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章魚、魷魚、烏賊,其實在往期的文章中我們也都分別做過科普。在2017年3月24日的時候,我們還專門做了一期區分三者不同之處的文章(詳見:不要就知道吃,你知道章魚、烏賊、魷魚三者間的區別嗎?),那篇文章也是二某人歷屆最火的文章之一。而今天我們再來繼續科普一種名為——北太平洋巨型章魚的動物。
按照生物學上的分類北太平洋巨型章魚隸屬於八腕目、蛸科、章魚屬以下。關於蛸科可能不少鄉親們會有陌生的感覺,事實上它們可是頭足綱中體型最大的一個科,並且幾乎遍布全世界的海域,在不算亞種的情況下就有多達一百四十多種。不過呢蛸科動物普遍不能生活在深水區,多數生活在淺海的海底,過著營底棲生活。
北太平洋巨型章魚作為蛸科動物中體型比較大的一種,同樣也具備著蛸科動物的習性。它們一般生活在水深六十多米左右的海域。但是因為體型比較大的原因,所以北太平洋巨型章魚比普通的蛸科動物適應水壓變化的能力更強。故而這種巨大的軟體動物也可以到更深或者是更淺的水域生活。不過考慮到獲取食物資源的難易程度,北太平洋巨型章魚就更傾向於生活在大陸架淺海區了(大陸架範圍內海水深度一般不超出200米,海床的坡度很小,一般不超過1/10度)。
目前世界上發現過的最大的北太平洋巨型章魚,其體重達到了一百四十多斤,如果做成鐵板章魚的話足夠一百個人吃了(不能有大胃王)。當然體重能夠長到一百斤以上的北太平洋巨型章魚也並不多見,甚至海洋捕撈業如此發達的年代幾乎算得上是鳳毛麟角了。
一般來說成體的北太平洋巨型章魚體重也就三十多斤的樣子,遠低於其外表展露出來的體重預期。要知道這貨的臂展可是能夠輕鬆超過四米的,再配上一個又大又圓的腦袋,實在很難想像它們的體重只有一條中型犬那麼重。不過呢體重輕自然有體重輕的好處,作為一種本身遊泳速度就不怎麼快的動物,較輕的體重可以賦予它們更好的機動性。
在食性方面,北太平洋巨型章魚基本上是啥也不挑的。淺海區域常見的魚類、蝦蟹甚至是一些並不太好處理的貝殼類生物都是它們的捕食對象。憑藉著觸手上密布的吸盤,當北太平洋巨型章魚打伏擊的時候,很少有獵物能夠逃脫它們的手掌心。一些個體比較大的北太平洋巨型章魚甚至能夠捕殺中小型的鯊魚,可以說在軟體動物中是很優秀的水平了。
結語:
從適應環境的角度上來說,北太平洋巨型章魚算得上是非常優越的。它們體內擁有可以改變體色的色素細胞,可以在珊瑚叢、海底巖石以及各類植物中做出完美的偽裝。這一方面能夠提高伏擊的成功率,另一方面也能躲避天敵的追擊。而且更恐怖的是這貨的繁殖能力強到變態,性成熟的北太平洋巨型章魚一次性可以產卵十萬顆,這也是為什麼至今它們依然保持著穩定繁衍的原因。
生命的第一需求是生存,每一個物種都有保障自己生存的權利,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從自己做起,尊重生命就是尊重人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