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博物院簡介與珍貴藏品

2020-12-17 博物館展示

博物館名稱

臺北故宮博物院,英文名Taipei Palace Museum,臺灣規模最大的博物館,是研究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重鎮。回溯歷史,其繼承了數千年華夏民族文化之珍稀,肩負了開物成務的重大使命。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文物主要來自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和國立北平圖書館等處的皇家珍藏,成為了臺灣多元文化源流極重要一部分。

臺北故宮博物院外景

博物館簡史: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略者步步緊逼,為了保護住中華民族的歷史文明,北平故宮等地約20萬件珍藏的文物南遷。1948年文物從南京遷至臺灣,幸運的是經過多年的搬運過程,卻沒有文物損毀丟失。1965年在孫中山誕辰紀念日,臺北故宮博物院終於建成。

臺北故宮博物院外景

建築指南

臺北故宮博物院佔地總面積約16公頃,是仿造中國傳統宮殿式的建築,主體建築共4層,白牆綠瓦,正院呈梅花形。在其廣場前豎立了一座由六根石柱組成的牌坊,上面題有孫中山手跡「天下為公」四個字。

臺北故宮博物院外景

參觀信息

門票信息

普通參觀券350臺幣,團體參觀券(10人以上團體)320臺幣

優惠參觀券150臺幣(需持有臺灣身份證,國際留學生證)

免費參觀(未滿18歲者)

臺灣地區65歲以上老人平日免費參觀,節假日收取75臺幣

至善園參觀需額外購買門票20臺幣

參觀時間

全年開放:08:30至18:30

夜間延長開放時段:每周五、周六18:30至21:00

臺北故宮博物院外景

部分珍貴藏品

西周毛公鼎
西周散氏盤
顏真卿《祭侄文稿》
蘇軾《黃州寒食帖》
元代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北宋汝窯天青無紋水仙盆
清朝翠玉白菜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博物院
    第三批7286箱文物由那志良走隴海鐵路運至陝西寶雞;1939年7月,再轉卡車經漢中運抵成都,隨後又運往峨眉古廟安置,成立故宮博物院峨眉辦事處。最後南遷至南京的文物,約2900箱文物因來不及運送,滯留在南京。北平淪陷後,北平故宮仍留有許多文物,淪陷期間還在繼續清點未曾登記的文物,並又廣泛徵集了一批珍貴文物。
  •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品瓷器鑑賞
    【文物現狀】 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簡介】高4.6cm 口徑30.3cm 足徑20.3cm明神宗萬曆時期,官方手工業喜愛製作五彩繽紛的作品,以寓意吉祥為要,而題材瑣碎;在同一平面上,常以各種形狀的開光框緣界隔出不同空間與主題,使觀者視線所及,紋飾滿布
  • 臺北故宮博物院、中正紀念堂園區
    5、臺北「故宮博物院」
  • 我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院,一個在臺灣,臺北故宮有哪些「鎮館之寶」
    臺北故宮博物院由於場地限制,只能經常維持有5000件左右的文物展出,館內的展品每3個月更換1次。所以按照展品每三個月五千件、每年兩萬件計算,這裡的70萬件藏品,要全部展出一次,需35年。所以其收藏量還是非常巨大。二、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的鎮館之寶有哪些?
  • 故宮博物院藏品總數上升至1862690件
    原標題:故宮博物院藏品總數上升至1862690件   3月29日,故宮博物院在北京召開2014-2016年藏品清理工作總結會,推出了「大隱於朝——故宮博物院藏品三年清理核對成果展」。
  • 臺北故宮博物院簡介
    【新館建設】1948年底,解放戰爭勝利在即,國民政府令故宮博物院挑選貴重文物以軍艦轉運臺灣。原故宮博物院文物分3批運走2972箱。一起運臺的還有中央博物院籌備處文物852箱及其他單位文物。新址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百歲誕辰,命名為中山博物院。臺灣「行政院」公布了《國立故宮博物院臨時組織規程》,規定設置國立故宮博物院,中央博物院籌備處文物由故宮博物院保管使用,將來國家統一後,遷臺文物仍交回原博物院。
  • 西媒:北京故宮博物院將建「分院」展示更多藏品
    參考消息網10月26日報導 西媒稱,北京將再建造一個故宮博物院,以便展示更多通常在紫禁城看不到的藏品。據埃菲社10月24日報導,故宮博物院的「分院」將展示更多藏品,由於空間不足等問題,現在在故宮博物院展出的只是大量珍貴藏品中的很少一部分。
  • 臺北故宮博物院:國寶級文物與北京故宮伯仲之間
    原標題:臺北故宮博物院:國寶級文物與北京故宮伯仲之間   臺北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博物院((Taipei『s National Palace Museum)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坐落在臺北市基隆同北岸士林鎮外雙溪,始建於1962年,1965年夏落成,為中國宮殿式建築,共4層,白牆綠瓦。
  • 大型紀錄片《臺北故宮》簡介
    一座紫禁城,兩座故宮博物院,一座在北京,一座在寶島臺灣。臺北故宮博物院65萬件傳世珍寶的背後是一場人類文化史上空前的文物大遷徙。以12集的體量首次披露文物在兩座故宮博物院之間遷移的過程。曾執導《故宮》、開創國內「紀錄大片」風格的總導演周兵稱,紀錄片試圖用一種更加自然的、新聞化的方式來呈現「臺北故宮」。
  • 民進黨要對臺北故宮博物院下黑手了
    臺北故宮博物院傳將改隸屬於臺文化部門管轄,引起爭議。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馮明珠疾呼要三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資料照片)關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爭議,經常圍繞在文物歸屬以及文物背後象徵的意義。這次有心人卻從組織改造下手,傳出將改隸臺文化部門,並更名「華夏博物館」,由隸屬臺行政機構的二級機關轉為三級機關。
  • 臺北故宮博物院首次免費釋出三寶翠玉白菜等圖像供商業使用
    新華社臺北7月11日電(記者 何自力 齊湘輝)臺北故宮博物院11日表示,將首次免費釋出典藏文物的圖像供商業使用。這是臺北故宮博物院的一大突破性舉措。  即日起臺北故宮Open Data專區「文物查詢下載」及「精選圖像下載」中的圖像,無需申請,不限用途,不需付費,大眾可直接下載使用。「文物查詢下載」中書畫類及器物類多達70000張圖檔可供下載;「精選圖像下載」中則有1640張圖檔可供下載,且每季將增加500張。
  • 臺北故宮博物院有一道不錯的菜:「東坡肉」炒「翠玉白菜」
    一講到臺北,首先大家都會想到那裡的小清新、文藝範,還有就是夜市裡的美食。臺北並不算大,101作為地標有時候不經意抬頭就可能出現前方。每一個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韻味,然而來到臺北,一定要去臺北故宮博物院打卡,看看這些國寶,在中國的四大故宮中,臺北故宮算是最年輕的後起之秀,但是知名度卻毫不遜色,這和他的歷史成因有很大的關係。
  •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
    現在海峽兩岸交通十分便利,有機會一定要去看看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寶藏,那是中國文化的經典之作。白巖松說:「由於歷史的原因,造成了海峽兩岸各有一個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同根同源,都珍藏著大量代表了中華古代文化的奇珍異寶。
  • 臺北故宮博物院今年5大展覽亮相
    (圖/臺北故宮博物院提供)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臺北故宮博物院最新公布2020南北院展覽檔期,從人氣國寶、書畫名品、明清宮廷藏書、盛清琺瑯彩瓷,到蒙藏四大活佛、梵蒂岡宗座圖書館珍藏等宗教特展,五大展覽內容縱跨歷代,橫越東西,精採可期。
  •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稀世珍寶,件件價值連城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稀世珍寶,件件價值連城 臺北故宮博物院 也憑著這批珍稀藏品
  • 最年輕的故宮——臺北故宮
    都說去臺灣一定要去臺北故宮博物院看看這些國寶。中國的四大故宮中,臺北故宮算是最年輕的後起之秀了,雖然比起北京故宮還是稍微遜色一點,但是名聲卻比大陸南京故宮和瀋陽故宮更為流傳廣泛、深遠。這個和其中保存的國寶有分不開的必然聯繫,當然也和他本身的建造歷程有很大的聯繫。臺北故宮的建造臺北故宮博物院又稱臺北故宮,中山博物院。
  • 從日本NHK紀錄片《故宮》看故宮博物院藏品的細節之美
    1996年,日本NHK拍攝了紀錄片《故宮》,其素材包括了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館的藏品。細節之美關注故宮博物院的網友們一定看過央視版的幾部關於故宮的紀錄片,無論是《故宮》、《我在故宮修文物》和《上新了,故宮》都反映了故宮的宏偉和歷史沉澱之美,為了能夠展現作品的內涵,創作者們非常善於利用情景重現的手法,對文物進行分析和解密,試圖引起中國觀眾更加深入的思考。
  • 臺北故宮博物院即使改名換姓也難變其文物及中華文化脈絡的傳承
    而能夠得以保存這段珍貴歷史的正是博物館。 在我們中國的寶島——臺灣省就擁有一座與北京故宮博物院齊名、甚至珍藏的歷史文化寶物價值更為厲害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裡大約珍藏有近69萬餘件歷史文物,而它們不只是許許多多中國人心中的國寶
  • 兩岸故宮各擅勝場 李敖曾評「臺北故宮如餃子餡」
    吳亞明(臺北):暑假開始了,臺灣的旅遊旺季也到了。為了讓島內民眾以及八方遊客有不一樣的藝術享受,臺北故宮博物院於7月4日特別推出「唐寅書畫特展」。此次特展遴選臺北故宮博物院院藏唐寅與其師友作品共70(組)件,分為「詩畫山水」「仕女人物」「花卉竹石」「書法藝術」等4個單元,多元呈現唐寅書畫的藝術源流與成就。
  • 走進臺灣,打卡臺北故宮博物院
    臺北太現代——101大樓長期保持世界第一高度的美譽臺北太熱鬧——西門町無論白天黑夜都是人頭攢動臺北太前衛——臺灣青年的穿著總是那麼時尚靚麗臺北太文藝——誠品書店裡各種文創產品令人流連忘返臺北太美味——饒河街觀光夜市從餓死吃到撐死;半筋半肉的牛肉麵,麵條勁道,牛筋入口即化,牛肉讓人大快朵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