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人這一生吃多少飯是固定的,達到了這個量就會走向死亡,於是就有了:人生就那幾頓飯,誰先吃完誰先走這個說法。誰先吃完誰先走,有人覺得是可信的,為什麼呢?主要是因為身邊有很多老人,在臨終之前基本都不會吃東西了。乖到熬到燈枯油盡,最後幾天就只出不進了,最後身體完全排洩乾淨就離世了。當然指的是八九十歲,自然終老的人,這其中真的存在什麼道理嗎?
人一生平均可以吃9噸食物,誰先吃完誰先走,這是真的嗎?
事實上,這種說法是沒有任何道理的,或許人一口不吃,三天就走了。人活著,就離不開吃,但是有人吃的多有人吃的少,難道吃的少的人就可以永生了嗎?這自然是不可能的,吃的食物是很難用數字來衡量的。正常來說,假設一個人每天吃2000克的食物,9噸食物就要吃4000多天,要10幾年左右,這要是放在能吃的人身上,還不一定就夠吃。所以說,吃完就走這個說法沒任何依據。
誰先吃完誰先走,側面說明節食可以延年益壽?
有研究發現,在某些動物身上限制熱量,確實有著長壽的益處,不過相對於人來說,效果就不得而知了。在著名的明尼蘇達飢餓實驗中,參與者每天減少攝入一半熱量的食物,半年過去了,隨之而來的卻是各種副作用,不但身體的基礎代謝率變慢了、體溫和心率都有所下降、情緒也一度低迷。偶爾節食有助於減肥,但長時間的過量節食,對於身體的損傷是極大的。
還有傳言道:「多吃主食死得早,多吃肥肉活得長」?
吃主食和吃肉對於壽命也有影響嗎?同樣的,這種說法也不正確,人一天三頓飯,頓頓不能少。同樣的,肉和主食搭配起來才是最健康的,缺一不可,一味的只吃主食或是只吃肉,都不能維持人體正常的能量。並不像大家常說多吃主食死得早,多吃肥肉活得長的觀點存在。熱量離不開主食,營養離不開肉。
不吃主食的人,會有什麼危害?
長時間不吃主食,會損害健康,不利於人體。主食中有著非常豐富的碳水化合物,是人體必須的物質,在攝入之後,在體內通過消化分解匯聚能量,以此來使人有精力,不吃飯身體就沒有力氣。
大量吃肉,會什麼危害?
眾所周知,吃肉很容易變胖,胖上去容易,瘦下來難。肉當中的脂肪含量很高,如果一味的吃肉,不但容易得脂肪肝,對於全身的器官來說都是有所損害的,適量吃肉有助於補充蛋白質,過量吃肉,帶來的問題就多了,反而會影響到壽命的長短。
吃得營養,才能吃出健康。哪些飲食習慣,是需要我們學習的?
首先,要保持飲食規律。一日三餐,都需要定時進食,有人不吃早飯,中飯晚飯一起吃,這都是非常不好的飲食習慣,長時間不但腸胃會很差,還可能會短壽,規律的飲食能有助於增強身體的免疫能力,實現長壽的目標。
其次,葷素搭配要合理。不管是吃肉還是吃菜,或是主食,對於人體來說都是不可少的,均衡的營養搭配對於身體來說才更有益處,挑食的人往往都會存在營養不良,進而影響到壽命。
人一生平均可以吃9噸食物,誰先吃完誰先走沒道理,多吃主食死得早,多吃肥肉活得長也不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