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舊衣服經過分揀後,分成幾大類依次處理,實現低碳循環。均為長沙晚報記者 陳飛 攝
分揀出來的汗衫襯衣等舊衣經過再加工後,變成手套、熱水杯墊等再生產品。
長沙晚報記者 謝春年
由長沙晚報和衣舊情深環保促進中心共同發起的「衣舊情深·愛滿星城」舊衣服循環利用公益環保項目上個月已在長沙啟動。不少居民小區主動與長沙晚報聯繫,希望了解如何讓自己的小區也能安裝幾個「舊衣小屋」,目前已有400多個「舊衣小屋」在長沙居民小區安家。另一方面,不少向「舊衣小屋」捐贈了衣服的社區居民對於自己的衣服去了哪裡存在好奇。記者日前來到位於天心區暮雲街道的衣舊情深舊衣服分揀中心,對整個處理過程進行了一次探訪。
每天可回收舊衣物約3噸
衣舊情深舊衣服分揀中心位於暮雲街道的一處工業園內,分揀中心的面積有1200平方米,平均每天可分揀和處理8噸舊衣服。
記者14日上午進入分揀中心,眼見一個很大的車間內,大包大包剛運過來的舊衣物正等待拆封分揀。衣舊情深長沙項目負責人駱桂軍介紹,分揀中心於8月9日開始營運,現在舊衣小屋已在長沙布點400多個,每天回收的舊衣服大約在2噸至3噸。按照長沙市區布點2000個舊衣小屋的規劃,未來年回收量在1000噸至2000噸。
不符合分揀要求的製成保溫材料
在臨近的一塊區域,一輛分揀機器正在運轉,八名工人分別站在兩旁,對已解封的舊衣服進行分揀。記者現場看到,工人們根據新舊、種類、材質等標準將衣物初步分成冬裝、毛衣、牛仔服、汗衫襯衣等八類,然後再對每個類別的衣服再細分揀,比如毛衣按材質又細分揀出腈綸、滌綸等。
「牛仔服可以用做建築用的布料,汗衫襯衣可分解為手套原材料。」駱桂軍說,分類出來的衣服都將加工再生產,其他很舊、不符合分揀標準的衣服,約佔總衣服的55%~60%,不再分揀,而是通過粉碎加工,製成農業蔬菜大棚用的保溫毯等農業或工業材料。
10餘種棉織品都是再生產品
進入另一個房間,記者被牆上掛滿的各種棉織品吸引,這些產品中有手套、熱水杯墊、文件袋、毛巾等,據介紹,這些都是分揀出來的汗衫襯衣等棉製品進行破碎、分解再加工後的各種再生產品。這些原料約佔回收衣服的30%左右。
然而,這些產品在哪裡生產呢?駱桂軍介紹,目前這些符合標準的舊衣服都是運往廣西梧州進行加工處理。在那裡,衣舊情深公益項目建立了廢舊織物再生研發基地,通過技術創新,引進國外分揀、開發設備,每天可生產處理10噸再生產品。
毛衣和羽絨服消毒打包後用於捐贈
進入捐贈衣服陳列區域,記者看到,擺列的毛衣和羽絨服,經過消毒處理後,看起來跟新衣服沒什麼差別。
「用於捐贈的衣服必須要九成新,符合這個條件的要佔回收衣服的一定比例。」駱桂軍說,用於捐贈的衣服主要是毛衣和羽絨服。
在捐贈區域靠近牆角處,一臺衣服消毒處理機正通過臭氧和紫外線,同時對200件衣服消毒。
在捐贈區內,記者還看到了一些嶄新的襯衣和長褲陳列著。據介紹,這是一些企業想通過衣舊情深這條愛心捐贈渠道,將自己的愛心獻給需要幫助的人。
採訪期間,長沙市民政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長沙慈善會秘書長伍仁華來到長沙衣舊情深環保公益項目分揀中心進行調研。在參觀了分揀中心的生產加工全過程後,他認為這個舊衣回收公益項目符合國家發展低碳環保經濟的方向。作為民間資本參與的公益項目,在堅持公益透明度的同時,公司還必須進行項目運作,以保證公益項目投入的持續性。他希望衣舊情深環保公益項目能堅定走公益環保之路,迅速在各社區鋪開舊衣回收工作。
舊衣捐贈需求量仍很大
按照國家的標準,到2013年底還有8200多萬貧困人口,如果參考國際標準,還有兩億多人生活在偏遠、自然環境惡劣的地方。駱桂軍說,城市淘汰的舊衣服對於他們來說,是不可多得的好衣服,尤其是兒童及老人,冬天有一件保暖的衣服是很多人的奢望。另一方面,由於捐贈渠道少,信息不暢通,以及對於舊衣服有特殊要求等原因,熱心人士的捐贈難度非常大。
駱桂軍告訴記者,城市的弱勢群體也需要關愛。比如街頭流浪者,救助站、福利院、孤寡老人、困難家庭等。他們也許一年都買不起一件新衣服,被廢棄的舊衣服也許比他們家中任何一件衣服都要好。
據了解,衣舊情深在處理舊衣服的同時,還有一條成熟的愛心捐贈渠道和一群熱心公益的志願者隊伍。對於符合捐贈標準的舊衣服,他們將通過自己的途徑,向本地、本省甚至省外的貧困家庭捐贈,他們還會積極參加民政部門相關的愛心活動。
相關連結
舊衣服如何實現再利用?
舊衣服是如何分揀回收利用,以實現垃圾變資源的有效轉化?記者從長沙衣舊情深環保公益項目分揀中心了解到,舊衣服的處理流程為:
1 衣服投放:社區居民將不需要的舊衣服投入小區舊衣小屋內進行回收。
2 衣服回收分揀:專用回收車輛將舊衣小屋內的衣服進行定期回收,裝運到分揀中心進行初步分揀。
3 捐贈通道:將達到捐贈標準的衣服進行專業清洗、消毒,做到可直接穿戴標準,然後將這些衣服進行分類包裝,作為捐贈物品放進倉庫。
4 製作紡織產品流程:將達到紡紗標準的舊織物,初步進行破碎化處理,然後再進一步加工,做成可以紡紗的原料棉,然後將短纖維原料棉混合優質纖維棉後進行紡紗加工,最後製成紡織產品。
5 其他:對達不到紡紗標準的舊織物,進行破碎細化,鬆開加工,開花加工,最後將之製成大棚保溫毯、路基毯等農業和工業領域紡織品。
據悉,作為可回收利用的再生資源,舊衣服處理得當,可實現多元化的二次利用。其一是捐贈,實現社會價值;其二是通過循環再生利用,實現經濟價值;其三是處理好廢舊積物,保護環境,實現生態價值。中國紡織工業《「十二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全面推廣循環型生產方式,促進清潔生產,控制源頭減量,實現能源級別的用途。未為五年,中國將初步建立起廢舊紡織服裝類再生纖維加收循環利用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