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 預估臺灣3月批發零售餐飲業營業額將減824億元

2020-12-27 華夏經緯網

  民進黨當局經濟主管部門23日表示,臺灣批發零售及餐飲業預估3月因疫情而淨減少營業額進一步擴大達824.9億元新臺幣。3月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年增率將全面轉呈負成長,餐飲業營業額更因人們減少出門用餐,致減幅達兩位數。

  大多數零售業和餐飲業皆受疫情影響,其中餐飲業更為明顯。再加上學校延後開學及大量航班停飛,降低了人們的聚餐需求,零售業及餐飲業來客數驟減,致使營收大幅滑落。預估3月零售業營業額呈年減3.9%至6.9%,餐飲業營業額呈年減13.6%至16.6%,批發業營業額呈年減0.1%至3.1%。

 

來源:聯合新聞網

 

責任編輯:左秋子

相關焦點

  • 臺灣餐飲業6月營業額創疫情以來新高
    中新社臺北7月23日電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趨緩、防疫解封,臺灣餐飲業逐漸回溫。統計顯示,臺灣6月餐飲業營業額為638億元(新臺幣,下同),是今年2月疫情蔓延以來最好表現。綜合中央社、聯合新聞網等臺媒報導,臺當局經濟主管部門23日公布6月批發、零售及餐飲營業額。其中,批發業營業額為8356億元,受惠遠程商機及筆記本內存銷售成長,同比增0.1%;零售業營業額為3072億元,仍受制觀光業衝擊,同比減1.3%。
  • 臺灣餐飲業4月營業額創史上最大跌幅
    (抗擊新冠肺炎)臺灣餐飲業4月營業額創史上最大跌幅中新社臺北5月26日電 臺灣經濟主管部門最新公布批發零售餐飲營業額數據顯示,今年4月餐飲業營業額為479億元(新臺幣,下同),按年下跌22.8%,為有年增率統計以來最大跌幅
  • 臺灣餐飲業3月營業額同比銳減兩成 創20年來最大跌幅
    中新社臺北4月23日電 數據顯示,3月臺灣餐飲行業營業額為519億元(新臺幣,下同),同比下降21%,為近20年有統計以來最大跌幅。綜合臺灣《經濟日報》、中央社消息,臺當局經濟事務主管部門23日發布調查結果,3月全臺餐飲業營業額下行。
  • 臺灣人愛吃!餐飲業營收預估全年4300億新臺幣
    餐飲業營收預估全年4300億元  人民網5月17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經濟部」最新統計,島內餐飲業今年第1季營收高達1110億元(新臺幣,下同),創歷年單季新高;年增長率為3.1%,已連續28季正增長。
  • 臺灣1月工業生產指數與批發業營業額均環比下跌
    新華社臺北2月24日電(記者查文曄、吳濟海)臺灣當局經濟事務主管部門24日公布,今年1月臺灣工業生產指數105.58,受到春節因素影響,較上月減少10.10%,其中製造業減少10.45%;經季節調整後,工業生產增加4.18%,製造業增加5.20%。
  • 疫情衝擊下臺灣經濟現「寒潮」
    數據顯示,島內餐飲業2月營業額年減17%,為2003年6月以來最大降幅。華航「給員工的公開信」直言,疫情「雪崩式影響」比SARS、金融風暴更嚴重。臺經濟部門的統計顯示,2月臺灣外銷訂單金額環比減少18.8%,同比減少0.8%;預估3月同比減幅在9.3%至13.2%。該部門近期在桃園舉辦輔導說明會,業界代表同聲呼籲儘快紓困,否則恐面臨關廠命運。
  • 臺灣今年首兩月餐飲營業額增幅為17年來同期最低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社臺北4月6日電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民眾外出用餐與消費意願,臺灣經濟事務主管部門6日公布的統計顯示,今年1至2月全臺餐飲業營業額增幅為近17年來同期最低。據中央社、《經濟日報》等臺灣媒體報導,近年來民眾外出用餐需求逐年提升,2019年餐飲業營業額按年增長4.4%。今年受疫情影響,民眾儘量避免外出用餐及聚會,1至2月營業額為1415億元新臺幣,按年上升0.5%,為近17年來同期最低增幅。雖然疫情使得外出就餐意願降低,卻令超市及便利店營業額顯著提升。
  • 正在逆襲的餐飲業,月營業額從2萬到61萬,是風口還是「瘋」了
    疫情給全國餐飲業帶來了巨大衝擊,不少門店長期停業、營業額驟降。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餐飲收入6026億元,同比下跌44.3%。因疫情的後續影響,線下客流量與去年同期相比還是有著明顯差距。如何機械化、標準化的規範經營,節省成本、提升效率,是整個餐飲行業的痛點,也是企業可以創新的沸點。
  • 臺灣超商直逼百貨行業 預估今年營業額3千億臺幣
    臺灣超商密度全球居冠,幾乎每數百公尺(備註:1公尺=1米)就有1間,加上全年24小時無休,無論繳費、寄件、購票,甚至洗衣都包辦。經濟部統計處官員認為,超商改變民眾消費行為,10多年來營業額不斷成長,預估今年營業額上看3000億元(新臺幣,下同)新高,直逼百貨業營收。
  • 疫情之後,餐飲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火鍋行業在其中展現了哪些優勢?
    行業增勢不減,整體水平提升 中國飯店協會數據顯示,我國餐飲業收入近年來保持著較為快速的增長趨勢,2019年全國餐飲收入46721億元,比上年增長9.4%,高於2018年的7.7%;12月份餐飲收入4825億元,同比增長9.1%。
  • 新冠疫情將永久性的重塑餐飲業
    最近,Bloomberg官網根據專業人員的保守預估得出一個結論:全球多達10%的餐廳將會消失(即220萬家餐廳),其中20%或者更多的餐廳將會進行重組,新冠肺炎的流行,正在並將永久性的重塑餐飲業。北京第二次疫情的發生,給當地餐廳、酒店帶來斷崖的衝擊。據說,雖然北京所有餐廳都實行了全員核酸檢測,但客人還是不來消費。
  • 臺經濟官員稱陸客「個人遊」將做大臺灣消費大餅
    中新社香港2月24日電 臺北消息:臺灣經濟主管部門最新統計指出,今年1月臺灣零售額3426億元新臺幣,年增兩成二,創歷史新高。該部門「統計長」黃吉實稱,一旦陸客「個人遊」上路,臺灣消費大餅將再做大。
  • 疫情下餐飲業積極自救,復工復產後需注意什麼?
    根據國家統計局3月16日發布的數據,2020年1~2月份,全國餐飲收入4194億元,同比下降43.1%,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52.8個百分點,呈現斷崖式下跌。限額以上單位餐飲收入928億元,同比下降39.7%,比上年同期下降47.8個百分點。
  • 飯店無奈擺「菜攤」 餐飲業這一劫將如何渡過?
    來源:財經國家周刊飯店無奈擺「菜攤」,餐飲業這一劫將如何渡過?文/《財經國家周刊》記者 裡雨曦恆大研究院預估,餐飲零售行業春節短短7天的直接銷售收入或腰斬5000億元。這還不包括後續影響。2003年4月份,北京各餐飲企業的營業額比前一年同期下降近一半,廣州和上海也比上年下降了近三分之一。5月份之後,「非典」對餐飲業的影響程度進一步擴大,「五一」期間北京餐飲業零售額下降70%,太原、呼和浩特等二三線城市下降了60%-70%。其他一些城市的餐飲業營業額也都出現了明顯下降。
  • 【一線調查】疫情衝擊下,餐飲業復甦之路怎麼走
    今年上半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餐飲業受到了巨大衝擊。為應對疫情,餐飲企業紛紛開啟自救模式,主動創新經營方式、加大半成品研發、開闢線上銷售渠道……隨著復工復產有序推進,餐飲業開始逐漸復甦,清明假期、「五一」假期、端午節更是迎來了消費小高峰。如今,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餐飲業正在重啟復甦。
  • 臺灣住宿餐飲業僱員2月減少1.6萬人
    中新社臺北4月13日電 臺當局「主計總處」13日公布的統計顯示,今年2月全體受僱員工平均總薪資為49505元(新臺幣,下同),較1月減少50.04%,較去年同期減少8.76%。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月住宿餐飲業僱員減少1.6萬人。
  • 臺灣餐飲遇20年來最大跌幅,遠超非典出現倒閉潮
    4月23日,臺北知名的「朝桂」餐廳以13億新臺幣(約合人民幣3億元)的價格尋求出售。這是臺北東區商圈繼「永福樓」之後,另一家歷史悠久的餐飲門店選擇關閉。同一天,臺灣經濟事務主管部門公布消息稱,臺灣餐飲3月份營業額為519億新臺幣 (約合人民幣122.2億元),同比下降21%。
  • 「小三通」暫緩衝擊觀光業 金門前兩月產值同比減少40億
    「小三通」暫緩衝擊臺灣觀光業。(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中國臺灣網2月25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臺灣陸委會宣布暫停兩岸海運客運直航航線及航班,致使臺灣觀光旅遊業大受影響。臺灣金門觀光相關產業今年1、2月份產值比去年同期減少40億新臺幣。金門縣政府表示,離島地區為淺碟型經濟型態,產業結構薄弱,對於觀光產業及「小三通」政策施行的依存度高,暫停「小三通」客運往來,對產業衝擊極大,離島更是首當其衝。
  • 疫情期間餐飲業受到衝擊,這家店營業額「不降反升」是怎麼做到的?
    人民網上海7月7日電 (龔莎)2020年註定是不同尋常的一年,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各個行業都受到了衝擊,餐飲業更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堂食全面停擺的壓力下,各餐飲商戶也開始尋求線上的出路,甚至很多餐飲商家幾乎全部依靠外賣訂單在疫情期間來維持正常的運營。
  • 等不到民進黨當局補助款,臺灣餐飲業因疫情紛紛倒閉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臺灣島內各產業,商圈、餐廳人潮稀落。然而,蔡當局的紓困措施遲遲無法落實,讓商家們只能幹著急。生意慘兮兮 下個月至少100家餐廳倒閉臺灣餐飲業者代表張和漢表示,自己在島內擁有60家餐廳和觀光工廠,受疫情影響,近來營業額已經減少了60%。生意大蕭條,向銀行的貸款也是日漸艱難,「現在和銀行談(貸款),他反而懷疑我們有沒有繼續在營業。」此外,房租、員工工資等壓力,都業內普遍面臨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