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90後都曾吃過的童年零食,滿滿的都是回憶!你還記得多少?
小時候雖然條件不好,但是很多食品都是沒有任何添加劑的。記得小時候經常在路邊可以看到一些老師傅推著三輪車在街邊賣一些小吃,這些小吃既好吃而且便宜,是很多80、90後兒時的記憶。
江米條。用麵粉和雞蛋混著揉成小團,沒下鍋前都是白嫩的小瘦子,一到油鍋,個個都成了金黃的小胖子,出鍋後再裹上糖霜、芝麻,就著清茶吃,入口鬆脆,很是香甜可口。
麥芽糖,在乾淨的布袋子裡裝著的或者在竹筐裡襯著布放著,有人要就敲碎一部分,稱好重量裝在塑膠袋子裡拎走。天氣稍微熱,麥芽糖就會融化,吃到嘴裡綿綿軟軟的,小時候爸媽不讓吃糖,有時候必須考試的名次是前幾名才給買,買到後都是數著數量,今天吃幾顆,明天吃幾顆,不捨得一次吃完。
傳統爆米花,現在的爆米花都是用機器做出來的,還可以添加不同的香精,有加糖精的普通爆米花,有添加奶油的奶油爆米花,還有添加咖啡粉的咖啡味爆米花等等,而在80後和90後的童年中,爆米花遠沒有現在如此多口味,只有一種普普通通的傳統爆米花,還是用一種比較黑的鐵罐子,一直搖啊搖,直到「砰」的一聲,爆米花就做好了。雖然現在偶爾還會看到這樣做的爆米花,但是因為它的味道不如現在的爆米花,所以基本沒有人買了。
農村的節日才是節日最初的味道家家戶戶都有一個石磨和石臼,逢年過節便會用石臼做一些美食,將蒸好的糯米倒在石臼上,大人們掄著石錘,將香噴噴的米飯錘打成,Q彈綿軟的餈粑,再將黃豆磨成粉裹著錘好的糯米餈,這種香甜綿軟的小食帶著節日的味道。現在這個手工捶打的小食越來越少,街邊有很多用機器捶打的糯米餈,你可曾吃出從前的味道。
吹糖人,小時候上街趕集,看到「吹糖人」就走不動了。這種吹糖人的手藝不知道失傳沒有,和現在我們看到的捏糖人完全不一樣。把熬製好的糖稀在手裡搓,搓一會之後用尖東西扎個小孔,然後用嘴吹。各種神奇的小動物隨著手指的掌控和吹的力度,活靈活現的就成型了。一毛錢一個,總是捨不得吃,一直等拿著玩夠了,才慢慢吃掉,非常的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