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為了讓民眾放心吃中餐 這些官員都拼了!

2021-01-11 中國僑網

  中國僑網2月14日電 題:疫情之下,為了讓民眾放心吃中餐 這些官員都拼了!

  自從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許多國家的華人區商家和中餐館經營者受到了不小的影響,部分商家被迫停業,華人區商家和中餐館生意一夜之間跌入「寒冬」。

  各國華人區和中餐業蕭條

  義大利普拉託華人區往常熱鬧的街道上,現在空無一人。許多店鋪的鐵簾門都關著,餐廳裡沒有客人,一些酒店門口也寫著關門到2月底。商家們認為不值得為幾乎為零的營業額,而承受高額的開支。

  不光老闆壓力山大,廚房師傅也不好過。有的請了假,有的則輪流上班,縮短工時,儘量保證不丟工作。

資料圖:唐人街。(圖文無關)

  餐廳的工作人員也很無奈,他們說,餐廳員工們現在都無事可做,只有一些旅行社還在工作,解決那些因疫情無法回義大利的華僑華人行程問題。

  法國巴黎中餐館情況也不樂觀,老闆們表示,不同區的客戶的流失量都在50%以上,而遊客區的中餐館,消費者的減少量高達70%。

  這樣的境況在英國也出現,華裔言傑森的母親,在郡羅奇代爾市經營一家中餐館。他說,餐廳的營業狀況與往年同期相比明顯衰退,特別是自從出現確診病例之後,餐廳客流量驟減,營業受到很大影響。

  在倫敦已經十幾年的煎餅鋪師傅說,還從來沒有遇到過像今年這樣的狀況。中國城人流量減少自然會影響到店鋪的客流量和營業額,大店大虧,小店小虧……

  同樣在中國城裡的奶茶店也是這樣,往常排長隊不是什麼稀罕事,可近期門可羅雀,顧客寥寥可數。奶茶店的店員說,大多數正在製作的奶茶都是外賣訂單,許多學生雖然足不出戶但還是可以通過外賣做到「奶茶續命」。

遊客寥寥可數的倫敦唐人街。(《歐洲時報》/賈茹 攝)

  西班牙馬德裡烏塞拉也有多家中餐廳暫停營業,業者表示,顧客因為肺炎疫情不敢來吃飯,另外不少中餐業者剛從中國返回西班牙,自覺在家中隔離,餐館不得不選擇停業。一些華人多的大城市巴塞隆納、瓦倫西亞等地,有許多中餐館和華人開的酒吧無端被辱罵,受到當地人的抵制。

  美國南加州的華人餐飲業生意也明顯變蕭條。以前春節期間,是一年中生意最紅火的時候,到了飯點,餐館人頭攢動,停車場更是一位難求。

  現在素來愛吃美食的華人們,因為害怕疫情傳播而閉門不出,導致華人餐飲業的營業額下降到商家不能承受的地步,許多餐廳和店面都被迫關門休假。

  餐館老闆一句話道出心酸:「生意慘到就快關門,『老字號』餐館勉強苦撐,新品牌延期開業,再這樣下去南加州餐飲業可能真要『死傷一片』。」

資料圖:中國餐館。(圖文無關)

  同樣紐約也是如此,儘管現在還沒有確診病例,但華埠的人流量還是比往年春節期間減少了三至四成,中餐館、華人聚居地的小商家們生意一落千丈。

  生意變差的還有澳大利亞墨爾本郊區的Box Hill,這裡華人民眾很多,Grain Asian Café餐廳通常有穩定的顧客光顧,沒想到疫情發生後,很多顧客因為害怕有可能被傳染都不去該店。

  各國花式力挺華人區商家和中餐館

  面對華人區和中餐館這樣的處境,各國許多官員和媒體紛紛出來支持華埠,並安撫民眾放心消費。

  澳大利亞維州首席衛生官薩頓(Brett Sutton)就堅稱,當面對一種新病毒時,民眾會從各種渠道獲取相關信息,但社交媒體裡面存在很多錯誤信息。民眾應該像往常一樣生活,包括在華人區就餐和購物,沒有理由擔心進入華人區。

  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首席衛生官以及聯邦自由黨和工黨議員說,澳大利亞人應該支持華人,不應該害怕去華人區就餐和購物。

  美國洛杉磯縣公共衛生局局長萊爾(Barbara Ferrer)也表示,由於許多不正確信息流傳,導致這些華人商號遭到重創。其實大家出門是安全的,尤其是繼續光顧華人商號和餐館是安全的。

萊爾、杜瓦度和Robert Sowell向洛杉磯縣政委員作報告。(美國《世界日報》/李雪攝)

  美國波士頓市健康檢查服務處助理負責人曼寧(Daniel Manning)也和檢查服務處的官員們帶著家人去華埠吃飯,並通過社交媒體鼓勵居民支持華埠的餐館和商家。

  加拿大聯邦小企業、出口促進及國際貿易部華裔部長伍鳳儀,也到華人林雯的武漢麵館點了一份熱乾麵外賣,以表示支持。

加拿大聯邦小企業、出口促進及國際貿易部部長伍鳳儀專門來到武漢麵館消費,以示支持。(中新視頻截圖)

  法國主流媒體《費加羅報》、法國《世界報》等紛紛發文闢謠,「蝙蝠湯不是武漢菜」 、「接觸在法中國人並不會被傳染」,讓民眾不要被混淆視聽,放心去購買。

  歐洲首席廚師協會和義大利北部華僑華人餐飲業協會還發起的「去中餐廳就餐」活動,米其林餐廳廚師及多家媒體記者出席。《餐桌上的義大利》雜誌總編魯比尼說,中餐同意餐一樣深受大家喜愛,疫情不能損害兩國人民堅固的友誼,也不應累及中餐。

  西班牙11位記者也前往薩拉戈薩市中餐廳聚餐,告訴西班牙全國民眾,中餐可以吃!

  紐約市小商業服務局局長畢夏樸(Gregg Bishop)、國會眾議員維樂貴絲(Nydia Velázquez)一起去華埠用餐,用行動為受疫情影響的華人小區加油打氣,告訴民眾切勿過度恐慌,生活應照常。

陳作舟(左起)、畢夏樸、維樂貴絲在華埠餐廳用餐,為華社加油打氣。(美國《世界日報》/鄭怡嫣攝)

  義大利民主黨人士們也去中餐館用餐,他們希望更多人能放下多餘的顧慮,回歸到平靜有序的生活,給廣大華人群體帶來一絲慰藉。

  在所有人的努力下,相信新冠肺炎疫情很快會過去,各國華人區和中餐館的「春天」也即將到來,讓我們共同期待。

  (來源:中國僑網官方微信,作者:王嘉怡,資料:美國《世界日報》、義大利華人街,澳洲網,歐洲時報,中國新聞網,中國僑網,華輿,中國駐米蘭總領事館微信公眾號,ID:qiaowangzhongguo)

相關焦點

  • 西班牙國王和各政府部門力挺中國、聲援華人,官員及記者組團為中餐...
    Moncloa首相府在推文說所有針對中國及其公民的誤解、傷害和具有攻擊性的文字都是種族歧視的表現,疾病不分國籍和種族。西班牙教育部在其推文中表示,不僅是針對此次疫情的傷害性言論,包括對所有疾病的攻擊,不僅非常危險,並且是種族歧視的表現,而針對這些最好的疫苗就是教育。
  • 疫情之下,三文魚還能放心吃嗎?
    有必要一直盯著三文魚吃嗎?哎呀,你們這些人,哪懂我對三文魚的愛?那滑潤的口感,Q彈的肉質,入口肥厚的充實感……真是千金不換。可惜最近,我最愛的「三文魚」攤上事兒了!這幾天,北京多地爆出確診病例。自新發地市場發生聚集性疫情以來,京城已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病例106例。不久之前,該市場從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中檢測出新冠病毒。這件事兒馬上激起了民眾們對三文魚的廣泛擔憂。一夜之間,北京各大超市的三文魚相繼撤櫃。
  • 通訊:疫情之下美國民眾的感恩節之殤
    新華社華盛頓11月25日電 通訊:疫情之下美國民眾的感恩節之殤新華社記者 譚晶晶「用一個詞形容醫院現在的狀況,那就是『令人心碎』。在以往感恩節假期,美國人通常會從外地趕回家與親人團聚,吃火雞大餐,外出旅遊,在「黑色星期五」購物狂歡等。但今年,一切因疫情而改變。近期美國疫情指標不斷刷新紀錄,累計新冠病例從1100萬例增至1200萬例僅歷時6天。截至美國東部時間25日,美國累計新冠病例已超過1276萬例,累計死亡超過26.2萬例。這意味著在這個感恩節有成千上萬的美國家庭承受著失去至親之痛。
  • 商機:疫情之下玻利維亞民眾有機食品需求暴漲60%
    8月27日獲悉,玻利維亞經濟組織一體化協會表示,食用有機食品有助於增強人體免疫力,在新冠疫情持續蔓延的背景之下,玻利維亞民眾對有機食品的需求量較疫情暴發以前增長了60%以上。玻經濟組織一體化協會主席勒內·羅哈斯近表示,許多民眾認為食用有機食品可以提高人體抵禦新冠病毒入侵的能力,疫情以來,許多民眾增加了有機食品的購買量,希望通過食用蜂蜜、辣木、有機水果和蔬菜等來增強自身免疫能力,從而達到預防或治療新冠肺炎的功效。
  • 拼草莓、拼海鮮、拼鮮花……疫情之下小區拼團群火了!
    每個拼團群都有自己的「角色定位」,有的主打魚類海鮮,有的可以買到牛羊肉和土雞,有的專門賣米,有的比較綜合,可以拼草莓、大蝦、豆腐、鮮花等等。 拼團以接龍的方式進行。像雞鴨魚肉蔬菜這類每天都需要的食材,各個群裡每天都有十幾二十號人接龍,魚殺不殺?切不切塊?豬肉肥一點瘦一點?豬腳帶不帶拐?接龍時只要文字備註好即可。
  • 馬官員:如今在大馬吃中餐 比在中國很多城市都方便豐富
    在20日於吉隆坡舉行的「馬中友好,『味』來更好」中馬美食文化廚藝交流賽上,馬來西亞對華事務特使、馬中商務理事會主席陳國偉幽默地說,吉隆坡的中國餐廳菜系豐富,品種繁多,如今在這裡吃中餐,要比在中國很多城市都方便豐富。
  • 民進黨官員大口喝著澳大利亞紅酒,卻逼著民眾吃「萊豬」
    特別是今年以來,從漠視臺灣民眾急需防疫物資的現實狀況,將臺灣的防疫物資捐獻給了歐美等國。 到八月份的時候,蔡英文為了討好川普政府,強行開放「萊豬」進口;現在又開始想方設法的準備解禁產自日本福島的「核食」。
  • 疫情之下,韓國民眾竟然搶購人參?
    近日,韓國SBS電視臺「Network現場」一則5分鐘的社會新聞,報導韓國人參由於此次疫情侵襲備受矚目。 現場通過與大田記者連線獲悉,韓國最大的人參市場——錦山人參市場以往新年過後都是銷售淡季,現在卻人頭攢動,銷售火爆。
  • 疫情之下 馬來西亞民眾最愛搜食譜
    相較而言,去年馬來西亞民眾熱搜排行榜首的「關鍵詞」則是「世界地球日」,此外,去年馬來西亞熱搜榜上榜最多的「關鍵詞」則是多部熱門電影。當地時間8月20日晚間,馬來西亞吉隆坡著名的百年「唐人街」茨廠街新推出的美食夜市人氣旺盛。圖為店家花式炒菜。
  • 美官員欲來臺,民進黨興高採烈,臺灣民眾心驚膽戰
    美國官員欲再次「訪臺「兩岸局勢或進一步升溫戳視頻,看詳情據臺灣媒體報導,美國國務院次卿克拉奇將於9月17號到19號「訪問」臺灣。對於民進黨執政當局來講,美臺官員的聯絡層級又高了,聯繫又緊密了,但是對於臺灣民眾來講卻喜不起來,而是憂心忡忡。
  • 徐曉慶:三大法則破除中餐的疫情困局
    當時,胖哥倆肉蟹煲雖然已經在7年內開了7家店,但是和所有中餐品牌連鎖店一樣,缺乏統一的品牌形象和管理體系,除了總店是創始人直營以外,其他6家分店都是老闆的親戚們參考了烹飪方法,然後各自為營地在各地開了店,各個門店的菜單、口味、品質各不相同。
  • 雲健身讓鍛鍊無處不在 疫情之下民眾嘗試健身新方式
    疫情之下,民眾嘗試健身新方式  回顧即將過去的2020年,年初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疫情之下,如何通過健身提升身體素質、增強防病抗病能力成為人們最關心的話題之一。近來,記者通過走訪發現,民眾的健身意識普遍有所提升,同時也在尋找並嘗試適合自己的健身方式。
  • 義大利外交官員辭職做中餐 把郫縣豆瓣做成沙拉醬
    張盧卡體驗郫縣豆瓣醬  「感覺半個世界都搬到上海來了……」剛結束的首屆進口博覽會上,張盧卡發了一條朋友圈。他的鏡頭,對準了會場的熊貓造型吉祥物「進寶」、不同膚色不同國籍的參展商以及他最熟悉的「義大利製造」。
  • 疫情把傳統中餐推到風口浪尖,埃及記者:不要老想著...
    從《環球時報》駐美國、法國、日本、埃及、巴西、秘魯等國記者近日的調查和採訪看,中國飲食文化仍備受推崇,但各國民眾希望的是,為了從源頭上控制重大公共健康風險,中國人應切斷經營野生動物的牟利鏈條,政府應嚴格管理甚至叫停銷售活物食材的「溼貨市場」。
  • 海外中餐業「解凍」難 從業者以變應變尋出路
    (抗擊新冠肺炎)海外中餐業「解凍」難 從業者以變應變尋出路中新社北京1月8日電 (記者 吳侃)「疫情一再反覆,我們經營一天就虧本一天,實在難以為繼。」日前,美國舊金山華埠最後一家大型中餐館康年海鮮酒家老闆李彪宣布餐館結業,這家有著百年歷史、能容納千人就餐的老店最終沒扛過疫情的衝擊。
  • 為吃中餐美國人真拼了:發明「傻瓜級」新餐具,果然饞是第一動力
    中餐現在已經在世界範圍內打出了很大的名氣,或者說已經形成了一種文化氛圍,尤其是在美國這樣的國家,中餐甚至演變出了很多變種,比如美式中餐就是一種口味非常不正宗,但卻讓美國人慾罷不能的變種。
  • 為吃中餐美國人真拼了:發明「傻瓜級」新餐具,果然饞是第一動力
    中餐現在已經在世界範圍內打出了很大的名氣,或者說已經形成了一種文化氛圍,尤其是在美國這樣的國家,中餐甚至演變出了很多變種,比如美式中餐就是一種口味非常不正宗,但卻讓美國人慾罷不能的變種。雖然已經口味完全變化,但畢竟還是堅持著中餐這樣的名號,所以這些快餐依舊堅持著用筷子進食這樣的基礎規則。
  • 米其林餐廳還敢「歧視華人」,看看這些外國菜品,能比中餐好吃?
    一,美國出現抵制中餐美國人卻抵制中餐廳,因為美國人覺得,中餐不符合美國的食品安全要求,覺得這樣的東西吃了是不安全的,很多美國人都已經開始抵制中餐廳了,導致中餐廳的生意越來越差。但是,美國人吃的東西,也並不是絕對安全的,比如他們吃的炸雞漢堡,導致了他們身體肥胖。
  • 疫情之下|「貧而不屈」:新冠時期的古巴生活日常
    起初古巴政府以及公共衛生局通過電視向民眾傳達的訊息十分積極,不僅堅持開放旅遊業,更有古巴旅遊局(MINTUR)的官員在電視上宣布,外國遊客在古巴能夠接收到最好的治療,歡迎世界各地的患者到達古巴治療新興冠狀病毒,稱「古巴是世界上最安全醫療力量最充足的國家之一」。
  • 為了疫情真是拼了!
    該集團在聲明中說:「實施這項決定,是為了能幫助解決法國或將面臨的病毒防護產品緊缺的問題。除此之外,也意在提醒更多民眾採取正確的手段做好防護,免受病毒的感染。」據悉,該集團生產的香水品牌包括克裡斯汀·迪奧(Christian Dior)、嬌蘭(Guerlain)和紀梵希(Givenc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