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利軍(中)在整理愛心人士捐贈的物資
今年26歲的時利軍出生在蒲縣一戶普通的農民家庭,淳樸的鄉間生活養育了他古道熱腸的秉性。作為一名活躍的愛心志願者,他在臨汾已小有名氣。
——編者
在臨汾市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甘心付出,與人為善,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用愛和人性的光輝溫暖著平陽大地,並一個個傳遞下去。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是「志願者」,而「鹹菜哥」時利軍正是他們當中的一個。今年26歲的時利軍出生在蒲縣克城一戶普通的農民家庭,淳樸的鄉間生活養育了他古道熱腸的秉性。初春時節,時利軍更是盡己之能,扶貧濟困,在社會上傳遞愛。為此筆者專程採訪了時利軍。
愛心小爸爸
時利軍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時間,可追溯到他上高中時。那時,他就積極參加一家報社小記者站組織的訪貧問老活動,常常幫困解難。而被網友熱心地稱為「愛心小爸爸」時,他已是北京一所大學的大二學生了。
故事發生在2008年,當時時利軍是大學生志願者,剛加入北京「天使媽媽基金」,任項目助理。「天使媽媽基金」是一個志願者團隊,這裡收養著許多因為先天疾病或殘疾,一出生便被父母遺棄的孤兒,河南小傑便是其中的一位。小傑是個很可愛的小姑娘,因為先天性肛門閉鎖,一出生便被親生父母遺棄在寒冷的街頭,幸得好心人救助,才輾轉來到「天使媽媽基金」,並得到了及時的康復治療。
但小傑可能是因為從小便缺少父母關愛,小小年紀的她敏感,愛哭,不合群。奇怪的是,當她第一次見到時利軍時,就表現出很親熱的樣子。小傢伙的舉動,讓一直照顧她的天使之家志願者們嘖嘖稱奇,都說時利軍對了小傢伙的「眼緣」。也因此,每次來天使之家時,時利軍都會特意陪小傑一起玩,給小傑買禮物,逗她開心,當起了「愛心小爸爸」。
有愛不覺歲月長。2008年12月,西班牙一戶愛心家庭跟民政部國家涉外領養中心達成領養小傑的意項,這就意味著小傑從此將離開天使之家,離開中國,遠赴西班牙開始她新的生活。在為小傑慶祝的時候,時利軍特意請假,跟天使之家的鄧姐一起,送小傑去河南省民政廳,辦理跨國領養手續。分離的那一刻,他強忍心酸,笑著對小傑說:「寶貝,你要跟媽媽坐飛機回自己的家了,你要乖喲!」而懵懂的小傑也好像知道什麼似的,在被媽媽抱走時,她忽然放聲大哭了起來,她拼命向著時利軍探著身體,伸著小手,邊哭邊清晰地喊了一聲:「爸—爸—」小傑對時利軍的依戀,他至今都記著。
熱心「鹹菜哥」
被大家贊為「熱心鹹菜哥」時,時利軍已大學畢業,並結婚生子,在臨汾市堯豐菜市場經營著鹹菜批發生意,工作之餘,他把所有的精力和時間都投向了公益事業,並先後加入了臨汾一些民間公益社團。2011年11月,為了讓孤兒們洗上熱水澡,他通過網絡,呼籲社會上的愛心人士為襄汾一家孤兒寄養點籌辦過「浴室項目」;
2011年年底,一位朋友和時利軍閒聊時,提到堯都區劉村鎮北劉村有特別貧困的老人生活非常艱難,這讓時利軍感到非常震驚。為了幫助這些老人,得知消息的第二天,時利軍便和臨汾車友會的志願者們驅車來到了北劉村,當第一次走進這個村莊的時候,他們發現老人的生活比他們想像的還要困苦。
常年 「癱瘓在地」、10多年沒有見過燈火的馮大爺;大兒子有智障,二兒子患有風溼性關節炎,自己又多年癱瘓在床的76歲賈尚心老人……為更詳細地了解情況,志願者們開始一家一家走訪,一戶一戶調查,而每到一處他們都會認真地了解情況,用筆、相機認真地記錄,最終確定了25位貧困老人的名單。隨後,他又通過微博聯繫上了山西電視臺《都市110》欄目,由他們出面募集了麵粉、雞蛋、被褥等上萬元的物資,同時又申請得到了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天使媽媽基金」的支持。2012年春節之際,他們再赴北劉村,為這25位孤寡老人每人送去了一份價值500元的新年溫馨禮包。同時,《都市110》欄目也以《鹹菜哥與25位孤寡的情緣》報導了這次愛心助老活動。節目播出後,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在感動流淚的同時,很多愛心人士都紛紛前去探望幫助這些孤寡老人,而時利軍「熱心鹹菜哥」的美名也在堯都大地不脛而走。
如今,時利軍和志願者朋友們仍然堅持去探望這25位老人,並給他們送去生活用品。他說,他最大的願望就是想通過自己的行動讓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切切實實地得到幫助,也希望更多的愛心人士加入其中。
愛是壹佰比零
「愛是壹佰比零」是時利軍的網名,而網友們總喜歡親切地稱呼他「比零」。在他看來,一名合格的志願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做「一日雷鋒」,也不能僅憑一人之力,而應該不計回報,團結更多的愛心人士持之以恆地付出愛心,這個社會才會更加美好。為此,在與幾位志同道合的志願者反覆商議籌劃後,時利軍在網上申請註冊了QQ群號為159253167的「臨汾志願者聯合會」群,短短幾個月工夫,加入群裡的網友便由最初的十幾人,發展成300多人。
團隊一成立,他們就跟「上海米飯媽媽」合作,受捐愛心食品禮盒850份,禮盒跟隨著志願者的腳步走進了臨汾市特教學校,聾兒語訓部、紅絲帶小學、大寧留守兒童基地……這個項目一直持續到2012年5月底才結束,前後有100餘名志願者參與到活動中來。在此期間,他們還來到堯都區劉村鎮七星中心小學,看望這裡的9名家庭生活困難的孩子,聯合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定期資助這些孩子每學年600元的助學金,並且對個別貧困家庭給予生活的幫扶。同時,他們還與「天使媽媽基金」聯繫,申請到救助基金3萬元,資助大寧縣貧困兒童馬鴨鴨去上海看病……
當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臨汾志願者聯合會這個愛心團體,並紛紛參與進來,捐款捐物時,志願者「車夫」無償將自家的地下室提供給聯合會做倉庫,貯存愛心物資。每次活動以後,時利軍都會開一次總結會,其中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記錄物資的發放情況和活動經費是怎麼花的,並在QQ群裡公布。
然而,因為他們這個志願者聯合會純粹是民間組織,沒有在民政部門註冊。所以,儘管他們做著一件又一件善事,但由於法律上的不完善,讓這個富有愛心的團體處境十分尷尬,社會上有些不明真相的人難免會質疑,他們是不是打著志願者的旗號為自己謀私利?他們的質疑不僅極大地傷害了時利軍和志願者們的滿腔熱誠,還差點影響了時利軍的家庭。
2012年11月,臨汾志願者聯合會與襄汾縣誌願者聯合會合作,籌劃開展了「暖冬行動」之襄汾縣汾城鎮留守兒童捐助項目。這項活動,採取的是愛心人士與志願者捐款委託購買的方式,進行慰問物資募捐。因為聯合會當時沒有固定的活動場所,為了方便接收異地捐助的物資,時利軍在網上公布了妻子的工作地址,沒想到,網上立刻就有人質疑他開「夫妻店」,並出言不遜,使妻子大受傷害,回家同他大吵了一架,埋怨他「不務正業」「太傻」「好心沒好報」,差點跟他鬧離婚。就在筆者採訪報導志願者聯合會捐資助學的活動時,時利軍的妻子剛因病做了手術,父母又不在身邊,他只好帶著不到3歲的孩子參加活動,從襄汾回來時,已經是下午1點多了,又餓又累的孩子不停地哭泣,等他匆忙在小飯店裡買了碗炒麵送回家時,臥病在床,又餓了大半天的妻子對他已是氣極無語了。
談到妻兒,這位年輕的蒲縣小夥子,又忍不住紅了眼眶。因為那是他心中最柔軟的地方,因為自己考慮問題不夠細緻周全,給妻兒帶來困擾讓他十分內疚;但是,同時他又表示,他還會把愛繼續傳遞下去,這愛的傳遞既然能讓小傑感受到親人的關愛,讓七星小學的貧困兒童圓了上學夢,讓馬鴨鴨的生命有了希望,讓北劉村的貧困老人們的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也一定讓自己和愛心群體的每一個人,讓自己深愛的妻兒,擁有一份心貼心的真誠。這愛一定會再通過這些得到無私之愛的人繼續傳遞下去。(記者董亞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