「經商」實踐後,王二也動了心,心想:這麼簡單就能賺到錢?於是他決定試試。
一開始,所有人都不支持他,迫於經濟壓力,他的老婆只能選擇去湖北打工,並且跟老闆提前預支了6個月的工資,一共是兩萬塊錢——一萬塊錢留給王二「創業」,一萬塊錢給剛剛3個月大的娃買奶粉。
王二對老婆說:「給我兩個月時間,要是做起來了,我就親自去把你接回來。」2015年6月2號,他發布了第一個短視頻,回憶當時的場景,王二笑道:「就隨便找個東西做支架放手機,拿個海螺就是吃,什麼都不說。」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王二就把兩萬塊錢打到老婆帳戶上,並且開著朋友的麵包車,把在外打工的老婆接回了家。
現在的王二,距離2015年胖了30斤,擁有超過114.4萬的粉絲,他還是「全網第一個八爪魚爆頭」(表演吃八爪魚的頭)的人。
目前王二的海鮮生意,有白班晚班各兩個客服,每組客服有大約50部手機,按照一部手機微信可以添加5000人來算,他在微信上就有25萬的目標客戶。
屏幕快照 2019-07-02 下午5.42.09
這還不算在短視頻電商上直接下單的。禁漁期的淡季,一天至少能賺2000塊錢。從中秋節一直到春節的旺季,一天淨利潤能過萬,去年的銷售額在1000萬以上。一年具體能賺多少錢,王二沒說,他只是說去年一年吃了50多萬元的海鮮,還是進貨價。
「吃這麼多海鮮不會感到厭煩嗎?」《中國企業家》記者問道。
「沒辦法,吃噁心了,也有不想幹了的時候,有一次沒處理好售後,直播前又跟老婆生了點氣,直播下來後,我把客服的手機全摔了。」談到對未來的計劃,王二說以後更傾向做實業,已經在做海鮮養殖,在和河南的幾個超市談合作。
王二直播的節奏控制得很好,偶爾要高喊一嗓子振奮一下。採訪當天,他做了一場大蝦秒殺活動,每多一筆訂單,手機裡就會彈出一個聲音,訂單一個接著一個,全是財富的聲音。王二對直播間的廣大粉絲說:「我就喜歡這個聲音。」
一場直播下來,他說漲了169個粉兒,「現在競爭對手太多了,去年好的時候,一天能漲5、6千(粉絲)。」直播結束後,已經夜裡10點多,他說還有朋友找吃飯,每天差不多都要1點多睡覺。
小李:夾縫中的「中部網紅」
小李的網名叫「當潮海鮮」,意為早上出海晚上歸。他的粉絲數為73.6萬,在海頭鎮,按照這個數量,屬於中部網紅(百萬以上的屬於頭部網紅)。2017年他開始「入行」,按時間算屬於第二批網紅(2015年開始的為第一批,例如三子和王二;2018年以後的為第三批)。
小李是有代表性的,也是海頭的大多數之一:在高紅利的時候入局,模仿成功的模式,堅持做下來,擁有幾十萬的粉絲。他們拍攝的段子也很相似:坐在漁船上,煮上一鍋海鮮,「海鮮熟了,開吃!老鐵,給個雙擊行不行?」
初次見小李,看上去他有點疲憊,跟手機裡那個幽默耍寶的漁民形象反差較大。
他笑稱自己是雙向性格,「昨天去浙江了,很晚才回來,睡到中午才起床。昨晚的直播都是老婆幫忙做的。」
小李是1988年生人,18歲開始做漁民給別人打工,20歲擁有自己的漁船,是一個有著十年海上漁民經歷的本地人。2017年的時候,他看到身邊很多人玩快手賣海鮮都賺到了錢,還是漁民的他抱著玩玩的心態也想試試。第一次拍攝是在海上,內容是捕了皮皮蝦煮著吃,「很激動,話都不會說,反正也不花錢,當時不過當成副業,就是玩玩。」後來,小李上了熱門,有了兩萬多的粉絲,「網紅」成了他的全職工作,還把老婆「拉下了水」。
小李所在的村叫海臍村,這裡的房子大多是二層小樓,小李說二樓用來睡覺,一樓用來工作。家裡的一角放著兩個用於放置商品的大冰櫃。
《中國企業家》記者到他家參觀的時候,工人正在打包當天要發走的包裹。由於天氣熱,海鮮凍貨只能發順豐。
小李的一天大概是這樣過的:每天睡到近中午起床,然後吃一頓正經的午飯——吃完午飯就要開始看看訂單、查查庫存貨物,接下來要打包——到了傍晚5點多的時候拍視頻段子備用——晚上9點~0點直播。平時空閒的時候還要聯繫一下貨源,想想段子怎麼創新,處理一些棘手的售後問題。
採訪間隙,客服就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一個聽起來有東北口音的老鐵抱怨觀看直播時被小李媳婦拉黑了,「哎呀,看不著你直播我睡不好覺啊。」小李解釋了一下,又把他拉進來,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
小李只有一個客服,每天工作的時間是中午12點到晚上0點。
小李的弟弟也是做這行的,與小李家只隔一條河。
打包好的貨物,順豐師傅過來搬上車運走。「我們現在都不按件收費,按車收。」師傅說。
小李偶爾也要看看「競爭對手」的視頻。
到了傍晚5點多,小李要去自己的船上拍段子。這些段子並不是天天都會拍攝,有時會一次拍好幾條,以備每天都有視頻內容可發布,目的是保持粉絲黏性。因為現在處于禁漁期,拍段子用的海鮮只能去市場買。小李的朋友小詹幫助他忙前忙後。今天的海鮮加上小料等就近300元。
漁船是小李私人的,換了身漁民衣服,小李把鍋和海鮮先衝刷乾淨,然後準備醬油醋和料酒,以及青紅椒等小料。
一切擺放齊全後,小李和小詹要商量一下怎麼擺放海鮮以及主吃哪幾款「海鮮」,接下來迅速進入狀態,「3、2、1」,「我來教你吃大蝦,你來給我點雙擊,我差的是大蝦嗎?我差的是雙擊」。
吃了約三分之一海鮮,拍了六七個段子。至於剩下的海鮮,「一般就是給我爸媽送去」。
晚飯前,小李的母親帶著小李的女兒過來轉轉,小李和弟弟各有兩個女兒,全部由父母幫忙照看,「有一個女兒上了幼兒園,還有一個才兩歲,平時也沒時間照顧,有時候我們吃飯也要去我爸媽那」。
晚飯開餐時間接近8點半,但小李並不上桌,因為一會兒直播要現場烹飪現場吃,他擔心吃了晚飯影響「發揮」。
直播馬上開始了,小李的老婆幫他準備好蔥、姜、蒜、辣椒等小料,還有一個鍋,一瓶啤酒。今天要賣什麼,小李已經想好了。
《中國企業家》記者離開的時候已經晚上10點多,小李還在邊吃海鮮邊賣貨。直播間偶爾有人跟他砍價,他會有點不耐煩。他說夜裡一般2點睡覺,老婆比他睡的還晚。關於是否還願意這樣繼續做下去,小李回答:「願意,比光做漁民強多了。」
有一千個網紅,
就有四千個人在為他們服務
據海頭鎮海前村的周書記透露,2017年,僅海頭鎮的一個海前村,村民通過線上賣海鮮的營業額,保守估計有2.3億元。周書記還強調,在海頭做線上生意,假如有一千個網紅,就有四千個人在為他們服務,帶動了整個區域經濟。
愷騏食品加工廠就是在2017年應運而生。
當時短視頻平臺還不能直接添加購物車下單,但是這個加工廠的老闆仲崇慶嗅到了電商的商機。
從有想法到開始建廠,仲崇慶只用了7天時間,目前他的廠子主要加工海鮮熟食和海苔等成品,去年的銷售額大約是2000萬。在禁漁期間,愷騏食品加工廠主要銷售海苔,而海苔銷量的70%都是通過直播賣出去的,就在採訪前幾天,海頭的頭部網紅彩雲就在廠子裡進行了一場直播,半小時賣了近1000單,一單是22盒海苔。
從這裡出來,路上看到很多的泡沫加工廠和冷凍廠。在夏季,冰塊和泡沫箱的需求量非常大。
物流車隨處可見。早年在海頭,順豐只有很小的幾家門店,隨著短視頻的興起,順豐2017年在這裡的營業額約1.6億。後來京東物流也在海頭拓展版圖,佔據了半壁江山。
做海鮮批發的王虎現在更忙了,他原來在世界500強夏普工作過,目前是為網紅提供貨源的經銷商。「現在做我們這行的越來越多,利潤點越來越低,只能靠走量。」
王虎從全國各地進貨,什麼產品質量好、新奇有特點、價格有優勢,他就會關注,他還去過上海的進出口博覽會,海頭本地的貨大概只佔三分之一。
屏幕快照 2019-07-02 下午5.58.39
「從某種程度上說,我們經銷商引領了網紅賣什麼,我們是貨的源頭。」
王虎的店開在海頭電商產業園區內,這裡免費提供場地給網紅做直播。
當地政府會不定期提供培訓課程,希望更多人參與進來。海前村的周書記表示海頭將建設電商產業園2期,把冷鏈、運輸都規範化。
蘇魯海鮮市場,是海頭當地較大的海鮮批發市場,《中國企業家》記者詢問了一個海鮮批發商,他說:「現在是夏季,海鮮容易壞,到了冬季,網紅拿貨能佔到我們總銷量的70%。」
在海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東北人上快手是吹牛,我們海頭人上快手就是賣貨。即便是離海頭8公裡左右的贛榆縣,也沒有幾個直播賣海鮮的,更別說其他沿海小鎮。
王二說,我們這裡家家戶戶都賣海鮮。周書記說,很難統計(多少人在做直播和短視頻),門檻太低,誰都可以做。不管怎樣,海頭人憑藉靠海的優勢,借著直播和短視頻電商的風口,模仿成功的模式,一些人堅持下來,年收入百萬、甚至千萬,也有人中途退場,黯然離開。等到9月份,禁漁期解除,那裡又將是一場關於財富、關於海鮮的狂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