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國無信不強。
人無信則不立,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講誠信。人品的核心,是誠信和利人的胸懷。誠信是不能拿來炒作和開玩笑的。誠信作為人類社會普遍的道德要求,是個人立身處世的基本規範,是社會存續發展的重要基石。「信」是一種個人品格,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業無信不興。良好的社會誠信,既需要社會成員的信用意識、素質修養,也需要外部的制度安排。對於企業來說,誠信既是必須踐行的行為準則,也是能夠為自己帶來實際利益的無形資產,是贏得消費者和市場的可靠保證。社會的支持,公眾的認可,必須用自身的誠實守信做背書。做企業不但要有誠信的教化,而且還要努力創立誠信的機制。誠信建設,既是完善我國市場體系的需要,也是規範各類市場主體行為的重要手段。
國無信不強。誠信是為政治國的基本原則,信用是國家的重寶,《左傳》中就說,「信,國之寶也」。一國對外要維護信用,對內也要建立信譽,面對國家、民眾才能形成政府公信力。國之信,重九鼎。「信」是一種國家責任,一言九鼎,一諾千金。對內,民無信不立,對外,國無信不威。
進入資訊時代,快速發展的信息技術讓人們生產生活更便捷、通信交流更暢通、信息獲取更方便,但也帶來了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誠信缺失問題。資訊時代呼喚誠信,迫切需要讓誠實守信成為全社會的高度共識和行為自覺。信息技術具有明顯的雙刃劍效應,在網絡社會中,每一個人、每一個主體都應該遵循誠信原則。即如《中庸》所言:「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
網絡誠信的構建,離不開的制度的嚴厲管束。信用體系的構建,需要完善的制度和法治作為支撐。《網絡安全法》《電子商務法》等法律法規的出臺,為依法辦網、誠信用網提供了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則。網絡誠信的構建,需要人人都爭當「誠信自律」的中國好網民。每個網民在登錄網絡時,就應當將「誠信用網」四個字銘記心間,要講誠信、守秩序,自覺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用誠信約束自己的言行,自覺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文明上網,築牢風清氣朗的網絡世界。網絡大家的言論場、生意場,需要每個參與其中的人的珍惜。不當「鍵盤俠」,不為網絡暴力推波助瀾,不去做令網絡大堤轟然坍塌的螻蟻,是網民應盡的義務。網絡雖然是虛擬的,但它是社會的,網絡誠信和社會誠信一樣,都反映著個人真實的修養。一個人如果在網絡上弄虛作假,旁人如何能相信他在現實中的誠實守信?如何厚植誠信底色,共同營造清朗網絡空間,這是每個網民都必須深度思考的問題。(作者:錢軍輝)
供稿:網評社會處
審校:魏嬌編輯:陳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