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全民玩海鮮直播,漁民年收入因此漲10倍

2020-12-10 中國企業家網

海頭人憑藉靠海的優勢、借著直播和短視頻電商的風口、模仿成功的模式,一些人堅持下來,年收入百萬、甚至千萬。

文|高婧婧 編輯|石姿

攝影攝像|鄧攀

視頻剪輯|郭佳瑩

在江蘇省連雲港市的贛榆區,有一個叫海頭鎮的地方,它東臨黃海,是一個傳統捕魚大村,大約有10萬人口。

屏幕快照 2019-07-02 下午5.28.08

根據「快手」大數據研究院公布的數據,2018年快手播放量Top10鄉鎮,連雲港市的海頭鎮以一年播放量165億次位列第一,而排名第二的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金華市橫店鎮,播放量為106億。到底是什麼樣的小鎮能穩穩超過自帶表演光環的橫店?帶著這個疑問,《中國企業家》記者來到了海頭。

人在海頭,打開短視頻電商APP頁面,離你100米到1000米,幾乎都是賣海鮮的,而模式無外乎就是各種花式吃海鮮:爆頭(吃八爪魚的頭)、一口吃掉一大把竹節蟶、在海鮮上淋芥末、讓鮑魚跳舞……

靠著這種新型賣海鮮的方式,海頭鎮村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三子: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三子是海頭公認的短視頻賣海鮮第一人。打開三子的個人頁面,第一條視頻拍攝的日期為2015年2月11日。那是一條由多個圖片組成的小視頻,背景音樂為《紅日》,在這裡,他說的第一句話是:說不定火了呢?贛榆海頭漁民。

現在,他確實火了,確切地說,是有錢了。他有近50萬的粉絲,在禁漁期(5月1日到9月15日)的銷售淡季,每天也能賣個200單。早年做漁民時候,每年能賺個5到6萬,現在翻了10倍不止。

三子以前是個漁民,用他自己的話說,幹起賣海鮮完全是個人愛好。他喜歡拍小視頻,出海打漁的時候就拍點自己的漁民生活發到網上,「以前我拍了視頻就發發百度貼吧,後來有了快手就玩快手。」

「當時我一點想法都沒有,別人問我這海鮮賣不賣,我說不賣。後來詢問的人越來越多,我才覺得這是個商機。」

現在的三子,有房有車有存款,去年成了家。據他的同學王二說,三子的嶽父還是其鐵粉,「去年我結婚的時候,外地來了很多老鐵,大家都是朋友。」據三子介紹,他的粉絲用戶比較穩定,很多人從2015年開始就看他的視頻。

屏幕快照 2019-07-02 下午5.34.18

三子自認為口才好,是與生俱來的段子手,他的「吃播」風格相對於海頭目前許多博出位的網紅,溫和許多。

屏幕快照 2019-07-02 下午5.35.28

「每個人的路線不一樣,現在的人都喜歡簡單一點、接地氣的,太浮誇的,會看膩的。」三子說。

王二:一年吃了50多萬元的海鮮

王二是三子的同學,早年他是開大貨車運海鮮的。2015年的一天,王二在碼頭看到已經做起海鮮生意的三子,正好開車順道捎上他,就是那次車上的談話,改變了王二以後的生活軌跡。

當時的王二每月要還一萬多貨車的貸款,還得支付兩個司機的工資。聽完了同學三子的「經商」實踐後,王二也動了心,心想:這麼簡單就能賺到錢?於是他決定試試。

一開始,所有人都不支持他,迫於經濟壓力,他的老婆只能選擇去湖北打工,並且跟老闆提前預支了6個月的工資,一共是兩萬塊錢——一萬塊錢留給王二「創業」,一萬塊錢給剛剛3個月大的娃買奶粉。

王二對老婆說:「給我兩個月時間,要是做起來了,我就親自去把你接回來。」2015年6月2號,他發布了第一個短視頻,回憶當時的場景,王二笑道:「就隨便找個東西做支架放手機,拿個海螺就是吃,什麼都不說。」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王二就把兩萬塊錢打到老婆帳戶上,並且開著朋友的麵包車,把在外打工的老婆接回了家。

現在的王二,距離2015年胖了30斤,擁有超過114.4萬的粉絲,他還是「全網第一個八爪魚爆頭」(表演吃八爪魚的頭)的人。

目前王二的海鮮生意,有白班晚班各兩個客服,每組客服有大約50部手機,按照一部手機微信可以添加5000人來算,他在微信上就有25萬的目標客戶。

屏幕快照 2019-07-02 下午5.42.09

這還不算在短視頻電商上直接下單的。禁漁期的淡季,一天至少能賺2000塊錢。從中秋節一直到春節的旺季,一天淨利潤能過萬,去年的銷售額在1000萬以上。一年具體能賺多少錢,王二沒說,他只是說去年一年吃了50多萬元的海鮮,還是進貨價。

「吃這麼多海鮮不會感到厭煩嗎?」《中國企業家》記者問道。

「沒辦法,吃噁心了,也有不想幹了的時候,有一次沒處理好售後,直播前又跟老婆生了點氣,直播下來後,我把客服的手機全摔了。」談到對未來的計劃,王二說以後更傾向做實業,已經在做海鮮養殖,在和河南的幾個超市談合作。

王二直播的節奏控制得很好,偶爾要高喊一嗓子振奮一下。採訪當天,他做了一場大蝦秒殺活動,每多一筆訂單,手機裡就會彈出一個聲音,訂單一個接著一個,全是財富的聲音。王二對直播間的廣大粉絲說:「我就喜歡這個聲音。」

一場直播下來,他說漲了169個粉兒,「現在競爭對手太多了,去年好的時候,一天能漲5、6千(粉絲)。」直播結束後,已經夜裡10點多,他說還有朋友找吃飯,每天差不多都要1點多睡覺。

小李:夾縫中的「中部網紅」

小李的網名叫「當潮海鮮」,意為早上出海晚上歸。他的粉絲數為73.6萬,在海頭鎮,按照這個數量,屬於中部網紅(百萬以上的屬於頭部網紅)。2017年他開始「入行」,按時間算屬於第二批網紅(2015年開始的為第一批,例如三子和王二;2018年以後的為第三批)。

小李是有代表性的,也是海頭的大多數之一:在高紅利的時候入局,模仿成功的模式,堅持做下來,擁有幾十萬的粉絲。他們拍攝的段子也很相似:坐在漁船上,煮上一鍋海鮮,「海鮮熟了,開吃!老鐵,給個雙擊行不行?」

初次見小李,看上去他有點疲憊,跟手機裡那個幽默耍寶的漁民形象反差較大。

他笑稱自己是雙向性格,「昨天去浙江了,很晚才回來,睡到中午才起床。昨晚的直播都是老婆幫忙做的。」

小李是1988年生人,18歲開始做漁民給別人打工,20歲擁有自己的漁船,是一個有著十年海上漁民經歷的本地人。2017年的時候,他看到身邊很多人玩快手賣海鮮都賺到了錢,還是漁民的他抱著玩玩的心態也想試試。第一次拍攝是在海上,內容是捕了皮皮蝦煮著吃,「很激動,話都不會說,反正也不花錢,當時不過當成副業,就是玩玩。」後來,小李上了熱門,有了兩萬多的粉絲,「網紅」成了他的全職工作,還把老婆「拉下了水」。

小李所在的村叫海臍村,這裡的房子大多是二層小樓,小李說二樓用來睡覺,一樓用來工作。家裡的一角放著兩個用於放置商品的大冰櫃。

《中國企業家》記者到他家參觀的時候,工人正在打包當天要發走的包裹。由於天氣熱,海鮮凍貨只能發順豐。

小李的一天大概是這樣過的:每天睡到近中午起床,然後吃一頓正經的午飯——吃完午飯就要開始看看訂單、查查庫存貨物,接下來要打包——到了傍晚5點多的時候拍視頻段子備用——晚上9點~0點直播。平時空閒的時候還要聯繫一下貨源,想想段子怎麼創新,處理一些棘手的售後問題。

採訪間隙,客服就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一個聽起來有東北口音的老鐵抱怨觀看直播時被小李媳婦拉黑了,「哎呀,看不著你直播我睡不好覺啊。」小李解釋了一下,又把他拉進來,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

小李只有一個客服,每天工作的時間是中午12點到晚上0點。

小李的弟弟也是做這行的,與小李家只隔一條河。

打包好的貨物,順豐師傅過來搬上車運走。「我們現在都不按件收費,按車收。」師傅說。

小李偶爾也要看看「競爭對手」的視頻。

到了傍晚5點多,小李要去自己的船上拍段子。這些段子並不是天天都會拍攝,有時會一次拍好幾條,以備每天都有視頻內容可發布,目的是保持粉絲黏性。因為現在處于禁漁期,拍段子用的海鮮只能去市場買。小李的朋友小詹幫助他忙前忙後。今天的海鮮加上小料等就近300元。

漁船是小李私人的,換了身漁民衣服,小李把鍋和海鮮先衝刷乾淨,然後準備醬油醋和料酒,以及青紅椒等小料。

一切擺放齊全後,小李和小詹要商量一下怎麼擺放海鮮以及主吃哪幾款「海鮮」,接下來迅速進入狀態,「3、2、1」,「我來教你吃大蝦,你來給我點雙擊,我差的是大蝦嗎?我差的是雙擊」。

吃了約三分之一海鮮,拍了六七個段子。至於剩下的海鮮,「一般就是給我爸媽送去」。

晚飯前,小李的母親帶著小李的女兒過來轉轉,小李和弟弟各有兩個女兒,全部由父母幫忙照看,「有一個女兒上了幼兒園,還有一個才兩歲,平時也沒時間照顧,有時候我們吃飯也要去我爸媽那」。

晚飯開餐時間接近8點半,但小李並不上桌,因為一會兒直播要現場烹飪現場吃,他擔心吃了晚飯影響「發揮」。

直播馬上開始了,小李的老婆幫他準備好蔥、姜、蒜、辣椒等小料,還有一個鍋,一瓶啤酒。今天要賣什麼,小李已經想好了。

《中國企業家》記者離開的時候已經晚上10點多,小李還在邊吃海鮮邊賣貨。直播間偶爾有人跟他砍價,他會有點不耐煩。他說夜裡一般2點睡覺,老婆比他睡的還晚。關於是否還願意這樣繼續做下去,小李回答:「願意,比光做漁民強多了。」

有一千個網紅,

就有四千個人在為他們服務

據海頭鎮海前村的周書記透露,2017年,僅海頭鎮的一個海前村,村民通過線上賣海鮮的營業額,保守估計有2.3億元。周書記還強調,在海頭做線上生意,假如有一千個網紅,就有四千個人在為他們服務,帶動了整個區域經濟。

愷騏食品加工廠就是在2017年應運而生。

當時短視頻平臺還不能直接添加購物車下單,但是這個加工廠的老闆仲崇慶嗅到了電商的商機。

從有想法到開始建廠,仲崇慶只用了7天時間,目前他的廠子主要加工海鮮熟食和海苔等成品,去年的銷售額大約是2000萬。在禁漁期間,愷騏食品加工廠主要銷售海苔,而海苔銷量的70%都是通過直播賣出去的,就在採訪前幾天,海頭的頭部網紅彩雲就在廠子裡進行了一場直播,半小時賣了近1000單,一單是22盒海苔。

從這裡出來,路上看到很多的泡沫加工廠和冷凍廠。在夏季,冰塊和泡沫箱的需求量非常大。

物流車隨處可見。早年在海頭,順豐只有很小的幾家門店,隨著短視頻的興起,順豐2017年在這裡的營業額約1.6億。後來京東物流也在海頭拓展版圖,佔據了半壁江山。

做海鮮批發的王虎現在更忙了,他原來在世界500強夏普工作過,目前是為網紅提供貨源的經銷商。「現在做我們這行的越來越多,利潤點越來越低,只能靠走量。」

王虎從全國各地進貨,什麼產品質量好、新奇有特點、價格有優勢,他就會關注,他還去過上海的進出口博覽會,海頭本地的貨大概只佔三分之一。

屏幕快照 2019-07-02 下午5.58.39

「從某種程度上說,我們經銷商引領了網紅賣什麼,我們是貨的源頭。」

王虎的店開在海頭電商產業園區內,這裡免費提供場地給網紅做直播。

當地政府會不定期提供培訓課程,希望更多人參與進來。海前村的周書記表示海頭將建設電商產業園2期,把冷鏈、運輸都規範化。

蘇魯海鮮市場,是海頭當地較大的海鮮批發市場,《中國企業家》記者詢問了一個海鮮批發商,他說:「現在是夏季,海鮮容易壞,到了冬季,網紅拿貨能佔到我們總銷量的70%。」

在海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東北人上快手是吹牛,我們海頭人上快手就是賣貨。即便是離海頭8公裡左右的贛榆縣,也沒有幾個直播賣海鮮的,更別說其他沿海小鎮。

王二說,我們這裡家家戶戶都賣海鮮。周書記說,很難統計(多少人在做直播和短視頻),門檻太低,誰都可以做。不管怎樣,海頭人憑藉靠海的優勢,借著直播和短視頻電商的風口,模仿成功的模式,一些人堅持下來,年收入百萬、甚至千萬,也有人中途退場,黯然離開。等到9月份,禁漁期解除,那裡又將是一場關於財富、關於海鮮的狂歡。

相關焦點

  • 在風口浪尖上起飛 90後漁民成海鮮直播帶貨王
    江蘇連雲港90後小夥匡立想本是個地道的漁民,現在他成為了一名帶貨王。他是一個有著11年出海經歷的「老漁民」,曾經早出晚歸一年收入不過幾萬元,但從2017年開始,他將自己出海打魚及烹飪海鮮的日常生活分享到視頻平臺。如今已有粉絲260多萬,捕撈的海鮮也銷往全國各地,年收入竟翻了上百倍。
  • 傳統漁民變身電商主播,這個小鎮一年賣出3億元海鮮!
    快手用戶「彩雲海鮮」來自連雲港海頭鎮,家裡祖祖輩輩都是漁民。過去在漁船上打工,辛苦又危險,在海上經歷風浪,在大雨中起網。後來他買了漁船,做自己的老闆。過去漁民售賣海鮮只能通過把海鮮產品賣給魚貨販子,漁民得到的利潤很少,銷量也不高。
  • 直播海鮮帶貨賺翻了 連雲港一小漁村變身網紅村
    緊挨著海頭港的海臍村是個專業漁村,當地漁民一直以來都是按部就班地打魚「賣魚」,直到有一天網絡直播的出現。而且不到3年時間,整個村莊的命運便被完全改寫。很難想像,這個常住人口4100人的村莊裡,竟然誕生了兩三百位火辣的帶貨主播。如魚得水的「漁二代」們,很多人一個月的收入可以抵過去一年。因為直播,一個傳統的小漁村被改變了命運,「直播村」的名號一度登上熱搜。
  • 「漁二代」直播海鮮帶貨賺翻了,連雲港一小漁村變身網紅村
    全村七成是漁民過去「貨王」年收入不過八九萬元擁有1800米岸線的海臍村,七成以上的人在從事漁業生產。李傳進世代生活在這裡,54歲的他,迄今已經出海20多年。早年,李傳進靠給船老闆打工支撐起一個家的生活。除了辛苦,危險總是如影隨形。
  • 連雲港贛榆海鮮小鎮用上移動5G致富「新農具」
    連雲港市贛榆區海頭鎮海臍村一位出海11年的普通漁民李加亮感慨道。2017年開始,李加亮把自己出海打漁以及烹飪海鮮的生活分享到視頻平臺,如今他擁有101.1萬粉絲,捕撈的海鮮也銷往全國各地,直播帶貨年收入比以前翻了五、六倍。海頭鎮,擁有捕撈船隻1000餘艘,佔全省的五分之一。
  • 【贛榆海頭】直播海鮮帶貨賺翻了,連雲港一小漁村變身網紅村!
    2018年,直播平臺快手播放量top10鄉鎮中,連雲港市贛榆區海頭鎮,點擊量達165億次,排名全國第一。連雲港市贛榆區海頭鎮海臍村當地漁民一直以來都是按部就班地打魚「賣魚」,直到有一天網絡直播的出現。海臍村碼頭上,隨處可見拍短視頻的主播過去「貨王」年收入不過八九萬元如今,漁二代「一個月收入抵過去一年」直播改變命運漁二代「一個月收入抵過去一年」擁有1800米岸線的海臍村,七成以上的人在從事漁業生產。
  • 百億圍觀下的直播小鎮與海鮮大餐:競爭暗流湧動下,前路在何方?
    誰能想到,海頭這個海邊小鎮僅憑當地漁民手機直播吃海鮮,一年就有165億次播放量,還催生出網上年交易額達13億元的海鮮電商產業。但惡性競爭、形式單一、缺乏合同意識等,也讓這些美食博主對未來感到迷茫。 「蔥姜蒜爆香!家裡有條件加點兒老乾媽!」
  • 廣東惠州「海產小鎮」,漁民擺攤賣海鮮,連深圳食客都慕名來尋味
    眾所周知,廣東人對美食特別講究,這裡的沿海地區,出產各種各樣的海鮮,更是讓廣東人的餐桌變得豐富多彩。而在深圳以東的沿海地區,有一個無名小鎮,卻被稱為廣東最佳海鮮出產地之一。這裡就是位於廣東省東南沿海、惠州市惠東縣的稔山鎮。
  • 當漁網接上網際網路:濱海小鎮3000主播賣海鮮,一年帶貨50億!
    (6月10日攝)「菲菲姐」劉菲菲在家中直播。(2020年6月9日攝)「三子」張延喜在家中直播。(2020年6月5日攝)快遞工作人員在裝運貨物。(6月5日攝)漁民在補織漁網。2013年,「三子」買了部手機,開始連載漁民航海日記,積累了第一批粉絲。2015年,他又開始用快手拍攝海上的見聞。「沒想到很多粉絲不是衝著我的文章來的,而是來問我海鮮怎麼賣,我從那時就接觸電商了。」「三子」說,「直播帶貨賣海鮮,我是海頭的第一個,後來海前村、海頭鎮乃至贛榆區,都做起來了。別人每天發10個、20個快遞的時候,我已經每天發四五十個快遞了。」
  • 膠州53歲漁民出海直播成網紅 日售海鮮四五萬
    膠州老漁民馬希慶從16歲開始出海、跑海,大半輩子都在漁船和碼頭上度過,歲月蹉跎中老馬沒想到,在53歲的年紀,人生還能發生巨變。從去年開始,老馬在女兒的鼓動下開始出海做直播,沒成想一下子成了「網紅」,他的捕魚技巧、原汁原味的海鮮做法讓網友大飽眼福。
  • 騰訊全民系列又一力作微信小遊戲《全民小鎮》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款時下非常火熱的微信小遊戲《全民小鎮》,它屬於騰訊旗下的全民系列作品,由光子工作室模仿芬蘭的《卡通農場》而開發的模擬經營城市社交類手遊。 《全民小鎮》擁有成百上千的城市建築、自成體系的生產循環以及豐富的社交玩法等等,這些都構成了豐富多彩的小鎮生活!下面就由小編向大家具體介紹下《全民小鎮》的玩法。
  • 玩短視頻直播賣海鮮一夜賣200萬,新時代淘金賣水的創業商機
    而在連雲港海頭鎮和浙江義烏都有著貨源優勢的地方,不少抓住短視頻和直播風口的人,能做到日入六位數。三年前,匡立想只是連雲港海頭鎮一個普通的漁民,靠海吃海,生活拮据。現在他的「XX海鮮」在短視頻平臺上有近兩百萬的粉絲。
  • 一年賣出3億海鮮:直播小鎮與它背後的「賣水人」
    晚上8點半,「彩雲海鮮」準時出現在直播間,他先是熱情的招呼了一下老鐵,隨後便向直播間的觀眾展示了他今晚的夜宵:一盤油燜蝦,一盤小黃魚,外加一瓶啤酒。在海頭鎮,這是漁民在船上烹飪海鮮的慣用手法,無論是八爪魚、海螺還是大蝦,統統都只要這三種調料,味道如何則全靠食材本身的鮮味。直播間很快湧入了2000人,主播也開始了今晚的重頭戲,他像電視導購一樣介紹道,「今晚看直播的老鐵有福了啊,直播間原價138元4斤的海水大蝦今晚秒殺價118元!想吃的老鐵抓緊了!」
  • 舟山海鮮市場復甦 90分鐘直播帶來百萬銷售額
    舟山海鮮市場復甦 90分鐘直播帶來百萬銷售額來源:聯商網2020-03-23 20:40聯商網消息:今年,往日熱鬧的舟山海鮮銷售遇到了問題。魚、蝦、貝、藻、蟹等海鮮在3月份的時候本是銷售旺季,但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原有的銷售渠道在物流上遇到困難,很多漁民辛辛苦苦出海捕獲的海鮮找不到銷路,擠壓在自己手裡,打開新的銷路成了當務之急。3月22日清晨,舟山碼頭天色陰沉,捕了二十多年魚的船老大張聰炳望了一眼海平線處的陰雲催促道:「快出海吧,看這天色,怕是要下雨。」
  • 奮鬥記|直播帶貨年銷售額50億元,一座海鮮小鎮的升級之路
    6月17日,江蘇連雲港的網紅工作室裡,一位主播在直播海鮮帶貨。萬物可直播,人人能帶貨。在薇婭、李佳琦等網紅主播順利「出圈」後,許多知名企業家紛紛跟進直播帶貨,加之疫情影響下的線下購買通道受阻,直播帶貨儼然成為了今年最熱鬧時髦的風口。江蘇省連雲港海頭鎮早在4年前就趕了這個時髦。近年來,在連雲港海頭鎮的村頭碼頭船頭,時常可以見到用手機拍攝短視頻進行海鮮直播的漁民。
  • 90後農村小夥直播趕海賣海鮮,粉絲150萬,買車買房收穫愛情
    三年前,呂志鵬還是日照海鮮市場一位普通小販,傳統的海鮮生意不溫不火,日子平平淡淡。一次偶然的機會,呂志鵬接觸到短視頻平臺,開始直播身邊漁民的生活畫面,沒想到吸引眾多網友關注,聚粉157萬多,並且通過直播帶貨的形式,賣出大量的海鮮產品,收益超乎想像。通過他的示範效應,不少村民也開始嘗試利用社交電商賣海鮮,形成規模效應。
  • 追蹤海鮮交易:從碼頭到市場銷售價格漲兩倍
    昨天,記者分頭趕到即墨和黃島等地的各大碼頭,對剛剛上岸的海鮮價格進行調查發現,一斤蝦虎從上岸到市場,中間至少經歷三道關,最後到了市民餐桌上,價格至少漲了一倍多,有的甚至漲兩倍。小漁船一靠岸,許多早已經等候在這裡的海鮮二道販趕緊衝上前,幫著漁民將船艙裡的海貨抬上岸,二道販現場付錢後,直接開車將貨運走。    「剛上岸的蝦虎今年平均8元一斤,立蝦10元一斤……」即墨七溝二村漁民於立平對記者說,可能是剛開海的緣故,上岸的小海鮮量較大,價格相對低一些。
  • 探訪煙臺海鮮市場|一漁民出海7小時,捕撈200多斤爬蝦
    今年5月1日起進入伏季休漁期,4月25日,記者來到煙臺紅利海鮮市場、煙臺東口碼頭探訪漁市情況,漁民反映受休漁期延長和近期大風影響,爬蝦捕撈量大,一漁民說當日出海7小時,就捕撈了200多斤爬蝦。  25日上午9時,煙臺紅利海鮮市場已是人頭攢動,攤位前擠滿了前來購買海鮮的市民,「這幾天海鮮價格變化不大,往年休漁期前價格會漲。」
  • 直播平臺「刷粉」成本暴漲10倍
    這也意味著,大部分的直播平臺均不具備上述資質。行業門檻高企:視頻牌照炒到2000多萬元據記者了解,在眾多知名的直播平臺中,已經拿到「視聽證」的公司僅有YY、映客等少數直播網站及騰訊、愛奇藝這樣的成熟視頻網站,而截至目前,鬥魚、熊貓直播、花椒直播、全民直播、陌陌等直播平臺尚未在網站底部公示視聽許可證。
  • 連雲港直播賣海鮮的網紅們復工啦!小鎮日發貨量超十萬件
    記者今天探訪連雲港市贛榆區海頭鎮時看到,深受大家喜愛的直播賣海鮮的網紅們已經復工啦!海頭鎮有快手播放第一鎮、中國淘寶鎮之稱,數據顯示,去年該鎮電商產業電商戶超3000戶,電商交易額達到50億元。但受疫情影響,全鎮電商產業一度處於全面停工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