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網商記者 丁潔
每年7-8月,是甘肅寧夏中寧縣的農戶們最忙碌的時候,因為家家戶戶都在忙著採摘掛在枝頭的這粒「紅寶石」。
鏡頭裡的百歲老人石蘭清站在地裡四處張望。她望著背著竹筐,蓋著頭紗,臉頰被曬得緋紅的孩子們,以及枝頭那一粒一粒紅豔豔的枸杞果子,滿臉歡喜。
這些新鮮的枸杞要在陽光下自然風乾,再揀選裝袋,從大西北的這座「枸杞之鄉」輸送往全國各地。
曾經,通過種植枸杞,石蘭清家240畝地一年的銷售額不足50萬,還要養活家中幾十口人。2011年,石蘭清的孫子魏天野借用淘寶直播,幾年時間,他們已月入50萬,108歲的石蘭清和孫子魏天野還一下子成為了「網紅」,登上了熱搜榜。
也是通過這塊小小的屏幕,讓幾千公裡以外的人們看到一個世世代代以枸杞為生的縣城和一位勤勞質樸的老人。
在魏天野的帶動下,中寧縣煥發了「第二春」,一時間在淘寶上出現了不少諸如:101歲抗戰老爺爺的枸杞、退伍軍人的枸杞、退休馬老師的農家枸杞等店鋪,很多村民因此脫貧,在村裡蓋房買車,生活條件逐漸變好。
如今,老奶奶的枸杞成為了中寧縣的一張金名片,石蘭清更成了「鄉紅」,魏天野希望將品牌打造成國民品牌老乾媽,「馬雲說過,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百歲老人直播成網紅
「奶奶總是很好奇,網際網路是什麼?是怎麼通過電腦把東西賣出去的?」魏天野總跟奶奶解釋,將過程演示給她看,「她聽得很認真,好像明白了又好像沒明白。」
2017年底,魏天野試水淘寶直播,「想讓老粉知道我們並不是騙子。」魏天野表示,很多老顧客還是會有疑問,店鋪詳情說的這位奶奶是真的存在嗎?因此,魏天野開了直播,讓奶奶出鏡。
今年108歲的石蘭清面色紅潤出現在屏幕上的時候,讓網友們很驚喜。她不會說普通話,似懂非懂的張望著屏幕,像個有好奇心的孩子。
「我跟奶奶說你眨眨眼,北京那兒的人也能看到,她竟然有點害羞了。」直播裡,她還特意用方言交代孫子,「給我照得好看些,不能照難看了。」
網友的問題很多,但被問到最多的一定是長壽秘訣。這位百歲老人眼不花,耳不聾,魏天野覺得跟奶奶常年服用枸杞不無關係。「年紀大了也可以喝枸杞不會上火,飯前飯後都可以,我奶奶就是常年喝枸杞,很好的。」直播裡,石蘭清握著孫子的手坐在一邊,魏天野回復網友的各種解答。
因為奶奶年紀大了,魏天野開直播的時間不會超過3小時,直播中奶奶都會筆挺的坐著,「她覺得躺下會不好。」有一次直播途中,老人累了,躺下呼呼大睡起來,這也讓網友覺得特別可愛和真實。
更多時候,魏天野還是直播耕作場景為主,讓大家更直觀的了解到中寧枸杞的前世今生。
去年3月,魏天野直播家裡的枸杞地,當天的陽光很充足,以至於畫面一度曝光。直播畫面中,他跟著家裡親戚一起除草,施農家羊糞肥,藉此告訴粉絲,枸杞在結果的過程中都不打農藥。
6-8月是枸杞的採摘及加工季,那時的枸杞經不得風雨,7天為一採摘周期,每年除了自己家裡人,魏家還要僱傭200人來幫忙採摘,其中也有不少鄰居家的孩子,用來賺些零花錢。
如同江南的採茶姑娘,西北姑娘們扎著頭巾,一粒粒的採摘鮮紅的枸杞,也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新鮮的果實還要經過陽光的洗禮,自然風乾,再進行人工分揀,挑出壞果子。通過魏天野的直播鏡頭,一款農產品的誕生過程就被這樣記錄了下來。
13歲離開家鄉
2017年,老奶奶的枸杞店中,一個單品日均就能銷售1000多單,復購率能達到50%,去年他們月銷突破50萬。
當初貧苦的日子好像已經遠去,卻也是魏天野憶苦思甜的動力。
石蘭清是位紮根在大西北的農民,她是家裡的大家長,育有9個孩子,家境清貧。
魏天野還記得小時候,每天要來回10公裡步行去上學,「早晨4-5點就要出門,到學校都7點了。」西北人家家裡愛吃大饃饃,他揣著一個,頂一日三餐。
讀到小學三年級,拼音還沒認識全,因為家庭困難,魏天野選擇外出打工。
魏天野離開中寧縣的時候才13歲,很多同齡人開始上初中了,而他卻開始走南闖北的「流浪」。他去過全國好多城市,四川、東北、浙江、山東、廣東、上海,從內陸到沿海;他也從事過很多職業,廚師、理髮師、中介,甚至擺過地攤。
廚師和理髮師這兩份工他幹得最久。「廚師是在成都學的,」父母覺得幹廚師有出息,起碼能溫飽,2000年魏天野在小餐館炒菜一個月能賺3-4千元,成天埋在廚房裡,他很少接觸到外面的世界。
偶爾一次外出,他發現周圍的年輕人都穿的很乾淨,只有自己出門一身油味。他決定轉行,去學一門讓人「變美」的技術。
在寧波學理髮第三年,是他收入直線上升第三年。「我學的快,技術也不錯,剪一個頭要180元,月工資可以達到1-2萬。」就這樣,一邊在大城市生存,一邊省下錢補貼家裡,雖然不富裕但也足夠生存。
可好景不長,2008年,哥哥生了一場大病,治病要花40-50萬,花光了魏天野和家中所有的積蓄,幾乎是一夜回到解放前,這也逼得魏天野重新思考自己的未來。
「如果要在沿海城市紮根,肯定要買房,即便能付首付,我也要還一輩子的房貸。」異鄉人在大城市的生活壓力隨之而來。
進入理髮業,魏天野給自己換了個高配的智慧型手機,偶然間,他刷到過一個馬雲的演講視頻,講的就是年輕人創業。「2010年的時候,我看到很多人把東西放到網上賣,但因為平時上班忙,就沒有在意。」
而這一年,電商發展迅猛,尤其在魏天野身居的沿海城市,每天他都能被大量的電商信息所轟炸,魏天野很有感觸,與其替人打工倒不如自己幹,他有了返鄉創業的想法。
返鄉賣枸杞
2011年,魏天野回到家鄉,在銀川租了一間50坪的一居室,年租金12000元,隨後他購置了一臺二手電腦,開始創業。
「枸杞是我們這邊的支柱產業,在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植枸杞。」魏天野表示,中寧縣是寧夏枸杞的發源地及和縣產區,被譽為「中國枸杞之鄉」,資料顯示,截止到2017年年底,中寧縣枸杞種植面積達20萬畝,乾果產量4.82萬噸,綜合產值39.7億元,是中寧縣最主要的財政收入來源。
像石蘭清一樣世世代代種植枸杞的村戶在中寧縣隨處可見。但當時卻鮮有像魏天野一樣將自家特產掛網上銷售的農戶,他覺得這或許是個機會。
啥都不會,全靠自學,魏天野和媳婦,一個做運營一個做客服,慢慢運營著這家小店。開業一個半月,店鋪幾乎無人問津。
大部分市面上售賣的枸杞大多顏色紅潤,而魏天野銷售的自家枸杞「長得並不好看」,因此收到了很多用戶的質疑。
「但實際上純天然風乾且無添加的枸杞就是這樣的,只是大家不知道,就去盲目相信一些添加劑超標但色澤好的產品。」魏天野最常跟顧客在旺旺上溝通的話題是糾正大眾對枸杞的認知,告訴大家「歪瓜裂棗」的枸杞其實是好東西。
他只有小學三年級的文化水平,拼音也不完全會,他慢慢敲鍵盤,一個一個回復。
石蘭清種了一輩子的枸杞,算得上是半個種植專家了,她知道如何培育出最頂級的枸杞,魏天野表示,他們家的枸杞優選15年老樹,用黃河水灌溉,只施農家肥,用自然蜜蜂授粉,用散養的雞鳥除蟲,「奶奶每天都在田地裡,枸杞就像她的孩子。」
4-5斤的新鮮枸杞只能曬成1斤幹枸杞,再通過人工揀選,對此魏天野制定了一套嚴格的揀選標準。「揀的時候我們會分大小等級,100克枸杞當中不能超過2%的不完整粒以及黴粒。」
魏天野帶著自家的枸杞去縣裡的質量技術監督局進行檢測,拍下自己跟檢測報告的合影並掛在店鋪裡。
農民的誠意收到了市場的認可,在口碑效應下,店鋪7個月升至一皇冠,年銷量突破100萬,家裡的收益也一下子翻了好幾倍,他更是成了奶奶的驕傲。
線上需求巨大,家中的產能遠不夠供給,魏天野就去村裡其他農戶家中收購,「我們收的價格遠高於他們供給超市等渠道的,但是他們的貨必須達到我們的標準。」他表示,也曾經遇到過貨不達標退貨的情況。
去年,魏天野開設了天貓店,正式將老奶奶的枸杞打造成品牌。
像魏天野和奶奶這樣的「農民主播」阿里巴巴在過去三年培養了10萬名,今年淘寶直播宣布還將在100個縣培育1000名月入過萬的農民主播,用主播帶貨的形式助力農產品上行。
編輯 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