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如約而至,秋季感冒患者逐漸增多,在買藥時時常被問到是風熱感冒,還是風寒感冒,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何為風寒感冒,何為風熱感冒?
風寒感冒
風寒感冒是感受觸冒風寒邪氣引起的常見外感疾病,臨床表現以鼻塞、流涕、噴嚏、咳嗽、頭痛、惡寒、發熱、全身不適等為特徵。病情輕者稱為「傷風」、「冒風」、「冒寒」;病情重者稱為「重傷風」。風寒感冒多發於冬、春兩季交替時,氣候突變,冷熱失常,風寒之邪氣侵襲人體而致病。
風寒感冒飲食
1、薑絲蘿蔔湯
生薑25克,蘿蔔50克。生薑切絲,蘿蔔切片,兩者共放鍋中加水適量,煎煮10~15分鐘,再加入紅糖適置,稍煮1~2分鐘即可。每日1次,熱服,祛風散寒解表。
2、蔥豉湯
蔥白2根,豆豉10克。用水500毫升,入豆豉煮沸2~3分鐘,之後加入蔥白、調料出鍋。趁熱服用,服後蓋被取汗,解表散寒。
3、香菜蔥白湯
香菜15克,蔥白15根,生薑9克。將香菜、蔥白、生薑分別洗淨,切碎共放鍋中加清水適量煎煮10~15分鐘,去渣取汁飲服即可。每日2次,連服2~3日,發表散寒。
4、薑糖飲
生薑10克,紅糖15克。生薑切絲,以沸水衝泡,加蓋約5分鐘,再調入紅糖。每日1次,熱服後蓋被睡臥取汗,疏散風寒,和胃健中。
5、蒼耳雞蛋
雞蛋1個,蒼耳子6克。將蒼耳子去刺炒黃,研成細末,加入雞蛋中打成蛋漿,炒熟。每日1次,趁熱食用,連服三日,散風止痛。
風熱感冒
風熱感冒是風熱之邪犯表、肺氣失和所致。症狀表現為發熱重、微惡風、頭脹痛、有汗、咽喉紅腫疼痛、咳嗽、痰黏或黃、鼻塞黃涕、口渴喜飲、舌尖邊紅、苔薄白微黃。風熱感冒多見於春季,外感風熱所致。中醫認為,風熱感冒是感受風熱之邪所致的表證。
風熱感冒飲食
1、薄荷粥
薄荷煎取藥汁候涼,取粳米加水煮粥,待粥將成時,加入薄荷汁及適量冰糖。稍溫即服,得汗最佳。薄荷為疏散風熱之要藥,加粳米、冰糖制粥,能促使出汗,又有護胃作用。此湯飲對新感風熱者最適宜。
2、桑菊薄荷飲
桑葉、菊花、薄荷、苦竹葉、蜂蜜少許,加適量水,煮沸,代茶頻服。桑葉清肺熱;菊花疏散風熱,明目平肝;薄荷為疏散風熱之要藥,能迅速解除發熱頭痛等症狀。有高血壓或頭痛、目糊之患者也較為適宜。
3、貝母沙參蒸雪梨
將雪梨1個去皮去核,把貝母、沙參、薄荷及冰糖適量填入,合起放在碗內加水蒸熟,早晚分食,連吃數日。此湯潤燥止咳,化痰宣肺,尤其適用於老年人、兒童感冒後熱病傷陰引起咽乾咳嗽、肺熱痰黃,或津傷口渴、大便燥結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