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ORE》在天橋劇場迎來中國首演
40歲「高齡」的世界芭蕾巨星斯維特蘭娜扎哈洛娃,在舞臺上翩翩起舞,時而動若飛燕,時而靜如處子。曼妙的舞姿和著動聽的旋律,讓劇場裡的空氣凝滯,讓觀眾的呼吸停止。
11月17日至19日,在北京天橋劇場,俄羅斯聯邦人民藝術家、莫斯科大劇院首席斯維特蘭娜扎哈洛娃,與莫斯科大劇院的眾多芭蕾明星一道,為廣大觀眾隆重獻上《AMORE》的中國首演。
自2016年在義大利首演以來,《AMORE》僅登臺過俄羅斯、日本、英國的著名劇院。此番亮相天橋劇場,是《AMORE》全球演出的第五站,也是在中國的首演。或許是期待太久,11月7日晚,離演出開始還有1個小時,天橋劇場外已經有不少觀眾在排隊等候。而差不多在演出前一周,票便被一搶而光。在演出現場記者看到,不僅劇場一層、二層坐滿了觀眾,就連平時不怎麼開放的三層也全是觀眾。
《AMORE》共包括三個劇目:《弗蘭切斯卡·達·裡米尼》、《雨落之前》、《詼諧燕尾服》。《弗蘭切斯卡·達·裡米尼》取材於但丁《神曲》中的愛情故事,背景音樂是柴可夫斯基據此創作的同名交響幻想曲。
在地獄的深淵,旋風狂暴、靈魂哀號,美麗的弗蘭切斯卡(斯維特蘭娜·扎哈洛娃 飾)與心愛的保羅(丹尼斯·羅德金 飾),訴說著他們悽美的愛戀。弗蘭切斯卡即將嫁給一個生性妒嫉的男人喬凡尼(米哈伊爾·洛布辛 飾),而與保羅的意外相遇,卻改變了她的人生。被命運扼住咽喉的愛情桎梏不前,而相愛的真心卻如鑽石般閃耀。最終,弗蘭切斯卡的丈夫殺死了這一對苦苦相戀的情人。
在《弗蘭切斯卡·達·裡米尼》中,斯維特蘭娜·扎哈洛娃飾演的弗蘭切斯卡,柔美且深情、浪漫而倔強。紛繁多變的精妙舞步,蹁躚飛旋的優雅身姿,由內而外的款款深情,無不使現場觀眾掌聲迭起、驚為天人。時而翩若驚鴻、輕盈似雪,在充斥著變化音的半音音階與低沉哀怨的弦樂聲中,用挺立的足尖與高昂的脖頸淺訴悽美愛情。時而憤慨激烈、憂怨掙扎,在情緒化的旋律營造出無比悲壯的力量下,以驚人的塑造力與刻畫力,將由內而外積聚的深情,從指間蔓延至足下,越過密集的音符,直擊觀眾內心最柔軟的方向。「我聽到柴可夫斯基音樂響起的瞬間,立馬就覺得這是我想要出演的角色!」斯維特蘭娜·扎哈洛娃說。
《雨落之前》一改前作的宏大與激烈,在獨特的風格與簡約的敘述中帶給觀眾全新的色彩與震撼。其音樂源自巴赫、雷斯庇基、卡洛斯·昆塔納·皮納的美妙組合,將全場置於細膩真摯的深情中久久不能平靜。
現代芭蕾對於斯維特蘭娜·扎哈洛娃來講擁有著比古典作品更為直接的情感宣洩與個性表達。她一襲紫裙,優雅而神秘,還未曾舞動,那份真摯的情感與動人的身影已經帶著強烈的故事性侵襲觀眾的內心。在小調神秘而略帶糾結的和弦中,溫暖的提琴音小心翼翼地穿透陰霾,迎著即將滴落的雨水,訴說著一份憂愁與纏綿。斯維特蘭娜·扎哈洛娃說:「我們希望讓觀眾感受到劇中充沛的情感和女主角內心的矛盾,然後給他們一些獨處的時間,沉澱個人的情感和情緒。」
《詼諧燕尾服》是由斯維特蘭娜·扎哈洛娃與五位獨舞男演員共同演繹的一部燕尾服和蓬蓬裙奇妙碰撞的輕快舞劇,其背景音樂為莫扎特G小調第四十號交響曲。
黑白分明的世界裡處處詼諧,恰到好處的精妙喜感帶著淡淡的憂鬱隨舞者們自由釋放的身體逐一呈現眼前。斯維特蘭娜·扎哈洛娃在舞臺上的表現充滿魔力,顛覆性的演繹令觀眾驚豔。沒有過多的修飾,無需刻意的鋪墊,那份別樣的精緻與乾淨的色彩瞬間便釋放出獨特的魅力與恰如其分的幽默力量。
在強弱分明的音樂旋律中,扎哈洛娃的舞步錯落有致,動作直白而有力,無論是內心情感的極致表達,還是點到為止的別樣浪漫,都顯得輕鬆舒緩又興致高昂,令觀眾在詼諧的氛圍中回味無窮。「我覺得《詼諧燕尾服》最吸引人的部分,是編舞家在細微之處呈現出的幽默和莫扎特的音樂。這種精緻和聰明的幽默,在舞蹈中很難實現。」斯維特蘭娜·扎哈洛娃說。
這是一場古典與現代交織的芭蕾盛宴,也是一曲跨越時代與風格的美妙交響,更是一次震徹心扉與靈魂的藝術洗禮。這場久違的頂尖芭蕾盛宴,不僅讓中國觀眾領略了斯維特蘭娜·扎哈洛娃等俄羅斯芭蕾藝術家的魅力,更進一步加深了兩國芭蕾藝術界的交流和合作,增進了中俄兩國人民間的深厚友誼。(光明融媒記者韓業庭)