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春節,潘長江忙活了起來,可不是為了春晚,而是為他的新劇《男媒婆》。
今晚,由潘長江導演並主演的電視劇《男媒婆》將在北京衛視播出,用潘長江自己的話說,「這可是我『潘氏喜劇』的正式回歸之作。」
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潘長江坦言,雖然自己是小品演員出身,但現如今留給小品演員的舞臺越來越少,而他更喜歡電視劇、電影的舞臺。
春晚小品創意 「加料」成新劇
《法制晚報》(以下簡稱FW):之前你的作品大多是農村題材,這次為什麼選擇《男媒婆》這樣一部都市題材的作品?
潘長江:不能總在農村裡晃啊,是不是適當也得進城了。之前的一部《能人馮天貴》就是在城鎮與農村相間的地方拍的,其實那個劇是為我進城做鋪墊呢。這次拍《男媒婆》,可以說是真真正正、地地道道地進城了。我覺得人都在變化,你們也得讓我變化變化,你說對吧。
FW:《男媒婆》和你以前的喜劇最大不同是什麼?
潘長江:我覺得《男媒婆》是潘長江近些年來真正的喜劇回歸,當年那部《別拿豆包不當乾糧》還可以,但其他的幾部,比如《清凌凌的水藍瑩瑩的天》都是一些比較正面的角色,不太適合我去充分發揮自己的喜劇特長。
FW: 雖然這些年螢屏盛行婚戀題材,但「婚介」題材甚為鮮見。你怎麼想到選擇這樣一個視角的?
潘長江:因為這兩年相親節目在各大衛視很有收視率和關注度,所以前兩年我在策劃春晚小品的時候就有了一個創意,就是講一個男媒婆的故事。後來一點一點把它放大,就成了現在的《男媒婆》。
從我內心來講,也想通過這麼個節目,呼籲所有年輕的人、年老的人,只要你們想追求自己的幸福,就不要考慮這考慮那,只要自己幸福快樂就可以了。
小品舞臺越來越少 活得很艱難
FW:能不能說《男媒婆》就來自於一個春晚被斃的小品?
潘長江:《男媒婆》不是春晚被斃的小品,是剛開始創作的時候有這麼一個想法,想做一個這樣的小品往上報。但是因為時間的關係,就沒把這個小品成型,根本就沒落在文字上,怎麼可能被斃呢。
FW:2013年春晚你和蔡明的小品效果很不錯,今年馮導導演春晚算是創新,機會也難得,你就沒想跟他合作一把嗎?
潘長江:今年是特殊情況。《男媒婆》6月份開機,7月底8月初殺青。9月18號,我擔任總導演的電影《毛驢縣令》開機。因此我根本就沒有時間準備春晚作品。至於說馮小剛,我當然想跟馮導合作了,但是沒有好的作品,你幹嗎呢?今年也確實太累了,大家看潘長江的《男媒婆》跟看潘長江上春晚不是一樣嗎?
FW:電視劇與小品相比,你更喜歡哪個?
潘長江:我都很喜歡。你要問我目前喜歡什麼,我真的喜歡電視劇和電影。因為小品的舞臺越來越少了,你展示的機會幾乎沒有了。當然了,小品是我起家的、吃飯的一個東西,是小品讓觀眾認識了我,認識了有一個小個子中國男人叫潘長江,我很感謝小品。
FW:你覺得小品的現狀是什麼樣子?
潘長江:你看過去,基本所有的衛視每到周六日都有綜藝晚會,基本每個晚會都有一兩個小品,沒有小品它就不叫晚會。
你看現在還有嗎?除了春節晚會,哪兒還有小品展示的舞臺?我覺得沒有了。所以說現在小品演員很不容易,他們活得很艱難,這裡也包括我。文/記者 趙振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