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期間我國湧現出不少名將,薛嶽就是其中之一。在眾多將領中,他的功績相當卓越。在作戰過程中,憑藉過人的作戰指揮技巧打贏了不少戰役。在抗戰期間,他堪稱殲敵最多的一位將領。現如今不少抗日神劇都將我軍的形象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誇張,但其實在真正的歷史上,這些將領也是普通人,他們比常人多的就是那份熱血和忠誠。
薛嶽活到了103歲的高齡,他之所以為人熟知,一是因為他戰功卓越,同時也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婚姻。薛嶽一生中娶過三任妻子,並且各個樣貌出眾。由於有過三段婚姻,所以薛嶽孩子很多,一共有九個兒女,但是這些子女最後都沒有在他身邊,那麼他的這三任妻子最終結局如何呢?
年輕有為,為國立功
薛嶽出生於廣東,他在十一歲的時候就考上了黃埔陸軍小學,由於志存高遠,所以他隨後選擇到陸軍軍官學校就讀。在軍校學習期間,薛嶽對自己要求十分嚴格,平日訓練薛嶽從不會懈怠,時時刻刻保持認真學習的狀態,最終以優異的成績畢業。隨後薛嶽就上了戰場,當時他加入到了北伐戰爭中,年紀尚輕的他十分熱血,在戰場上奮勇廝殺,並且屢立戰功。
真正讓薛嶽成名的是長沙會戰,在此次戰役中,他剿滅了十多萬日軍。在戰場作戰時,他視死如歸,從不顧念自身安危,只有一個念頭就是趕走侵略者。漸漸的薛嶽走到了領導者的位置。薛嶽不僅作戰能力強,而且擅長指揮,他獨創了一個戰鬥方法,並且在戰場上屢試不爽,依靠這個方法殲滅了不少日軍。
在解放戰爭之後,薛嶽去到了臺灣,表面上看起來他是立過戰功的大將,但其實手裡並沒有什麼實權,自從去到臺灣之後,他很少再接觸軍事方面的工作,最終於1998年去世。當時他103歲,雖然子女眾多,但是薛嶽過世的時候身邊並沒有人陪伴,臨終生活十分悽涼,這究竟是何原因呢?
戎馬一生,婚姻生活令人惋惜
薛嶽一生中的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戰場作戰,留給家人的時間很少。他娶過三任妻子,每一任妻子都非常的溫柔體貼,她們理解薛嶽的難處,並且也從未抱怨過丈夫陪伴的時間太少。薛嶽的第一任妻子姓朱,具體名字不詳,兩人成婚的時候薛嶽還沒有參軍。薛嶽參軍之後,兩人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兩地分居,到了後來朱氏選擇做出犧牲,放棄穩定生活,跟在丈夫身邊。
雖然兩人是在家長的撮合下認識的,但是感情生活也算穩定。朱氏跟著薛嶽四處徵戰,生活顛沛流離。令她最介意的一點是,兩人結婚多年她沒有生下一個孩子。朱氏當時也跟著薛嶽到了臺灣,隨後因病去世了。妻子過世的時候,薛嶽還年輕,並且由於沒有生育孩子,所以身邊人紛紛給薛嶽介紹合適的人。一方面希望他能夠從悲痛中走出來,另一方面也希望他日後生活有人照料。
妻子過世之後,薛嶽娶了第二任妻子,名叫方少文。這個女子並不簡單,她不僅樣貌出眾而且學識淵博,一開始方少文是薛嶽的秘書,在長時間的相處中兩人漸生情愫,於是便走到了一起。方少文婚後一直儘自己所能幫助丈夫,幫他排憂解難。雖然身為女子,但是她的學歷見識一點也不遜色於男子。方少文在做秘書的時候,就十分崇拜薛嶽,所以兩人的結合算是情投意合。
但不幸的一點是,兩人最終也沒能走到最後。1947年方少文病逝,她和薛嶽感情深厚,一共育有五個子女。妻子去世三年之後,薛嶽遇到了譚幸申,兩人在臺灣登記結婚,讓人詫異的一點是,兩人年齡差距極大,薛嶽整整年長妻子三十歲。雖然年齡差距大,但是兩人婚後生活幸福,譚幸申生育了四個孩子。令人惋惜的一點是,兩人結婚四十多年後,譚幸申也因病去世。
晚年悽涼,渴望回到故鄉
薛嶽雖然有九個子女,但是他們都沒有留在臺灣發展,而是走向了世界各地。由於三任妻子紛紛去世,所以薛嶽晚年的時候是一個人生活。初到臺灣,薛嶽只是對手裡沒有實權而感到憤懣不滿,但是隨著年紀的增長,他對故鄉的思念日漸加深。薛嶽知道自己身份特殊,所以想回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後人對於薛嶽的評價也是多方面的,不可否認的一點是,在抗日戰爭期間,他確實立下汗馬功勞,殲滅了不少敵軍,最終成功趕走侵略者。但同樣他身上也有爭議的地方,薛嶽是國軍,在解放戰爭期間,也曾對我軍進行了打壓,他的這些做法也招致了一些人的不滿。但不管怎樣,作為抗戰期間戰功赫赫的將軍,薛嶽晚年理應受到禮遇,但真實情況並不是這樣。
薛嶽在臺灣屢次遭到打壓,他最後只能被迫搬到一個不足十平米的小平房中度過自己的晚年生活。待薛嶽去世,家屬去整理他的遺物時才發現,薛嶽的居住場所十分寒酸,一張床和一張桌子是唯一的家具。在狹小的房屋中,擺放著兩枚勳章,這是榮譽的象徵。但誰也沒有想到,曾經赫赫有名的將軍,最終生活會如此悽慘。
小結
薛嶽將軍一生都在為國家而奮鬥,他的功績不能夠被輕易抹殺。但薛嶽將軍晚年生活卻異常悽涼,不免讓人感到心寒。早年他將自己的生命獻給了人民,為我們帶來了太平盛世,但是戰事平定後,他的付出卻被人遺忘了。原本應當享受衣食無憂的生活,但是他卻只能一個人孤獨的居住在幾平米的小房子裡。對於這些曾立下過赫赫戰功的人,我們需要時刻銘記,不應當讓他們的功績隨時間流逝而被掩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