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路,一座城的商業母脈

2020-12-16 手機鳳凰網

本報記者 董海蕊

一條有著百餘年歷史、聞名全國的商業街,一度與北京的王府井和上海的南京路齊名……它是讓眾多老青島感到親切、印象最深刻的中山路,它是青島的「名片」,更是這座城市商業發展的見證者和記錄者。

回顧 中山路的發端與繁榮

中山路,始於1898年德國佔領青島時期在青島修建的最早的馬路,南接著名的風景名勝——棧橋,北接老青島著名的「大窯溝」,全長約1500米,呈南北走向。早期的中山路以德縣路為界分為兩條路,北段自德縣路至大窯溝,叫做山東街,屬國人居住的「鮑島區」,也稱「華人區」,俗稱「大馬路」;南段是棧橋至德縣路,命名為「Frendrich Str」,中文有不同的譯名,如斐迭裡街,屬德國弗裡特利希街等,歷史上是歐美僑民居住地,史稱「青島區」,也叫「歐人區」。1914年,日本取代德國佔領青島,這條路改名為靜岡町。1922年中國收回青島後,南北段合名為山東路。1929年5月22日,為紀念孫中山先生,改名為中山路。淪陷時期又更名為山東路,抗戰勝利後又復名中山路,直到現在。

從建成的那一刻起,中山路無論是在經濟還是文化上,都是青島絕對的中心。「山東街在青島最為繁盛,與上海之黃浦江畔,濟南之西門大街,同佔重要之位置。山谷環抱,房屋櫛比。」這是1922年《青島概要》中對當時中山路(注:現中山路北段)的記載。當時,中山路兩側各色建築鱗次櫛比,從設計獨特、造型漂亮的歐式建築到華人居住的傳統裡院。中山路兩側各色的商鋪也吸引著人們的目光,既有外國人開的咖啡館、蛋糕店、麵包房,也有順興樓、春和樓、宏仁堂、盛錫福、亨得利等青島本土老字號。「身穿謙祥益,頭頂盛錫福,手戴亨得利,看戲上中和,吃飯春和樓,看病宏仁堂」,這句順口溜足見當時的繁榮。

不過,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中山路人氣逐漸下滑,雖歷經四次改造,卻仍難恢復往日繁華。

發展 老青島的商業中心區

作為曾經與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齊名的老青島著名的商業中心,中山路可以稱得上是青島的商業「母脈」。

1923年,北洋政府頒布的《膠澳商埠暫行章程和青島市施行自治制令》中,將中山路開闢為青島的商業中心。1930年,當時的政府開始以中山路南段的第四公園為中心,規劃建設大規模的商業銀行建築,雲集了中國銀行青島分行等各類官辦、私營銀行、錢莊;中山路北段則把之前的一、二層的老式商店(沒有櫥窗,櫃檯為木製)改建為二、三層的現代化大商店(擁有玻璃櫃檯和大櫥窗)。當時的中山路南段有飯店、酒吧、咖啡廳、舞廳、公寓、西餐廳、商店、藥店、電影院、俱樂部等一應俱全;北段則有店鋪、商鋪;錢莊、當鋪;鞋鋪、布店;酒館、茶館;貨棧、旅社等。北段的這些店鋪是青島民族資本商業的發祥地,在以後的數十年中孕育和誕生了春和樓、亨得利、謙祥益等眾多的民族商業老字號,並帶動了整個中山路的持續繁榮。

文史專家魯海說:「1956年,青島對私營商業進行公私合營,如把7個亨得利鐘錶眼鏡行全部合併到中山路上,將當時的6家書店合併為古籍書店落戶在中山路……以致於其他街區沒有大型商店、店鋪,所以買一些必需品只能到中山路。」其實,1996年見到的中山路還是1930年改造後的面貌。

雖然現在中山路已經凋敝,處於改造重新開發的過程中,但是作為青島唯一一條具有百年歷史的商業街,它不僅孕育了青島最初的繁榮商業,也是青島經濟發展的見證者,而中山路經濟的興衰更是當年青島商業發展興衰的縮影。

見證 記錄了青島的歷史

中山路是一條傳統的商業街,這種說法只說對了一半。在青島人的心目中,中山路不僅僅是一條傳統的商業街,它還是青島歷史的記錄者和守望者,見證了青島從一個被侵佔的軍事海港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國際大都市的歷史,歷經百年風雲,中山路從無到有,它的起步發展、黃金輝煌、衰落,到今天的改造振興,無一不充滿著歷史的印記,落滿了歷史的塵埃。

中山路「南洋北中」的格局使得中西文化在這裡融合匯合,形成了這條百年老街的獨特魅力。青島中山路兩側的建築有著其他地方無法複製的獨特風格,既有歐式風情浪漫細膩,又有傳統裡院文化生動溫情,兩種完全不同的文化在這裡交織碰撞出的並不只是一種簡單的疊加,而是包容共存的火花。

現在40歲以上的青島人心中,應該還記得「一二一、一二一,爸爸領我上街裡。買書包,買鉛筆,上了學校考第一」的民謠,它在青島人口中代代相傳,也傳達著青島人對中山路獨特的記憶與家園情懷。

「中山路不簡簡單單是一條街道,它承載著青島人太多的感情。」原青島市文物局局長、文史專家魏書訓介紹,中山路的歷史是青島百年歷史的縮影,也記載著當年青島人的生活風情和記憶。

期待 中山路區域改造成功

時至今日,中山路的第五次改造悄然上路,中山路的改造振興又一次成為青島人心目中關注的重點。1992年5月3日,青島市發出《加快東部開發建設的決定》,市委、市政府決定帶頭東遷,受之影響,中山路人氣開始下滑。之後,中山路曾經歷經四次改造。

1996年中山路進行了第一次全面改造。因為中山路承擔著周圍主要交通幹道的重擔,雖然計劃將其改造成類似於上海南京路那樣的商業步行街,但是沒能成功。第二次改造始於2003年,拆除青島飯店、紅星電影院、古籍書店等建築物,並遷走了中山路天主教堂周圍的100多戶居民。2005年1月,中山路經歷了第三次改造,市南區的五年商貿規劃確定中山路要改為步行街。2009年4月12日,歷經15個月改造完成的劈柴院隆重開街,形成集傳統風味小吃、曲藝文化娛樂、古韻風情購物、老街觀光旅遊為一體的民俗風情特色街。翻修改造後的劈柴院,成為很多人遊青島路線中的必到之處。

「中山路的改造要合情合理合法。」魏書訓說,經過之前的四次改造,有了比較好的基礎,現在中山路的改造恰到時機,而中山路作為青島歷史的見證者和小縮影,它的改造合乎青島人的感情,而且中山路處於沿海,是外地遊客旅遊的第一站,它的改造也能帶動青島旅遊的發展,「在改造過程中,中山路上的各種文物建築需要依法進行保護。」魏書訓認為,對於中山路的改造,既要恢復其原有的歷史風貌,也要合乎發展的潮流,「中山路的改造對於其周邊的居民來說,也是很重要的民生工程。」

相關焦點

  • 中山路商業街,比較古老的一條商業街,走過路過記憶中晃過!
    青島的中山路是一條有著百年歷史、聞名全國的商業街,曾經是青島的「名片」,也可以說是青島商業的「母脈」。這裡既有高檔的名品,也有中低端的小商品,更有許多著名的老字號商鋪,還有各種漂亮的青島歐式建築。走過棧橋的遊客大多會逛一逛中山路。
  • 走過一條街打開一座城:中山路之於泉州 南京路之於上海
    其實一條街道有時能映襯出一個城市的靈魂,比如中山路之於泉州,山塘街之於蘇州,南京路之於上海,八角街之於拉薩,也許在一條老街上駐足、閒逛才是打開一座城市的正確方式。    □走街串巷之調查    遊客偏愛在老街「尋找過去」    從拉薩的八角街到陽朔的西街,從南京的夫子廟-秦淮河沿線到蘇州的山塘街,在越來越注重休閒遊的時代,遊客開始更加偏愛「逛街式」的旅行。
  • 中山路老天橋謝幕,一代人的城市記憶終結
    至此,這座矗立在青島34年的天橋正式結束了它的使命,伴隨它離開的,還有一代人的記憶,和青島曾經的繁華商業中心。時光倒回34年前,為保證交通暢通,解決行人過街問題,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從1986年起,青島市投資建設了多座人行天橋和地下通道,中山路人行天橋便是其中的代表建築。
  • 中山路——中山商業黃金中軸,延伸萬千繁盛
    每一座城市都有一條中山路,見證歷史,開啟繁華。 如果說博愛路是升級中山速度的中軸幹線,那麼中山路則是串聯中山商業繁榮的黃金中軸。 繼上次分析完博愛路後,這次,我們將對中山路下手,分析每段中山路的情況。
  • 青島5條商業街區即將升級 未來將這樣打造(組圖)
    炎炎夏日島城又迎來了旅遊旺季提起青島旅遊五四廣場、棧橋等地標性景點肯定是要去的根據商務部通知要求,今年以來,市商務局對全市商業街情況進行調研摸底,向商務部重點推薦了——中山路特色街、臺東商業步行街、青島啤酒街、閩江路商業街、即墨古城文化旅遊休閒步行街5條擬升級改造高品位步行街
  • 大咖駕到太古城,星光閃耀中山路
    9月15日上午,「大咖駕到太古城,星光閃耀中山路」商業論壇在啟迪協信太古城售樓處如期舉辦。
  • 兩女孩設計中山路「天空之城」 連通騎樓屋頂
    ▲現在的騎樓屋頂 中山路實景。(本報記者張奇輝航拍器攝)  這是一座「天空之城」。這座「天空之城」,不在別處,就在廈門。兩名女大學生走遍了中山路的大街小巷,為廈門輪渡老城區設計了一座「天空之城」,讓人們可以自由行走在屋頂。  【揭秘】  誰設計了「天空之城」?  「天空之城」的設計者,是兩個1993年出生的小姑娘,剛從廈大藝術學院畢業,這個方案正是畢業設計。
  • 廈門的中山路,最繁華的商業步行街,歷史悠久,不容錯過的地方
    中山路步行街是廈門最著名的景點之一,只要來廈門遊玩的人都不會錯過這個地方。中山路的樓是騎樓風格的,這是老廈門的房子,一般都是三層樓高,歷史悠久,十分有特色。今天來中山路還是到這個主街的位置,主街幹道兩側的樓房經過前幾年的修繕,已經煥然一新,沒有了那種歷經風雨的古樸味道。
  • 石家莊:中山路將變身省會第一繁華商業大道
    加快業態調整 建設智慧商圈中山路將變身省會第一繁華商業大道河北新聞網訊(記者王峻峰)從石家莊市政府獲悉,今年6月至12月,該市將結合夜經濟建設、特色商業街建設以及實體零售創新轉型等工作,推進省會中山路(中華大街—建設大街)沿線20家商貿企業加快業態調整,
  • 魚先生的城,一座城,紅動一座城
    魚先生的城,一座城,紅動一座城 2020-10-12 17:32:55   來源:網絡
  • 廈門:大型購物廣場「扎堆」 專家會診中山路
    中山路要留住人,還應該在地域上有所延伸。把中山路的一些叉路打造成小吃特色街,讓逛街逛累的人有個停留的地方。政府需要做的只是營造一個購物的氛圍。3廈門理工學院文化傳播系主任郭肖華:  在中山路過「慢生活」  在國內很多人眼裡,廈門是一座很傳統的享受慢生活的城市。中山路就應該是一個減速器。
  • 大型購物廣場「扎堆」中山路(組圖)
    葉副總介紹說,大型購物中心培養期根據前期操作、實際運營、商業位置等程序,至少要1~3年。目前名匯廣場還沒全方位開業,很多配套工程還沒啟用。有關專家認為,目前中山路美食與休閒做得還不夠好。對此葉副總表示,名匯正努力彌補這塊空白。除了近期對外開放的天空動漫之城,9月,美食城將正式營業;國慶前後,星級影院也將開放;將來還會引進一個針對0~5歲嬰幼兒的外籍早教機構。
  • 中山路商圈期待再騰飛 老商圈打造旅遊文化牌
    作為青島商業最早的發源地,中山路商圈曾經孕育過名噪一時的春和樓、亨得利、天真攝影等老字號品牌。隨著青島商業中心向東遷移,中山路商圈往日的繁華逐漸退去。然而,中山路商圈發展也許緩慢,但從未停滯。從「老字號」的堅守與回歸,到時尚文化的特產店湧入,再到圈內的特色外貿小店口碑遠播,諸多亮點點燃了中山路商圈的涅槃希望。記者調查發現,面對消費人口流失、配套老舊等短板,商家們做出旅遊、文化、體驗等特色的轉型,收穫了不少的人氣。政府相關部門則表示,中山路商圈的振興從未被放棄,新一輪改造方案仍在完善中。    商圈,對於一座城市而言,是最值得矚目的風景。
  • 探因蕪湖中山路步行街的繁華
    這一天,中山路步行街開街。這一天往後,步行街開始邁入快速發展的軌道。相對於此前歷時九個月將道路拓寬、將樓宇改造,將中山路建成湖街一體多功能、現代化的商業街區,芮進西認為,這條街的最大「特色」在於管理模式上實行了前所未有的創新實踐。   「三分建設,七分管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建立起全新的商業街管理模式?當年,這個問題縈繞在芮進西和他的團隊周圍。
  • 廈門中山路的地下竟然藏著一個3000㎡的海鮮城,遊客:震撼到了!
    到每個城市旅遊都不可避免要打卡該城市的核心商業步行街,廈門最老牌的商業街非中山路莫屬了。人流旺,商品多,名氣大,不論往昔還是如今,人們一提及廈門,就言必中山路。中山路大多為騎樓建築,有著濃鬱的南洋風情,保留了較完整的近代歷史風貌。
  • 【中山路 吃喝玩樂指南】錫城小夥伴快來中山路逛吃逛吃
    錫城的小夥伴,還只是在中山路買買買嗎?讓小編來告訴你們在中山路吃喝玩樂最強指南!地址:中山路288號雲蝠大廈5樓L504(鍋品面吧旁)營業時間:10:30 - 21:00人均:80元電話:0510-83387788交通:可坐11
  • 石家莊中山路,河北第一繁華商業大道,佔據了半個城市的商圈
    中山路中山路說她是河北第一繁華商業大道,真的是無可爭議。從西向東分布的商業有萬象城、新百廣場、東購、品匯廣場、蘇寧廣場、樂匯城、勒泰、北國商城、北國先天下、建華城市廣場、東勝廣場、嘉和廣場、長安萬達廣場等。
  • 廈門2001—至今:島內商業提質 島外加速「城熟」
    期間,廈門按照商業網點建設規劃,在商業零售領域,加快市級商業中心建設,改造中山路街區,提高了傳統老街的人氣,恢復了傳統商業區的活力,初步形成了「二路三圈」(即中山路、禾祥西路和中山路商圈、SM江頭商圈、火車站商圈)的中心商業區格局,增強了商業中心區的聚集力;規劃建設湖裡商貿區、前埔商貿區、江頭商貿區、海滄商貿區、同安商貿區等,形成各具特色的區域商業區;培育中山路品牌一條街、禾祥西路特色商業街
  • 廈門中山路逛吃全攻略,你來過這條全國唯一通往大海的商業街麼?
    好像每一座城市都有一座中山公園,幾乎每一座城市也都有一條中山路,廈門這座城市也不例外。廈門中山路,全國唯一一條直通大海的商業街,遊客都愛去。成片的南洋騎樓建築、流光溢彩的LED夜景、琳琅滿目的各色閩臺特色小吃和迴響在小巷街坊間的古老南音,構成其與眾不同的風格特色。今天來說說廈門旅遊必逛的這條中山路及其周邊的吃喝玩樂攻略。
  • 中山路步行街:蕪湖引以為豪的一張城市名片
    1925年中山先生逝世 蕪湖將大馬路改名為中山路 中山路步行街上孫中山先生的雕像 新中國建立後 50年代初期中山路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