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拼多多推出農產品「原產地直發」,將不斷完善原產地直發的農產品上行模式,助力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助推鄉村振興。此前,在拼多多的銷售帶動下,雲南石林縣的人參果由「小水果」發展成了大產業。(穆功 攝)拼多多「百億補貼」「限時秒殺」兩大核心資源將同步加入。「百億補貼」現已大幅覆蓋「米袋子」「菜籃子」等民生用品,「限時秒殺」也將每天推出時令水果及生鮮的優惠,讓消費者以全網最低價享受來自各大農產區的美味。
據悉,拼多多「原產地直發」是平臺踐行「重投農業」的其中一步。此前,拼多多CEO陳磊在2020年Q3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平臺對農產品全價值鏈和基礎設施的合作以及投資機會保持高度關注,將幫助農民賺得更多、消費者節省更多,推動農業價值鏈變得更加高效,最終實現「普惠」的目標。
原產地直發,持續推進農產品上行
曾幾何時,「蒜你狠」「姜你軍」「豆你玩」頻繁出沒,農產品價格經歷暴漲暴跌;今年以來,疫情又導致部分地區農產品遭遇「賣難」,無論行情好壞,處於價值鏈末端的農民利益總是受損,消費者也無法享受實惠。究其原因,就在於傳統農產品的供應鏈條太過冗長,中間環節拿走了大部分收益。
▲拼多多通過原產地直發的農貨上行模式,極大地縮短了流通供應鏈條,推動農產品從田間地頭「最初一公裡」直連餐廳廚房「最後一公裡」,大幅降低了產品銷售成本。(穆功 攝)拼多多「原產地直發」將致力於破解農產品流通過程中的層層加價問題。「在傳統流通鏈體中,農產品要經過小商販、產地批發市場、菜市場、超市等多個環節,每個環節都在抬高產品的銷售成本。」拼多多新農業農村研究院副院長狄拉克表示,「我們將紮實推進『原產地直發』的銷售模式,打造農產品超短供應鏈,有效促進農民增收。」
為此,拼多多將廣泛深入全國各大農產區,在區域聯合、直播推廣、原產地建設、公用品牌打造等領域展開合作,在重塑農產品供應鏈的同時,發掘更多原產地的優質產品,助力部分地區的小水果發展成大產業。
而在銷售方面,拼多多將加大農產品補貼力度,通過「百億補貼」「限時秒殺」兩大核心資源為時令水果及生鮮提供源源不斷的需求。在之前的「冬令生鮮萬人團」中,直接採自原產地的贛南臍橙均價每斤不到3元,琯溪蜜柚更是低至1.6元/斤,均為全網最低價,萬人團單日銷量超過66000件。
▲拼多多「百億補貼」「限時秒殺」將為時令水果及生鮮提供巨額補貼優惠。在之前的「冬令生鮮萬人團」中,10000件贛南臍橙被拼光,萬人團農產品日銷量超過66000件。「農產品供應鏈的縮短,還有利於提升農民在價值鏈中的地位。」狄拉克說,「我們將發動平臺商家和新農人加大在農產品生產、收儲的投入,並與各方探索產品包裝、冷鏈物流等新合作,加強原產地建設。」
資料顯示,2019年,拼多多農產品及農副產品交易額高達1364億元,直連農業生產者超過1200萬人,是國內最大的農產品上行平臺。拼多多方面預計,2020年平臺農(副)產品的交易額將突破2500億元。
數據與人才雙管齊下,助力鄉村振興
在農產品銷售的過程中,拼多多已建立起一套完備的「農貨智能處理系統」。「系統歸納了全國各大農產區的數據信息,包括地理位置、特色品類、成熟周期等,能夠幫助這些地區的農產品精準匹配給有相應需求的消費者。」狄拉克介紹。
此次推出「原產地直發」,拼多多將進一步擴大「農貨智能處理系統」覆蓋範圍,強化數據應用。
「除了繼續投入精力優化算法和AI系統之外,更為重要的是對人才的培養。」狄拉克說,「『農貨智能處理系統』中的大量信息不是靠遠程推算或經驗總結,而是平臺通過『新農人返鄉體系』和『多多大學』帶動的新農人、新農商打通了農產區『入網』工作。」
▲今年以來,「多多大學」已先後奔赴雲南、貴州、河南、青海等地,開展了近20場電商專題講座和培訓。(穆功 攝)拼多多將與地方加強人才合作,以線上課堂及實地講學等形式,講解電商運營、產品推廣等方面的知識和技巧,培育一批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農產品商家,讓他們能夠把家鄉的好貨搬到網上,豐富「農貨智能處理系統」的數據來源和維度,把增加的收益攥在手裡,推動農產品更好的銷售。
狄拉克表示,「原產地直發」也將同時納入拼多多新農人培育體系,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期間,平臺開啟了新一輪10萬新農人培育計劃。」狄拉克說,「自9月以來,我們已先後奔赴雲南、貴州、河南、青海等地區,開展了近50場電商專題講座和培訓,覆蓋農業生產與經營者超過5000人。」
據了解,拼多多後繼還將邀請農業專家、產業專家圍繞原產地建設、農產品上行節點改善等制定解決方案,主導農產品分級、加工和包裝等一系列工作,提升產品附加值,形成規模化的產業。
「鄉村振興關鍵在於人才振興。我們將持續向各大農產區傾斜資源和技術,在原產地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通過不斷完善的基礎設施和逐漸壯大的農業產業,讓鄉村人才既能回得來,也能留得住。」狄拉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