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1月22日訊(記者 王琦崴 徐英淦)1月22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山東省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綜合試點方案》新聞發布會。省農業農村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王登啟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山東在海洋牧場建設方面主抓5方面的工作,目前已經取得一定成果。
首先是堅持規劃引領,深入謀劃海洋牧場發展戰略舉措。《山東省海洋牧場建設規劃》確立了「一體兩帶三區四園多點」的空間布局,2018年啟動實施了山東省海洋牧場示範創建新一輪三年計劃。根據不同自然屬性,制定了5種類型海洋牧場建設標準,差異化推進牧場發展。目前建設海洋牧場6萬餘公頃,創建省級以上海洋牧場示範區83處,其中國家級32處,佔全國的37%,居全國首位。
其次是堅持綠色發展,提升海洋牧場高質量發展水平。因地制宜推行多營養層級生態循環模式,開展生態嚴重退化海域的人工魚礁建設,科學投放10餘類具有庇護水生生物、增加水域基礎生產力作用的礁體1600萬空方。據測算,人工魚礁區投礁後3年內生物量增長6.7倍。同時定向投放水生生物苗種,增加海洋生物資源量。選劃了235處省級海洋增殖站,累計增殖放流魚蝦貝藻各類苗種783億單位,主要增殖資源綜合直接投入產出比達1:17。
再次是堅持科企協同創新,打造海洋牧場合眾發展模式。充分發揮我省科技優勢,引導科研教學機構與重點企業對接,大力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漁戶+科研單位」的「大漁帶小漁」模式,形成了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目前,全省參與海洋牧場建設的規模以上企業達130餘家,省級以上科研院所10餘家。
然後是堅持全產業鏈打造,培育海洋牧場「新六產」。堅持海陸統籌,推行海洋牧場「一廳、一室、一院、一館」的「四個一」建設,提升海洋牧場建設的可見性和可控性。按照「礁、魚、船、岸、服」五配套的建設思路,培育基於海洋牧場的休閒海釣產業,創建了15處省級休閒海釣示範基地,帶動了海洋休閒旅遊等相關產業快速發展。據測算,休閒海釣活動拉動的消費總額是所釣魚品價值的53倍。精心設計了「漁夫垂釣」品牌,「到山東、有魚釣」成為業界共識和山東旅遊新熱點。同時,以海參、海藻、海洋貝類三大品種為骨幹,大力發展海洋牧場產品精深加工業,拉長產業鏈,提升產品增加值。
最後是堅持信息裝備支撐,建設「智慧海洋牧場」。推進海洋牧場觀測網建設,布設23處海底觀測站,打造「透明海洋牧場」,對海洋牧場水質和水動力等生態環境參數實施在線監測,實現了對海洋牧場的「可視、可測、可控」。探索建設集資源管護、氣象水文觀測、安全保護、物資補給、特色旅遊、環保治理、海洋科普等功能於一體的海上多功能平臺39座,成為離岸海洋牧場建設的現代化支點。2017年以來,我國首艘4800噸級大型養殖工船和首座自主研發的全潛式大型智能網箱「深藍1號」相繼建成下水,開赴黃海冷水團水域養殖三文魚等高價值冷水魚類,推進海洋牧場走向深藍。
[責任編輯:楊凡、彭芳]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