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艦的入役對於全世界的海權力量而言都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不大一樣的航母
去年年末,中國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在海南三亞某軍港交付海軍,經中央軍委批准,第一艘國產航母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山東艦",舷號為"17"。
我們常說航母是大國的象徵,一個國家,軍隊的遭遇可以說是他命運的縮影,而現代國家,海軍的發展又是軍隊命運的最好體現,從這個角度來看,各國航母的命運也表現著這些國家真實的狀況。
先是美國,第二艘福特級航母,甘迺迪號核動力航空母艦正式命名並下水海試,與此對應的,擁有11艘核動力航母的美國,在國際上依舊佔據著獨一無二的地位,有極大的領先優勢。而
英國皇家海軍也迎來了好消息,第二艘航母威爾斯親王號正式服役,航母力量達到了冷戰末期以來的高峰,但隨之又陷入了沒有艦載機可用的窘境,英國雖然想維持自己的大國地位,但終是有些力不從心了。
而中國海軍的002航母山東艦正式入列,可以看出現在中國的發展勢頭十分迅猛,已經趕上甚至超過了很多傳統歐洲列強,逐步走向復興,有相似情況的還有印度,印度海軍的三航母計劃邁出重要一步,建造中的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預計2021年出海,看起來似乎是對中國亦步亦趨,隱隱有追上的趨勢,但仔細看看就會明白,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兩國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距,維克蘭特號原定的是2015年交付,比山東艦要早,但現在已經拖了5年,還沒有服役的跡象,快成爛尾工程了。
而至於俄羅斯,情況也不是很樂觀,唯一一艘航母庫茲涅佐夫號經歷大火後一直處在維修狀態,遲遲沒有復航的消息,俄羅斯繼承自蘇聯的遺產也在這一次次的資金和事故中開始逐漸瓦解,但俄羅斯畢竟底蘊深厚,已經展出了很多新一代未來航母烏裡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方案模型,因此,現在就說俄羅斯在衰落,有些狂妄自大了。
相似的夥伴
作為中國海軍的第一艘國產航母,山東艦的整體設計並不陌生,它和遼寧艦之間有很明顯的聯繫和相似的地方。
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很容易理解,首先是中國航母技術的來源,雖然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國啟動過航母預研工程,參考和學習過多個國家的航母,但是中國航母的技術基礎還是來源於引進的未完工的蘇聯1143.6型航空母艦"瓦良格"號,正是通過對它的全方位考查和測繪我國才制定了後續的航母計劃,最終建成了遼寧艦,並確定了山東艦的整體設計方案。
從航母建造的時間點上我們能更明白這種相似,雖然山東艦的開工時間是2013年11月,但在此之前已經準備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航母的總體設計方案也是在這個時間內完成的,而遼寧艦是在2012年9月交付的部隊,首次艦上起降殲-15是12月份,從正式開始使用遼寧艦到開工建造山東艦這中間只有一年多的時間,並沒有多少實際經驗積累,什麼都不夠,在新航母設計上很難提出能超過遼寧艦設計的修改意見,在沒有全新的航母設計經驗時,最保險和穩妥的方法只能是沿用原先的設計。
因此也就會出現我們現在看到的,艦體規模,艦載機起降方式,動力系統等等方面高度相似的情況,當然在艦島,艦面設施,電子設備這些方面山東艦相較起來還是有很大改進的。
這樣的相似自然會引發一個預料中的後果,瓦良格號放在中國是先進水平,但放到世界範圍上它並不出色,甚至還有些落後,山東艦不可避免會沿襲到這些落後,除了動力系統外,最大的問題在艦載機運作上,雖然山東艦在細節上有很多的改進,但載機量並沒有本質性的提升,一般認為,遼寧艦的載機數量是24架,山東艦則是36架,但這兩個數據並沒有得到船舶工業和軍方的認證,實際的情況也有很大差異。
瓦良格號和庫茲涅佐夫號採用的是同樣的設計,原本的計劃是搭載蘇-33,只是受蘇聯解體的影響,這個計劃最終沒有成形,不過也因此在推算遼寧艦的載機量時,常會使用機庫面積資料和蘇-33佔地面積來計算,而外媒按照這個數據推測,遼寧艦能搭載22架殲-15就已經是極限了。
而和遼寧艦中總體規模十分類似的山東艦,機庫面積並沒有多少提高,載機量自然也就不會有顯著的增加,不過也有一種說法認為山東艦很可能取消了俄制航母的飛彈發射艙,以此增加了機庫面積,似乎很有道理,但先不說飛彈發射艙和機庫之間的距離很遠,就算是真的這麼做了,增加的面積最多也只能停放兩架機翼摺疊的戰鬥機,無論如何也達不到載機量增加50%的效果。
沒有必要的航母?
如果單純從技術角度上來說的話,山東艦其實有些沒有必要,在有了遼寧艦後,技術的發展之路應該是向著噸位和尺寸全面放大的大型航母的方向,不必要建造一艘改進型。但從現實角度上看,他是非常必要的,建造一艘技術上達到成熟的航母是最好的增強中國海軍力量的方式,性能相近的航母,也更便於展開協同作戰。
001航母使中國邁入航母國家門檻,使中國海軍在艦載機上艦,航母編隊作戰使用,艦載機部隊調度運作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而大概率排水量更大,使用電磁彈射的003航母將起到劃階段的意義,使中國邁入更高的領域。至於第一艘國產航母002型山東艦,則承上啟下,配合遼寧號航母,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讓解放軍擁有兩艘具備實戰化作戰能力的航空母艦,以滿足海軍面對各種現實威脅的需求,他的服役讓中國海軍邁入雙航母戰鬥群時代,擁有了更強大,更穩定的海上作戰力量。
而當代中國海軍的遠海行動也擁有了更多的選擇和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